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振兴广东汉乐文集
振兴广东汉乐文集

振兴广东汉乐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梅州人海外联谊会编
  • 出 版 社:香港银河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624757097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
《振兴广东汉乐文集》目录

前言 7

综述 11

丘桓兴 北京梅州人海外联谊会在京开展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 11

领导、嘉宾讲话 20

周杰民 在振兴广东汉乐研讨会上讲话 20

郑长铃 敢执振兴广东汉乐牛耳的民间社团 22

大埔县委、县政府代表讲话 23

罗育平 我们是怎样支持广东汉乐的 25

林培元 忆《广东汉乐三百首》的编辑出版 29

大会主题演讲 31

张振涛 广东汉乐的历史文化价值 31

费师逊 “心中有数,耳中有度,手中有路”说——略谈广东汉乐的传统学术价值 35

大会发言 39

刘畅麟 犹记儿时家乡的汉乐活动 39

周延甲 秦筝与客家筝 40

郭庶英 努力普及汉乐 42

苑利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43

冯秀珍 把汉乐源流与客家源流研究结合起来 45

丘权政 汉乐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一支力量 46

何谐 探求将汉乐融入黄梅戏 46

贺信、贺词、贺诗 47

广东汉乐研究文萃 50

冯光钰 广东汉乐活态传承及发展的现代视野 50

费师逊 广东汉乐儒表道里的养德音乐 56

居文郁 试论客家方言声调对广东汉乐曲调风格的影响 61

王少明 承续汉乐香火举托汉乐精神 70

张高回 关于遗产的思考 76

丘煌 希望广东汉乐万古长青 84

温萍 寻思——论21世纪广东汉乐发展的新思路 86

罗德栽 试谈客家筝派的形成和传播 90

罗伟雄 浅谈广东汉乐的主要区域载体与本质特征,保护好广东汉乐的品牌和产业 94

王路 从广东汉乐看民间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作用 101

丘桓兴 广东汉乐与客家民俗 104

刘智忠 民间乐种生存的共性与特性——论“民间乐社”与“私伙局”的文化现象 122

幸志斌 广东汉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 128

张木元 杂谈汉乐 133

李道福 弘扬广东汉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140

张剑平 弘扬广东汉乐建设和美大埔 148

杨培柳 浅谈广东汉乐 149

饶宝尤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弘扬发展广东汉乐 151

丘 煌 广东汉乐不是源于潮州汉剧中的器乐曲牌,而是源于“中州古乐” 156

余亦文 抛砖引玉 162

罗曾优 广东汉乐传承与发展的认识 167

罗伟雄 罗九香先生是客家筝一代宗师——为罗九香先生进京演奏50周年而作 168

纪念广东汉乐大师何育斋诞辰120周年 173

何松 忆祖父何育斋 173

何松 关于《词曲拾遗》《小曲汇存》 176

何松 传承古韵 乐与人和——祖父何育斋与客家筝派 180

何松 七律·出水莲 184

何松 谈诗与乐《出水莲》 184

陈安华 广东汉乐的丰碑——纪念何育斋大师诞辰120周年 185

媒体报道 188

陈 闻传媒热烈报道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 188

媒体文章选萃 189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1月1日报道:广东汉乐与汉乐大师何育斋 189

《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4日报道:客家人举行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 19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2006年10月23日报道振兴广东汉乐暨广东汉乐大师何育斋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19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2006年10月25日报道:“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193

《中国文化报》 2006年10月27日报道:广东汉乐进京 196

《中国新闻》2006年10月27日报道:侨乡艺人晋京振兴汉乐 197

《音乐周报》2006年10月20日短评:广东汉乐探讨保护可行之路 198

《音乐周报》 2006年10月20日报道:从广东汉乐中寻找“湖广调” 199

活动花絮 201

刘春玲梅香缘苦寒 201

广东汉乐曲谱选 207

简谱 207

出水莲 207

将军令 208

蕉窗夜雨 209

怀古 210

拜花堂 211

五声佛 212

工尺谱 213

汉乐《平山乐》《崖山哀》说明 213

平山乐 214

崖山哀 214

附录 215

广东汉乐音乐会节目单 215

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策划书 219

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筹备委员会 224

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筹委会工作机构 225

振兴广东汉乐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226

广东汉乐晋京演出团演职人员名单 230

编后记 231

鸣谢 2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