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恩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43097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为基础和临床。在基础部分:拓展和更新了原有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近年来重点研究的分子靶点和信号传导通路。在临床部分:由于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和报道完全更新了原有的内容;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推荐的治疗方案、用药注意事项;涉及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化学治疗现状、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推荐治疗方案、临床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等。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篇 3

第一章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 3

第一节 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及机制 3

一、血管生成的概念 3

二、血管生成的机制 3

第二节 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4

一、促血管生成因子 4

二、血管抑制因子 6

第三节 病理性血管生成 7

一、肿瘤血管生成 7

二、眼新生血管病 8

三、缺血性疾病 8

四、慢性炎症性疾病 8

第四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及临床应用 9

一、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基础研究 9

二、抗EGFR治疗药物 12

三、抗Her2治疗药物 13

第五节 展望 14

第二章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抗淋巴管生成治疗 15

第一节 淋巴管生成的概念及基本机制 15

一、淋巴管生成的概念 15

二、淋巴管生成的基本机制 15

第二节 影响淋巴管生成的因素 16

一、VEGF-C 16

二、VEGF-D 17

三、VEGFR-3 17

第三节 病理性淋巴管生成 17

第四节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靶向治疗 18

一、功能阻断性抗体 18

二、可溶性VEGFR-3-Ig 19

三、小分子肽抑制剂 19

四、PCs抑制剂 19

第五节 展望 19

第三章 抗肿瘤血管生成肽anginex的抗肿瘤作用 21

第一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肽anginex的研究背景 21

第二节Anginex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22

一、Anginex的结构特点 22

二、Anginex的生物学功能 24

第三节Anginex的作用机制 26

第四节Anginex的研究进展 27

第五节 展望 28

第四章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肿瘤治疗 32

第一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32

第二节 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的因素 32

一、炎症细胞 33

二、环氧化酶-2 33

三、DLL4/Notch通路 33

四、VEGF反义基因 33

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3

第三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肿瘤的策略 34

一、单克隆抗体 34

二、核酶 34

三、抗VEGF的PTK抑制剂 34

四、可溶性VEGF受体(sVEGFR) 35

五、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 35

六、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37

七、免疫毒素靶向毒杀 37

八、Aflibercept(VEGF-Trap) 38

九、凝血酶敏感蛋-1 38

第四节 展望 38

第五章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肿瘤治疗 40

第一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40

第二节 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的因素 40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1 40

二、蓖麻子凝集素Ⅰ 41

三、肝细胞生长因子 41

第三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的策略 41

一、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41

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功能 41

三、其他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的因子 43

四、导向作用 43

五、基因治疗 44

第四节 展望 44

第六章EGFR家族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46

第一节EGFR的概念及基因结构 46

一、EGFR的概念 46

二、EGFR家族成员及其基因结构 46

第二节EGFR家族生理功能 47

一、EGFR参与细胞增殖基因的调控 47

二、EGFR参与细胞凋亡基因的调控 47

三、EGFR参与肿瘤生长、转移、浸润相关基因的调控 48

第三节EGFR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48

一、EGFR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48

二、EGFR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48

第四节以EGFR家族成员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49

一、靶向EGFR家族药物的分类 49

二、靶向EGFR家族药物的作用机制 50

三、靶向EGFR家族成员的药物 51

第五节EGFR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62

一、Kras基因表达状况与抗EGFR单抗的治疗效果 62

二、EGFR基因突变与TKIs的治疗效果 63

三、EGFR-TKIs耐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65

四、EGFR突变的检测方法 65

第六节 展望 66

第七章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71

第一节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 71

第二节ErbB受体的配体分类 71

第三节ErbB受体的生理功能 71

第四节ErbB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72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72

二、ErbB2 72

三、ErbB3 73

四、ErbB4 73

第五节ErbB受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73

一、ErbB受体与恶性肿瘤的发生 73

二、ErbB受体与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73

第六节以ErbB受体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 74

一、单克隆抗体治疗 75

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76

第七节 展望 76

第八章Wnt基因家族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78

第一节Wnt基因家族的成员及其基因结构 78

一、概念 78

二、Wnt基因家族 78

第二节Wnt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和作用 78

一、Wnt通路 78

二、Wnt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和作用 79

三、WntPβ连环蛋白信号传导通路的转导过程 80

四、Wnt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81

五、Wnt基因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82

第三节Wnt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82

第四节Wnt基因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82

第五节 靶向Wnt系统治疗 82

一、以Wnt通路为靶点的治疗 83

二、细胞膜水平的抗肿瘤治疗 83

三、胞内通路成员蛋白水平的抗肿瘤治疗 83

四、β连环蛋白水平的抗肿瘤治疗 83

五、核内TCF/β-catenin复合体水平的抗肿瘤治疗 83

第六节 展望 83

第九章 环氧化酶-2与恶性肿瘤 86

第一节 环氧化酶-2的基因结构 86

第二节 环氧化酶-2的分布及生物学特点 87

第三节 环氧化酶-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87

一、在前列腺癌中表达 87

二、在膀胱癌中表达 87

三、在胃癌中表达 87

四、在结直肠癌中表达 88

五、在肺癌中表达 88

六、在乳腺癌中表达 88

七、在胆囊癌中表达 89

八、在胸腺瘤中表达 89

九、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 89

十、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89

第四节 环氧化酶-2的致癌机制 90

第五节 展望 90

第十章 环氧化酶-2抑制剂与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92

第一节 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分类 92

一、依据环氧化酶-2抑制作用的选择性分类 92

二、依据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化学结构分类 92

第二节 环氧化酶-2选择性作用的结构基础 93

第三节 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制 93

第四节 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93

一、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结肠癌中的应用 93

二、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胃癌中的应用 93

三、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94

四、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94

五、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94

六、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95

七、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96

八、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96

第五节 展望 96

第十一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98

第一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概念及其基因结构 98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概念 98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及其基因结构 98

第二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99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99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01

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104

第三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107

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与肿瘤 107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 107

三、IGFBPs与肿瘤 108

第四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108

第五节 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为靶点的靶向治疗 109

一、抑制性抗体和模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肽类物质 110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 111

三、反义分子技术 112

四、显性负性突变体 112

五、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13

六、RNA干扰 113

七、其他 114

第六节 展望 114

第十二章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17

第一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结构 117

一、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117

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118

第二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传导通路 118

一、上游信号传导 118

二、下游信号传导 119

第三节mTOR的生物学功能 119

一、调控蛋白质合成 119

二、调控细胞生长和增殖 120

第四节P1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0

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 121

二、促进细胞周期进展 121

三、促进血管形成 122

四、促进肿瘤侵袭 122

第五节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与分子靶向治疗 122

第六节 展望 123

第十三章p53基因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26

第一节p53抑癌基因与蛋白的结构 127

第二节p53抑癌基因与蛋白的生理功能 127

一、p53基因上游激活信号网络 127

二、p53基因的下游功能网络 128

三、参与细胞周期调节、促进损伤修复 128

四、诱导细胞凋亡 129

五、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转移 129

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129

七、抑制多药耐药基因的转录 130

第三节 影响p53基因功能的因素 130

一、p53蛋白稳定性的调节 130

二、p53蛋白活性调节 132

第四节p53抑癌基因与恶性肿瘤 134

第五节以p53基因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策略 135

一、p53基因替代治疗 135

二、以脂质体为载体进行p53基因治疗 135

三、重新激活p53蛋白的功能 136

四、阻断mtp53基因表达 136

五、p53疫苗 136

第六节以p53基因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36

一、腺病毒为载体的p53基因治疗 137

二、重新激活野生型p53 137

三、重新激活突变型p53基因 138

四、RNA干扰技术 140

五、肿瘤疫苗 140

第七节 展望 140

第十四章c-Met基因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43

第一节c-Met基因的概念及其结构 143

第二节c-Met基因的生理功能 143

一、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和Ras-MAPK信号通路 144

二、Grb2相关结合蛋白1及其下游分子结合蛋白 144

三、SHIP-1, Src和Stat3 144

四、c-Cbl和c-Met终止信号 144

第三节 影响c-Met基因功能的因素 146

第四节c-Met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46

第五节c-Met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147

一、肺癌 147

二、原发性肝癌 147

三、胃癌 148

四、乳腺与甲状腺疾病 148

五、卵巢癌 148

六、骨肉瘤 148

第六节以c-Met基因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策略 148

第七节以c-Met基因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研究 149

一、抑制HGF和c-Met结合的拮抗剂 150

二、c-Met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 151

三、HGF/c-Met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抑制剂 151

四、其他c-Met抑制剂 151

第八节 展望 152

第十五章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55

第一节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及基因结构 155

一、热休克蛋白的分类和结构 155

二、热休克蛋白的生理功能 157

第二节 影响热休克蛋白功能的因素 158

一、热休克蛋白的诱导机制 158

二、影响热休克蛋白诱导的因素 159

第三节 热休克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159

一、热休克蛋白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 159

二、热休克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61

第四节 以热休克蛋白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策略 163

一、以热休克蛋白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 163

二、以热休克蛋白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164

第五节 展望 168

第十六章 整合素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71

第一节 整合素的概念 171

第二节 整合素的结构及其分类 171

一、整合素的结构 171

二、整合素的分类 172

第三节 整合素的生理功能 174

一、整合素的生物学功能 174

二、影响整合素功能的因素 177

三、整合素的生理功能以及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178

第四节 整合素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形成、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180

一、整合素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180

二、整合素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181

三、肿瘤新生血管 181

第五节 整合素用于肿瘤治疗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183

一、以整合素作为靶点的肿瘤治疗 183

二、以整合素作为肿瘤标志物的靶向治疗 185

第六节 展望 185

第十七章Ras-MAKP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88

第一节Ras-MAKP信号传导通路 188

一、Ras-MAKP信号传导通路的概念 188

二、Ras-MAKP信号传导通路的基因结构 189

第二节Ras-MERK-ERK-MAKP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191

第三节 靶向Ras-MAKP信号传导通路抗肿瘤治疗的策略 193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93

二、Raf抑制剂 194

三、MEK抑制剂 194

第四节 展望 195

第十八章Notch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197

第一节Notch基因的概念 197

第二节Notch基因的组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198

一、Notch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 198

二、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 198

第三节Notch基因的生理功能 199

第四节Notch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99

第五节 影响Notch基因功能的因素 200

第六节Notch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200

第七节以Notch基因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策略 202

一、以Notch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 202

二、以Notch配体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 202

三、Notchl的小分子干扰RNA 203

四、以蛋白水解酶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 203

第八节以Notch基因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3

一、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脑肿瘤中的研究 204

二、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癌中的研究 204

三、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皮肤癌中的研究 204

四、Notch信号传导通路在肺癌中的研究 205

第九节 展望 205

第十九章 末端转移酶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208

第一节 末端转移酶的概念 208

第二节 末端转移酶的结构 208

第三节 末端转移酶的生理功能 209

第四节 影响末端转移酶功能的因素 209

第五节 末端转移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209

第六节 末端转移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210

第七节 以末端转移酶通路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策略 210

一、核苷抑制剂 210

二、非核苷抑制剂 211

三、反义寡核苷酸 211

四、RNA干扰 212

五、核酶 212

六、以端粒DNAG-四联体及其相互作用蛋白为靶点 212

七、以端粒酶hTERT为靶点 212

八、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13

九、靶向介导自杀基因抑瘤作用 213

十、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213

第八节 以末端转移酶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 214

一、端粒酶与肝癌 214

二、端粒酶与胃癌 214

三、端粒酶与结直肠癌 214

四、端粒酶与胆管癌 215

第九节 以末端转移酶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215

第十节 展望 215

第二十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217

第一节 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生理作用 217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217

二、细胞周期的生理作用 217

第二节 调节细胞周期的因素 218

一、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活化 219

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220

三、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细胞周期素复合物的作用底物 221

四、细胞周期的调节激酶 221

五、细胞周期检查点 222

第三节 细胞周期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223

一、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 223

二、G1/S期检查点与癌变多阶段的系 223

三、病毒编码产物干预细胞周期 223

四、细胞周期网络对永生化过程的调控 224

五、抗凋亡分子对细胞周期的调节 224

六、转录调控机制参与细胞周期紊乱 224

第四节 以细胞周期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策略 224

第五节 以细胞周期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225

一、以CDK/cyclin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 225

二、以细胞有丝分裂为靶点的细胞毒性药物 227

第六节 展望 235

第二十一章DNA损伤及修复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238

第一节DNA损伤的概念 238

第二节DNA损伤的分类 238

一、根据DNA损伤的成因分类 238

二、根据DNA损伤后分子最终的改变分类 240

第三节DNA损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240

第四节DNA损伤的修复 242

一、DNA损伤修复的概念 242

二、DNA损伤修复的分类 242

第五节以DNA损伤与修复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策略 246

第六节以DNA损伤与修复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 247

一、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细胞周期检查点 247

二、肿瘤治疗的新靶点——DNA损伤修复相关分子 248

第七节以DNA损伤与修复为靶点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 249

一、靶向MGMT的联合化疗 249

二、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 250

三、DNA脱甲基化剂与烷化剂联合用药 250

第八节 展望 250

第二十二章 单克隆抗体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252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52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的分类 252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253

一、单克隆抗体的结构特点及在体内的特异性分布 253

二、单克隆抗体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和内化 253

三、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253

四、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254

五、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可显示更强的作用 254

六、单克隆抗体对耐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54

七、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抗癌研究的分期 254

第四节 改进实体瘤组织抗原暴露的蛋白工程策略 254

一、实体瘤的生物学特性 255

二、构建抗体的物理特性 256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259

一、系统清除 259

二、体积分布 259

三、构建抗体的清除 260

四、现状、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260

第六节 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62

一、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262

二、利妥昔单抗在NHL治疗中的应用 263

三、抗EGFR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 263

四、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 264

五、单克隆抗体(mAb17-IA)对结直肠癌的治疗 265

六、嵌合型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 265

第七节 展望 265

第二十三章 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现状 268

第一节 病毒载体 268

一、逆转录病毒载体 269

二、腺病毒载体 270

三、腺相关病毒载体 270

四、其他病毒载体 271

第二节 非病毒载体 271

一、裸DNA注射法 272

二、脂质体 272

三、纳米粒 272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72

第二十四章 分子影像学 275

第一节 分子影像学的概念 275

第二节 分子影像学的特点及应用 275

一、分子影像学的特点 275

二、分子影像学的应用 276

第三节 分子影像学的成像原理 276

一、直接成像 277

二、间接成像 277

三、替代物成像 277

第四节 分子成像的条件和分子探针 277

一、分子探针 277

二、工作原理 278

三、分子探针的分类 278

第五节 分子成像的技术 279

一、核医学成像技术 279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 279

三、光学成像技术 281

四、超声技术 282

第六节 展望 282

第二十五章 肿瘤标志物筛选相关技术 284

第一节 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 284

一、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的产生与原理 284

二、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的特点 285

三、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286

四、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技术在肿瘤抗原筛选中的应用 286

第二节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288

一、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产生 288

二、抑制性消减杂交的原理和流程 289

三、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290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 291

一、基因芯片技术的概述 291

二、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292

第四节 蛋白芯片技术 293

一、蛋白芯片技术概述 293

二、蛋白芯片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295

第五节 组织芯片技术 295

一、组织芯片技术概述 295

二、组织芯片的原理和特点 296

三、组织芯片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297

第六节 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 299

一、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和定义 299

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299

三、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303

第七节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304

一、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现 304

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组成及原理 305

三、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305

第八节 展望 307

第二部分临床篇 313

第一章 恶性脑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313

前言 313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1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15

一、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靶向治疗 315

二、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策略的临床应用前景 317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18

第二章 头颈部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21

前言 321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21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21

一、以EGFR为靶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22

二、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 323

三、单克隆抗体 324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26

第三章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30

前言 330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30

一、辅助化疗 330

二、一线化疗及维持治疗 330

三、二或三线化疗 331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31

一、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 331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32

三、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临床研究 336

四、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337

五、多靶点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337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39

第四章 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42

前言 342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42

一、局限期 342

二、广泛期 343

三、二线化疗 343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43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344

二、c-kit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45

三、肿瘤疫苗 346

四、抗Bcl-2家族蛋白抑制剂 346

五、抗血管生成治疗 347

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抑制剂 349

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50

八、法尼基转化酶抑制剂 350

九、多药耐药逆转剂 350

十、抗CD56单克隆抗体 351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51

第五章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58

前言 358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59

一、辅助化疗 359

二、辅助内分泌治疗 359

三、姑息性化疗 360

四、姑息性内分泌治疗 360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60

一、单克隆抗体治疗 361

二、EGFR-TKIs 376

三、COX-2抑制剂 377

四、血管生成抑制剂 378

五、法尼基转移酶(Ftase)抑制剂 379

六、蛋白激酶C-α抑制剂 379

七、bcl-2反义寡核苷酸全新靶向药物 380

八、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 380

九、多受体靶向药物 381

十、Her2抗体嵌合药物 383

十一、PARP抑制剂 383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83

第六章 食管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88

前言 388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88

一、新辅助化疗 388

二、围手术期化疗 389

三、晚期食管癌的姑息性化疗 389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89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389

二、抗血管生成治疗 391

三、环氧化酶-2 (COX-2 )抑制剂 391

四、其他潜在靶点及靶向药物 392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392

第七章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394

前言 394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395

一、辅助治疗 395

二、晚期胃癌的姑息性化疗 39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396

一、靶向EGFR通路的治疗 396

二、靶向VEGF治疗 399

三、其他靶向治疗 399

四、常用治疗方案 399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00

第八章 大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03

前言 403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03

一、早期可切除结肠癌的辅助化疗 404

二、早期可切除直肠癌的辅助化疗 404

三、晚期结直肠癌的姑息性化疗 404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05

一、靶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406

二、靶向EGFR治疗 409

三、靶向COX-2治疗结直肠癌 414

四、疗效预测标志物的研究及其意义 414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16

第九章 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19

前言 419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19

一、局部治疗 419

二、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姑息性化疗 420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20

一、分子靶点 420

二、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 422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26

第十章 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28

前言 428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28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29

一、分子靶点 429

二、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 430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33

第十一章 胃肠道间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435

前言 435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38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39

一、伊马替尼的研发过程 439

二、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 440

三、伊马替尼用于新辅助或辅助治疗 442

四、关于伊马替尼耐药问题 444

五、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最佳疗效评估标准 449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52

第十二章 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56

前言 456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58

一、姑息性化疗 458

二、细胞因子治疗 458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59

一、单药治疗 460

二、联合治疗 466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68

第十三章 膀胱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73

前言 473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73

一、治疗原则 473

二、膀胱灌注治疗 474

三、晚期膀胱癌的姑息性化疗 474

四、动脉化疗 47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75

一、靶向治疗的概念 476

二、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策略 476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81

第十四章 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84

前言 484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84

一、内分泌治疗 484

二、晚期前列腺癌的姑息性化疗 48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86

一、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分类 486

二、前列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基础研究 487

三、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 487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492

第十五章 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494

前言 494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494

一、辅助化疗 494

二、晚期卵巢癌的姑息性化疗 49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496

一、血管生成抑制剂 496

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498

三、单克隆抗体 499

四、α-叶酸受体抑制剂 500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01

第十六章 宫颈癌的生物预防 504

前言 504

第一节 宫颈癌流行病学 504

第二节HPV概述 505

一、HPV的结构及其功能特点 505

二、宫颈癌相关HPV感染自然史 506

三、HPV类型和组织学 506

第三节 普查预防宫颈癌 507

一、细胞学检查 507

二、HPV DNA的检测 508

三、普查阳性时的处理 509

四、青少年普查 510

第四节HPV L1病毒样颗粒预防性疫苗 510

一、四价疫苗(gardasil) 510

二、重组二价疫苗(cervarix) 512

第五节 治疗性HPV疫苗 513

一、HPV E6和E7治疗性疫苗 514

二、HPV E2疫苗 515

三、HPV L2疫苗 515

第六节 问题和挑战 515

第七节 展望 517

第十七章 宫颈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519

前言 519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519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519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520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 522

三、环氧化酶2抑制剂 525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26

第十八章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528

前言 528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529

一、辅助治疗 529

二、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姑息性化疗 529

三、生物化学治疗 529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530

一、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 530

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 533

三、抑制Bcl-2反义核酸 533

四、蛋白酶体抑制剂 534

五、抑制血管生成抗体 534

六、抗CTLA-4抗体 535

七、c-kit基因靶向治疗 536

八、抗肿瘤疫苗的研究 537

九、其他的正在进行研究的靶向药物 538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38

第十九章 恶性淋巴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540

前言 540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541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542

一、单克隆抗体 542

二、放射免疫治疗 547

三、特异性酶抑制剂 548

四、肿瘤疫苗的靶向治疗 549

五、细胞瘤苗 551

六、抗Bcl-2反义寡核苷酸 551

七、抗血管生成治疗 552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52

第二十章 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555

前言 555

第一节 内科治疗现状 555

一、治疗原则 555

二、有症状MM或DulJ e-Salmon分期Ⅱ期以上患者的治疗 556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 556

一、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 557

二、靶向核因子κB通路药物 557

三、靶向PI3K/Akt/mTOR通路药物 558

四、靶向Ras/Rsf /MEK/MAPK通路药物 558

五、三氧化二砷 559

第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59

第二十一章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策略 561

第一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其分类 561

一、分子靶向治疗的特点 561

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 561

第二节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基础 562

第三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基础 563

一、直接的血管形成抑制剂 564

二、间接的血管形成抑制剂 564

第四节 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策略 564

一、分子靶向药物单药应用 564

二、分子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应用 565

三、分子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 565

四、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 565

五、多靶点药物临床应用 565

六、低剂量节律性化疗 565

第五节 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566

一、如何找到优势人群 566

二、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评价标准 566

三、靶向药物主要毒性反应成因及处理 566

四、靶向药物耐药问题 566

第二十二章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568

前言 568

第一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 569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 574

一、西妥昔单抗 574

二、贝伐珠单抗 575

三、帕尼单抗 576

四、尼妥珠单抗 576

五、曲妥珠单抗 577

六、利妥昔单抗 578

七、替伊莫单抗 579

八、Ofatumumab 580

九、托西莫单抗 580

十、鲁昔单抗 581

十一、阿仑单抗 581

十二、Catumaxomab 582

十三、伊匹目单抗 582

第三节 小分子化合物 583

一、吉非替尼 583

二、厄洛替尼 584

三、拉帕替尼 584

四、伊马替尼 584

五、索拉非尼 585

六、舒尼替尼 586

七、范德他尼 586

八、帕唑帕尼 587

九、尼罗替尼 587

十、达沙替尼 588

十一、博舒替尼 589

第四节 其他类 589

一、mTOR抑制剂 589

二、蛋白酶体抑制剂 591

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592

第二十三章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598

前言 598

一、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598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598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的不良反应 599

一、曲妥珠单抗 599

二、贝伐单抗 600

三、西妥昔单抗 603

四、利妥昔单抗 605

五、帕尼单抗 606

六、尼妥珠单抗 606

七、替伊莫单抗 606

八、Ofatumumab 607

九、托西莫单抗 607

十、鲁昔单抗 607

十一、阿仑单抗 607

十二、Cat umaxomab 607

十三、伊匹目单抗 608

第二节EGFR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608

一、厄洛替尼 608

二、吉非替尼 609

三、拉帕替尼 611

第三节BCR-ABL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611

一、伊马替尼 611

二、尼罗替尼 613

第四节 多靶点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613

一、舒尼替尼 613

二、索拉非尼 615

三、范德他尼 616

四、帕唑帕尼 616

五、达沙替尼 617

六、博舒替尼 617

第五节 其他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 617

一、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617

二、沙利度胺 618

三、mTOR抑制剂 618

四、硼替佐米 619

中文索引 624

英文索引 6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