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罪与非罪界定论
罪与非罪界定论

罪与非罪界定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占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304668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研究罪与非罪的界定标准,本书对一个行为评价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对其进行事实行为、四方面要件结合、四方面结合是否具有“有机性”等三个阶层的判断,其中四个方面要件结合判断和四方面结合是否具有“有机性”的判断两者是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新解读。本书对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补充,完善了其功能,将体现人权保障、刑法谦抑精神的期待可能性等理论也纳入犯罪构成之中,使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内涵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
《罪与非罪界定论》目录
标签:界定

第一章 罪与非罪界定概述 1

第一节 意义 1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2

二、良性司法运作的实现 3

三、正当权利保障的途径 5

四、刑罚价值实现的前提 5

第二节 罪与非罪界定的价值取向 7

一、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 7

二、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 10

三、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平衡 13

第三节 罪与非罪界定的研究方法论 16

一、分析的研究方法 17

二、综述的研究方法 19

三、哲理的研究方法 20

第二章 罪与非罪界定的原则 22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23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23

二、罪与非罪界定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26

三、罪刑法定原则中的解释 30

第二节 全面评价原则 34

一、全面评价原则下的事实 35

二、全面评价原则在罪与非罪界定中的意义 37

三、罪与非罪界定中全面评价原则的内涵 38

第三节 刑法谦抑原则 43

一、刑法谦抑原则的内涵、价值取向、表现 43

二、刑法谦抑原则的价值取向 47

三、刑法谦抑原则在罪与非罪界定中的表现 49

第三章 罪与非罪界定的逻辑起点:犯罪本质 54

第一节 犯罪本质的学说纷争 55

一、社会危害性本身的争议 55

二、社会危害性否定论 59

三、社会危害性肯定论 63

四、结论 68

第二节 严重社会危害性与规范违反的契合 70

一、法益侵害替代论 71

二、法益侵害说的反思 76

三、规范违反与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契合 85

第三节 规范违反说的合理性 97

一、经典作家犯罪本质的论述是规范违反说的理论来源 97

二、人权保障是规范违反说积极功能的具体体现 98

三、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是对规范违反说泛道德化的有力反驳 99

四、规范违反说是犯罪成立理论阶层化在犯罪本质方面的具体指导 100

第四章 罪与非罪界定的事实起点:事实行为 102

第一节 事实行为的前提——行为 102

一、行为的学说 103

二、本书对行为的界定 111

三、行为的特征 116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必然——事实行为 119

一、事实行为的界定 119

二、事实行为的特征 123

三、事实行为的功能 128

第三节 事实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 133

一、大陆法系与社会主义法系中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中的位置 133

二、大陆法系与社会主义法系中行为在犯罪论体系位置的评析 137

三、结论 140

第五章 罪与非罪界定的一般标准:犯罪构成有机性的提倡 141

第一节 立体型的犯罪构成:以大陆法系犯罪成立理论为例 142

一、大陆法系中构成要件的不同学说 143

二、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 150

三、对大陆法系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评析 157

第二节 平面型的犯罪构成:以苏俄和我国的犯罪构成为例 158

一、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犯罪构成 158

二、我国的犯罪构成 160

三、平面型犯罪构成的评价 163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改造 165

一、直接移植论 165

二、坚持平面思维的改造方案 167

三、阶层性的犯罪论体系改造方案 169

第四节 平面与立体的超越——四要件的有机性 171

一、有机性犯罪构成的主要内容 172

二、有机性的判断 174

三、“事实行为、四方面要件结合、有机性”罪与非罪界定体系的合理性论证 192

参考文献 198

后记 21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