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才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9721391
  • 页数:385 页
图书介绍:民国社会教育史的研究是近十年来一个学术成长点,以往论述罕有概观。本书力图勾要提玄,搜求各类事业的内在关联,廓清民国社会教育概念之流变,梳理民国社会教育史实,进而做出总体评价。本书研究的是狭义的社会教育,即民国时期家庭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以外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共产党的社会教育和日伪政权的社会教育不在研究之列。本文出现的通俗教育、平民教育、民众教育等史实,得以统合为社会教育的范畴,不是依赖抽象的逻辑规定,而主要是用问题去统摄。这就是“新民”的培养和民众的唤起。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 1

二 民国社会教育史的文献和研究状况 2

三 本书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3

四 民国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17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推进的根由 32

第一节“作新民”与“唤起民众” 36

一“作新民” 36

二“唤起民众” 40

第二节 革新教育 47

一 学校教育的弊病 48

二 社会教育的使命 55

第二章 民国社会教育发展进程 59

第一节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 61

一 通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61

二 通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62

三 通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68

第二节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 68

一 平民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68

二 平民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69

三 平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72

第三节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 75

一 民众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75

二 民众教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77

三 民众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79

第四节 战时社会教育 80

一 战时社会教育的兴起 80

二 战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81

三 战时社会教育的特点 83

第三章 民国社会教育行政 87

第一节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和制度 88

一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 88

二 社会教育制度 93

第二节 社会教育目标和中心任务 96

一 社会教育目标 96

二 社会教育的中心任务 99

第三节 社会教育人员 102

一 社会教育人员的培养 102

二 社会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 106

第四节 社会教育经费 108

一1912 ~1926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108

二1927~1949年的社会教育经费 109

第四章 民国社会教育设施 113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114

一 民众教育馆的沿革 114

二 民众教育馆的扩充 115

三 民众教育馆的设施和工作 118

四 民众教育馆的弊病 121

第二节 民众学校 124

一 民众学校的沿革 125

二 民众学校的规程 128

三 民众学校的困难 131

四 民众学校的弊病 134

第三节 图书馆 137

一 图书馆事业的两大助力 139

二 图书馆事业的管理与规程 141

三 图书馆事业的进展 143

四 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 157

第四节 博物馆 160

一 博物馆的设立 160

二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61

第五节 科学馆 166

一 科学馆的设立 166

二 科学馆事业的开展 168

第六节 礼乐馆 171

一 礼乐馆的设立 171

二 礼乐馆事业的起步 172

第五章 民国社会教育事业 176

第一节 通俗演讲 177

一 民国元年至五四运动前的通俗演讲 178

二 五四运动时期的通俗演讲 182

三 北伐战争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通俗演讲 190

第二节 通俗读物 194

一 通俗读物的编印 195

二 旧有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209

三 新编通俗读物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213

第三节 电化教育 216

一 电化教育行政 217

二 电化教育的开展 220

三 电化教育的困境 227

第四节 识字教育 237

一 文盲问题 237

二 识字教育运动的开展 248

三 识字教育运动的绩效 252

第五节 生计教育 257

一 生计教育的种种主张 258

二 生计教育事业 266

三 生计教育的困境 276

第六节 社会体育 281

一 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 281

二 社会体育的推广 287

三 社会体育的流弊与成效 296

第六章 民国社会教育总评 300

第一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成效 300

一 通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300

二 平民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301

三 民众教育运动时期的成效 301

四 战时社会教育的成效 305

第二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弊病 309

一 社会教育理论尚未系统化 310

二 社会教育事业“全面开花” 312

三“到农村去”的虚伪 313

四 施教方法不当 314

第三节 民国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317

一 社会经济因素 317

二 社会政治因素 322

三 社会心理因素 326

结语 333

一 民本观、民力观——民国社会教育的思想基础 333

二 挽救危亡与解放民众——民国社会教育的重心变奏 336

三 从臣民到公民——民国社会教育的高端目标 340

四 改良与革命——民国社会教育的双重意义 348

附录 352

一 民国社会教育法令、规章 352

二《确定中国社会教育制度系统案》 359

三《社会教育法草案》 360

四 民国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官员一览表 363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