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天文学史  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
天文学史  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

天文学史 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钮卫星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13069665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天文学在古代从一种生存方式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到近代成为科学革命的突破口,再进而成为人类适应自然、认识宇宙、认识自身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历史。
《天文学史 一部人类认识宇宙和自身的历史》目录

第一章 从史前到古代的天文学:一种生存方式 1

先民对一些基本天象的认识 1

昼夜交替 1

寒暑变化 2

月相变化 3

日月交食 4

彗孛流陨 5

作为生存方式的天文学 5

辨方向 6

定季节 6

定时辰 10

文化的星空:恒星的命名和星座的划分 11

恒星命名:人间在天上的投影 11

中国古代的星官数与星数 12

《步天歌》与三垣二十八宿的形成 13

西方的星座体系 14

黄道十二宫 18

从星占学到天文学的萌芽 19

星占 19

规律的认识和追求 19

第二章 古希腊的天文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21

希腊的理性:人类的奇迹 21

泰勒斯和爱奥尼亚学派 21

毕达哥拉斯学派 23

追求完美运动 25

柏拉图的天文学课题 25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 28

同心球理论:“拯救现象”的初步尝试 30

希腊化的高峰 33

日月的大小与距离:地动说的萌芽 34

地球的大小 35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个数学发明 36

喜帕恰斯 37

托勒密和他的《至大论》 37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官营传统数千年 41

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概览 42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问题 42

古代传统天文学的兴衰 42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基本运作 44

天文机构和人员 44

天象的观测和记录 45

历书的编算、印制和颁发 47

天文仪器的研制和管理 48

天文典籍的编制和管理 53

历法: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 55

中国古代历法史概览 55

历法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 59

历法的典型内容和基本课题 67

古代的中外天文学交流 79

随佛教来华的印度天文学 79

元明之际传入中国的阿拉伯天文学 82

明清之际来华的西方古典天文学 84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性质和文化功能 87

天人感应与分野理论 87

天命的确立及其变化 88

天文与王权 89

天文学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功能 90

第四章 印度天文学:封闭半岛上的一个开放传统 95

吠陀时期的天文学 96

印度古代的时节安排 97

印度古代的星宿体系 101

巴比伦时期的天文学 106

年月日的安排 106

昼夜时分和昼夜长短变化 110

希腊化巴比伦时期的天文学 111

《希腊天文书》 111

《婆室斯塔历数书》 113

《罗马历数书》 114

《宝利沙历数书》 115

希腊时期的天文学 117

婆罗门学派 117

雅利安学派 121

夜半学派 123

太阳学派 125

伽纳莎学派 126

第五章 阿拉伯天文学:那时的世界主流 129

阿拉伯天文学概况 130

巴格达学派 130

开罗学派 134

西阿拉伯学派 135

伊斯兰教的天文学课题 137

新月的出现 137

祷告的时刻 138

清真寺的朝向 139

球面天文学的建立 140

伊斯兰天文台 141

仪器大型化和天文台的建造 141

马拉盖天文台 142

乌鲁伯格天文台 144

阿拉伯的行星天文学 146

从《悉檀多》到《至大论》 146

托勒密体系的不完备性 147

马拉盖学派的反托勒密革命 148

第六章 传承和革新:欧洲天文学的复兴和哥白尼革命 151

欧洲古典天文学的传承 152

中世纪欧洲天文学 152

哥白尼和他的《天体运行论》 154

天文学革命 158

第谷的精密天文学 159

开普勒天体引力思想的引入和行星运动定律 162

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支持和宣传 166

笛卡尔的无限宇宙 171

第七章 牛顿的框架:万有引力的提出和天体力学的建立 174

牛顿建立的框架 174

胡克对引力问题的思考 174

让牛顿去吧 176

万有引力的发现 178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0

牛顿力学的验证之一:哈雷彗星 182

天体力学的进展:天文学还是数学? 182

牛顿力学的改造者们 182

“丢失”的行星 186

海王星:算出来的一颗行星 189

寻找“祝融星” 191

第八章 从天上到人间:天体测量的进步和天文学的实用化 193

望远镜的使用 193

折射望远镜 193

反射望远镜 194

用望远镜测量 196

近代天体测量的进步 197

群星闪烁:近代方位天文学的奠基者们 197

天文学的实用化:海上经度的测定 202

日月距离和地球形状 205

恒星的位置变化与距离 206

恒星自行和太阳本动的发现 206

恒星光行差的发现 208

寻找恒星周年视差 210

对太阳系的进一步认识 214

彗星和流星雨 214

月球与火星 215

太阳系卫星 216

第九章 了解恒星的一生:天体物理学的兴起 218

破译来自星光的消息:新技术的使用和天文学的进步 218

天体分光术的运用和太阳物理学 218

照相术的发明及在天文学上的运用 222

测光术的发明和恒星视光度的测定 224

恒星物理学 226

恒星分光观测和光谱分类 226

赫罗图 228

爱丁顿和质光关系 231

恒星能量的来源 232

异常恒星 233

恒星的演化 235

第十章 探测宇宙的深度:从银河系到河外星系 238

恒星的空间结构和银河系概念的确立 239

威廉·赫歇耳的“银河系”和“星云天文学” 239

星云的旋涡结构 241

星云的分光观测 242

银河系的大小 243

星际消光的发现 247

河外星系的确认 249

探索星云的距离 249

哈勃的工作 250

太大的银河系 251

星系的红移 253

第十一章 宇宙学:从“混沌初开”到“大爆炸” 256

各种古代宇宙学说 256

古印度宇宙学 257

中国古代宇宙学 262

古希腊宇宙学 266

欧洲近代宇宙学说 268

打破水晶球:宇宙从封闭到无限 268

牛顿主义框架下的宇宙学说: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270

奥伯斯佯谬和诺曼-西里格佯谬 272

现代宇宙学说 273

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 273

大爆炸宇宙学说 275

稳恒态宇宙学说 281

第十二章 空间探索:人类的宇宙生存 284

火箭理论先驱和火箭技术的进步 284

苏联的火箭先驱齐奥科夫斯基 285

美国的火箭先驱戈达德 287

德国的火箭先驱奥伯特及其传人冯&布劳恩 288

冷战期间美苏的火箭技术 291

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292

人造卫星 292

月球探测器 295

行星际探测器 297

载人空间飞行 314

宇宙飞船 314

航天飞机 321

空间站 323

尾声:人类的宇宙命运 334

索引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