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01-2015年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2001-2015年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2001-2015年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621069
  • 页数:174 页
图书介绍:
《2001-2015年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目录

一、2001—2015年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1

(一)市情分析 1

1.历史沿革、自然与社会概况 1

2.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评价 4

3.市情特征分析 11

4.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历史任务 14

(二)战略方针 16

(三)战略目标 18

1.整体战略目标定位 19

2.专项战略标 19

3.实现战略目标的条件分析 20

(四)战略重点 24

1.农业 24

2.乡镇企业 25

3.城市工业 28

4.基础设施建设 32

5.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34

6.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避免重复建设 37

7.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38

8.加快城市化进程 39

9.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 40

(五)战略阶段及其任务 41

1.第一阶段(2001—2005年),为改革、调整和奠基阶段 41

2.第二阶段(2006—2010年),为加速发展阶段 42

3.第三阶段(2011—2015年),为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建成迈入现代化大城市阶段 43

(六)战略对策 44

1.进一步解放思想 44

2.建立灵活多样的企业制度,大量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民营企业家 45

3.使驻地企业为我所用 46

4.树立环境意识,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增强都匀的吸引力 46

5.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8

6.多渠道引进人才,多元化筹措资金 48

7.强化“大都匀”观念,扩大对外开放 49

8.塑造城市形象,培育剑江文化 50

9.发扬民主,依法治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 51

10.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52

11.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53

二、2001—2015年都匀市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55

(一)现状分析 55

1.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但低效农业仍占主体地位 57

2.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进步,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58

3.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58

4.在一些生产条件改善的同时,另一些生产条件却在恶化 59

5.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但流通不畅,给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构成新的困难 59

6.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虽有提高,但山区农民由于环境闭塞,小农意识仍然根深蒂固 59

(二)战略方针 59

1.总体战略方针 60

2.具体战略方针 60

(三)战略目标 65

(四)战略任务 66

1.农业总产值增长 67

2.农产品总量增加,有效供给能力增强 68

3.乡镇企业的发展 69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69

5.人口发展 70

6.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 70

(五)战略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71

1.第一阶段(2001—2005年),为起步调整阶段 71

2.第二阶段(2006—201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 71

3.第三阶段(2011—2015年),为生态农业示范市建成阶段 72

(六)战略对策 73

1.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73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 75

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战略对策 77

4.重视“绿色农业”,普及“生态农业”,发展“旅游农业”,形成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体系 78

5.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战略对策 79

6.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对策 80

7.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81

8.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建立工业小区,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81

三、2001—2015年都匀市工业发展战略规划 83

(一)现状分析 83

1.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83

2.发展的主要特征 84

(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分析 87

1.发展的有利条件 87

2.发展的不利因素 88

(三)战略方针 88

(四)总体构想 89

(五)战略目标 90

(六)战略阶段及任务 91

(七)战略对策 92

1.从政府方面看,需要采取的措施 92

2.从企业方面考虑,促进工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94

3.从市场方面看,促进都匀工业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96

四、2001—2015年都匀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 97

(一)背景分析 97

1.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 97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98

3.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及都匀市在其中所处的地位 98

4.都匀市“建强创优”工作全面展开 99

(二)现状分析 99

1.旅游资源分析 99

2.产业基础分析 101

3.区位条件分析 103

(三)战略方针 103

(四)战略目标 104

(五)战略重点 104

(六)战略阶段及其任务 105

1.近期(2001—2003年),为起点初创建设阶段 105

2.中期(2004—2010年),为新产品推介、市场导入阶段 107

3.远期(2010—2015年),为成熟发展阶段 108

(七)战略对策 108

五、2001—2015年都匀市社会事业发展战略规划 110

(一)现状分析 110

1.科技队伍与科技管理水平与其要承担的历史重任差距悬殊 110

2.普及义务教育的成绩和问题 111

3.在医疗卫生方面,各项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113

4.城乡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 113

(二)战略方针 114

1.转变观念 115

2.完善机制 115

3.城乡兼顾,全面发展 115

(三)战略目标 115

1.科技发展目标 116

2.教育发展目标 116

3.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目标 116

(四)战略重点 117

(五)阶段与任务 118

1.第一阶段(2001—2005年),为调整与奠基阶段 118

2.第二阶段(2006—2010年),为起飞与发展阶段 119

3.第三阶段(2011—2015年),为提高并实现良性循环阶段 120

(六)战略对策 120

1.提高科技先导意识,加大科技投入 120

2.实施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21

3.抓好科技引进与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形成规模生产 123

4.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 123

5.深化改革,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医疗管理体制 124

6.广开渠道,多种形式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 124

六、2001—2015年都匀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构想 126

(一)现状分析 126

(二)战略方针 128

(三)战略目标 131

(四)战略重点 131

1.建设总规和详规的制定 131

2.管理体制的理顺 132

3.高附加值工业的确立 133

4.开发区外向度的加大 133

5.主导企业的确立与培育 134

6.科技企业产业园的建立 134

7.企业孵化器的建立 135

8.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 136

(五)战略阶段及其任务 136

(六)战略对策 137

1.努力营造和完善投资环境 137

2.重构开发区的管理职能、加大其对经济的整合能力 138

3.走出去,引进来 139

4.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建立企业孵化器 139

5.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争取引入风险投资公司 140

6.为现有驻区企业加速“裂变”创造条件 140

7.建立农业开发实验园 141

七、2001—2015年都匀市城镇发展与布局战略构想 142

(一)城镇发展现状 142

1.城镇体系 142

2.城镇建设与布局 143

3.存在的问题 145

(二)影响城镇发展和布局的基本因素 145

1.高原山地 145

2.交通 146

3.经济发展水平 147

4.民族传统 148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战略 148

1.指导方针 148

2.战略目标 149

3.集镇建设与布局 149

4.中心城市建设与布局 151

(四)基础设施 157

1.公路 157

2.电信 158

3.供电 161

八、2001—2015年都匀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战略规划 164

(一)现状分析 164

1.自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164

2.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166

(二)战略方针与基本思路 166

1.战略方针 166

2.基本思路 167

(三)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 167

1.战略目标 167

2.战略任务 168

(四)重点工程与实施步骤 168

1.在现有“天然林保护工程”基础上,扩大全市河流上游及中下游河岸的水土保持面积,特别是境内的西北与东南地区,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168

2.退耕还林、还草,退林还草,积极开发未利用土地,实施田林草置换的“退还工程” 169

3.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实施“树种结构优化工程” 170

4.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自然保护工程” 170

5.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171

6.实施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工程” 171

7.实施“主要生产型污染治理工程” 171

8.实施“市区生活污染治理工程” 172

(五)战略对策 172

1.充分发挥政策的宏观导向作用,理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机制 172

2.拓宽生态环境建设融资渠道,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173

3.加强生态环境技术与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173

4.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