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时代师资培育的变革
新时代师资培育的变革

新时代师资培育的变革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教育学会,中华民国师范教育学会主编
  • 出 版 社:复文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5555899
  • 页数:260 页
图书介绍:
《新时代师资培育的变革》目录

国民小学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承诺之相关研究—桃竹苗地区为例 1

壹、绪论 3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3

二、名词释义 4

贰、理论探讨 6

一、组织文化理论分析 6

二、教师专业承诺理论分析 8

参、研究方法 11

一、研究设计 11

二、研究对象 11

三、研究工具 12

四、资料分析 12

肆、研究结果与讨论 13

一、国民小学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承诺现况 13

二、背景变项在国民小学组织文化之差异情形 15

三、背景变项在教师专业承诺之差异情形 18

四、国民小学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承诺之相关 21

五、教师专业承诺与学校组织文化之预测情形 23

伍、结论与建议 24

一、结论 24

二、建议 25

增能进修模式初探:以学校为中心的课程发展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之可能性 33

壹、缘起与背景 35

贰、教师进修的恶性循环 38

一、进修的恶性循环—接收式研习 38

二、进修的速成文化—置身事外 38

三、进修的苦与怨—空虚与无助 39

参、省思后再出发:转变的进修模式 44

肆、行动模式与专业成长 49

一、以教师为协同研究者 50

二、以学校为基地 51

三、以课程发展为媒介 52

四、研究即是研习 53

五、教师行动研究的区域性意义 54

伍、实践praxis与实行practice 55

陆、结语 59

促发课程改革的永续机制:「教师即课程评鉴者」的理论探究 65

壹、前言 67

贰、教师、课程发展与评鉴 68

一、课程发展与课程评鉴的关系 68

二、摆荡于两极之间的世界课程改革趋势:教师的重要性 70

三、教师与课程评鉴的再概念化:教师即课程评鉴者 74

参、教师即课程评鉴者之理论脉络 78

一、赋权增能的理路实践 81

二、批判反省的心灵历程 83

三、从无声到有声,从个人到集体的沟通对话 86

四、重构更新的终极理想 91

肆、未来落实「教师即课程评鉴者」之可行途径 94

一、教师沟通讨论文化的形塑与深化 95

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 95

三、教师教学档案的点滴工程:教师叙述、教学故事 96

四、课程评鉴融入教师的教学生活:随手拈来即可从事评鉴 97

五、评鉴指标与评鉴工具的具体化、意义化与脉络化 97

六、减轻教师的负担,专心从事课程设计、实施、评鉴与改进 98

伍、结语 99

教育改革下之师资培育教学改革:挑战与导正师资生教学信念 107

壹、前言 109

贰、文献探讨 110

一、「信念」的涵义 111

二、师资生的教学信念 112

三、针对改变师资生教学信念的师培课程 114

参、挑战与转化师资生的教学信念:「教学探究」( Explor-ing Teaching)的课程与教学 116

一、重视教学与研究发展 116

二、课程架构与课程目标 117

三、「教学探究」的课程与教学 120

四、「教学探究」课程中的两个教学案例 121

肆、讨论 127

伍、结论 130

知识本位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建构 139

壹、前言 141

贰、知识及教师专业知识之分析 143

一、知识内涵之分析 143

二、教师专业知识和素养内涵之检视 145

三、重构教师专业知识内涵之思考 147

参、教师资格检定理念及体系之分析 148

一、教师资格检定理念及知识定位之分析 148

二、现行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检视 150

三、重构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思考 151

肆、知识本位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建立 152

一、变革性质和课题之分析 152

二、规划教师资格检定体系要项之思考 153

三、知识本位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建立 157

伍、建构知识本位教师资格检定体系之配合政策(代结论) 159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与应用 163

壹、前言 165

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时代意义 166

参、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学校发展 167

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169

一、合作自传法 169

二、札记反省法 171

三、经验学习法 173

四、档案法 175

五、个人理论建构法 176

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法在专业发展上的应用 178

一、教师的自我发展性应用 179

二、教师与同侪的合作性应用 179

三、教师与学者专家的专业对话性应用 180

四、学校组织的推广性应用 180

陆、结语 181

我国中小学实施教师职级制度相关问题之研究 189

壹、前言 190

贰、相关名词释义 192

参、相关文献之探讨 193

一、教师职级制度之理论基础 193

二、各国教师职级制度之比较 200

肆、研究设计 204

一、待答问题 204

二、研究架构 205

三、研究步骤 206

四、研究样本 206

五、研究工具 207

六、资料处理 208

伍、研究结果与发现 209

一、样本背景资料 209

二、「教师需求度」、「职级模式规划」与「教师支持度」的统计分析 210

三、座谈会资料之分析 213

陆、结论与建议 215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任教动机」、「改进薪资」、「进修与专业成长」和「升迁」方面的生涯发展需求情形 215

二、中小学教师职级制度可行模式之规划 216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分级制度的支持情形 219

全球变迁下的师生冲突与调适——批判教学论的观点 225

壹、前言 227

贰、全球化与师生关系 227

一、全球化对于社会的影响 228

二、师生角色在全球化脉络下的发展 230

三、师生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231

参、师生关系的冲突本质 233

一、经济取向 233

二、政治取向 235

三、文化取向 237

肆、批判教学论对于师生关系之观点 239

一、批判教学论的意涵 240

二、批判教学论中的师生关系 242

伍、师生互动的策略 250

一、教师体认到角色的转变并能自我转化 250

二、教师主动吸收新知,并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素养与能力 252

三、赋予学生权力,鼓励学生发声 254

四、教师能体察与反省到自身情绪与伦理层面的作为 256

陆、结语 2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