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谷生然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56774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选题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以社会信仰的内涵、社会信仰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线索。从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对立融通关系中深入揭示社会信仰的内涵,分析社会信仰的实质在于社会共同体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与实践;从宗教信仰、政治国家理想(自由主义信仰的核心理念)到现代社会信仰的发展历程中,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心,结合传统儒学信仰的当代价值分析,从坚持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弘扬传统信仰的合理性,促进多种信仰形式健康发展多重维度中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信仰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意义 3

二、社会信仰问题研究现状 12

三、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6

(一)基本思路 16

(二)主要研究方法 17

(三)主要创新之处 22

第二章 信仰、社会信仰与和谐社会 24

一、知识与信仰的对立与融通 25

(一)哲学史的回顾——关于知识与信仰的对立 25

(二)哲学史的考察——关于知识与信仰的融通 32

(三)信仰以理性、知识为基础 40

二、社会信仰:特定社会的公共信仰 44

(一)社会信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44

(二)社会信仰的本质 51

(三)狭义宗教与广义宗教 55

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信仰的核心目标 60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60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模式 66

(三)和谐社会与社会信仰的关系 7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种现代社会信仰 75

一、社会信仰的历史形态 75

(一)信仰是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76

(二)传统社会信仰:宗教信仰与儒学信仰 79

(三)现代型社会信仰的三种基本形态 83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8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87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征 91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合法性 96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理念 102

(一)科学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制 102

(二)共产主义基础:生产力高度发达 106

(三)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丰富性 11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历史前提 117

一、人类社会:在冲突与合作中进化 117

(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进化的奇迹 118

(二)意识、劳动推动人类文明进化 122

(三)人类社会在私有财产困境中发展 126

二、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上帝消亡” 131

(一)西方传统文化特质是理性精神 131

(二)基督教信仰与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 134

(三)基督教信仰的危机:上帝存在问题 137

三、近代政治国家理想及其困境 147

(一)霍布斯的政治国家思想 147

(二)洛克的自由国家思想 152

(三)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159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和发展 171

一、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形成 171

(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探索 172

(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初步探索 181

(三)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 185

二、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正式确立 192

(一)共产主义信仰要求创立新哲学形态 193

(二)实践的唯物主义 195

(三)生产力、分工与共产主义 206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深入探索 212

(一)现代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入探寻 213

(二)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218

(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探索 22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形态 23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德国形态”与“苏俄—苏联形态” 237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德国形态” 238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苏俄—苏联形态” 244

(三)两种信仰形态的经验教训 250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形态” 253

(一)“中国形态”的形成:武装夺取政权 254

(二)“中国形态”的成熟:经济社会深入发展 257

(三)“中国形态”的基本特征 260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经验 264

(一)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基础 265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270

(三)阶级利益与人类利益、客观真理相融合 278

第七章 我国社会信仰的现代性困境 282

一、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 282

(一)经济关系变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消极影响 283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的政治困境 288

(三)文化困境制约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 294

二、儒学信仰的虚无化困境 301

(一)新文化运动中儒学信仰虚无化 301

(二)新时期儒学信仰发展艰难 305

三、儒学信仰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09

(一)儒学信仰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309

(二)儒学信仰对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 314

(三)儒学信仰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317

第八章 建设和谐的社会信仰 322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真理观 322

(一)真理融贯论、真理符合论与真理虚无论 323

(二)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真理观 329

(三)科学信仰的实践要求:面向真理生活 334

二、和谐信仰发展的基本原则 338

(一)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 339

(二)积极弘扬传统社会信仰的当代价值 343

(三)多种信仰形式相互竞争,相互融通 349

三、在哲学教学中加强科学信仰教育 356

(一)现代信仰教育是科学信仰观的教育 357

(二)科学信仰教育在现代哲学教育中的作用 359

(三)科学信仰教育在哲学教学中的实现方式 362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