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培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720837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对于发达的西方来说,长期以“睡狮”状态蛰伏的中国在最近三十年中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对于现有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而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如何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验?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选择了中国社会的十个方面,并邀请咋相关领域具有最高研究水平的学者,描述并阐释了中国社会的状况。
《中国社会》目录
标签:主编 社会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与中国经验&李培林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一 传统社会的稳定性 1

二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 3

三 传统社会的刚性 3

四 传统社会的整合性 5

五 传统社会的二元一体性 6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7

一 鸦片战争:第一个转折点 7

二 辛亥革命:第二个转折点 8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个转折点 8

四 改革开放:第四个转折点 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10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10

二 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11

三 区域发展结构的变化 11

四 所有制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12

五 组织结构的变化 13

第四节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 14

一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假说 14

二 改革实践不是遵循既定的理性模式 17

三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利益整合的结果 20

第五节 中国经验的基本要点 22

一 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步进行 22

二 渐进式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普遍规则 22

三 社会稳定优先原则和积极的民主化探索 23

四 快速增长中的非平衡发展 24

五 注重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25

六 长期坚持低生育率政策 25

七 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 26

八 注重教育等人力资本投入 27

九 坚持对外开放和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合作 27

十 努力克服环境、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 28

第二章 家庭与婚姻&杨善华 33

第一节 中国当代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背景 33

一 行政等级金字塔与社会发展的梯级模式 33

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4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社会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36

第二节 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机制 38

一 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38

二 农村家庭制度的变迁 39

三 社会变迁对城乡家庭的影响 40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的婚姻 43

一 婚姻文化模式:从家族婚到自主婚 43

二 现阶段城乡婚姻的特征 48

第四节 家庭制度变迁与社区情理 52

一 影响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因素 52

二 家庭制度变迁的目标 55

三 关于社区情理 56

第三章 宗族与家族&张小军 60

第一节 家族与宗族概说 60

一 家族与宗族界定 60

二 家族与宗族之辨 61

第二节 宗族、家族的形态 63

一 宗族的早期历史形态 64

二 宗族的文化创造 67

三 宗族模式:水波差序对驻波差序 69

第三节 国家、土地与革命 72

一 宗族的国家模式:边陲说与中心说 72

二 宗族与土地 74

三 宗族与革命 76

结论 理解宗族的五点中国经验 78

第四章 民族与民族关系&都时远 86

第一节从“五方之民”到中华民族 87

一《礼记》与“五方之民”的概念 88

二 秦汉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89

三 最后帝国——清王朝建构的民族国家 91

四从“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 94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平等 96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由来 96

二 作为自治基础的民族识别 97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99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发展 101

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 102

二 民族区域发展不平衡 103

三 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107

第五章 社会心态与当代变迁&周晓虹 110

一 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态及其近代嬗变 111

二 解放:旧传统的崩溃与“新传统”的固化 116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轨迹 119

四 边际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群像 122

五 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迁趋势 126

第六章 人口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蔡昉 132

第一节 中国独特的人口转变 132

一 人口转变的影响因素 133

二 计划生育政策 134

三 人口转变的成效 136

第二节 人口红利、增长源泉和增长绩效 138

一 增长源泉与人口红利 138

二 劳动力供给效应和储蓄效应 140

第三节 人口转变与增长可持续性 142

一“未富先老”导致劳动力短缺 142

二 增长源泉及可持续性 145

第四节 人口转变与社会建设 149

一 养老保障制度 149

二 出生人口性别比 150

三 生育政策 151

第七章 政治体系与中国改革&杨大力 156

第一节 中国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及其演进 156

一 改革前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 157

二 改革后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及其演进 163

第二节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政治体系及其发展 168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系及其发展 168

二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治体系 171

第八章 城市化与城乡关系&蔡禾 179

第一节 城市化的历程 179

一 城市化过程与阶段 179

二 中国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183

三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化 185

四 大城市圈的形成 186

第二节 城市化的特征 187

一 行政主导:从资源垄断到政策引导 187

二 发展路径:从单向到双向 189

三 城市社会的变化 193

第三节 城乡关系 195

一 城乡分治 195

二 城乡不平等 197

三 走向协调发展的城乡关系 199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制度变迁&李强 205

第一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205

一 传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 205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变 209

第二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215

一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新职业体系的形成 215

二 体力劳动工人队伍的变化 216

三 个体、私营工商层的兴起 217

四 身份制的变迁 218

五 单位制的变迁 220

第三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222

一 阶级结构定型化 222

二 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 224

三 阶层利益的多元化 226

第十章 农民工与社会流动&李春玲 23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城乡移民运动 232

一 城市化战略与城乡移民 233

二 民工潮与农民工现象 235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 238

一 劳动力流动与移民 238

二 社会隔绝与农民工的市民化障碍 241

三 农民工与社会经济地位流动 24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 247

一 经济改革之前的社会流动 248

二 社会流动模式的转变 251

三 开放性与社会流动率 253

第十一章 反贫困和社会政策&关信平 257

第一节 当代贫困问题及中国贫困的特点 257

一 当代社会中贫困现象的普遍性 257

二 贫困概念的定义和测量 258

三 中国的贫困的类型和模式 260

第二节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及反贫困行动 261

一 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和特点 261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行动 264

三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6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行动 270

一 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基本情况 270

二 当前中国城市反贫困体系概况 272

三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走向分析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