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干部教材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志,齐戎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1008333
- 页数:387 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8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21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2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8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8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30
三、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31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3
一、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33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34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6
四、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37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39
一、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 39
二、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41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42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4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4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证明 47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49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51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51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1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4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7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57
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9
第三节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能动作用 62
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62
二、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62
三、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 65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7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7
一、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67
二、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70
三、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71
四、事物的联系是有系统的 7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75
一、事物是发展的 75
二、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 77
三、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78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 80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80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0
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81
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82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87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87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87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9
第二节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3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3
二、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95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 97
一、矛盾的客观性和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97
二、矛盾分析的方法 98
第四节 矛盾的特殊性 99
一、物质运动形式和发展过程、阶段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99
二、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01
三、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04
第五节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07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07
二、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09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 111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115
第一节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115
一、质 115
二、量 117
三、度 119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121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21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23
第三节 量变质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27
一、量变引起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27
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28
三、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的特点 130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34
第一节 辩证的否定 134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134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35
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37
四、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37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39
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39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41
三、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44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146
一、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146
二、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147
三、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 147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52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52
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 152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53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55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56
一、什么是内容和形式 156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57
三、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形式主义 159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60
一、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60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62
三、把握因果联系,总结经验,预见未来 164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66
一、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166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66
三、坚持偶然与必然的统一,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168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70
一、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 170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71
三、坚持可能和现实的统一,争取光明的前途 172
第六节 全局与局部 174
一、什么是全局和局部 174
二、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174
三、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177
第九章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80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0
一、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80
二、彻底的可知论 182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88
一、实践及其要素 188
二、实践的主要特征 190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91
第三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2
一、实践和主体、客体 192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94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99
第一节 从实践到认识 199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99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00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03
第二节 从认识到实践 205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205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途径 207
第三节 认识运动的全过程 209
一、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209
二、解放思想和再认识 212
三、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是统一的 214
第十一章 真理 218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18
一、真理是客观的 218
二、对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批判 220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22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22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24
三、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226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 227
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227
二、真理在克服谬误中的发展 229
第四节 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 231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1
二、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33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36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24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41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 241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42
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3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45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45
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46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49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249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50
第四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2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4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5
第十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58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58
一、生产力 258
二、生产关系 261
三、生产方式 265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65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65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8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73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273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274
三、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77
第十四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82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82
一、经济基础 282
二、上层建筑 283
三、社会形态 284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86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8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9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92
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及其特点 292
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93
三、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296
第十五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30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0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01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0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305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308
第二节 国家 309
一、国家的产生和本质 309
二、国家的职能 311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13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14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17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317
二、社会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20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21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24
一、阶级的消灭 324
二、国家的消亡 324
第十六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26
第一节 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326
一、个人意识与群体意识 326
二、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舆论及社会意识形式 328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330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31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331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33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反作用 335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336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36
二、道德 337
三、艺术 339
四、宗教 34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3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作用 344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347
第十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49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349
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349
二、科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 350
三、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特殊部分 351
第二节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353
一、科学是革命的精神力量 353
二、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353
三、科学是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355
四、科学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加速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356
第三节 科学的发展及其社会条件 357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57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360
三、科学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63
第十八章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主体作用 368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68
一、两种历史观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上的对立 368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370
三、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作用的差别 373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75
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个人的作用 375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76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79
四、正确认识领袖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 380
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统一的 382
第三节 党的群众路线 383
一、树立群众观点 383
二、坚持群众路线 385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幸福的哲学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3》周国平 2019
- 《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系列教材 保险学原理与实务》林佳依责任编辑;(中国)牟晓伟,李彤宇 2019
- 《刑法归责原理的规范化展开》陈璇著 2019
- 《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第2版 视频版》郑红,倪嘉波,刘亨荣编;陈冬梅责编 2020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庄友谊 2020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有源配电网无功补偿与电压控制》(中国)林志超,张勇军,刘轩 2019
- 《Hive性能调优实战》林志煌 2020
- 《十三经开讲 仪礼开讲》张善文,马重奇主编;林志强,杨志贤著 2013
- 《跨时空的汉法文化对话 上 影响与转译》林志芸主编 2013
- 《电子系统设计 电路篇》张诚,林志贵编著 2014
- 《快快乐乐学汉语 练习册 第5册》吕子德主编;林志玲,冶淑芬译 2007
- 《快快乐乐学汉语 练习册 第2册》吕子德主编;冶淑芬,林志玲译 2007
- 《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林志超著 2013
- 《快快乐乐学汉语 课本第4册》吕子德主编;洗淑芬,林志玲译 2007
- 《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研究》马重奇,林玉山主编;林志强,王树瑛副主编;马重奇,晁继周,周长楫等著 2013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