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大辞典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宝华著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5902755
- 页数:1408 页
政治卷古代名词古代政治改革 1
禅让制 2
奴隶制 2
兄终弟及 3
王权世袭制 3
嫡长继承制 3
礼 3
分封制 3
采邑 4
宗法制 4
礼治 4
法治 5
封建制 5
郡县制 5
官僚制 5
封建中央集权制 6
宰相 6
三公 7
三师 8
尚书台 8
四科四行 9
禁锢 9
九卿 9
贤良方正 9
孝廉 10
推恩令 10
州郡县三级制 10
隆中对 10
九品中正制 11
宗主督护制 11
土断制 11
侨州郡县制 11
输籍法 11
安人宁国 11
九寺五监 11
二府三国 12
枢密院 12
更戌法 12
保甲法 12
改土归流 13
内阁制 13
六科给事中 13
事件 13
奴隶制产生 13
盘庚之政 14
周公制礼 14
封藩建卫 15
成康之法 15
宣王中兴 15
大国争霸 16
管仲改革 16
晋霸中原 17
鲁初税亩 17
子产改革 17
四分公室 17
田氏代齐 18
三家分晋 18
封建制形成 18
李悝变法 19
吴起变法 19
申不害变法 19
商鞅变法 20
齐威王改革 21
稷下兴学 21
胡服骑射 21
范睢治国 22
秦统一六国 22
君主专制产生 23
汉初黄老之治 23
汉朝政治改革 24
文景之治 24
盐铁会议 25
王莽改制 26
光武中兴 27
曹魏政权建设 27
蜀汉政权建设 27
孙吴政权建设 27
太康之治 28
元嘉之治 28
石勒之治 28
孝文帝改革 28
北周改革运动 29
隋文帝改革 29
贞观之治 30
开元之治 30
永贞革新 31
后周改革 31
庆历新政 32
王安石变法 32
太宗定制 32
辽圣宗改革 33
金熙宗改革 33
金世宗改革 34
海陵炀王改革 34
金章宗定制 34
忽必烈建制 35
英宗新政 36
脱脱“更化” 36
明初政治改革 36
张居正改革 37
康熙政治改革 37
雍正新政 38
林则徐禁烟 38
清代西藏政治改革 39
仁宣科举改革 39
人物 40
禹 40
启 40
少康 40
汤 40
伊尹 41
盘庚 41
周文王 41
周武王 41
周公 42
周宣王 42
齐桓公 42
管仲 43
晋文公 43
狐偃 43
秦穆公 44
楚庄王 44
子产 44
勾践 44
范蠡 45
文种 45
田常 45
赵鞅 45
白公胜 45
墨翟 446
魏文侯 46
李悝 46
西门豹 47
楚悼王 47
吴起 47
韩昭侯 47
申不害 47
秦孝公 48
商鞅 48
齐威王 48
邹忌 49
孟轲 49
惠施 49
慎到 49
赵武灵王 50
屈原 50
燕昭王 50
乐毅 50
范睢 50
荀况 51
韩非 51
秦始皇 52
李斯 53
刘邦 53
萧何 53
贾谊 53
晁错 54
董仲舒 54
汉武帝 55
桑弘羊 56
王莽 56
刘秀 57
张骞 57
班超 57
昭君 58
冯 58
曹操 58
诸葛亮 59
曹丕 59
贾充 59
司马炎 59
刘裕 59
石勒 60
拓跋什翼犍 60
王猛 60
苻坚 60
姚兴 60
拓跋珪 60
刘义隆 60
萧道成 61
冯太后 61
孝文帝 61
宇文泰 61
苏绰 61
宇文邕 61
隋文帝 61
苏威 61
李世民 62
长孙无忌 62
房玄龄 62
杜如晦 63
文成公主 63
松赞干布 63
武则天 63
李隆基 63
李涌 64
李适 64
刘晏 64
王叔文 64
王伾 65
郭威 65
柴荣 65
赵匡胤 65
范仲淹 65
富弼 66
晏殊 66
王安石 66
沈括 67
耶律阿保机 67
耶律德光 68
耶律贤 68
萧太后 68
耶律隆绪 68
韩延徽 68
完颜阿骨打 68
完颜晟 68
完颜亶 69
完颜亮 69
完颜雍 69
完颜璟 69
韩企先 69
成吉思汗 69
耶律楚材 69
忽必烈 69
刘秉忠 70
廉希宪 70
爱育黎拔力八达 70
硕德八敕 70
朱元璋 70
朱棣 71
高拱 71
庞尚鹏 71
张居正 71
努尔哈赤 72
皇太极 72
范文程 72
于成龙 72
郑成功 72
康熙 72
雍正 73
鄂尔泰 73
张允随 73
张宏谋 73
乾隆 74
梁国治 74
文献 74
《尚书》 74
《周礼》 74
《仪礼》 74
《礼纪》 74
《墨子》 74
《管子》 75
《孟子》 75
《晏子春秋》 75
《申子》 75
《商君书》 75
《荀子》 76
《韩非子》 77
《战国策》 77
《过秦论》 77
《论积贮疏》 78
《举贤良对策》 78
《贞观政要》 78
《氏族志》 79
《通典》 79
《封建论》 79
《御戒十策》 80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80
《资治通鉴》 80
《陈时务十策》 81
《文献通考》 81
《三事忠告》 81
《明夷待访录》 81
《日知录》 82
《潜书》 82
近现代名词近现代政治改革 82
旧民主主义革命 84
拜上帝会 84
兴中会 85
强学会 85
上海强学会 85
保国会 85
蜀学会 86
戊戌六君子 86
中国国会 87
立宪派 87
光复会 87
华兴会 88
日知会 88
中国同盟会 88
三民主义 89
资政院 89
咨议局 90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90
中华革命党 90
新民学会 90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91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91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91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92
中国共产党 9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92
新三民主义 92
五权制度 92
五权宪法 93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93
工农武装割据 9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3
中央革命根据地 94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94
人民共和国 94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95
东北抗日联军 9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95
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 96
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9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6
陕甘宁边区 97
晋察冀抗日根椐地 97
国民参政会 97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98
延安宪政促进会 98
新民主主义革命 98
三三制政权 99
精兵简政 99
拥政爱民 99
民主宪政促进会 99
中国民主建国会 99
九三学社 99
中国农工民主党 9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9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00
中国民主同盟 100
中国民主促进会 100
中国致公党 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00
事件 100
三元里抗英 100
太平天国运动 100
洋务运动 101
公车上书 102
《强学报》创刊 102
百日维新 102
义和团运动 103
《中国日报》创刊 104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召开 104
收回利权运动 104
反美爱国运动 104
革命与立宪之争 104
清末预备立宪 105
保路运动 106
武昌起义 106
辛亥革命 106
滦洲起义 107
中华民国成立 108
临时参议院成立 108
二次革命 108
《青年杂志》创刊 109
五四运动 109
《湘江评论》创刊 109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109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10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10
中国共产党成立 11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0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1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11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 112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13
香港海员大罢工 113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13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14
国民会议运动 114
国民党改组 11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5
五卅运动 115
省港大罢工 1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16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117
“八七”会议 117
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 117
二万五千里长征 118
遵义会议 118
查田运动 119
“一二九”运动 119
瓦窑堡会议 119
西安事变 119
洛川会议 120
延安会议 120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20
延安整风 120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21
整党运动 121
国共和平谈判 121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1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23
人物 123
林则徐 123
洪秀全 124
冯云山 125
杨秀清 125
石达开 126
洪仁玕 126
容闳 127
左宗棠 127
沈葆祯 127
郭嵩焘 128
丁宝祯 128
张之洞 128
严复 128
翁同龢 129
文廷式 129
康有为 129
光绪帝 131
孙中山 131
唐景崧 132
樊锥 132
梁启超 132
黎元洪 133
唐才常 133
黄兴 134
秋瑾 135
陶成章 135
徐锡麟 135
章太炎 136
邹容 137
陈天华 137
孙武 137
宋教仁 137
张謇 138
汤寿潜 138
载沣 138
伍廷芳 139
蔡锷 139
宋庆龄 139
廖仲恺 139
于右任 140
李列钧 140
胡汉民 140
何香凝 141
陈独秀 141
李大钊 142
毛泽东 143
董必武 143
何叔衡 143
李达 143
陈潭秋 144
王烬美 144
邓恩铭 144
蔡和森 144
邓中夏 145
向警予 145
周恩来 146
刘少奇 146
张太雷 146
萧楚女 146
恽代英 147
任弼时 147
彭湃 148
赵世炎 148
邓演达 149
李济深 149
苏兆征 149
张闻天 150
朱德 150
王稼祥 150
张澜 150
柳亚子 151
蒋光鼐 151
蔡廷锴 151
张学良 152
杨虎城 152
杨靖宇 152
文献 153
《广东人民斥英夷说帖》 153
《原道醒世训》 153
《原道旧世歌》 153
《资政新篇》 153
《明定国是诏》 154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54
《革命军》 155
《警世钟》与《猛回头》 155
《革命方略》 155
《钦定宪法大纲》 155
《鄂州约法》 155
《重大信条十九条》 15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15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156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56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57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5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57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意识》 158
《井冈山的斗争》 15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8
《反对本本主义》 15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59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160
《抗日救国宣言》 160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160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61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61
《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161
《实践论》 162
《矛盾论》 162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62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62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63
《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 163
《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163
《抗战建国纲领》 163
《论持久战》 164
《论新阶段》 164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65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65
《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165
《怎么做一个共产党员》 166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66
《〈共产党〉发刊词》 167
《新民主主义论》 167
《抗日根椐地的政权问题》 167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168
《论政策》 16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69
《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169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169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 170
《整顿党的作风》 170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70
《论联合政府》 171
《论统一战线》 171
《论党》 171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172
《愚公移山》 172
《旧政治协商会议协议》 173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73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73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74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74
《论人民民主专政》 17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75
当代 176
综合 176
名词 17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17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76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7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78
改革开放 178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 17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79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17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80
两个文明一起抓 180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8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0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81
两个基本点 18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81
毛泽东思想 182
人民当家作主 182
政治生活民主化 183
人民群众参政议政 183
政治透明度 183
简政放权 184
廉政建设 184
四项政治保证 184
反对官僚主义 184
社会主义监督制度 185
共同富裕 185
又红又专 185
五讲四美三热爱 185
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186
社会主义宗教政策 186
一国两制 186
共产主义制度 187
共产主义人生观与世界观 187
人物 187
毛泽东 187
周恩来 189
刘少奇 190
朱德 191
邓小平 192
陈云 194
彭德怀 195
叶剑英 196
董必武 197
胡耀邦 198
江泽民 199
宋庆龄 200
李济深 201
沈钧儒 202
李维汉 202
蔡畅 203
中国共产党名词中国共产党 203
过渡时期总路线 20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5
“八大”路线 205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06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206
前八字方针 206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06
拨乱反正 207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07
后八字方针 207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207
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 208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208
党政分开 208
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209
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 209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209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09
权力下放 210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10
干部制度改革 210
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211
领导干部任期制 211
党管干部原则 211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211
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 21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212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212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12
企业党组织的职能转变 213
经济联合体中党组织的设置 213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213
干部四化 213
事件 214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14
没收官僚资本 214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214
厂矿企业民主改革运动 21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215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215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215
建国初期的整党运动 216
三反运动 216
五反运动 217
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 217
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成立 21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18
“七千人大会” 219
西楼会议 219
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 219
全面整顿 219
四五运动 220
平反冤假错案 220
右派摘帽 22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21
党的组织的恢复和健全 222
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22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22
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22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23
恢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224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 225
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225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 225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22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226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 227
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227
全面整党 228
彻底否定“文革”教育 228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228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229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七中全会 22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29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三中全会 230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六中全会 230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七中全会 231
199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 232
文献 233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 233
《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 233
《关于镇压反革命分子活动的指示》 233
《关于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233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234
《不要四面出击》 234
《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 235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235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236
《论十大关系》 23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36
《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237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 37
《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238
《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238
《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 238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239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39
《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 239
《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 240
《毛泽东选集》(1—5卷) 24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4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4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42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42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4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24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45
《全国农村工怍会议纪要》 245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245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246
《关于对外经济关系问题》 246
《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 246
《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 246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通知》 247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47
《中国共产党章程》 248
《周恩来选集》 248
《刘少奇选集》 248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249
《邓小平文选》 249
《朱德选集》 249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250
《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251
《关于经济特区和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问题》 25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5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2
《陈云文选》 25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5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254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5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55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56
《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256
《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 25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2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制度的几个规定的通知》 258
《改革政治体制、增强法制观念》 258
《中共中央关于全党必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通知》 258
《政治体制改革要有一个蓝图》 258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258
《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259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59
《坚决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 26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26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26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 261
人民代表大会名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1
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262
人民代表大会制 262
民主集中制 263
议行合一 263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 26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26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 26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会议 26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2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 267
授权立法制 26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组织权 26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监督权 26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大问题决定权 268
基本法律 268
一般法律 268
提出议案 269
审议议案 269
撤回和通过议案 269
罢免案 269
质询案 269
违宪审查 270
询问 27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7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 27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27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 271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 27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联组会议 27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 27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 272
扩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委员会立法权 273
解释法律 273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程序 274
工作报告 274
专门委员会 274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274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7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27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75
地方性法规 276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76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 276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职权 277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77
选举制度 277
选举法 277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278
直接选举 278
间接选举 278
等额选举 278
差额选举 278
平等选举制 279
普遍选举制 279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79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 279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提出议案权 280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质询权 280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身特别保障权 280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言论免责权 28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 281
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28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辞职和补选 28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 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 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 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色 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 2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解释 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保障 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 28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 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 286
人民主权原则 286
人民民主原则 287
法治 287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287
废除旧法 288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88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288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288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288
有法可依 289
有法必依 289
执法必严 289
违法必究 290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90
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290
社会主义法的形式 290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291
社会主义法的解释 291
社会主义法的效力 292
社会主义法的遵守 292
事件 29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29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93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 294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94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94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294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9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设立 29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95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 29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96
修改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宪法修改委员会成立 296
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 296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296
通过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9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设立 29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设立 29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设立 29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卫生委员会设立 29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设立 29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设立 298
批准设立海南行政区 299
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299
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 300
决定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 300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300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0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设立 301
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301
通过宪法修正案 301
批准设立海南省 301
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讼诉法》实施 302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0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设立 303
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303
文献 304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 3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305
《关于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检察、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的决定》 3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305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306
《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306
《关于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的决议》 306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30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08
《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30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308
《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与代表联系的意见(试行)》 3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30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 310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名词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11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11
“十六字”方针 312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12
参政议政 3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313
爱国统一战线八大功能 313
求大同、存大异 313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 314
无党派民主人士 31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15
中国民主同盟 315
中国民主建国会 315
中国民主促进会 315
中国农工民主党 316
中国致公党 316
九三学社 316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17
事件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3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319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19
中国民主同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19
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19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19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
中国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
九三学社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20
文献 32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0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320
197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321
1982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321
《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321
《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322
《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 322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322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323
《邓颖超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323
《李先念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 324
《正确总结经验,全面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324
《统一战线与对外开放》 32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要点》 325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32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 326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326
《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 326
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 326
《中国农工民主党章程》 327
《中国致公党章程》 327
《九三学社章程》 32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章程》 327
共青团名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328
共青团改革 328
团员证制度 329
共青团组织制度改革 329
共青团机构设置改革 329
共青团干部制度改革 329
事件 33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3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30
为改革献计献策活动 330
一团两户活动 330
三优一学活动 331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331
学习教育活动 331
全国建筑行业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 331
普及集体舞活动 331
为国家重点建设献青春活动 332
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332
首届中国青年文化科技博览会 332
助耕队活动 332
城乡青年联谊活动 332
“活跃的中学生”活动 333
学习张海迪活动 333
文献 33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333
《关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决定》 333
《关于动员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在“七五”期间建功立业、做四有新人的决议》 334
《举改革旗帜、创四化大业、做四有新人》 334
《希望在青年》 33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 334
《搞好青年工作的10条原则》 335
工会 335
名词 335
中华全国总工会 335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会 335
职工民主监督 336
工会民主化、群众化 336
工会自身改革 336
铁人精神 336
工会参政议政 337
乡镇企业职工 337
职工技术协作 337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337
企业职工民主管理 338
工会业务改革 338
事件 338
“贷款扶贫”活动 338
两参一改三结合 338
建立“职工之家”活动 338
企业民主改革运动 339
文献 339
《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339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加强城市工会工作的意见》 339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用党的基本路线武装亿万职工》 339
《邓小平在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340
《李先念在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 340
妇联 340
名词 340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340
四自 340
妇女解放 340
妇女彻底解放 341
事件评选“三八”红旗手活动 341
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41
文献 341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夺取改革攻坚阶段的胜利建功立业》 341
行政卷古代名词古代行政改革 343
内服 344
外服 344
天官 344
地官 345
春官 345
帮内甸服 346
帮外候服 346
三选 346
春秋文秘官 347
三国五鄙制 347
户藉相伍制 347
亭 347
二十等爵制 348
军功入仕制 348
通法入仕制 348
少府 349
秦御史府 349
荐举制 349
督邮 349
三辅 350
中外朝 350
丞相司直 350
十三州刺史 350
汉选举法 351
大鸿胪寺 351
司隶校尉府 351
汉上计制度 352
征召 352
辟除 352
三台 352
六曹 353
三互法 353
州 353
三长制 353
典签 354
隋三省制 354
行台省 354
隋代科举制度 355
隋代监察制度 355
政事堂 355
唐尚书省 356
唐中书省 356
唐门下省 357
唐六部 357
九寺五监 358
唐户籍制度 358
道 359
黜陟制 359
学士院 359
三院 360
散官 360
三司推事 360
秘书省 360
唐科举制度 361
唐回避制 362
流内铨与流外铨 362
羁糜府州 362
参知政事 362
宋地方兼领监察制 362
宋回避制 363
保甲法 363
三舍取士法 364
差遣制 364
三不足 364
台谏 365
改官法 365
德才法 365
辟举法 365
磨勘制度 366
岁供儒人制 366
都社制 366
译史和通事 367
行御史台 367
宣政院 367
肃政廉访司 368
元代科举制度 368
明内阁 368
票拟 368
通政使司 369
朝觐考核 369
都察院 369
厂卫 369
折色制度 370
里甲 370
土官制度 370
卡伦制度 370
八旗制度 371
内三院 371
理藩院 371
闭关政策 372
驻藏大臣 372
清保甲制 372
十五道 373
清巡抚制 373
科道官选任制度 373
军机处 374
翻译科 374
月选 375
授官七查 375
清代地方官缺制度 375
清回避制 375
厅 376
事件 376
西周爵命等级制度改革 376
西周分封制确立 376
春秋官吏选拔制度改革 377
春秋战国官吏制度改革 377
秦郡县制改革 378
秦三公九卿制改革 378
秦地方基层组织改革 378
秦治安机构改革 378
叔孙通制礼 379
汉武帝中外朝官双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79
削藩 380
王莽官制改革 380
东汉多轨辅政体制改革 380
东汉地方行政区划改革 381
汉编户齐民改革 381
汉后宫制度改革 381
汉监察体制改革 382
汉任官制度改革 382
汉致仕制度改革 382
汉代选官制度改革 383
曹魏政权的监察改革 383
晋武帝强化监察制度 383
西晋官俸制改革 384
孝文改制 384
北魏强化监察制度 384
北周官制改革 385
周世宗改革 385
隋中央行政体制改革 385
隋代礼教文秘机构改革 386
隋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386
隋代吏部职能改革 387
唐初内外命制改革 387
唐检校诸使制改革 387
唐监察制度改革 388
唐玄宗整顿吏治 388
唐考课制度改革 389
唐休假致仕制度改革 389
唐任官制度改革 389
唐官俸制改革 389
唐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390
唐州级机构改革 390
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 391
唐礼宾文教机构改革 391
宋初中央行政体制改革 392
宋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392
宋监察制度改革 392
元丰改制 393
宋代科举制度改革 393
宋代科举考试方法改革 394
宋考课制度改革 395
宋任官制度改革 395
宋官俸制度改革 395
宋巡尉两司制改革 396
西夏元昊行政改革 396
辽太宗北面官南面官官制改革 396
金海陵王改革 397
中统官制改革 397
元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397
明代科举改革 398
明代省级行政制度改革 398
明初吏治整顿 399
明废除丞相制度 399
明初六部改革 399
明初四辅官制改革 400
明监察制度改革 400
明成祖削藩 400
皇太极改革 400
清六部机构改革 401
清代科举改革 401
清代内阁制改革 402
雍正密建皇储制度 402
清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403
人物 403
周公 403
子产 403
管仲 403
李悝 403
吴起 403
商鞅 403
李斯 403
董仲舒 403
晁错 404
汉武帝 404
孝文帝 404
隋文帝 404
李世民 404
武则天 404
周世宗 404
范仲淹 404
宋神宗 404
王安石 404
耶律楚材 404
金熙宗 404
朱元璋 405
张居正 405
努尔哈赤 405
皇太极 405
康熙 405
文献 405
《三宅三俊》 405
《周官》 405
《大计大比法》 405
《为吏之道》 406
《五善五失》 406
《语书》 406
《课律》 406
《西汉会要》 406
《刺史诏六条》 406
《监御史九条》 407
《求贤令》 407
《九品官人法》 407
《五条课郡县法》 408
《五条律察郡》 408
《察长吏八条》 408
《六条察吏》 408
《三等黜陟法》 409
《诏制九条》 409
《司隶六条》 409
《六察》 409
《唐六典》 409
《四善二十七最》 410
《流外官四等第考课法》 410
《唐会要》 410
《职制敕》 411
《三等第考第》 411
《守令四善四最》 411
《职制令》 411
《册府元龟》 412
《宋会要辑稿》 412
《宪台格例》 412
《行台体察等例》 412
《四善十七最考课法》 413
《监司八事考绩》 413
《县令四课》 413
《五事三等第考课升殿法》 314
《元典章》 414
《洪武十四年考满法》 414
《洪武二十六年考满法》 415
《考满通例》 145
《百官责任条例》 415
《监官遵守条款》 416
《监纪九条》 416
《明令典》 417
《大计法》 417
《京察法》 418
《巡方事宜十款》 418
《钦定台规》 418
《二十九条章程》 418
《四格六法》 419
《大清令典》 419
近现代名词近现代行政改革 419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420
总税务司署 420
南洋大臣 420
北洋大臣 420
太平天国监察制度 421
乡官制度 421
保升奏贬制度 421
招贤制度 421
会同公议制 422
合挥 422
考察政治馆 422
厘定官制馆 422
储才馆 422
宪政编查馆 422
责任编查馆 422
责任内阁制度 422
内阁总理大臣 423
国务大臣 423
临时大总统 423
完全内阁 423
北京政府审计制度 423
北京政府文官考试制度 424
北京政府文官甄别制度 425
北京政府地方行政制度 425
北京政府文官任用制度 425
北京政府文官恤金制度 426
北京政府地方基层制度 427
文官惩戒委员会 427
军政府元帅制 427
山西村区制度 427
云南村自治 428
国民政府委员会 428
行政委员制 428
惩史院 429
武汉国民政府文官制度 429
南京国民政府市制建设 429
村本政治 430
监试制度 430
省政府合署办公制度 430
分组分区视察制度 431
行政三联制 431
缩小省区方案 431
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432
中央人民委员会 432
工农检察部 432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433
抗日民主政权 433
抗日民主政权人权保障制度 434
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434
邻闾制 434
华北人民监察院 435
事件 435
永安建制 435
海关大龙邮票发行 435
电报总局设立 435
台湾建省 435
督办政务处设立 436
清末官制改革 436
外务部设立 437
五大臣出洋考察 437
废除科举制度 437
民政部设立 437
度支部设立 437
理藩部设立 437
税务处设立 438
盐政院设立 438
新内阁成立 438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召开 438
湖北军政府成立 439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439
国务院成立 439
京师市政公所成立 440
广州市设立 440
联省自治运动 440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440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441
行政院设立 441
新县制施行 442
监察院设立 443
1938年行政调整 443
省港罢工委员会成立 443
划分地方行政区域 444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 444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 445
人物 455
林则徐 455
郭嵩涛 445
丁宝祯 446
梁廷枬 446
沈葆祯 446
洪仁王 446
刘坤一 446
翁同龢 447
奕 447
刘铭传 447
张之洞 447
端方 448
唐绍仪 448
于右任 448
周恩来 449
方志敏 449
吴玉章 449
林伯渠 450
谭平山 450
文献 450
《变法通议》 450
《盛世危言》 451
《上清帝第二书》 451
《应诏统筹全局折》 451
《宣布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 451
《庆亲王奕劻等奏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缮单进呈折》 451
《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 452
《内阁官制》 452
《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452
《划一现行各省行政官厅组织令》 453
《文官保障法草案》 453
《文官恤金令》 453
《外交官领事官考试法》 453
《地方自治试行条例》 454
《文官惩戒条例》 454
《兼职条例》 454
《政府职员给假条例》 455
《文官俸给条例(修正)》 455
《现任公务员甄别审查条例》 455
《考绩法》 455
《监察委员会保障法(修正)》 456
《闽西苏维埃政权组织法》 456
《苏维埃地方政府暂行组织条例》 45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 457
《晋察冀边区县政府组织大纲》 457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458
《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 458
《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 458
《陕甘宁晋绥边区暂行审计条例》 459
当 代综合名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460
行政管理现代化 461
协调原则 461
责权利统一原则 462
效率原则 462
统一原则 462
组织变革 462
机构改革 463
转变职能 464
理顺关系 465
政企分开 465
政事分开 465
“三定”制度 466
编制包干 466
行政编制 466
事业编制 466
编制定员标准 467
行政区划改革 467
省建制 468
大行政区 468
行政公署 469
直辖市建制 469
市建制 469
计划单列城市 469
市辖区 470
市管县 470
专区(地区) 470
县建制 470
县辖区 471
镇建制 471
乡建制 471
行政村 472
特别行政区 472
海南行政区 472
香港特别行政区 472
盟 472
旗 472
民族区域自治 473
自治区 473
自治州 473
自治县 474
自治旗 474
民族乡 474
依法行政 474
行政行为 474
抽象行政行为 475
具体行政行为 475
行政立法 476
行政法规 476
行政规章 476
行政执法 477
行政决定 477
行政许可 477
行政合同 477
行政司法 478
行政复议 478
行政程序 479
行政监督 479
行政责任 479
行政赔偿 480
事件 48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 4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 480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481
1982年地方机构改革 481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482
1989年地方机构改革试点 482
海南省设立 483
人物 484
周恩来 484
邓小平 484
陈云 485
陈毅 485
赵紫阳 485
李鹏 485
万里 486
李瑞环 486
朱镕基 486
吴学谦 487
钱其琛 487
陈俊生 488
罗干 488
王芳 488
赵东宛 488
尉健行 488
崔乃夫 489
文献 4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489
《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 490
《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委员会组织通则》 490
《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490
《市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491
《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491
《大城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492
《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492
《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 4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纲要》 493
《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 493
《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 494
《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 494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494
《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495
《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 495
《关于适当扩大某些专署权限问题的意见》 496
《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 496
《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496
《关于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的建议》 496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4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497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4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499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99
《十三大报告》关于行政体制改革 500
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 501
《切实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努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严肃政纪法纪》 501
《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 502
《关于非常设机构的通知》 502
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 503
外交 503
名词 503
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 50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4
中日民间外交 504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五原则 505
中国对东海大陆架问题的基本立场 505
中越关系八原则 505
中日关系四原则 505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506
建立国际新秩序五原则 506
中国关于裁军的基本原则 506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 507
中国关于南极问题的立场 507
中国关于中东问题五主张 507
事件 5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设立 507
中苏关系破裂 508
中印边境事件 508
中法建交 508
中日建交 509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509
中美建交 509
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 510
中日青年友好联欢 510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510
中国加入亚洲开发银行 511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 511
中苏关系正常化 512
文献 51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513
《中蒙边境条约》 513
《中美上海公报》 513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513
《中美领事条约》 513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5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514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514
《中苏联合公报》 515
《中柬联合公报》 515
人事 515
名词 515
人事制度改革 515
公务员制度 516
人事分类制度 517
职位改革 517
业务类公务员 518
职称改革 518
考试录用制度 518
资格考试 518
人事考核制度 518
考核原则 519
考核标准 519
考核等级 519
岗位责任制 519
奖励 520
惩戒 520
记过 520
停职 520
职务任免制度 521
职务升降制度 521
考任制 521
委任制 521
聘任制 522
选任制 522
内升制 522
外补制 522
调配 522
调任 523
转任 523
轮换 523
人事回避制度 532
辞职 524
辞退 524
培训制度 524
退休制度 524
退职 525
退职金 525
自愿退休 525
强迫退休 525
延迟退休 526
工资改革 526
公务员工资制度 526
福利保险制度 526
休假制度 527
职员代表制 527
干部人事管理机构 527
部内制人事机构 527
部外制人事机构 527
申诉控告制度 527
公务员人事监察制度 528
事件 5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设立 528
公务员制度试点 529
干部考试录用试点 529
人事任免制度改革 530
文献 530
《国务院关于颂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方案的通知》 530
《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 531
《关于1963年工资工作安排意见的报告》 531
《聘请科学技术人员兼职的暂行办法》 532
《实行科学技术人员交流的暂行办法》 532
《关于严格控制机构膨胀的通知》 532
《劳动人事部关于做好招聘工作的通知》 532
《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 532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533
《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534
《人事部门廉政建设暂行规定》 535
监察 535
名词 535
行政监察制度改革 535
监察建议 536
监察举报工作 536
派出监察机构 536
监察程序 537
监察管辖制度改革 537
监察信访 537
行政监察权 538
监察决定 538
事件 5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设立 5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重设 538
1989年反贪污贿赂斗争 539
文献 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组织简则》 539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 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试行办法》 540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54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 540
民政 540
名词 540
民政行政管理改革 540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制度改革 541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制度 541
优抚制度改革 541
救灾工作管理改革 542
社会救济制度改革 542
婚姻制度改革 542
殡葬改革 543
社会团体管理制度改革 543
社会福利企业改革 543
社会福利事业改革 544
民政行政管理监督 544
民政管理法制化 544
事件 5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设立 544
全国民政工作第八次会议 545
文献 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5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545
工商行政名词工商行政管理改革 546
工商行政管理所 546
企业登记管理 546
清理整顿公司 547
扶持个体工商户 547
个体工商户管理 547
个体劳动者协会 547
对私营经济的扶持和管理 548
市场管理 548
城乡集贸市场管理 548
“文明集贸市场”活动 548
取消对农副产品贩运的不合理限制 549
农副产品市场管理 549
工业小商品市场管理 549
经济合同管理 549
经济合同鉴证 549
处理利用经济合同违法行为 549
无效经济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550
“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550
推行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 550
经济合同仲裁 550
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 550
商标管理 551
商标注册登记 551
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由国内分类向国际分类转化 551
保护商标专用权 551
广告管理 552
广告经营单位管理 552
打击投机倒把 552
事件 5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成立 553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统一着装 553
文献 553
《国务院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 5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5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 554
《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 554
《关于申请商标注册优先权的暂行规定》 55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确认和处理无效经济合同的暂行规定》 555
《商标印制管理暂行办法》 555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 556
《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556
《广告管理条例》 5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55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5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 55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 558
《关于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报告》 559
审计 559
名词 559
审计体制改革 559
审计体系 560
审计特派员 560
审计授权 60
特约审计员 560
内部审计 560
社会审计 560
重点审计 561
专题审计调查 561
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制度 561
贷款用途审计 561
专项资金审计 561
行业审计 562
决算审计 562
经济效益审计 562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 562
停缓建项目跟踪审计 562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 563
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563
事件 5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 563
198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 563
中国审计学会成立 563
文献 564
《审计署关于建立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 564
《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564
《审计工作试行程序》 564
《审计署关于复核审计报告和受理申诉事项的暂行办法》 5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564
《审计署关于社会审计工作的规定》 565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565
海关 565
名词 565
海关体制改革 565
海关监管改革 566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566
海关廉政建设 566
监管体系 567
从“防范为主”转向“促进为主” 567
“四公开、三监督”制度 567
加工装配、补偿贸易等灵活贸易方式进出口货物监管 567
分道检查制度 56
- 《元曲鉴赏辞典》傅德岷,余曲主编 2017
- 《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刘洪仁,刘细涓编著 2018
- 《密码学辞典》朱甫臣编 2020
- 《上海作家辞典》上海市作家协会编 1994
- 《佛学大辞典 简体横排版 4》丁福保编 2017
- 《佛学大辞典 简体横排版 2》丁福保编 2017
- 《佛学大辞典 简体横排版 3》丁福保编 2017
- 《中医方剂大辞典 第1册》彭怀仁等主编 2015
- 《中外舞蹈知识百科辞典》陈冲主编 2018
- 《中国市场经济学大辞典》赵林如编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海南闽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研究》庞雅著 2019
- 《护航先锋海口舰》王通化,孙伟帅,陈国全 2020
- 《海南野生鹧鸪茶》李娟玲著 2019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卷》陈小荣主编;房殿生本卷主编 2019
- 《海南大学诉讼法学文丛 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王琦等著 2015
- 《丰碑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观 广东·海南卷》窦忠如,刘华夏责任编辑;(中国)文慧敏,杨凤城,杨江华 2019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分章练习冲刺模拟试卷 中级2013中大网校中国法制出版社指定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李旸,赵波著 2013
- 《海南蕨类植物 严岳鸿》严岳鸿,周喜乐主编 2018
- 《这本书 Book 01》黄俊郎文画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