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顺物自然  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
顺物自然  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

顺物自然 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素芬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9217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图在尊重和贴近《庄子》文本的前提下,采取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研究方法,将生态哲学和庄子哲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对《庄子》中的“道”、“德”、“自然”、“天”、“命”、“悲”、“逍遥”、“自然”、“真人”等基本概念的统计和分类,依据哲学的主体框架对生态哲学语境下的庄子哲学作一整体性的研究,深入挖掘庄子思想中“原生态”的生态智慧,包括本体论、天人论、认识论、科技观、人生观等方面,是一部有分量的庄子生态哲学论著。
《顺物自然 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生态语境研究的问题视阈 1

(一)生态危机的全球化 2

(二)生态运动的方兴未艾 3

(三)生态理论的日益深化 5

(四)后现代哲学的推波助澜 14

(五)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 17

二、庄子哲学生态语境转换的可能性 25

(一)庄子哲学的生态学特质 25

(二)生态哲学发展对异质文化的渴求 28

三、国内外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及评价 30

(一)国内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 30

(二)国外生态视阈下庄学研究现状 43

(三)目前生态语境下庄学研究的总体评价 52

四、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55

(一)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5

(二)研究方法说明 57

第一章 道法自然 60

一、“道”与“德”:庄子生态智慧的本体论基础 62

(一)庄子之道 62

(二)庄子之德 72

二、庄子之道的生态学意蕴 79

(一)物无贵贱、万物一齐的平等价值观与内在价值论 79

(二)顺物自然、无为为益、处物不伤的生态方法论 100

(三)知足知止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消费理念 107

第二章 天人之论 113

一、“天人合一”概述 113

(一)“天人合一”的含义 113

(二)“天人之学”概述 114

二、庄子之天及天人关系 116

(一)“天”的含义 116

(二)天人关系 120

三、庄子“人与天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 126

(一)“人与天一”与生态平等理念 126

(二)“人与天一”与生态价值之争 131

(三)“人与天一”与生态审美情怀 135

四、庄子“人与天一”思想的生态学局限 138

(一)理论上的“曲高和寡”与实践上的“凌空蹈虚” 139

(二)理论上的消极无为与实践上的无所作为 140

(三)政治伦理意蕴的浓厚与生态科学意义的缺失 142

第三章 道性思维 143

一、道性思维的主旨 143

(一)道性及道性思维的主旨 143

(二)道性思维的生态学意蕴 145

二、感知的有限与无限 148

(一)感知的有限 148

(二)感知的无限 154

(三)感知的有限与无限的生态学意蕴 155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 157

(一)道不可言 157

(二)道不得不言 160

(三)道的不可言与不得不言的生态学意蕴 163

四、道的不可知与可知 166

(一)道的不可知 167

(二)道的可知 168

(三)道的不可知与可知的生态学意蕴 171

第四章 道技之辨 175

一、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及其科技思想 177

(一)庄子科技观的哲学基础 177

(二)庄子的科技思想 178

二、庄子的知识观:世俗之知和体道之知 183

(一)世俗之知 184

(二)体道之知 187

(三)庄子知识观的生态学意蕴 191

三、庄子的技术观:工具之技与通道之技 200

(一)工具之技 202

(二)通道之技 206

(三)庄子技术观的生态学意蕴 210

四、庄子科技观的整体评价 221

(一)积极作用 222

(二)消极影响 223

第五章 人生之困——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态学解读(一) 225

一、庄子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25

(一)社会背景 226

(二)经济背景 227

(三)环境因素 228

(四)哲学基础 229

(五)文化背景 232

二、庄子的人生困境思想 233

(一)命运之困 234

(二)社会之困 242

(三)自我之困 253

(四)环境之困 261

(五)人生之悲 264

三、庄子的人生境界论 269

(一)自然之人 270

(二)世俗之人 271

(三)修道之人 272

(四)体道之人 274

第六章 逍遥之游——庄子人生哲学的生态学解读(二) 279

一、命运之困的解脱 280

(一)认命安命 280

(二)安于死生存亡 284

(三)安于穷达贫富 289

(四)安于是非毁誉 290

二、社会之困的解脱 293

(一)时困之解 293

(二)仁害之除 301

三、自我之困的解脱 305

(一)形体自由或身之游的实现 306

(二)精神自由或心之游的实现 315

四、生态之困的摆脱 328

(一)“至德之世”、“建德之国”的生态社会理想 328

(二)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态人格理想 332

结语 345

一、如何看待道家或庄子哲学中的生态智慧 345

二、如何认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348

三、如何评价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东方转向” 350

四、如何看待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5

附录一 浅层生态学与深层生态学主要观点比较 371

附录二 深层生态学与庄子生态智慧主要观点比较 374

后记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