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方健,史继刚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1381917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编写始终围绕中国经济观现代化这一主线,采取专题概述的形式,以经济历史纵向演进的编撰方法展开叙述,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中把握、领会中国经济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规律。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传统社会的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目录

绪论 1

一、经济史的概念及其学科溯源 1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史的意义 4

三、经济史研究中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引用 6

四、史料的积累 8

五、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 9

六、中国经济发展史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 10

上篇 传统社会的中国经济(远古—1840年)第一章 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 17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 17

一、远古原始经济形态 17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9

三、由氏族部落向封建领主制经济的过渡 20

第二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和地主制经济的形成与确立 21

一、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 21

二、战国以后地主制经济的绵延发展 22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及其成就 2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 27

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27

二、中国传统农业的成就 29

三、专制国家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关系 31

四、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经济关系及其变动 3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39

一、官营手工业 39

二、城镇民营手工业 43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发育 46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体征 46

二、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8

三、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性质 51

四、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 56

五、中国传统社会的市场类型与市场发育 60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财政制度与经济思想 75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财政制度 75

一、国家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 75

二、财政管理制度 78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 82

一、“富国之学” 82

二、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放任主义 86

三、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社会制度模式 88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 89

一、内容上的自然经济观 90

二、观察问题的国家本位主义立场 90

三、理论发展上的停滞与僵化 91

第四节 传统经济为什么不能自我实现向近代经济的转型 92

中篇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1840—1949年)第四章 中国传统市场的被动开放 99

第一节 西方殖民者东来与明清的海禁政策 99

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99

二、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99

第二节 中英贸易与中国门户洞开 100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贸易 100

二、英国为开拓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 101

三、中英鸦片贸易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102

四、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 104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 105

一、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105

二、近代外国在华投资 109

第四节 近代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地经济 114

一、近代香港经济的发展 114

二、日据时期的台湾经济 116

三、日据时期的东北经济 117

四、日本占领关内时期的沦陷区经济 118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 120

第一节 传统市场的变化 120

一、商品流通市场的变化 120

二、要素市场的变化 129

第二节 农产品商品化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138

一、农村自给性经济的初步解体 138

二、近代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142

三、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144

第三节 传统手工业的变异与近代工矿交通业的发展 148

一、传统手工业的变异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148

二、近代中国新式工矿交通业的发展 150

第四节 近代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化趋向 162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163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165

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动因 167

四、近代中国城市化迟滞的原因 168

第六章 政府职能的转型与社会改革潮流 170

第一节 近代工商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170

第二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国家工商业政策 172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财政转型 178

一、财政自主权的外移与财政体制的演变 178

二、赋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 180

第四节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社会改革方案 182

一、近代中国改革方案的提出与实践 182

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 186

三、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道路 189

四、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探讨 193

下篇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1949—现今)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与转变(1927—1977年) 20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 201

一、根据地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201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20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20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概况 206

二、政府主导下的国民经济恢复 207

三、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工商业调整 209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1

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11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212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12

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214

三、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215

四、计划体制的确立与市场体制因素的消亡 217

第四节 在计划体制中运行的国民经济 219

一、赶超战略与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

二、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与三线建设任务的提出 222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225

四、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与弊端 233

第八章 转型中的中国国民经济(1978—现今) 23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23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洋跃进” 236

二、国民经济调整 237

二、经济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的转变 238

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239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国民经济 245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45

二、转型时期的农村经济 248

三、转型时期的工业经济 254

四、转型时期的第三产业 257

五、转型期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 263

第三节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分配制度改革 268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269

二、收入分配体制的转变 272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77

第九章 中国经济60年的成就与反思 280

第一节 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成就与特征 280

一、60年的总成就 280

二、基本特征 281

第二节 经济波动 284

一、1977年以前的经济波动 285

二、1977年以后的经济波动 286

三、波动的成因和特点 287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探索 288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288

二、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289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290

参考文献 2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