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振基,陈圣宾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2951634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重点论述了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群落的结构和外貌、群落的过程和功能、群落的分类和特征,以及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本书适合从事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和自然保护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阅读,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群落生态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及范围 1

一、生物群落 1

二、群落生态学的概念 2

三、与群落生态学相关的几个学科的概念 3

第二节 群落的基本特点 4

一、群落的三大特点 4

二、群落外貌的四个决定因素 4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发展简史 6

一、初始阶段 7

二、近代群落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7

三、现代各国群落生态学深入阶段 8

四、我国群落生态学的传承 10

第四节 群落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

一、与一般生物学的比较 12

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第五节 群落生态学的任务及其发展方向 13

一、任务 13

二、发展方向 14

第二章 群落的物种组成 15

第一节 物种组成的优势成分分析——群落性质 15

一、群落成员型分类 15

二、不同群落类型物种组成的优势成分 17

第二节 物种组成的定性分析——区系组成统计 19

一、区系分析的重要性 19

二、中国维管束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19

三、植物群落的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比较 24

第三节 物种组成的定量分析——物种多样性 27

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 28

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28

三、典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32

四、物种多样性梯度 33

五、决定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34

第四节 种类间的更迭关系 37

第三章 群落的内部结构 38

第一节 群落结构的基本要素及研究意义 38

第二节 层片 38

第三节 功能群 41

第四节 群落的分层现象 42

第五节 群落的垂直结构 44

第四章 群落的外貌 50

第一节 群落外貌的组成基础 50

一、叶质、叶级与叶型 50

二、植物构型 51

第二节 生活型 58

一、生活型的概念 58

二、生活型的划分 59

三、生活型谱 65

第三节 群落的整体外貌 68

一、整体外貌的视觉特征 69

二、整体外貌的卫星解译 70

第五章 群落的水平格局 71

第一节 群落的水平配置 71

第二节 复合群落 72

第三节 生态交错带 73

第四节 环境梯度 74

一、环境梯度对群落分布的影响 74

二、植被对环境梯度变化的指示作用 76

第五节 大尺度的植被分布 79

一、世界植被带的分布概要 79

二、中国的植被分布概要 80

三、植被垂直带分布概要 82

第六章 植被的分区 85

第一节 植被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85

第二节 植被分区单位和系统 86

第三节 中国各植被区简述 87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87

二、凉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89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90

四、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域 91

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91

六、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94

七、温带草原区域 95

八、温带荒漠区域 96

九、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96

第七章 群落的动态过程 97

第一节 群落形成和演替的轮廓 97

一、群落形成的轮廓 97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98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形成 102

一、裸地形成的因素 102

二、繁殖体的散布 104

三、定居 108

四、竞争和群落形成 109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112

一、动力 112

二、演替系列的基本类型 114

三、演替过程中的动植物区系变化 126

四、演替的方向 127

五、演替理论和模型 129

六、研究方法及其任务 132

第八章 群落的功能 137

第一节 群落的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137

第二节 群落的生产力功能 138

第三节 群落的气候调节功能 139

第四节 群落的生态维持功能 140

第九章 植被的分类途径与分类原则 142

第一节 群落分类的意义 142

第二节 群落分类的途径 142

第三节 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 149

第十章 植被分类系统 151

第一节 群落的分类单位及命名 151

一、群丛的定义 151

二、群落类型的命名 154

第二节 植被的分类系统 155

一、Holdridge系统 156

二、Ellenberg和Mueller-Dombois的分类系统 157

三、Udvardy系统 157

四、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158

五、Olson系统 161

六、Matthews系统 162

七、Bailey系统 163

八、Woodward系统 165

九、Stolz系统 165

十、Prentice模型 166

十一、Box系统 167

十二、本书的分类系统 169

第十一章 地球上植被的主要类型 172

第一节 热带雨林 172

一、热带雨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72

二、热带雨林的类型 175

第二节 热带季雨林 179

一、热带季雨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79

二、季雨林的类型 180

第三节 红树林 182

一、红树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82

二、红树林的类型 184

三、红树林下的其他生物 185

第四节 热带、亚热带海岸林 186

一、亚洲沙质海岸 186

二、亚洲石质海岸 186

第五节 常绿阔叶林 187

一、常绿阔叶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87

二、常绿阔叶林的种类组成 187

三、常绿阔叶林的类型 188

第六节 中山苔藓矮曲林 192

一、苔藓矮曲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92

二、苔藓矮曲林的类型 193

第七节 硬叶林 194

一、硬叶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94

二、硬叶林的类型 195

第八节 落叶阔叶林 197

一、落叶阔叶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197

二、落叶阔叶林的类型 198

第九节 针叶林 201

一、针叶林的特点及其分布 201

二、针叶林的类型 202

第十节 稀树干草原 205

一、稀树干草原的特点及其分布 205

二、稀树干草原的类型 206

三、南美拉诺斯锋树干草原 207

第十一节 草原 209

一、草原的特点及其分布 209

二、草原的类型 210

第十二节 草甸 212

一、草甸的特征与分布 212

二、草甸的类型 213

第十三节 冻原 214

一、冻原的特点与分布 214

二、冻原的类型 214

第十四节 水生草本群落 216

一、水生植物群落的特点与分布 216

二、水生植物群落的类型 217

第十五节 沼泽 217

一、沼泽的特点与分布 217

二、沼泽的类型 218

第十六节 荒漠 219

一、荒漠和特点及其分布 219

二、荒漠的类型 220

第十二章 群落的生态恢复 224

第一节 群落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 224

一、生态恢复的概念和目标 224

二、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 224

三、生态恢复的相关理论 226

第二节 林窗的类型与小气候特点 228

一、林窗的概念 228

二、林窗的类型 228

三、林窗内的小气候 228

第三节 林窗与森林植物的更新 230

第十三章 群落的研究方法 234

第一节 群落中各种类的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 234

一、各种群的数量特征 234

二、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 241

第二节 最小表现面积的确定 247

第三节 群落的调查研究方法 250

一、样方法 250

二、样条 253

三、无样地法 256

四、年轮计算法 258

五、残留法 259

六、方格调查法 260

七、定位研究法 261

八、树木生长过程研究法 261

九、群落水平格局研究法 261

十、时空取代法 262

第四节 群落的排序 263

一、群落连续指数法 263

二、群落相似性比较 264

三、三向定位排序法 266

第五节 植被制图 268

一、确定群落边界的方法 268

二、比例尺的应用 270

三、遥感与卫星资料应用 271

第十四章 群落生态学研究进展 272

第一节 群落生态学的中性理论 272

一、群落中性理论的基本假设 273

二、物种多度分布模式和群落中性理论 274

三、群落中性理论的最新进展 276

四、检验中性理论的预测 278

第二节 植物群落中的功能群 279

一、功能群的概念与发展 279

二、功能群的类型 279

三、干扰引发的植物功能群 280

四、全球变化下的植物功能群响应 280

五、植物功能型与生物多样性 281

参考文献 2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