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昌国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106821
- 页数:238 页
绪论 1
第一章 阴阳五行 11
第一节 阴阳 11
一、阴阳的含义与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11
(一)阴阳的含义 12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 12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一)阴阳对立 14
(二)阴阳互根 14
(三)阴阳消长 15
(四)阴阳转化 1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
(一)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 17
(二)用于说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7
(三)用于说明基本病机变化 18
(四)用于诊断与辨证 21
(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22
第二节 五行 24
一、五行的含义与事物五行属性的划分 25
(一)五行的含义 25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划分 26
二、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 29
(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29
(二)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3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3
(一)用于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33
(二)用于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4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36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37
第二章 藏象 41
第一节 五脏 44
一、心 45
(一)心的生理功能 45
(二)心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47
附:心包 49
二、肺 49
(一)肺的生理功能 50
(二)肺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54
三、肝 55
(一)肝的生理功能 56
(二)肝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60
四、脾 61
(一)脾的生理功能 62
(二)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64
五、肾 65
(一)肾的生理功能 65
(二)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71
附:命门 73
第二节 六腑 73
一、胆 74
二、胃 75
三、小肠 76
四、大肠 77
五、膀胱 78
六、三焦 79
(一)三焦的概念 79
(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79
第三节 奇恒之腑 82
一、奇恒之腑的特点 82
二、奇恒之腑的功能 82
(一)脑 83
(二)女子胞 84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87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87
(一)心与肺 87
(二)心与脾 88
(三)心与肝 88
(四)心与肾 89
(五)肺与肝 90
(六)肺与脾 91
(七)肺与肾 91
(八)肝与脾 92
(九)肝与肾 92
(十)脾与肾 93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94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95
(一)心合小肠 96
(二)肺合大肠 97
(三)脾合胃 97
(四)肝合胆 99
(五)肾合膀胱 100
第三章 气血津液 102
第一节 气 102
一、气的基本概念 102
二、气的生成 103
三、气的生理作用 103
(一)推动作用 104
(二)温煦作用 104
(三)防御作用 105
(四)固摄作用 105
(五)气化作用 106
四、气的运动形式 106
五、气的分类及其生成、分布与功能特点 109
(一)元气 109
(二)宗气 110
(三)营气与卫气 111
第二节 血 113
一、血的基本概念 113
二、血的生成 114
三、血的生理作用 115
四、血的运行 115
第三节 津液 117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17
二、津液的生成 118
三、津液的生理作用 119
(一)滋润与营养 119
(二)化生血液 119
(三)运输浊气 119
四、津液的运行代谢 120
附:五脏化五液 12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23
一、气与血的关系 123
(一)气对血的作用 124
(二)血对气的作用 125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26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126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128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129
第四章 经络 13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内容 131
一、十二经脉 133
(一)名称 133
(二)流注次序 134
(三)分布规律 135
(四)表里关系 136
二、奇经八脉 137
(一)名称 137
(二)循行特点 138
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别络、浮络、孙络 140
第二节 经络的基本功能 141
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141
(一)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 142
(二)脏腑之间的联系 142
(三)经络之间的联系 142
二、通行气血阴阳,濡养脏腑形体 143
附: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143
第三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44
一、说明疾病发生与传变的机理 144
(一)说明疾病发生的机理 144
(二)说明疾病传变的机理 144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45
(一)指导疾病的诊断 145
(二)指导疾病的治疗 146
第五章 病因 148
第一节 外感六淫 148
一、风 151
二、寒 152
三、暑 154
四、湿 155
五、燥 157
六、热(火) 158
附:疫疠、内生五邪 160
第二节 内伤七情 163
一、直接伤及内脏 164
二、导致气机紊乱 164
(一)喜则气缓 165
(二)怒则气上 165
(三)忧则气郁 165
(四)思则气结 166
(五)悲则气消 166
(六)恐则气下 166
(七)惊则气乱 166
三、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 167
第三节 饮食失宜 167
一、饥饱失度 167
二、饮食不洁 168
三、饮食偏嗜 169
第四节 劳逸过度 170
一、过劳 171
二、过逸 171
第五节 痰饮、瘀血致病 172
一、痰饮 172
(一)痰饮的基本概念 172
(二)痰饮的形成 173
(三)痰饮致病的特点 174
二、瘀血 176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176
(二)瘀血的形成 176
(三)瘀血致病的特点 179
第六章 病机 181
第一节 发病机理 181
一、邪正与发病 182
(一)正虚、邪侵是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 182
(二)正气与邪气在发病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83
二、体质与发病 187
(一)体质的定义 187
(二)体质的形成 187
(三)体质的分类 188
(四)体质对发病的影响 192
第二节 病变机理 194
一、邪正盛衰 195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95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98
二、阴阳失调 200
(一)阴阳盛衰 201
(二)阴阳互损 204
(三)阴阳格拒 205
(四)阴阳互转 206
(五)阴阳亡失 207
三、气血津液失常 208
(一)气失常 209
(二)血失常 210
(三)津液失常 211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212
第一节 预防原则 212
一、中医预防思想 213
(一)预防的重要性 213
(二)预防原则的理论基础 213
(三)预防原则的指导思想 214
二、中医预防方法 215
(一)未病先防 215
(二)既病防变 217
第二节 治疗原则 218
一、治病求本 219
(一)治病求本的意义 219
(二)治病求本的运用 220
二、扶正祛邪 225
(一)扶正祛邪的意义 225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226
三、调整阴阳 228
(一)损其有余 229
(二)补其不足 229
四、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231
(一)因人制宜 232
(二)因地制宜 234
(三)因时制宜 235
后记 237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