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实施手册  第1卷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实施手册  第1卷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实施手册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庆,陈万虎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787206032028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晚霞生辉下一篇:人权法论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实施手册 第1卷》目录

(第一卷) 1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1

公安部负责人就颁布施行《程序规定》答记者问 24

第一篇《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理解与适用 3

第一章 总则 3

1.颁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有何意义? 3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3

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4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坚持哪些原则? 4

5.对未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和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案件如何处理? 7

6.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中渎职如何处罚? 7

第二章 管辖 9

1.行政案件管辖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9

2.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如何管辖? 10

3.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如何管辖? 10

4.上级公安机关如何查处下级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 10

5.公安边防、消防、交通管理、铁路、港航、民航、森林公安机关管辖如何划分? 10

6.公安机关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如何处理? 11

第三章 回避 12

1.哪些情形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应当回避? 12

2.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回避履行哪些程序? 12

3.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何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回避? 12

4.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如何回避? 12

5.在公安机关作出回避决定前,办案人员是否停止对行政案件的调查? 13

6.回避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进行的与案件有关的活动是否有效? 13

第四章 证据 14

1.什么是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证据? 14

2.行政案件的证据种类包括哪些? 15

3.如何收集行政案件的证据? 18

4.是否可以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20

5.收集证据有哪些要求? 20

6.哪些人有作证的义务? 21

7.如何对行政案件的证据审查? 21

8.如何运用行政案件的证据? 23

第五章 期间与送达 25

1.期间中时、日、月如何计算? 25

2.公安机关送达法律文书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25

第六章 简易程序 26

1.什么是简易程序? 26

2.哪些案件适用当场处罚? 26

3.哪些案件不适用当场处罚? 27

4.如何实施当场处罚? 27

5.当场处罚适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7

第七章 调查 2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

1.什么是行政案件调查? 28

2.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时有何要求? 29

3.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包括哪些? 29

4.调查中对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如何处理? 29

第二节 受案 30

1.什么是行政案件受案? 30

2.如何受理行政案件? 30

3.如何做好行政案件受理工作? 31

4.公安机关对接到的行政案件或者发现的违法线索如何处理? 32

第三节 讯问和询问 32

1.讯问违法嫌疑人的地点如何确定? 32

2.如何传唤讯问违法嫌疑人? 33

3.讯问违法嫌疑人的内容包括哪些? 33

4.如何讯问未成年、聋、哑违法嫌疑人? 33

5.讯问笔录如何向违法嫌疑人核对? 34

6.违法嫌疑人是否可以请求自行书写陈述? 34

7.讯问违法嫌疑人的有哪些要求? 34

8.如何询问证人、受害人? 34

第四节 勘验、检查 35

1.如何勘验现场? 35

2.如何对违法嫌疑人检查? 35

3.如何对可能隐藏违法嫌疑人或者证据的场所进行检查? 35

4.如何制作检查笔录? 36

第五节 鉴定、检测 36

1.如何进行鉴定? 36

2.重新鉴定程序包括哪些? 36

3.鉴定费用由谁承担? 36

4.如何对有吸毒嫌疑的人、酒后驾驶机动车辆嫌疑的人进行检测? 36

第六节 抽样取证 37

1.如何抽样取证? 37

2.抽取的样品有何要求? 37

第七节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与扣押证据 37

1.哪些情况进行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37

2.如何进行先行登记保存证据? 37

3.哪些情况进行扣押证据? 38

4.如何进行扣押证据? 38

第八章 听证程序 3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9

1.什么是听证? 39

2.公安机关在哪些情况告知违法嫌疑人进行听证? 39

3.听证由谁组织实施? 39

4.听证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40

第二节 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 40

1.听证主持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40

2.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行使哪些职权? 40

3.听证会主持人有哪些职责和义务? 41

4.听证参加人包括哪些? 41

5.当事人在听证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 42

第三节 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 42

1.如何行使听证的告知? 42

2.如何提出听证申请? 42

3.如何受理听证? 42

第四节 听证的举行 43

1.举行听证有何要求? 43

2.如何举行主持听证? 43

3.办案人员如何在听证会上提出证据? 43

4.违法嫌疑人在听证会上如何提出证据? 43

5.听证是否可以辩论? 44

6.哪些情形中止听证? 44

7.哪些情形终止听证? 44

8.违反听证会场纪律的如何处理? 44

9.听证笔录包括哪些内容? 44

10.听证笔录如何审定? 45

11.如何制作听证报告书? 46

第九章 行政处罚的适用与决定 47

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适用 47

1.什么是行政处罚? 47

2.什么是公安行政处罚适用? 48

3.哪些违法行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49

4.什么是一事不再罚? 50

5.对不同行政责任年龄违法行为人如何处罚? 51

6.对不同精神状态的违法行为人如何处罚? 52

7.哪些情形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53

8.哪些情形应当从重处罚? 53

9.哪些情形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53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 53

1.什么是公安行政处罚决定? 53

2.行政处罚决定的成立要件包括哪些? 54

3.行政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查哪些内容? 55

4.如何作出处理决定? 55

5.处以行政拘留由谁决定? 56

6.对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违法行为由谁处罚? 56

7.公安消防机构、边防检查站如何制发行政处罚? 56

8.下达行政处罚决定要注意哪些其他事项? 57

第十章 调解 58

1.什么是公安行政调解? 58

2.公安行政调解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59

3.调解处理哪些行政案件不应公开进行? 59

4.公安机关进行调解处理时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60

5.公安行政调解有哪些基本要求? 60

6.公安行政调解的程序包括哪些? 60

7.公安行政调解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61

第十一章 涉案财物的处理 62

1.用于违法活动的哪些工具、设备或者涉案财物应当收缴? 62

2.收缴财物如何处理? 62

3.对应当退还原主的财物如何处理? 62

4.行政案件变更管辖时与案件有关的财物如何处理? 63

第十二章 执行 64

1.什么是公安行政处罚执行? 64

2.行政处罚如何自动履行? 64

3.在复议和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停止执行? 65

4.被处罚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6

5.公安机关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如何收缴罚款? 66

6.被处罚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是否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67

7.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处罚的如何执行? 67

8.对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如何执行? 67

9.公安机关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如何处理? 68

第十三章 涉外行政案件的办理 69

1.什么是涉外行政案件? 69

2.涉外行政案件的查处坚持哪些原则? 69

3.涉外行政案件查处有哪些要求? 72

4.对非法入境、非法居留的外国人如何处理? 72

5.对外国人的行政处罚如何审批和执行? 72

第十四章 案件终结 74

1.什么是行政案件终结? 74

2.行政案件有哪些情形应当予以结案? 74

3.行政案件有哪些情形可以终止调查? 75

4.行政案件的文书材料如何建立案卷? 75

第十五章 附则 76

1.行政案件法律文书式样由谁制定? 76

2.“办案部门”、“以上”、“以下”如何理解? 76

3.公安机关如何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行政案件? 76

4.《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何时实施? 76

第二篇 公安行政执法程序规范 79

第一章 公安行政执法总论 79

第一节 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7

一、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概念 79

二、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特征 80

三、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地位与作用 81

第二节 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分类 82

一、根据法律拘束程度不同分为羁束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82

二、根据行为适用情况的不同,分为一般例行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和特殊应急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83

三、根据行为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对人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对物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和对地域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83

四、根据引起公安行政执法行为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主动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与被动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84

五、根据执法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要式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与非要式的公安行政执法行为 85

六、根据行为规定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安行政处置行为、公安行政措施行为、公安行政处罚行为和公安行政强制行为 85

第三节 公安行政执法主体 86

一、公安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86

二、公安行政执法主体的内容 88

第四节 公安行政执法职权 94

一、公安行政执法职权的概念与特征 94

二、公安行政执法职权的内容 96

第二章 公安行政执法管辖 104

第一节 公安行政执法管辖概述 104

一、公安行政执法管辖的概念 104

二、确定公安行政执法管辖的原则 104

三、公安行政执法管辖的种类 106

第二节 公安行政执法的职能管辖 106

一、公安行政执法职能管辖的概念 106

二、公安行政执法职能管辖的确定 106

三、公安行政执法职能管辖的变更和转移 107

四、公安行政执法中职能管辖的规定 107

第三节 公安行政执法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109

一、公安行政执法的级别管辖 109

二、公安行政执法的地域管辖 110

第四节 公安行政执法的特殊管辖 112

一、指定管辖 112

二、移送管辖 113

三、共同管辖 113

第三章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 114

第一节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概述 114

一、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特点及适用的原则 114

二、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意义 120

第二节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及适用 121

一、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121

二、公安行政即时强制 127

三、适用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 129

第四章 公安行政处罚 132

第一节 公安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及原则 132

一、公安行政处罚的概念 132

二、公安行政处罚的特征 132

三、公安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33

四、公安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34

第二节 公安行政处罚的分类和形式 141

一、公安行政处罚的分类 141

二、公安机关采用的其他行政处罚形式 147

第三节 公安行政处罚的适用 149

一、公安行政处罚适用的概念 149

二、公安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 149

三、公安行政处罚适用的方法 150

四、裁量处罚的情节 151

五、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 152

第四节 公安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153

一、公安行政处罚决定的概念 153

二、公安行政处罚决定的成立要件 154

三、简易程序 156

四、一般程序 159

五、听证程序 163

第五节 公安行政处罚的执行 168

一、公安行政处罚执行的概述 168

二、行政处罚的自动履行 170

三、公安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 171

第五章 公安行政许可 176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述 176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176

二、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177

三、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遵循的原则 178

第二节 公安行政许可 180

一、公安行政许可的设定 180

二、公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181

三、公安行政许可申请与受理 182

四、公安行政许可审查与决定 182

五、公安行政许可期限 183

六、公安行政许可听证 184

七、公安行政许可变更与延续 184

八、公安行政许可的费用 185

九、公安行政许可监督检查 185

十、公安机关取消的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187

第六章 公安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 190

第一节 公安行政检查 190

一、公安行政检查概述 190

二、公安行政检查的适用范围 191

三、公安行政检查的职权 192

四、公安行政检查的程序 192

第二节 公安行政确认 193

一、公安行政确认概述 193

二、公安行政确认的适用范围 194

三、户口登记 194

四、其他公安行政执法行为还有公安行政指令、公安行政审批、公安行政奖励、公安行政禁止、公安行政紧急处置等 195

第三节 公安行政调解 196

一、公安行政调解概述 196

二、公安行政调解的适用范围及法律依据 197

三、公安行政调解的原则 197

四、公安行政调解基本要求 198

五、公安行政调解的程序 198

六、公安行政调解的法律后果 199

第四节 公安行政裁决 199

一、公安行政裁决概述 199

二、公安行政裁决的程序 200

第七章 公安行政执行 202

第一节 公安行政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202

一、公安行政执行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也包括司法机关 202

二、公安行政执行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公安行政处理决定中要求履行的义务为前提 202

三、公安行政执行的内容是公安行政处理决定中要求相对人履行的义务 202

四、公安行政执行的对象是逾期不履行公安行政处理决定中要求履行义务的相对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03

五、公安行政执行是一种可诉的具体的行政行为 203

第二节 公安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 203

一、直接强制 203

二、间接强制 205

第三节 公安行政执行的一般程序 206

一、公安行政执行的决定 206

二、公安行政执行的告诫 208

三、公安行政执行的实施 209

第四节 生效公安行政行为的司法执行 210

一、生效公安行政行为的司法执行概述 210

二、生效公安行政行为的司法执行的条件 211

三、生效公安行政行为的司法执行的审查和受理 211

四、生效公安行政行为的司法执行的执行措施 212

第八章 公安行政复议 213

第一节 公安行政复议概述 213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概念 213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特征 213

三、公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213

第二节 公安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216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范围 216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管辖 217

第三节 公安行政复议机构和复议参加人 219

一、公安行政复议机构 219

二、公安行政复议参加人 219

第四节 公安行政复议程序 221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申请 221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受理 222

第五节 公安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 223

一、公安行政复议的审理 223

二、公安行政复议的决定 225

第六节 公安行政复议中违法或不当行为的法律责任 228

一、公安行政复议机关及其复议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229

二、被申请人的法律责任 229

三、公安行政复议机构的建议职责 229

四、行政复议申请人的法律责任 230

第九章 公安行政诉讼 231

第一节 公安行政诉讼概述 231

一、公安行政诉讼的概念 231

二、公安行政诉讼与公安行政复议的关系 231

三、公安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233

四、建立公安行政诉讼制度的意义 233

第二节 公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234

一、公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34

二、公安行政诉讼的管辖 237

第三节 公安行政诉讼参加人 239

一、原告 239

二、被告 240

三、共同诉讼人 241

四、公安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242

五、诉讼代理人 243

第四节 公安行政诉讼证据 243

一、公安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43

二、与民事诉讼证据的区别 244

三、证据的理论分类 244

四、证据的种类 245

五、公安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245

六、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 246

第五节 起诉和受理 247

一、起诉 247

二、受理 248

第六节 公安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 249

一、一审形式 249

二、一审步骤 249

三、一审程序中要处理的有关问题 250

四、审理的依据 252

五、一审的判决 252

六、二审形式 254

七、二审步骤 254

八、二审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255

九、再审程序 255

第七节 公安行政诉讼的执行 256

一、公安行政诉讼执行的条件 256

二、执行程序 257

三、执行措施 259

第八节 公安行政诉讼的应诉策略 259

一、作好出庭前的准备 259

二、陈述和辩论 261

三、善后工作 262

第十章 公安行政赔偿 263

第一节 公安行政赔偿概述 263

一、公安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263

二、公安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264

第二节 公安行政赔偿范围 265

一、公安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 265

二、公安行政赔偿范围 266

第三节 公安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271

一、公安行政赔偿请求人 271

二、公安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272

第四节 公安行政赔偿程序 273

一、公安行政赔偿程序概述 273

二、公安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274

三、公安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对赔偿请求的处理 276

四、公安行政赔偿诉讼 277

第五节 公安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278

一、公安行政赔偿方式 278

二、公安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 279

三、确定公安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280

第六节 公安行政赔偿案件的执行和追偿 281

一、公安行政赔偿案件的执行 281

二、公安行政追偿 281

第十一章 公安行政执法监督 283

第一节 公安行政执法监督概述 283

一、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283

二、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必要性 284

三、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原则 285

第二节 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和分类 286

一、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286

二、公安行政执法监督的分类 288

第三节 公安行政执法的外部监督 290

一、共产党的监督 290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91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293

四、审计机关的监督 294

五、检察机关的监督 294

六、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295

七、社会监督 295

第四节 公安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 296

一、公安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概述 296

二、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机构及责任人 296

三、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300

四、公安行政执法内部监督的实施和处理 302

第五节 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质量考评制度 303

一、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质量考评概述 303

二、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质量考评的原则 304

三、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质量考评的内容和标准 305

四、考核评议的组织实施 307

第六节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309

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概述 309

二、公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和认定 310

三、公安行政执法过错人的处理 312

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314

第七节 公安控申工作 315

一、公安控申工作概述 315

二、公安控申案件的受案范围 318

三、公安控申案件的程序 320

附录:公安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3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34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55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367

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 370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 374

第三篇 办理治安案件程序规范 381

第一章 治安管理总论 381

第一节 治安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381

一、治安管理的涵义 381

二、我国社会治安管理的特征 382

三、社会治安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383

第二节 治安管理的性质、职能、任务和方针原则 384

一、治安管理的性质 384

二、治安管理的职能 386

三、治安管理的任务 396

四、治安管理的方针 399

五、治安管理的原则 402

第三节 治安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406

一、治安管理的对象 406

二、治安管理的范围 410

第四节 社会治安管理机构 411

一、治安管理机构概念、特征 411

二、治安管理机构的分类 411

三、治安管理组织建立的原则 412

四、治安管理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 412

五、公安部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 413

六、省、市、区公安厅(局)治安管理机构设置、职责 414

七、市、县公安局(分局)治安管理机构设置、职责 414

八、基层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415

第五节 社会治安法规 418

一、治安法规的含义、性质和特点 418

二、治安法规的渊源 422

三、治安法规与治安管理的关系 425

四、治安法规的地位和作用 426

五、治安法规的分类和效力 429

六、治安法规的实施和保障 434

第六节 治安管理基本经验和做法 438

一、依靠五个方面的基本力量 438

二、争取六个方面的支持 440

三、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 442

四、实行“六个一”对策 442

五、坚持“三严”方针 443

第七节 治安管理基本手段和措施 443

一、治安管理基本手段 443

二、治安管理措施、行政处罚 447

三、治安管理办法 448

(第二卷) 451

第二章 公共治安秩序管理 451

第一节 公共治安秩序管理概述 451

一、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 451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451

三、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特点 453

二、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范围和任务 455

三、公共治安秩序管理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462

第二节 公共复杂场所治安管理 466

一、公共复杂场所管理概念、范围和特点 466

二、公共交通中转场所治安管理 469

三、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471

四、公共游览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474

五、公共商贸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 476

六、大型文体、庆祝活动的治安管理 478

第三节 集会、游行、示威的治安管理 483

一、集会、游行、示威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483

二、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及职权 489

三、集会、游行、示威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 490

第四节 对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治安管理 501

一、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范围 501

二、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 507

三、对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治理对策 509

第三章 特种行业治安管理 511

第一节 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概述 511

一、特种行业的概念 511

二、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意义 512

三、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 512

四、特种行业治安管理的特点 514

五、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方法 515

第二节 旅馆业治安管理 518

一、旅馆业的概念和范围 519

二、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基本依据 519

三、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520

四、监督、审验旅馆业安全防范工作 524

第三节 印章刻字业治安管理 525

一、印章刻字业概念和范围 525

二、印章刻字业的特点 526

三、印章刻字业治安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 526

四、印章刻字业治安管理基本制度 527

五、印章刻字业违法行为的查处 528

第四节 印刷业治安管理 529

一、印刷业概念和范围 529

二、印刷业治安管理的特点 530

三、印刷业治安管理基本依据 531

四、印刷业治安管理制度 531

五、对非法印刷活动的查处 533

第五节 拍卖业治安管理 534

一、拍卖业概述 534

二、拍卖业的治安管理制度 534

第六节 典当业治安管理 535

一、典当业概述 535

二、典当业的治安管理制度 535

第七节 信托寄卖业治安管理 536

一、信托寄卖业概述 536

二、信托寄卖业治安管理制度 536

第八节 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 537

一、废旧金属收购业的概念 537

二、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的基本依据 537

三、废旧金属收购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538

第九节 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 539

一、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的概念 539

二、机动车修理、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的主要依据 540

三、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制度 540

第四章 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 542

第一节 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概述 542

一、危险物品的概念 542

二、危险物品治安管理的概念 543

三、危险物品治安管理的任务 544

四、危险物品治安管理的意义 545

五、危险物品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 546

第二节 枪支弹药的治安管理 548

一、枪支弹药的治安管理范围 548

二、枪支的配备和配置 548

三、枪支制造和民用枪支配售的管理措施 549

四、枪支、弹药的安全管理 549

五、对丢失、盗窃枪支案件的查处 551

六、法律责任 551

第三节 民用爆炸物品的治安管理 553

一、爆炸物品的概念 553

二、民用爆炸物品治安管理的范围 553

三、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方法 554

四、民用爆炸物品治安管理的主要措施 561

五、违反爆炸物品管理规定行为的处罚 561

第四节 管制刀具的治安管理 562

一、管制刀具的概念和范围 562

二、刀具管制 563

三、管制刀具的管理措施 564

第五节 剧毒物品的治安管理 565

一、剧毒物品治安管理的概念 565

二、剧毒物品治安管理的范围 565

三、剧毒物品治安管理的方法 566

四、剧毒物品的治安管理措施 569

第六节 易燃化学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 570

一、易燃化学危险物品概念 570

二、易燃化学危险物品的范围及特性 570

三、公安机关对易燃化学物品的管理措施 571

第七节 放射性物品的治安管理 572

一、放射性物品的概念 572

二、常见的放射性物质 572

三、放射性物品的特点 572

四、放射性射线的辐射危害 573

五、放射性物品的管理措施 574

第五章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576

第一节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概述 576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含义 576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 576

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其他违法行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行为 579

第二节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特征 582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客体特征 582

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特征 583

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特征 586

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观特征 587

第六章 治安案件查处程序 591

第一节 社会治安案件查处概述 591

一、治安案件的概念 591

二、治安案件查处的含义 593

三、治安案件查处的任务 594

四、治安案件查处的原则 596

五、加强治安案件查处的意义 598

六、治安案件查处的法律依据 600

第二节 治安案件的受理、立案 602

一、治安案件的受理 602

二、治安案件的立案 604

三、治安案件受理、立案登记表的写作 606

四、治安案件的管辖 609

第三节 治安案件的裁决程序 612

一、治安处罚简易程序 612

二、治安处罚的普通程序 616

第四节 告知程序 636

一、告知的内容 636

二、告知权利的法律保障 637

三、告知中应注意的问题 638

第五节 听证程序 639

一、听证的概念 639

二、听证程序的适用条件 640

三、听证会的参与人员 640

四、听证会主持人 640

五、举行听证应注意的问题 641

六、听证笔录的制作 642

第六节 送达 643

一、送达的概念 644

二、送达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644

三、送达的期间及计算 645

第七节 治安案件处罚的执行 647

一、治安处罚执行的特征 647

二、警告处罚的执行 647

三、罚款的执行 647

四、治安拘留的执行 651

五、暂缓执行 654

六、赔偿损失和负担医疗费用的执行 658

七、没收的执行 658

第八节 治安案件的结案 660

一、治安案件结案的基本条件 660

二、治安案件终结的审批程序 661

三、治安案件的报告与统计 663

第九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查处 666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的含义和构成特征 666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的种类 667

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调查的要求和重点 668

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案件的处理 670

第十节 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查处 678

一、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678

二、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种类 679

三、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调查 679

四、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处理 681

第十一节 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查处 687

一、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687

二、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种类 688

三、妨害公共安全案件调查的要求和重点 689

四、妨害公共安全案件的处理 693

第十二节 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查处 702

一、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702

二、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种类 703

三、侵犯人身权利案件调查的要求和重点 703

四、侵犯人身权利案件的处理 705

第十三节 侵犯公私财物案件的查处 713

一、侵犯公私财物案件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713

二、侵犯公私财物案件的种类 715

三、侵犯公私财物案件调查的要求和重点 715

四、侵犯公私财物案件的处理 720

第十四节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治安案件的查处 724

一、其他法律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治安案件的查处 724

二、其他行政法规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治安案件的查处 725

三、其他规章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成治安案件的查处 726

第十五节 涉外治安案件查处 727

一、涉外治安案件的含义 727

二、涉外治安案件的分类 728

三、涉外治安案件的查处原则 728

四、涉外治安案件查处的特点 730

五、涉外治安案件查处的程序 733

六、查处涉外治安案件应注意的问题 735

第七章 治安案件的调查与证据 739

第一节 治安案件调查 739

一、治安案件调查的概念和作用 739

二、治安案件调查的分工 741

三、治安案件调查的基本方法 741

四、治安案件调查的终结与处理 752

第二节 治安案件的证据 755

一、治安案件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755

二、治安案件证据的种类 757

三、治安案件证据的收集 760

四、治安案件证据的审查 763

五、治安案件证据的运用 765

第八章 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767

第一节 治安事件概述 767

一、治安事件的概念和特点 767

二、治安事件的分类方法 769

第二节 治安事件的预防 771

一、治安事件的宏观预防 771

二、治安事件的微观预防 773

第三节 治安事件的处置 776

一、治安事件处置的方针和原则 776

二、治安事件的处置方法 780

第九章 治安灾害事故的查处 784

第一节 治安灾害事故查处概述 784

一、治安灾害事故的概念 784

二、治安灾害事故的特征 784

三、治安灾害事故的分类 785

四、查处治安灾害事故的目的、意义 785

第二节 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保护 786

一、现场保护的作用 786

二、现场保护的任务 787

三、现场保护的方法 788

第三节 治安灾害事故的调查 789

一、建立事故调查组织 789

二、制定调查计划 789

三、事故现场勘查 789

四、技术鉴定 791

五、调查访问 791

六、摸底排队 792

第四节 治安灾害事故的处理 792

一、事故的定性 792

二、事故的处理 793

第十章 治安案件处罚 794

第一节 治安处罚概述 794

一、治安处罚概念 794

二、治安处罚的基本原则 795

三、治安处罚的种类 798

四、《行政处罚法》设定的与治安行政处罚相关的种类 802

五、治安管理处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 804

六、治安处罚的辅助性处理措施 805

第二节 治安管理处罚的运用 807

一、治安管理处罚运用概述 807

二、不予处罚制度 808

三、可以从轻或免予处罚 808

四、可以从重处罚 809

五、对一人实施了数种行为的处罚原则 809

六、治安管理处罚的单处与共处 810

七、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811

八、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811

九、治安管理处罚的量罚 812

十、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效力 812

十一、特殊行为主体的责任 813

十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追究时效的适用 814

附录:治安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 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815

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15

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当场处罚的有关问题的通知 822

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当场处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827

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当场处罚有关问题的批复 829

公安部关于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决定》的通知 830

公安部关于查破和处理治安案件的通知 834

公安部关于没收、处理违反治安管理所得财物和使用工具的暂行规定 838

公安部关于治安管理处罚中担保人和保证金的暂行规定 839

公安部关于处理外国人违反治安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 841

公安部 财政部关于治安管理处罚罚没财物收据问题的通知 843

公安部关于出入境管理处罚和强制性管理措施执行程序的规定 844

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 847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850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 854

公安部关于贯彻执行《集会游行示威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859

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 862

公安部关于继续贯彻执行《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的通知 864

国务院关于严厉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通知 865

第四篇 办理户政案件程序规范 869

第一章 户政管理总论 869

第一节 户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869

一、人口、家庭与住户 869

二、户口、户籍与户政 870

三、户口管理 871

四、人口基本信息 872

第二节 户政管理的对象、性质与业务划分 873

一、户政管理的对象 873

二、户政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873

三、户政管理的业务划分 876

第三节 户政管理的历史沿革 878

一、原始社会的户政萌芽 878

二、中国古代的户政管理 879

三、1979年以前的新中国户政管理 882

四、世界各国户政管理概要 884

第四节 新中国户政管理的任务、作用和指导原则 887

一、新中国户政管理的任务 887

二、新中国户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888

三、新中国户政管理的指导原则 890

第五节 户政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革 892

一、目前户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92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户政管理的初步改革 894

三、今后中国户政管理的加强、完善与改革 896

第二章 户口分类管理 898

第一节 户口分类管理概述 898

一、户口分类的依据 898

二、户口分类管理的作用 899

第二节 户口分类管理制度 900

一、城镇户口 900

二、农村户口 903

三、边境户口管理 905

四、船舶户口管理 906

五、集体户口管理 908

第三节 户口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910

一、户口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 910

二、户口分类管理 911

第三章 户口登记 912

第一书 户口登记概述 912

一、户口登记与户口登记机关 912

二、户口登记的范围与作用 912

三、立户标准 912

四、证件、簿册、户口专用章 913

五、登记要求 913

第二书 户口登记制度 915

一、常住户口登记 915

二、暂住户口登记 924

第三节 户口登记中的问题与对策 925

一、户口登记中的问题 925

二、改革、完善户口登记制度的对策 926

第四章 居民身份证管理 928

第一节《居民身份证》与居民身份证管理概述 928

一、居民身份证法的立法目的 928

二、居民身份证的申领范围 929

三、居民身份证的登记项目 930

四、公民身份号码 931

五、居民身份证使用的文字和数字符号 931

六、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 932

七、居民身份证的式样和功能 933

八、对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的保护 934

第二节 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 935

一、居民身份证的申领 935

二、回国华侨、回内地定居的港澳台同胞,以及外国人加入我国国籍并在我国境内定居的申领居民身份证 937

三、居民身份证的换领、补领 937

四、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期限 939

五、临时居民身份证 940

第三节 居民身份证的使用和查验 941

一、公民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 941

二、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情形 942

三、未取得居民身份证的公民如何证明身份 943

四、人民警察如何查验居民身份证 943

五、对于拒绝人民警察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如何处理 944

六、居民身份证不得非法扣押 945

第四节 违反居民身份证统一管理的法律责任 946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处罚 946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处罚 946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处罚 947

四、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处罚 948

五、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处罚 948

六、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行为的处理 949

七、对公民违反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又从事犯罪活动的处理 950

八、人民警察在办理、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工作中必须遵纪守法 950

九、人民警察不得有“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 951

十、人民警察不得有“非法变更公民身份号码,或者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载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项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载虚假信息”的行为 951

十一、人民警察不得有“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发放居民身份证”的行为 952

十二、人民警察不得有“违反规定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 953

十三、人民石家不得有“泄露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入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954

十四、对人民警察违反本法规定的处分和处罚 954

第五节 居民身份证其他有关问题 955

一、居民身份证的工本费 955

二、免收和减收工本费 955

三、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的上缴 956

四、人民解放军军人和武装警察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957

五、居民身份证法的施行 958

六、原居民身份证的证明效力 958

第五章 户口迁移管理 960

第一书 户口迁移概述 960

一、与户口迁移相关的基本概念 960

二、人口迁移的基本成因 962

三、人口迁移的社会效应 964

四、迁移调控的几种理论模式 965

五、新中国户口迁移调控概述 967

第二节 户口迁移制度 968

一、户口迁移的指导原则 968

二、户口迁移的基本政策 971

三、户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973

第三节 户口迁移工作 975

一、户口迁移的具体办理 975

二、户口迁移的系统调控 978

第四节 户口迁移制度的改革 979

一、开放以来户口迁移制度的改革 979

二、今后户口迁移制度改革的设想 981

第六章 常住人口管理 983

第一节 城镇常住人口管理 983

一、城镇常住人口特点 983

二、城镇常住人口管理要求和方法 984

第二节 农村户口管理 985

一、农村户口特点 985

二、农村户口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986

三、建立健全各项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987

四、建立健全户籍管理机构,充实户籍管理队伍 987

(第三卷) 989

第七章 流动人口管理 989

第一节 流动人口概述 989

一、流动人口的有关概念 989

二、流动人口的成因与特点 991

三、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 993

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995

一、流动人口管理的指导思想 995

二、流动人口管理的职责分工 997

三、今后流动人口管理的主要工作 999

第三节 流动人口的暂住管理 1001

一、流动人口暂住管理的意义 1001

二、流动人口暂住管理制度 1002

三、流动人口暂住管理方法研究 1007

第八章 重点人口管理 1011

第一节 重点人口管理概述 1011

一、重点人口管理的历史沿革 1011

二、重点人口的概念 1012

三、重点人口管理的作用 1013

第二节 重点人口管理的范围、制度、方法及监督 1014

一、管理范围 1015

二、管理制度 1016

三、管理方法 1019

四、管理监督 1019

第三节 重点人口管理程序 1020

一、发现 1020

二、认定 1022

三、建档 1022

四、控制 1023

五、帮教、疏导、监督 1024

六、撤销 1025

第四节 重点人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1027

一、存在的问题 1027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027

第九章 户口调查、户口统计与户口档案 1029

第一节 户口统计 1029

一、人口统计与户口统计 1029

二、户口统计的基本要素 1032

三、户口统计调查 1038

四、户口统计汇总 1039

五、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 1043

第二节 户口调查 1051

一、户口调查的概念 1051

二、户口调查的作用 1052

三、户口调查的特点 1052

四、户口调查的层次 1053

五、户口调查的内容 1054

六、户口调查的类型 1055

七、户口调查的方法 1056

八、户口调查资料的整理 1062

九、户口调查资料的整理过程和方法 1064

十、户口调查资料的分析 1065

十一、户口调查的问题及对策 1066

第三节 户口档案 1068

一、户口档案的概念 1068

二、户口档案的形成 1068

三、户口档案的作用 1069

四、户口档案的分类 1070

五、户口档案的立卷 1072

六、户口档案管理制度 1073

七、口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081

第十章 人口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 1083

第一书 人口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概述 1083

一、历史沿革 1083

二、人口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的作用 1084

三、人口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的特点 1084

四、人口基本信息计算机管理的功能 1085

第二节 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1086

一、户口登记需求分析 1086

二、居民身份证管理需求分析 1087

三、户口查询需求分析 1088

四、户口统计需求分析 1089

第三节 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 1090

一、建立机构,制定规划 1090

二、系统软件确定 1090

三、培训人员 1090

四、建立机房 1090

五、建立数据字典 1090

六、核对户口 1091

七、数据录入 1091

八、整理数据和建库 1091

九、对数据库检查验收 1091

十、前台办公,提供各种服务 1091

第四节 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 1091

一、管理机构的职责和人员分工制度 1092

二、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1094

四、机房管理制度 1095

五、信息服务制度 1096

六、信息维护更新制度 1096

七、病毒防范制度 1097

八、系统检查验收制度 1097

九、信息查询制度 1097

十、收费及经费管理制度 1098

十一、人员培训制度 1098

十二、评比奖惩制度 1098

第五节 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99

一、存在的问题 1099

二、基本对策 1100

第十一章 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查处 1101

第一节 违反户口管理案件概述 1101

一、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101

二、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种类 1102

第二节 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认定与处理 1102

一、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认定 1102

二、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处理 1103

三、查处违反户口管理案件的要求 1104

附录:户口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 1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1105

暂住证申领办法 1109

公安部关于在全国人口普查和户口整顿工作中对被拐卖和来历不明的妇女儿童进行清查的通知 1110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 1111

公安部第六局 第三局关于我国留学人员在国外所生子女回国落户有关手续的通知 1112

公安部关于切实解决群众办户口难问题的通知 1113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公安派出所24小时受理户口的若干规定(试行) 1115

公安部关于坚决制止公开出卖非农业户口错误做法的紧急通知 1117

公安部关于办理出国留学人员户口登记问题的通知 1118

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的通知 1119

公安部 人事部 劳动部关于干部、工人调动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 1123

第五篇 办理消防案件程序规范 1127

第一章 消防管理总论 1127

第一节 消防管理的方针、任务、作用、原则与方法 1127

一、消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127

二、消防工作方针 1129

三、消防管理的任务 1131

四、消防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133

五、消防管理的原则 1134

六、消防管理的基本方法 1137

第二节 消防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140

一、消防管理体制 1141

二、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管理及其职责 1141

三、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及其职责 1143

四、其他消防组织及其职责 1146

五、公民的消防安全责任 1148

第二章 消防监督 1150

第一节 消防监督的依据和管辖范围 1150

一、消防监督的依据 1150

二、消防监督的管辖范围 1150

第二节 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 1152

一、建筑设计防火审核 1152

二、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 1153

三、建筑工程消防验收 1154

四、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安装单位的责任 1155

第三节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监督管理 1155

一、监督管理的规定和依据 1155

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权 1156

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和运输企业的审批 1157

四、废弃和收缴的危险化学品的处置 1158

五、消防监督管理的范围 1158

第三章 消防检查 1161

第一节 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 1161

一、消防监督检查的法律依据 1161

二、消防监督检查的分级管理制度 1161

三、消防监督检查的目的、作用和形式 1161

四、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1162

五、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和处理 1163

第二节 社会各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 1165

一、消防安全检查的法律依据 1165

二、消防安全检查的目的、作用和形式 1165

三、消防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1166

第三节 火灾隐患的整改 1167

一、火灾隐患的认定和分级 1167

二、火灾隐患的整改 1169

三、督促火灾隐患整改的手段 1169

四、火灾隐患整改后的复查规定 1170

第四章 消防重点管理 1171

第一节 确定消防重点的依据和原则 1171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确定 1172

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 1173

三、消防安全重点工种的确定 1174

第二节 消防安全重点的管理 1175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 1175

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 1179

三、重点工种人员的管理 1179

第五章 防火安全技术 1181

第一节 建筑防火安全技术 1181

一、建筑防火基本知识 1181

二、建筑防火分类 1182

三、建筑火灾蔓延途径 1185

四、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185

第二节 城市规划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192

一、城市规划消防安全布局原则 1192

二、消防站 1192

三、市政消防给水设施 1193

四、城市消防道路 1193

五、城市消防通信指挥设施 1194

第三节 电气防火安全技术 1194

一、电气线路火灾及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194

二、一般电气设备火灾及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197

三、雷电和静电火灾及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201

第四节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防火安全技术 1205

一、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分类 1205

二、生产、使用和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技术措施 1210

三、存储和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技术措施 1212

四、运输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技术措施 1214

第六章 灭火器材设施 1217

第一节 灭火剂 1217

一、灭火剂的分类 1217

二、常用灭火剂 1217

第二节 灭火器 1222

一、灭火器的类型及型号编制方法 1222

二、清水灭火器 1223

三、空气泡沫灭火器 1224

四、干粉灭火器 1226

五、二氧化碳灭火器 1228

第三节 灭火器的配置 1229

一、选择灭火器应考虑的因素 1229

二、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1231

三、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1234

第四节 灭火器的检查与保养 1234

一、放置环境检查 1234

二、外观检查与保养 1234

三、定期检查与保养 1235

第五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35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1236

二、火灾探测器 1238

三、火灾报警控制器及报警系统构成 1244

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使用 1249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维护 1250

第六节 消防给水系统 1251

一、消防给水系统的分类 1251

二、消防给水系统的用水量及水压 1252

三、消防给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254

四、消防给水系统的使用与管理 1255

第七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256

一、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256

二、系统的维护管理 1258

第八节 气体灭火系统 1260

第九节 泡沫灭火系统 1262

一、系统分类 1262

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263

三、泡沫灭火系统的使用维护 1264

第十节 干粉灭火系统 1265

一、系统分类 1265

二、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1265

三、系统使用维护 1266

第七章 初期火灾的处置 1267

第一节 火灾的发展过程 1267

一、火灾初期阶段(OA段) 1267

二、发展阶段(AB段) 1268

三、猛烈燃烧阶段(BC段) 1268

四、熄灭阶段(C点以后) 1269

第二节 初期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 1269

一、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原则 1270

二、初期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程序和要点 1271

第三节 安全疏散与逃生的组织指挥 1272

一、火场人员的疏散与逃生自救 1273

二、火场物资的疏散与保护 1278

第四节 特殊情况的安全处置 1278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安全处置 1279

二、电气线路和设备起火时的安全处置 1279

三、毒气和有害气体泄漏时的安全处置 1280

第八章 火灾事故调查与统计 1282

第一节 火灾事故调查 1282

一、火灾事故调查的任务、管辖范围和职责 1282

二、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1283

第二节 火灾统计管理 1289

一、火灾统计的任务和范围 1289

二、火灾统计管理职权的划分 1289

三、火灾统计资料的核实和上报制度 1290

四、公安消防部门的火灾统计监督管理职责 1291

五、火灾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统计和处理 1291

六、火灾统计管理工作的法律责任 1291

第九章 消防案件违法查处 1292

第一节 消防案件查处法律依据 1292

一、消防法律 1292

二、消防法规、规章 1293

三、消防技术法规(标准) 1295

第二节 消防行政处分 1295

一、消防行政处分的规定 1295

二、消防行政处分的程序 1296

第三节 消防行政处罚 1296

一、消防行政处罚的规定 1296

二、消防行政处罚的程序 1300

第四节 公安机关对消防案件管辖范围 1303

一、消防案件的分类 1303

二、火灾案件的管辖范围 1304

三、失火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案件的基本特征 1304

附录:消防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 1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306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314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1323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1328

第六篇 办理出入境案件程序规范 1333

第一章 出入境管理总论 1333

第一节 出入境管理的性质 1333

一、出入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行政管理事务 1333

二、出入境管理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333

三、出入境管理是外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334

第二节 出入境管理的对象和任务 1334

一、出入境管理的对象 1334

二、出入境管理的任务 1336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338

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 1338

二、保障中外公民的合法权益 1339

三、依法管理 1340

四、方便往来,促进开放 1341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的法律依据 1342

一、国内法规范 1342

二、国际法规范 1343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机构 1345

一、出入境管理机构的沿革 1345

二、出入境管理机构的现状 1346

三、出入境管理部门的职责 1346

四、出入境管理人员的素质 1348

第二章 护照办理程序 1351

第一节 护照概述 1351

一、护照制度的形成 1351

二、护照的概念 1351

三、护照的样式与内容 1352

四、护照的作用 1353

第二节 中国护照 1355

一、中国护照制度的形成 1355

二、中国护照的种类 1356

三、中国护照的颁发 1357

四、中国护照的管理 1359

第三节 护照代用证件 1362

一、外国护照代用证件 1363

二、中国的护照代用证件 1364

第三章 签证办理程序 1367

第一节 签证概述 1367

一、签证的概念 1367

二、签证制度的形成 1368

三、签证的种类 1368

四、签证的样式和内容 1369

第二节 中国签证制度 1371

一、中国签证制度的形成 1371

二、中国签证的种类 1372

三、中国签证的签发 1374

第三节 签证制度的国际合作 1375

一、签证制度国际合作概述 1375

二、国际间的签证制度合作 1376

三、中国与他国签证制度的合作 1377

第四章 中国公民出入国 1379

第一节 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概述 1379

一、中国公民出入国 1379

二、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 1379

三、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的特点和任务 1381

四、建国以来的中国公民出入国管理 1382

第二节 中国公民因公出入国管理 1384

一、因公出入国人员的范围 1384

二、因公出国的申办程序 1384

三、海员出国管理 1385

第三节 中国公民因非公务事由出入国管理 1385

一、中国公民出入国的权利和义务 1385

二、中国公民因非公务事由的出国申请 1387

三、出国审批 1388

四、颁发护照 1390

五、中国公民回国管理 1390

第四节 边境居民出入国管理 1391

一、边境居民出入国 1391

二、我国边境居民出入国管理 1392

第五章 中国公民往来港澳台地区 1393

第一节 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 1393

一、内地居民往来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