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济平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3950384
  • 页数:5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之一。该书为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集,王景山、乐黛云、严家炎、陆耀东、朱正等31位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专家亲自撰写自己治学道路,作为第一手资料,其在学术领域里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自述》目录

我的治学感悟&邵伯周 1

一、教师岗位的感悟 3

二、文学研究的感悟 6

三、感悟与收获 9

鲁迅研究和我对有关史料工作的一些看法&王景山 15

一、我的史料工作,从注释鲁迅书信开始,都是有目的的 17

二、《三闲集&序言》和我参加编辑的《“围剿”鲁迅资料选编》 18

三、《饭局上的话题和鲁迅的〈自嘲〉诗》与“千夫”“千夫指”问题 19

四、《鲁迅书信考释》记下了一些人、事考释的“猜谜”过程 20

五、从“五四”以来杂文引起的争议看鲁迅的“骂人”和“被骂” 22

六、史料工作应求真、求全、求细;拒绝虚假,避免片面,防止粗疏 23

不断地超越自我&孙中田 25

一、学术研究要有明确的目标 27

二、文学史的通览博识与概括陈述 28

三、文献的考实与开掘 29

四、不断地超越自我 31

学梦缱绻终难圆——学术自述&彭定安 35

一、我的学术研究的动力“原点” 37

二、艰困平生的两面效应 40

三、理论为实践服务,就应重视理论 41

四、苦难酿就学术甜汁也酶化文化苦液 42

五、我撰著的四种“状态”—“模式” 43

六、资料——语言——个人情怀 47

学术道路自述&许怀中 51

一、学术研究跨出的重要一步 53

二、把鲁迅研究系列化 54

三、鲁迅研究的扩大 57

四、宏观把握:学术研究所追求的一种文化品格 59

五、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同行 62

回眸五十年——学术研究答问录&陆耀东 65

一、治学经验 67

二、关于诗歌流派 69

三、文艺研究者研诗的新要求 70

四、继承传统与接受外来影响 73

五、对《学衡》派的看法 76

六、关于诗学观 76

半个世纪的学术探求&曾华鹏 79

一、历程回顾 81

二、关于选题 85

三、关于资料 86

四、关于创新 88

五、关于尚美 91

我的学术生涯&林非 95

一、鲁迅研究 97

二、现代散文史与散文文体研究 104

三、治学方法 106

四、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107

研究鲁迅五十年&朱正 109

一、以《斯大林传略》为范本 111

二、“正”许广平之“误” 114

三、给“红皮本”提意见 116

四、《鲁迅全集》第六卷 121

五、改写《鲁迅传略》 123

六、最近的四本书 124

追求完美中的遗憾——我五十多年来的文化学术道路&陈鸣树 129

一、人生的起步 131

二、学习鲁迅 研究鲁迅 134

三、文艺学方法论研究 141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乐黛云 145

一、执著与开拓 147

二、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的转换 149

三、比较文学的根本任务与定位 158

“过客”:夕阳余晖下的彷徨&范伯群 167

一、在超度知识分子的原罪中浪掷了青春 169

二、“本科生”做“博导”的几点体会 170

三、青睐通俗文学所引起的哗然与我自巍然不动 172

四、原来最大的局限性乃在我自身 174

五、七十退休后还想爬一个小坡 177

我的研究道路&田本相 179

一、关于治学态度 181

二、关于曹禺戏剧研究 183

三、关于郭沫若史剧研究 186

四、关于电视文化学 187

五、关于《曹禺传》 188

六、关于比较戏剧史 189

七、关于中国话剧的诗化现实主义 192

八、关于中国现代戏剧理论 193

九、关于中国话剧史 195

十、关于新时期中国戏剧 196

十一、关于港台澳戏剧研究 197

十二、关于中国话剧史的局限与完善 198

在寂寞和坎坷中耕耘——也是一种学术生涯&吴小美 201

一、人生多坎坷 203

二、用鲁迅精神研究鲁迅 206

三、当代性视野中的老舍阐释 210

四、探寻古今中外作家的精神关联 214

五、尝试交叉学科研究 218

一个痴情者的学术回眸&严家炎 221

一、从可疑之处入手,凭原始材料立论 224

二、着眼于艺术而又饱和着思想的小说评论 227

三、清源方可正本,求实乃能出新 230

四、现代小说流派史的研究和写作 234

学术浅尝记&魏绍馨 239

一、从大学毕业到“文革”结束,走过二十年曲折道路 241

二、在“拨乱反正”中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43

三、为教学需要从事中国新文学思潮著述 245

四、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到《当代文学思潮四十年》 250

在困惑中突围 在探索中求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十余载有感&朱德发 255

一、突出重围 258

二、纵横求索 263

三、重在建构 266

我的治学体会&许志英 273

一、广读书,勤思考,多写作 275

二、“不疑处有疑” 277

三、论文是要论的 281

四、水磨工夫 282

路上——我的学术经历&刘增杰 285

一、一条自省之路 287

二、走自己的路 289

三、师友同行 300

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甘于枯坐冷板凳——我的学术之路&黄侯兴 303

一、北大求学九年 305

二、《郭沫若的文学道路》写作由来 307

三、枯坐冷板凳的收获 311

选择·建构&守护——我的学术探索与感悟&冯光廉 315

一、研究方向的选择与调整 317

二、学术问题的发现与建构 320

三、群体编撰的组织与意义 329

四、学术特性的追求与守护 332

学术问路自述&孙玉石 337

一、徜徉于鲁迅研究与新诗探索之间 339

二、自《野草》象征主义研究为开端 342

三、新诗流派研究可能带来一些什么 344

四、追踪“荒原意识”与“晚唐美丽” 349

五、文本分析、宏观把握与现代解诗学 353

六、历史、审美与文化研究的三维度 356

七、史料发掘与理论深度结合的追寻 359

回首来路,也有风雨也有晴&黄修己 365

一、生于战乱,长于动乱 367

二、“势大于人”的醒悟 372

三、游荡在主体、客体之间 376

涉足学海 纪历二三&易竹贤 381

一、注重材料求翔实 383

二、努力超越求创新 389

三、排除干扰求真理 395

反思重构中探寻——我的学术之路&黄曼君 399

一、传统理论在回归中出新——以《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主的阶段 401

二、新潮视野在开拓中交融——以《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为主的阶段 405

三、整体研究于建构中解构——以《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等论文为主的阶段 408

四、范式“层累”于多元中开放——以专题著作《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为主的阶段 412

我的学术生涯回顾&骆寒超 421

一、多梦年代 诗歌启蒙 423

二、被贬岁月 以诗拯救 427

三、生命复苏 学术起步 428

四、四方出击 艰难求索 430

五、世纪新探 治学定位 433

六、文集出版 任重道远 436

一碗“夹生饭”及其回炉的尴尬与苦恼——略谈我的学术道路&董健 439

一、发育不良的“胚胎期” 441

二、愚昧、迷乱、荒诞的“过渡期” 443

三、“发展期”:在紧张、急迫的补课中做研究工作 445

四、20世纪最后八年的“冲刺期”与进入新世纪之后 449

为追求学理性而执著前行——在当代文学研究路上&陈美兰 453

一、在文学历史的书写中建立自己的“史识”和“史见” 456

二、创作研究要力图从其表象进入到内质 458

三、关心当下文学发展势态,既要敏锐,又要沉稳 462

学术生活断片&洪子诚 467

一、“自反”式思维 469

二、“文体”意识 471

三、低俗与崇高 474

四、批评与文学史 475

五、文学的超越性 477

六、终点与起点 479

七、个人的文学史 480

八、含混、不确定的希望 482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吕进 485

一、从新诗到现代诗学 487

二、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到《中国现代诗学》 493

三、从中国新诗研究所的建立到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 498

后记&冯济平 5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