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渭源县志
渭源县志

渭源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渭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311014824
  • 页数:943 页
图书介绍:
《渭源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沿革 45

第一章 位置区域 4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0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行政区划 50

第二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50

第三节 县城 53

第四节 乡镇 60

第四章 人口 民族 98

第一节 人口 98

第二节 民族 99

第三节 计划生育 100

第二编 自然地理 113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13

第一节 地质 113

第二节 地貌 114

第二章 山脉 水系 116

第一节 山脉 116

第二节 水系 117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122

第一节 土壤 122

第二节 植被 12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2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29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29

第三节 动物资源 133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34

第五节 旅游资源 134

第五章 气候 138

第一节 气象机构 138

第二节 气温、地温 138

第三节 日照 141

第四节 降水与蒸发 142

第五节 霜期 144

第六节 冻结与解冻 145

第七节 农业气象灾害 14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52

第一节 旱灾 152

第二节 霜、雹、虫灾 153

第三节 风、雪、水灾 154

第四节 地震 155

第三编 经济(上) 159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的变革 15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5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6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63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66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9

第二章 农业 1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1

第二节 建国前农业概况 174

第三节 建国后农业的发展 175

第四节 农业生产主要措施 183

第五节 农业区划 191

第六节 沼气的发展利用 192

第三章 林业 193

第一节 机构 193

第二节 林业的演变与现状 194

第三节 建国后林业的发展 195

第四节 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202

第五节 育苗 204

第六节 林木管护 205

第七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205

第八节 林业区划 206

第四章 畜牧 207

第一节 机构 207

第二节 建国前畜牧业简况 207

第三节 建国后畜牧业的发展 208

第四节 耕畜的购进和畜禽改良 211

第五节 畜禽疫情与防治 212

第六节 饲草的种植与加工 213

第七节 草场类型分布 213

第八节 黄香沟牧场 214

第五章 水利电力 2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16

第二节 农田水利 217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20

第四节 农电建设 223

第六章 农业机械 226

第一节 机构 226

第二节 农机发展状况 226

第三节 农机经营管理 229

第四节 农机人员培训 230

第七章 工业 231

第一节 机构 231

第二节 建国前手工业概况 232

第三节 建国后工业的发展 234

第四节 县办工业企业 236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40

第八章 交通 242

第一节 古代交通 24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交通 244

第三节 建国后交通事业的发展 247

第九章 邮电 2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56

第二节 邮政 259

第三节 电信 260

第三编 经济(下) 265

第十章 商业 2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65

第二节 财务 统计 275

第三节 仓储运输 279

第四节 体制改革 280

第十一章 粮油 28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81

第二节 粮食征购 282

第三节 粮食供应 284

第四节 粮油购销 291

第五节 粮油调出调入 296

第六节 储运 加工 297

第七节 基层粮管所简介 299

第八节 粮油市场 300

第十二章 药材 303

第一节 机构 303

第二节 药材资源与现状 304

第三节 收购 310

第四节 销售 313

第五节 加工储运 315

第十三章 供销合作社 316

第一节 机构 316

第二节 股金与积累 318

第三节 供销 319

第四节 收购 320

第五节 储运 321

第六节 供销改革 321

第十四章 工商业 323

第一节 工商业群众组织 32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工商业 323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工商业 325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6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328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 33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31

第二节 建国前市场管理 331

第三节 建国后市场管理 332

第四节 物价管理 334

第五节 集市及物资交流会 337

第十六章 财政 341

第一节 机构 34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42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50

第四节 公产管理 364

第五节 公债与国库券 364

第六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365

第七节 财政队伍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发展 372

第十七章 税务 374

第一节 机构 374

第二节 税务税收 375

第十八章 金融 387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87

第二节 货币 392

第三节 信贷 396

第四节 储蓄 402

第五节 保险 405

第四编 政治 40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409

第一节 县党部 409

第二节 国民党、三青团合并 40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1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412

第一节 渭源地下党的建立和发展 412

第二节 中共渭源县委员会及历次代表大会 423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 434

第四节 纪律检查(监察)工作 437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37

第六节 干部教育 441

第七节 信访工作 442

第八节 档案工作 442

第三章 民主党派 444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45

第一节 建国前的社会团体组织 445

第二节 建国后的群众团体 447

第五章 民国以前政权概况 452

第一节 民国以前县政权机构 45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453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议事机构 458

第六章 县人民政府 460

第一节 人民政府领导机构沿革 460

第二节 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464

第三节 区、乡基层政权组织 466

第四节 民政 470

第五节 人事、劳动 474

第七章 建国后的权力机关 476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77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78

第八章 政治协商会议 480

第九章 政法 481

第一节 建国前政法机构设置概况 481

第二节 建国后政法机构设置 482

第十章 民主革命斗争纪略 485

第一节 群众革命斗争 485

第二节 红军长征过境 486

第三节 甘南农民起义 488

第四节 学生爱国尊师活动 490

第十一章 建国后党的重大政治活动 493

第一节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 493

第二节 抗美援朝 494

第三节 镇反 495

第四节 “三反”、“五反” 496

第五节 审干肃反 496

第六节 反右派和农村大辩论 497

第七节 大跃进 499

第八节 甄别工作 500

第九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 501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 503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 506

第十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507

第十三节 实行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508

第五编 军事 511

第一章 军事地理位置 511

第二章 历代主要战事 512

第三章 历代驻(屯)兵概况 517

第一节 清以前驻(屯)兵 517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兵 51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驻军 518

第四章 军事机构建置 519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军事机构 519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519

第三节 基层武装部和专职武装干部 523

第五章 兵制 524

第一节 历代兵制 524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 525

第六章 地方武装 527

第一节 历代地方武装 527

第二节 建国后地方人民武装 528

第三节 民兵组织 529

第四节 军事人才 533

第七章 城堡 关隘 古战场 534

第一节 城堡 534

第二节 关隘 537

第三节 古战场 538

第八章 人民防空 5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防空 54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防空建设 540

第六编 教科文卫 545

第一章 教育 54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45

第二节 历代教育设置 549

第三节 幼儿教育 551

第四节 小学教育 551

第五节 中学教育 582

第六节 中等专业教育 591

第七节 业余教育 593

第八节 教师队伍 596

第九节 教育经费 600

第十节 勤工俭学 602

第二章 科技 603

第一节 机构 603

第二节 科技发展 604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08

第四节 计量 609

第三章 文化艺术 613

第一节 文化机构 613

第二节 群众文化 613

第三节 文艺创作 615

第四节 民间文艺 619

第五节 图书 635

第六节 戏剧电影 637

第七节 广播电视 642

第八节 新闻报道 645

第九节 文物古迹 645

第四章 体育 655

第一节 机构 655

第二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 655

第三节 运动会 663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68

第五章 卫生 670

第一节 机构 670

第二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670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680

第四节 防疫与地方病防治 680

第五节 妇幼保健 683

第七编 社会风俗 687

第一章 衣食住行 687

第一节 服饰 687

第二节 饮食 688

第三节 住宅 691

第四节 交通工具 692

第五节 家具 692

第二章 节日 694

第一节 传统节日 694

第二节 新节日 696

第三节 独特的节会 696

第三章 人生仪礼 700

第一节 婚嫁 700

第二节 生育 701

第三节 寿礼 702

第四节 丧葬 703

第五节 忌讳 704

第四章 祭祀 庙会 706

第一节 祭祀 706

第二节 庙会 706

第五章 陋习 709

第一节 吸毒 709

第二节 赌博 709

第三节 迷信 710

第六章 方言 711

第一节 简述 711

第二节 语音 712

第三节 词汇 716

第四节 语法 726

第五节 俗语 728

第七章 宗教信仰 733

第一节 佛教 733

第二节 道教 734

第三节 基督教 735

第四节 天主教 735

第五节 伊斯兰教 736

第六节 主要寺庵、庙、观简介 736

第八章 各种会道门及民间帮会 740

第一节 会道门组织 740

第二节 民间帮会 740

第八编 人物 745

第一章 立传人物 745

第二章 简介人物 758

第三章 列表人物 766

第四章 英烈名录 776

第五章 当代人士 780

第一节 当代人士简介 780

第二节 英模人物 787

第三节 外地工作的县、团级以上人物名录 790

第四节 县内享受副县级以上待遇的离休老干部和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骨干 802

附录 809

第一章 碑文考证 809

第二章 赞美渭源山川诗抄 823

第三章 家谱家传简介 844

第四章 历史传说 846

第五章 旧志序 881

第六章 渭源花儿选 884

后记 888

1986年~1995年要事辑录 895

1986 895

1987 896

1988 897

1989 898

1990 899

1991 901

1992 902

1993 903

1994 905

1995 906

1996 908

1997 910

1998 913

1986年~1998年10月渭源县县级主要领导任职表 917

1986年~1998年10月渭源县县直单位机构及领导变更表 922

1986年~1998年10月渭源县各乡镇主要领导变更表 935

《渭源县志》历届编写(编纂)领导机构及县志办公室人名录 940

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渭源县志》的终审批复 9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