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检察工作规律与机制研究
检察工作规律与机制研究

检察工作规律与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昌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203824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检察工作实践,结合当前检察工作态势,深入探索了开展检察中心工作以及各专项工作的规律和要就,内容新颖,论述全面。
《检察工作规律与机制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检察活动基本规律 3

一、以群众利益诉求为中心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3

第一节 新时期社会矛盾语境中的检察职能定位 3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时代特征 3

二、新时期检察职能的延伸 6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理念 9

第二节 以群众利益诉求为中心矛盾化解机制的价值合理性 11

一、公共管理理论:做好群众工作的有力保障 12

二、社会冲突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 13

三、司法能动理论:节约司法资源的有效途径 14

第三节 以群众利益诉求为中心矛盾化解机制的基本路径 15

一、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16

二、群众利益诉求处理机制 21

三、群众利益诉求联合化解机制 26

四、矛盾化解配套机制 28

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机制研究 31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理论基础 32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32

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理论体系的建立 35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的价值评价 43

一、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促进刑事诉讼构造的平衡 43

二、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关注当事人权利的均衡发展 44

三、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关注人权的和谐发展 44

第三节 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正当性基础 44

一、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可行性 44

二、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的正当性 45

第四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分析 47

一、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的必要性 47

二、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面临的困难 48

第五节 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机制的构想 49

一、立法选择 49

二、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制度设计 50

第六节 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63

一、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有限性的审查和判断 63

二、后续配套机制的延伸 66

三、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研究 68

第一节 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价值研判 68

一、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是遏制腐败行为蔓延的现实需求 68

二、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是服务区域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 70

三、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是提高预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71

第二节 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73

一、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内涵 73

二、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 75

三、构建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要把握好的关系 76

第三节 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的构建 77

一、预防职务犯罪基础信息收集环节 77

二、职务犯罪预测预警信息分析评估环节 78

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指标体系 83

四、社会预防角度预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98

五、职务犯罪预测预警信息的发布反馈环节 104

六、职务犯罪预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105

第二部分 检察职权配置规律 111

四、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研究 111

第一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112

一、检察工作一体化具备现实的法律依据 113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契合现行的政治体制 113

三、检察工作一体化符合法律监督的特性 113

四、检察工作一体化适合检察实践的需要 114

第二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界定 114

一、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机制创新还是体制创新 115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对原有工作机制的发展完善还是权宜之计 115

三、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是模式各型还是全国统一 116

第三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总体要求 117

一、统一执法理念 118

二、强化上级领导 119

三、细化协作配合 119

四、优化职权配置 120

第四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特有原则 120

一、信息先导 120

二、指挥灵敏 121

三、上下联动 121

四、整合资源 122

五、职责分明 122

六、配合有序 123

第五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构架内容 124

一、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纵向构架内容 124

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横向构架内容 133

三、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业务管理构架内容 140

第六节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配套保障措施 145

一、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管理机制 145

二、检察委员会工作机制 147

三、检察机关人员保障机制 150

四、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机制 152

五、检察机关内部配合制约机制问题研究 155

第一节 检察机关内部配合制约机制的内涵和范围 156

一、检察机关内部配合制约机制的含义 156

二、检察权内部的合理分工 156

三、配合的含义及依据 159

四、制约的含义及原则 162

五、配合与制约的关系 163

六、检察机关内部配合制约的范围和分类 164

第二节 检察机关内部业务部门配合制约存在的问题 165

一、检察机关内部配合制约在立法技术上存在欠缺 166

二、检察机关内部实施配合制约机制存在的不足 166

三、上下级检察机关在配合制约中存在的不足 169

第三节 检察权内部配合制约 170

一、围绕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开展内部配合制约 170

二、围绕检察机关公诉权开展内部配合制约 172

三、围绕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开展内部配合制约 175

第四节 条线互动型配合制约 177

一、协调配合机制 177

二、同步监控机制 179

三、完善对违法行使检察权的纠错机制 181

第五节 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的配合制约 181

一、加强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配合制约的途径 181

二、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配合制约的具体制度 182

第六节 特定业务工作的配合制约 184

一、对公诉检察裁量权行使的配合制约 184

二、对立案监督的配合和制约 185

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不立案复议、刑事申诉和刑事赔偿案件的办理 186

第七节 综合性业务工作项目化管理 186

一、项目化管理方法的含义 186

二、项目化管理方法的内容 187

三、项目化管理方法的作用 189

第三部分 检察工作管理规律 193

六、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研究 193

第一节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基本理论 194

一、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要素构成 194

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原理构成 198

三、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价值构成 202

第二节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探索实践 204

一、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脉络梳理 204

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典型模式 207

三、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探索述评 209

第三节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构造体系 211

一、组织管理机制 211

二、流程管理机制 219

三、监督控制机制 222

四、考核评估机制 226

五、协调配合机制 235

六、引导改进机制 238

七、宏观调控机制 241

七、检察机关事务管理机制研究 246

第一节 检察机关事务工作的概念、范围及特点 246

第二节 加强检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47

一、加强检察事务管理工作是由新形势下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247

二、进一步加强检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48

三、检察事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实现条件 249

第三节 检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的含义和原则 250

一、检察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的含义 250

二、检察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的原则 250

第四节 检察机关事务管理机制建设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253

一、宏观机制建设与微观机制建设的关系 253

二、机制建设与人员配置的关系 254

三、健全机制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254

四、制度制定与贯彻执行的关系 254

第五节 检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的主机制 254

一、闭合式信息决策、执行、反馈机制 255

二、检察公文制作、收发、传阅流转机制 257

三、检察事务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机制 259

四、监督考核机制 261

五、机要保密工作机制 262

六、经费保障工作机制 263

第六节 检察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机制的从机制 265

一、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265

二、情况信息采编机制 266

三、检察统计工作机制 267

四、无缝运作机制 267

五、首办责任制 268

六、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机制 269

七、办理会议机制 270

八、工作程序自动启动机制 270

九、督查工作机制 271

十、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促进管理手段科学化 272

八、检察机关队伍管理机制研究 273

第一节 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基础理论 273

一、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主要原理 273

二、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基本问题 276

三、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主要内容 278

第二节 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宏观问题 279

一、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现状 279

二、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理念及模式选择 281

三、健全检察机关队伍管理机制的总体思路 283

第三节 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的机制设计 286

一、整合配置机制 286

二、规范引导机制 288

三、培训发展机制 290

四、激励约束机制 292

五、自律凝聚机制 294

后记 2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