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IPv6在企业网络中的部署
IPv6在企业网络中的部署

IPv6在企业网络中的部署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麦克法兰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5268365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涵盖了在园区网、WAN、数据中心和虚拟环境中成功部署IPv6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讲解了设计和运行大规模IPv6网络的实用方法,IPv6对现有网络设计的影响,常见的IPv4/IPv6共存机制,以及搭建实验环境网络、生产网络的有效配置案例。
《IPv6在企业网络中的部署》目录

第1章 启用lPv6的市场驱动力 1

1.1 IP地址耗尽及临时性的应对措施 2

1.2 IPv6的市场驱动力 3

1.2.1 IPv4地址方面的短板 4

1.2.2政府IT战略规划 6

1.2.3基础设施的发展 6

1.2.4操作系统的支持 6

1.2.5部署IPv6的好处 7

1.3关于IPv6的常见问题 7

1.3.1为了业务的发展,公司是否需要IPv6 7

1.3.2 IPv6将会完全取代IPv4吗 9

1.3.3与IPv4相比,IPv6更加复杂并难于部署和管理吗 9

1.3.4引入了IPv6之后,还能以多宿主的方式连接到多家服务提供商吗 10

1.3.5 IPv6能提供更优的服务质量吗 10

1.3.6在安全性方面,IPv6“自动”胜过IPv4吗 11

1.3.7 IPv6不支持NAT会降低安全性吗 11

1.4 IPv6之于IETF 11

1.5企业网IPv6的部署现状 12

1.6总结 16

1.7其他参考资料 16

第2章 层次化网络设计 19

2.1网络设计原则 20

2.1.1模块化 21

2.1.2层次化 24

2.1.3高弹性 27

2.2企业核心网络区块设计 28

2.3企业园区网络区块设计 29

2.3.1分布层 29

2.3.2接入层 33

2.4企业网络服务区块设计 34

2.5企业数据中心网络区块设计 35

2.5.1汇聚层 35

2.5.2接入层 36

2.5.3数据中心存储网络设计 37

2.6企业边缘网络区块设计 41

2.6.1企业总部边缘网络区块组件 43

2.6.2企业总部边缘网络区块设计 43

2.6.3分支机构的网络架构 44

2.6.4分支机构边缘路由器的功能 45

2.6.5典型的分支机构网络设计 46

2.7总结 47

2.8其他参考资料 48

第3章 常用的l Pv4/l Pv6共存机制 51

3.1纯IPv6 53

3.2过渡机制 54

3.2.1双栈机制 54

3.2.2 IPv6上的IPv4 55

3.2.3手工配置的隧道 57

3.2.4用来传递IPv6流量的IPv4GRE隧道 59

3.2.5隧道代理 60

3.2.6 6to4隧道 62

3.2.7站点间自动隧道地址协议(ISATAP) 63

3.2.8 MPLS上的IPv6 65

3.3协议转换和代理机制 69

3.3.1 NAT-PT 69

3.3.2 NAT64 71

3.4总结 71

3.5参考资料 72

第4章 网络服务 75

4.1多播 76

4.1.1 IPv6多播编址 77

4.1.2 IPv6多播侦听者发现(MLD) 79

4.1.3多播路由:PIM 81

4.2服务质量 85

4.2.1 IPv4和IPv6 QoS之间的差异 86

4.2.2 IPv6扩展报头 87

4.2.3 IPv4和IPv6共存时的QoS机制 88

4.3 IPv6路由选择 89

4.3.1 OSPFv3 89

4.3.2 EIGRPv6 92

4.3.3 IS-IS 95

4.3.4 BGP 97

4.4总结 100

4.5参考资料 100

第5章lPv6部署规划 103

5.1从何处着手 103

5.1.1效益分析 104

5.1.2成本分析 105

5.1.3风险 106

5.1.4商务案例 106

5.1.5过渡团队 107

5.1.6培训 108

5.2试点规划 108

5.2.1评估 109

5.2.2设计 109

5.2.3过渡机制 110

5.2.4网络服务 111

5.2.5安全性 111

5.2.6 IPv6新特性 111

5.2.7稳定性和可靠性 112

5.2.8服务等级协定 112

5.2.9总结教训,开始实施 112

5.2.10客户端/务器的IPv6迁移方案 113

5.3规划偏址方案 117

5.4总结 118

5.5参考资料 118

第6章 园区网络中的lPv6部署 121

6.1园区网络区块IPv6部署模型概述 121

6.1.1双栈模型 122

6.1.2 DSM的优缺点 122

6.1.3 DSM的拓扑结构 123

6.1.4 DSM试验用网络部件 124

6.1.5混合模型 124

6.1.6混合模型的优缺点 129

6.1.7 HM拓扑结构 129

6.1.8 HM试验用网络部件 130

6.1.9服务区块模型 130

6.1.10 SBM的优缺点 131

6.1.11 SBM网络拓扑 133

6.1.12 SBM试验用网络部件 134

6.2园区网络区块IPv6部署通则 134

6.2.1编址 135

6.2.2物理连通性 136

6.2.3 VLAN 137

6.2.4路由选择 137

6.2.5高可用性 138

6.2.6 QoS 139

6.2.7安全性 142

6.2.8多播 149

6.2.9网络管理 150

6.2.10地址分配 150

6.2.11性能和可扩展性 153

6.3实施双栈模型 156

6.3.1网络拓扑 157

6.3.2物理接口和SVI接口的配置 159

6.3.3路由选择的配置 163

6.3.4第一跳冗余的配置 165

6.3.5 QoS配置 167

6.3.6多播配置 169

6.3.7路由式接入的配置 172

6.3.8 Cisco虚拟交换系统与IPv6 176

6.4实施混合模型 183

6.4.1网络拓扑 184

6.4.2物理接口的配置 185

6.4.3隧道的配置 186

6.4.4 QoS配置 196

6.4.5基础设施安全性配置 198

6.5实施服务区块模型(SBM) 198

6.5.1网络拓扑 199

6.5.2物理接口的配置 201

6.5.3隧道的配置 203

6.5.4 QoS配置 205

6.6总结 205

6.7参考资料 206

第7章 部署虚拟化的lPv6网络 211

7.1虚拟化概述 211

7.1.1虚拟化的优势 212

7.1.2虚拟化的分类 212

7.2网络虚拟化 213

7.2.1交换机虚拟化 214

7.2.2网络隔离 214

7.2.3网络服务虚拟化 240

7.3桌面虚拟化 248

7.3.1 IPv6和桌面虚拟化 249

7.3.2桌面虚拟化示例:OracleSunRay 250

7.4服务器虚拟化 251

7.5总结 252

7.6参考资料 252

第8章 在WAN/分支机构网络中部署lPv6 255

8.1 WAN/分支机构网络部署概述 256

8.1.1单层部署模型 256

8.1.2双层部署模型 258

8.1.3多层部署模型 259

8.2 WAN/分支机构网络IPv6部署通则 261

8.2.1编址 261

8.2.2物理连接 262

8.2.3 VLAN 263

8.2.4路由选择 264

8.2.5高可用性 264

8.2.6 QoS 265

8.2.7安全 265

8.2.8多播 269

8.2.9管理 269

8.2.10可扩展性和性能 271

8.3 WAN/分支机构网络实施示例 272

8.3.1试验用网络设备 273

8.3.2网络拓扑 274

8.4基于纯IPv6部署WAN/分支机构网络 289

8.5总结 293

8.6参考资料 293

第9章 数据中心网络中的lPv6部署 299

9.1设计和实施双栈数据中心网络 300

9.1.1数据中心接入层 303

9.1.2数据中心汇聚层 308

9.1.3数据中心核心层 320

9.2在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内实施IPv6 320

9.3实施SAN网络的IPv6 322

9.3.1 FCIP 323

9.3.2 iSCSI 326

9.3.3管理Cisco MDS 327

9.4数据中心IPv6互连设计 329

9.4.1设计要领:裸纤(Dark Fiber)、MPLS和IP 329

9.4.2 DCI互连和解决方案 331

9.5总结 331

9.6参考资料 332

第10章 lPv6远程访问VPN的部署 335

10.1利用Cisco AnyConnect的IPv6远程访问 335

10.2利用Cisco VPN客户端的IPv6远程访问 342

10.3总结 345

10.4参考资料 346

第11章 管理lPv6网络 349

11.1网络管理框架:FCAPS 351

11.1.1故障管理 351

11.1.2配置管理 352

11.1.3记账管理 352

11.1.4性能管理 352

11.1.5安全管理 352

11.2 IPv6网络管理应用程序 353

11.3 IPv6网络工具(Instrumentation) 354

11.3.1利用SNMP MIB的网络设备管理工具 355

11.3.2 IPv6应用程序可视性及监控 359

11.4 IPv6网络管理 379

11.4.1监控和报告 380

11.4.2网络服务 382

11.4.3访问控制及运维 383

11.5 IPv6流量监控工具 386

11.5.1 SPAN、RSPAN和ERSPAN 386

11.5.2利用VACL (VLAN访问列表)捕获数据包 391

11.6总结 392

11.7参考资料 392

第12章 按部就班:搭建lPv6实验网络,启动生产网络的试点工作 395

12.1实验环境拓扑示例 396

12.2实验环境的编址方案 399

12.3网络设备配置 400

12.4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装以及网络管理 400

12.5开展生产网络的IPv6试点工作 411

12.6总结 412

12.7参考资料 4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