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9册  中庸哲学研究  上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9册  中庸哲学研究  上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9册 中庸哲学研究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杨少涵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3764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七编 第9册 中庸哲学研究 上》目录

上册 1

前言 1

章节 提要 11

导 论 孔子中庸的根据与境界 19

第一节 中庸的外在根据 20

第二节 中庸的内在根据 28

第三节 中庸的三重境界 37

第一章 儒学之分化与《中庸》之课题 49

第一节 孔子之「心学」与「情学」 49

第二节 儒学之分化与内化 56

第三节 《中庸》之课题 65

第二章 《中庸》形上课题一——道德本体之初证 75

第一节 性作为道德本体之提出 75

一、道德本体之实践证成 76

二、道德本体之逻辑推论 80

三、道德本体之具体所指 84

第二节 中是道德本体之形式表示 94

一、中和与中庸 94

二、无过不及与不偏不倚 100

第三节 仁与诚是道德本体之实质内容 110

一、仁是道德本体之主观内容 110

二、诚是道德本体之客观内容 122

附说:诚字涵义之发展与定格 135

第三章 《中庸》形上课题二——道德终极根源之极成 141

第一节 人格天不能成为道德的终极根源 141

第二节 《中庸》之自然天及其生生不已的特征 149

第三节 道德终极根源之论证 157

一、天命谓性 158

二、圣德配天 160

三、知人知天 163

四、尽性参天 166

第四节 道德终极根源之成因 171

一、周人农业生活对自然天之依赖 172

二、自然天之生命情感化为形上天 176

第四章 《中庸》之情感形上学 187

第一节 未发已发与两种情感 188

一、未发已发都是从情感来说的 189

二、道德情感与感性情感 193

第二节 情体与情感形上学 204

一、道德本体与情体 205

二、《中庸》形上学是情感形上学 210

第五章 《中庸》之至诚工夫 217

第一节 两种情感与工夫理据 217

第二节 先天工夫与后天工夫 228

一、致中与致和 228

二、戒惧与慎独 233

三、尊德性与道问学 238

第三节 至诚工夫 241

一、先天工夫与后天工夫各有其弊 241

二、中庸之道成为可能必须归结于至诚工夫 246

附:《中庸》概念正位图 255

下册 257

第六章 儒学内化之完成与发展 257

第一节 孟荀之争的实质 257

一、孟子以道德情感论心性与儒学内化之完成 258

二、荀子以感性情感论性又以认知之心治情性 279

第二节 宋明「心学」两派及其内在问题 305

一、朱子之认知派及其「性体无力」问题 306

二、陆王之良知派及其「两头明中间暗」问题 329

第三节 刘蕺山的「心之性情」及其对思孟学派义理结构之复归 363

附论《中庸》早出的疑点与推断 381

引言 381

第一节 《中庸》成书的九大疑点 382

一、「三同」 383

二、「华岳」 387

三、「仲尼」 389

四、文体不一前后两分 392

五、遣词用字有秦汉痕述 395

六、思想虚高不类孔孟 397

七、晚周诸子不称引《中庸》 401

八、子思「困宋」作《中庸》 404

九、子思终年及其作《中庸》时的岁数 408

第二节 《中庸》早出之义理推断 410

一、总问题:孔孟之间还是孔孟之后 411

二、天道性命之上达与下贯 415

三、仁之内化与性之明确 420

四、仁性实现方式之逐步自觉 425

注释格式说明 431

征引文献目录 433

知见文献要目 449

后记 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