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劳动合同法制度与实践研究
劳动合同法制度与实践研究

劳动合同法制度与实践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问清泓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16067645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项目资助。全书分章对劳动合同之“三分法”,试用期制度、服务期制度、违约金制度、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劳动合同之竞业限制、内部劳动规则机制,反性骚扰立法研究,特殊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等进行了研究,是作者多年教学与研究的总结。
《劳动合同法制度与实践研究》目录

第一章 劳动合同之“三分法”解析 1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立法理念 1

一、劳动合同之“三分法”类型化 1

二、国外的立法理念 8

三、我国的立法理念 22

第二节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6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 26

二、我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形成的原因 38

三、固定期限与服务期期限的竞合 43

四、我国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缺陷 50

第三节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84

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86

二、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成因分析 100

三、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 105

四、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设计的误区及对策 124

第四节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36

一、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区别 138

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 145

三、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经济补偿 150

四、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劳动合同的制度检讨及重构 157

第二章 试用期制度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一、试用期的定义 167

二、试用期的形式 171

三、试用期的性质 177

四、试用期的期限 182

第二节 试用期与见习期、学徒期的比较 188

一、见习期 188

二、学徒期、熟练期、实习期 190

三、试用期与见习期、学徒期、熟练期、实习期的区别 191

四、试用期与见习期、学徒期规定之检讨——“学徒合同”之构想 192

第三节 试用期间的主要权利 200

一、劳动者的权利 200

二、用人单位的解除权 204

第四节 我国试用期制度的立法缺陷 208

一、试用期的最长期限太长 208

二、试用期的豁免制度缺失 213

三、期限与职业岗位没有挂钩 216

四、短期合同试用期规定欠妥 221

第三章 服务期制度 223

第一节 服务期的法律性质 223

一、服务期的定义 223

二、服务期的性质 224

第二节 服务期的条件 228

一、服务期立法现状 228

二、服务期的条件 230

第三节 服务期制度之改进 233

一、设置服务期的期限限制 233

二、明确界定专业技术培训 236

三、增加约定服务期的条件 239

四、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而服务期未满时,有效均衡双方利益 243

第四节 试用期与服务期条款的竞合 249

一、试用期内也可以约定服务期 250

二、效力认定及责任竞合 251

第四章 违约金制度 256

第一节 违约金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256

一、民法中违约金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256

二、劳动合同之违约金的含义及法律性质 258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之违约金的立法现状 264

一、劳动法及法规对违约金的规定 264

二、地方规章对违约金的规定 265

三、《劳动合同法(草案)》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269

四、《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273

第三节 立法选择 274

一、直接禁止立法例 275

二、限制性允许立法例 277

三、放任自由立法例 280

第五章 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 282

第一节 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的特征 282

第二节 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的抗辩权 285

第三节 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争议 289

一、争议的性质 289

二、诉讼时效及权利失效问题 290

第四节 劳动合同之后合同义务的内容 293

一、用人单位的后合同义务 293

二、劳动者的后合同义务 306

第六章 劳动合同之竞业限制 310

第一节 竞业限制的概念 310

第二节 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比较分析 312

第三节《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条款的立法价值 313

第四节《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条款的立法缺陷 316

一、“法定”与“约定”没有达到有效均衡 316

二、没有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范围 318

三、没有明确竞业限制的补偿标准 320

四、没有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存在时的竞业限制义务 321

五、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有待厘定 322

第七章 内部劳动规则 324

第一节 内部劳动规则的性质 324

一、契约说或合同说 325

二、法规说 326

三、事实说 327

四、根据二分说 328

五、集体合意说 328

六、格式条款说 328

第二节 内部劳动规则的主体 331

第三节 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 332

第四节 内部劳动规则的制订程序 334

第五节 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337

第八章 三方机制 339

第一节 三方机制的法律渊源 340

第二节 集体合同中的三方机制 342

一、三方对话意思的形成 342

二、集体合同订立中的对话 344

第三节 产业行动中的三方机制 348

一、产业行动的内涵 348

二、产业行动对话的特征 350

第四节 争议调解仲裁中的三方机制 355

一、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的对话 355

二、与英瑞美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比较与借鉴 357

第五节 美国三方机制之借鉴 360

一、权利争议之三方机制 362

二、利益争议调解之三方机制 363

三、利益争议仲裁之三方机制 365

四、中美劳动争议之三方机制比较 371

第九章 反性骚扰问题 378

第一节 域外反性骚扰立法分析 379

一、美国反性骚扰立法分析 379

二、英国反性骚扰立法分析 383

三、我国台湾反性骚扰立法分析 384

第二节 我国反性骚扰的立法构想 388

一、在《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出台司法解释 388

二、在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中建立反性骚扰制度,以规制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389

三、在民法或民法典中建立反性骚扰侵权制度,以规制工作场所之外的性骚扰 393

四、出台性骚扰防治法 395

第三节 求职中的性骚扰问题 395

一、求职过程中性骚扰的法律分析 395

二、将求职中的性骚扰纳入劳动法领域加以规制是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唯一可行的途径 398

第十章 特殊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403

第一节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关系之调整 403

一、立法现状分析 403

二、法理比较分析 408

三、司法实践分析 414

四、企业应对之策 417

第二节 大学生勤工俭学问题 418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 419

二、《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用工规定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 424

第三节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428

一、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与农民工的关系 430

二、劳动合同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 434

三、集体合同与农民工权益保障 441

四、工会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 447

第四节 逆向劳务派遣研究 462

一、逆向劳务派遣的法律定义 462

二、逆向派遣的法律性质分析 463

三、逆向劳务派遣法律规制 465

第五节 非全日制用工之多重劳动关系研究 472

一、非全日制用工中多重劳动关系的立法演进 472

二、多重劳动关系的认定 474

三、多重劳动关系之疑难问题分析 477

附录 48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48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50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52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534

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542

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547

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551

后记 5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