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怀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30331946
- 页数:250 页
第1章 绪论 1
1.1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1
1.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分类 1
1.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2
1.1.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4
1.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5
1.2.1综合知识的积累和综合思想的萌芽(古代地理学时期) 5
1.2.2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的形成(近代地理学时期) 7
1.2.3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新趋向(现代地理学时期) 13
1.3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期发展 16
1.3.1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 16
1.3.2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近期发展的主要方面 17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2
2.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22
2.1.1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 22
2.1.2地理系统学说阶段 23
2.1.3耗散结构理论阶段 25
2.2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26
2.2.1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环境因素 26
2.2.2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29
2.2.3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循环和转化 31
2.3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31
2.3.1分层结构 31
2.3.2渗透结构 32
2.3.3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32
2.4自然地理环境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 32
2.4.1大气循环 33
2.4.2水分循环 33
2.4.3地质循环 34
2.4.4生物循环 34
2.5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35
2.5.1古代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发展过程 35
2.5.2新生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趋势 36
2.5.3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36
2.5.4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节律性 36
2.6景观生态建设原理 36
2.6.1景观概念的发展 37
2.6.2生态研究——地理学的传统和发展 37
2.6.3生态系统——地表的特殊耗散结构 37
参考文献 38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0
3.1人类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历程 40
3.2地域分异概述 42
3.2.1地域分异的概念 42
3.2.2地域分异的因素 42
3.2.3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3
3.2.4地域分异的规模 43
3.3纬度地带性(地带性)分异规律 45
3.3.1热力分带性:全球性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45
3.3.2大陆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46
3.3.3大洋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48
3.3.4带段性: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分异 49
3.4非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0
3.4.1全球性的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0
3.4.2大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51
3.4.3大洋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53
3.4.4区域性的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3
3.4.5中尺度的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4
3.4.6小尺度的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57
3.5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60
3.5.1垂直地带性概述 60
3.5.2垂直带谱的特征 60
3.5.3影响垂直带谱的基本因素 62
3.5.4垂直地带与水平地带的相互关系 64
3.6高原地带性和三维地带性分异规律 65
3.6.1高原地带性 65
3.6.2三维地带性 68
3.7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69
3.7.1大陆地域分异的平面结构 69
3.7.2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71
3.7.3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的意义 73
参考文献 74
第4章 综合自然区划 75
4.1综合自然区划及其发展 75
4.1.1区划的概念和类型 75
4.1.2国外综合自然区划的发展 76
4.1.3国内综合自然区划的发展 77
4.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78
4.2.1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78
4.2.2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82
4.2.3综合自然区划原则与区划方法的关系 84
4.3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等级系统 86
4.3.1双列等级系统 86
4.3.2单列等级系统 93
4.4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简评 95
4.4.1林超提出的《中国自然区划大纲》 95
4.4.2罗开富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95
4.4.3黄秉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 96
4.4.4任美锷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方案 96
4.4.5侯学煜等人关于全国自然区划方案的研究 97
4.4.6赵松乔提出的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97
4.4.7席承藩等人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 97
4.4.8侯学煜提出的自然生态区划方案 98
4.4.9郑度等人提出的中国生态地域划分方案 98
4.4.10傅伯杰等人提出的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98
参考文献 98
第5章 土地分级与分类 100
5.1土地的概念和土地科学 100
5.1.1土地的概念 100
5.1.2土地科学 102
5.2土地分级 104
5.2.1土地分级概述 104
5.2.2基本土地分级单位的识别 107
5.2.3土地分级的过渡性单位 116
5.3土地分类 117
5.3.1土地分类的基本问题 117
5.3.2相的分类 120
5.3.3限区的分类 121
5.3.4地方的分类 122
5.4土地结构 124
5.4.1土地结构的概念 124
5.4.2土地要素的组成结构 125
5.4.3土地演替结构 125
5.4.4土地空间组合结构 127
5.4.5土地结构研究的应用 129
5.5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方法 130
参考文献 132
第6章 土地评价 133
6.1土地评价概述 133
6.1.1土地评价的概念 133
6.1.2土地评价的原则 133
6.1.3土地评价的类型 134
6.2土地评价研究进展 136
6.2.1国外土地评价研究 136
6.2.2国内土地评价研究 138
6.2.3土地评价研究发展趋势 140
6.3土地适宜性评价 142
6.3.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142
6.3.2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143
6.3.3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 143
6.3.4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145
6.4土地潜力评价 146
6.4.1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146
6.4.2我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147
6.5土地经济评价 148
6.5.1理论基础 148
6.5.2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49
6.5.3农用地的分等定级 150
6.5.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151
6.6 RS与GIS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153
6.6.1遥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153
6.6.2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155
参考文献 157
第7章 土地变化科学 158
7.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意义 158
7.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基本概念 160
7.2.1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含义 160
7.2.2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相互关系 161
7.2.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动向 162
7.2.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163
7.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方法 164
7.3.1实地观测法 165
7.3.2历史地理法 165
7.3.3遥感研究方法 165
7.3.4模型方法 166
7.3.5常用的模型研究方法 168
7.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 179
7.5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 183
7.5.1对气候的影响 183
7.5.2土壤环境效应 184
7.5.3水环境效应 186
7.5.4生态效应 189
7.6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人地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 191
7.6.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对人地系统的作用 191
7.6.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人地关系调控 194
7.6.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展望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8章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98
8.1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198
8.1.1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用 198
8.1.2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制作用 200
8.1.3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00
8.2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
8.2.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01
8.2.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206
8.2.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207
8.2.4人类对大气圈和气候的影响 208
8.2.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209
8.3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214
8.3.1人与自然的原始共生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214
8.3.2顺应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 214
8.3.3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阶段 215
8.3.4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阶段 216
8.4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17
8.4.1人类与自然地理系统的对立统一关系 217
8.4.2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218
8.4.3实现人地协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0
参考文献 224
第9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225
9.1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目的及领域 225
9.1.1综合自然地理应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5
9.1.2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领域 225
9.2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农业服务的研究 226
9.2.1综合自然区划在农业上的应用 226
9.2.2土地系统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227
9.2.3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229
9.3综合自然地理学为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服务的研究 230
9.3.1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30
9.3.2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31
9.4景观生态建设研究 233
9.5区域开发研究 236
9.5.1区域开发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36
9.5.2区域发展战略 237
9.5.3区域规划 240
9.5.4国土整治 242
9.6生态建设与生态评估研究 243
9.6.1生态建设 243
9.6.2生态评价 245
9.7自然灾害综合研究 246
9.7.1致灾因子研究与减灾 246
9.7.2自然灾害评估 247
9.7.3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 248
9.7.4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 249
参考文献 249
- 《自然拼读背单词 高考英语3500词》宋德伟 2019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甘肃》《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中学物理奥赛辅导:热学 光学 近代物理学》崔宏滨 2012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美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英)托马斯·孟著;袁南宇译 2017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写给孩子的趣味物理学》(俄)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 2019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