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为官思想录  下
为官思想录  下

为官思想录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传永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531010
  • 页数:8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97年我社出版的《官场 官道 官术》基础上重新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并改为现名。作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古籍中摘录出来有关“官箴”的文献资料,旨在启发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群众观。
《为官思想录 下》目录

(下册) 469

卷六识人用人有门道 469

吕不韦论察人方法 471

李克论用人五原则 471

管仲用人三原则 472

周威公问取才之道 473

用人三不取 474

任用贤能有十难 475

观察人才优劣易犯七种错误 476

偏材与全材 479

从八个方面察人 481

知人难,用人更难 485

用大臣与用小臣有别 487

用官不在人多 488

君子小人,貌同心异 489

听毁誉之言诀窍 491

人有五等,各有其性 491

在上位者其能主要在用人 493

察其言行品节而授其任 494

人有一善之称也可大用 497

君子常败小人常胜十二论 498

小人有才也不可用 499

重治民之官 500

待己之道与待人之道 501

推荐人与自己用人不同 501

安之:与小人相处之道 501

识人品好坏,论道德高下 502

小人只怕他有才 502

与小人相处,受益无穷 505

立定主意,始终不移 506

轻言则寡信 507

用人当舍短求长 507

人在仕途需有良友警发 508

荐人与用人之别 509

对小人严以去之,对君子专以任之 510

当闻人毁誉之时 511

奸人不同于小人 511

待小人当严而惠 511

识与胆 512

害人之心不可有 513

防小人密于自修 513

与小人交往的戒条 514

用人不易,知人尤难 515

辨小人君子之法 516

不可与小人为仇 517

谨防谄谀之辈蒙骗 517

用人不可太自信 518

陆陇其察人绝招 520

交友须察原委 522

独得之见与众人参同 523

当官不可察察为明 524

甄别人才贤能 524

不可强人所不能 525

治民以求才为先 526

防谁?信谁? 527

因人而异,用之不尽 527

与小人共事不可负气 528

对症下药,因人而异 528

残刻者害人反害己 529

用人智术 529

虚公最是难事 531

异己者为我药石 532

当官用门丁四原因 532

明察秋毫制仆差 533

格外留心上司所荐之人 534

不要用尽其聪明 535

诸物并举,改其壁垒之观 536

推贤让能,识人品高下 537

独为善事,不如广度众人 538

任人,为政之要 539

用门丁有十大弊端 539

举大事、动大众,必与下同甘苦 542

出巡少带人,在衙防小人 543

识人用人兼顾 543

人才各有长短 544

有一等人切不可忽视 545

荐举贤良如读古人得意之书 545

用人不能勉强 545

曾国藩观人术 546

设柜求言示 546

求才先表实心 547

朋友与小人 548

礼贤士 548

曾国藩区别君子小人之微妙 550

有胆有识可谓“善治” 551

卷七施政大略与策略 553

为国谋而不为身谋 555

危机处理一例 555

为官守“八莫”,一身永安乐 556

动而利少害多,不若用静 556

初政莫若一仍旧贯 556

谋虑与决断的关系 557

为县官者要多为“文字饮” 559

为官者不可迁怒 560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 560

疑事贵思 561

吕本中诠释当官大要十五则 561

为政忌先入之言为主 563

“见微知著”为为政者之大要 563

大臣要能“居非常之任,为非常之事” 565

口威心善为良法 566

临危不乱真君子 567

为治之道首在教诲 569

为官以省事为要 570

治官如治家 571

事不预知,难以应猝 571

初仕以勤政为首务 572

为官之初立“三不” 572

选后须细问民情吏弊 573

由听讼判案看为官学问浅薄 574

问刑时七大忌讳 576

州县官应安妥简静 578

司马光为相之日自书告示 578

心虚则公平,公平则心明 579

为治之缓急 581

治术,去其太甚而已 582

勿轻许人求 583

无名氏的忠告 584

痛惩恶习弊端,净化社会环境 585

矫枉过正,流弊无穷 588

君子致权有道 588

立法不可太激,责人不可太尽 590

苛刻严酷尤为为官者大毛病 590

“因循”二字害人 592

息讼有道 593

喜怒时节应慎之 593

刚柔功夫 594

为治有体 597

看古人巧为政、善为言 600

兴利无太急,革弊无太骤 601

从政自有大体小体 601

大官气度 604

更张之事当谨慎 605

刘衡《到任自誓示》 606

一个县官的求贤令 607

法不可以不守,情亦不可以不原 608

公罪案件,断断不宜回护 609

操不拔之志,方可有成 610

有备无患之道 610

当官处事不可预存成见 611

不可大耍下马威 611

当官饮酒易误事 612

新官不可孟浪更张 612

听讼之法 613

善政不如善教 613

为官只耐烦便了一切 614

初上任,一要少说话,二要绝请托 615

疲是居官大病 615

于植为官二十五年之“四警” 616

为政不心平,好事亦错 617

遇“豺狼”勇往直前 618

循旧勿妄动 618

为政讲求实效 619

州县官行政八项原则 620

兴一利不如除一害 621

喜怒不形于色,利弊默识于胸 623

令民众投书言过 624

移风易俗要善启迪人心 625

当大事者必有闲闲冷冷之度 625

小人伎俩与君子风范 626

曲线救民 628

陈眉公劝世劝官歌谣 629

不当之官与不当之政 630

既然为官,就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631

不瞒人,不害人 634

写文告的技巧 634

为官要学会逆向思维 635

勿耽一时之兴趣,而致缺失之多端 636

闻谤言需反思 637

因循苟且贻患后世 638

有良法美意,还要善于施行 638

好事较误事害更甚 639

为官“不可不”四论 640

兴利除弊,勿快意为之 640

境界:官舍似僧舍 642

为政但求其所宜为 642

统理政事忌豪饮贪欢 643

务去繁苛之政 643

临官须平 644

虚心纳言,谤无不息 644

为政两端:耐烦、省事 645

宽严之间见微妙 646

临政须善思 647

李塨谈为官策略 647

积之以诚,行之以恕 648

无事时不可多事,有事时不可因循 649

留心文稿,坐言起行 650

有政教之责者须有所畏 651

善治者俾民目接乎此而心化乎彼 652

矫枉与救弊均应慎重 653

当官无他术,只务合人情 653

弱者抚以仁,强者绥以德 654

利于民即是仁政 655

为政以方便百姓为上 655

袁枚答门生怎样当县令 657

平反但问冤不冤 661

听讼不如息讼 662

居官者不可附庸风雅 663

良法美意也要慎为 664

老别驾倾诉为官术 665

初任应简僻缺 665

司牧者不可自图安逸 666

保富安良非“勤”不可 667

陋规不可随意革除 668

因利察弊,以法救弊 669

欲求无事,先从不厌事、不怠事始 670

明公宁可使网漏吞舟 670

庸官之害甚于酷吏 671

做官的只事事想一想 671

为政需有一段敬畏之意 672

执两为兼听,达聪为独断 673

兴利当防招民怨 673

无治法,有治心 674

为政宽猛之辨 675

为政不可以尸位素餐 676

立法必轻重得宜 677

官不可无私访之名 677

行与思 678

为政之本末正邪 679

良吏欲息讼 681

上任前不可预存成见 682

当官何故常受骗 682

居官难在虚心观察 684

为官切记二十“以”字 684

为政至当不易之权衡 684

合理独断 685

孙念劬《戒嗜酒文》 686

谦受益,满招损 687

恃势者反为势败 688

官场应戒酗酒 689

做官办事入手处 690

卷八穷达进退须看透 691

仕宦人生六步曲 693

祸福本相倚 693

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 694

勿汲汲于贵贱 694

人情无厌时 695

心病终须心药治 696

邹浩《座右铭》 700

官小祸亦小,官大祸亦大 700

程颐《视听言动四箴》 701

为官不可存不必败之意 702

赵令袊《六法图》 703

不愿退休者,可耻至极 704

为官之日,即祸生之时 705

多算胜少算,少算胜无算 706

生死气节之界定 707

不难于始而难于终 708

乐于退休 708

荣辱相倚伏,得失相胜负 710

君子信己不信命 711

祸莫大于心不知足 711

刘伯温论卖药与做官 712

识为官本来面目 713

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 713

善于退步则可进步 714

退一步可避祸 715

张侗初《却金堂四箴》 715

欲保身家,先自息欲火 716

功名道德,进退皆适 717

口碑在民,公论在上 719

时时不可忘谦退之图 719

仕路风波如大海漂舟 720

快意一时,倒霉百世 720

慎于宦成之后 721

勿忘草茅时所志 721

富贵之人有三要 721

信天翁饿不死的启示 722

势不可恃 723

处事下手处当算计后路 724

升官有命,但也不全恃命 726

带些不足,安知非福 727

大丈夫襟怀 727

进亦有为,退亦有为 728

留有不尽之意为好 728

人臣纳言,密则保身 730

官成缺隅,衣成缺衽 731

进取有途 732

对官运的客观认识 732

杨名时为官恪守二十二条 734

淡于仕进,切于措施 734

公门中积大阴德 737

心地好,前程保 738

利钝自有时,但当行直道 738

处事接物,惟理惟情 739

不可躁进 740

立定脚跟,从苦难中做去 740

仕途顺逆有他说 741

清苦寂寞中滋味无穷 741

出仕之机不可不慎择 742

浮云人生终须看破 742

公门内好修行 743

恋栈为居官大忌 744

命运小儿常捉弄人 745

遇事多思为秀才时和退休后 745

穷通得失自有定 746

成大事业之道 747

恋官之心不可有,恋君之心不可无 747

饮食何必讲究,也何忍讲究 748

三“不可”三“又要” 749

如何面对毁誉是非 749

居官居家辩证法 750

看破乌纱帽 751

官益大,心益小 752

敬天勤民,去私存公 753

慎言可避祸养福 754

看得破,想得开 754

人不知命不行 755

须防身败名裂处 757

天道忌盈 757

丈夫与鄙夫 758

尽性与知命 759

看淡功名富贵 760

曾国藩谋官保身十二则 760

知足天地宽 762

卷九成败由家 763

家规:仕宦不可过两千石 765

富贵家子弟不成材之因 766

善为子孙计 766

包拯、欧阳修训子侄 767

防闲子弟 768

邵雍《戒子孙》 768

为官要尽屏家务 769

陆游训子 770

姚崇遗令子孙 771

浮言不足恤,出言应谨慎 772

不以富贵骄人 774

疏广告兄子言 774

诸葛亮家诫 775

王昶戒子 775

贤母戒子为官 777

使人称为清白吏子孙 777

徐勉戒子书 780

范仲淹戒子弟做清官 781

治家可移于治官 782

禁家人侵渔 782

为官先治内后治外 783

儿女之情长者不可以语大事 783

讨便宜处失便宜 784

节行为大 785

勿为子孙作蛇蝎 785

“人皆以禄富,我独以官贫” 786

红顶官儿孙饿不着 786

富贵不可以求得 787

用家人有讲究 787

安置亲属不可不慎 788

家为官累,不可不慎 790

教子“择师为难,敬师为要” 791

教子“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792

分清宅门内外 793

廉吏何以不可为 793

大臣之官体家法 794

治家为治天下之准 795

显宦子弟为官当痛锄虚骄之气 796

亲属持权,无人敢言 796

当官不为妻孥,正是为妻孥处 796

约束家人难 797

防“心腹”变为“心患” 797

居官莫虑子孙 798

处贵、处富、处子孙 799

人生不愁无功名 800

子孙富贵自有命 802

用亲不如用友 803

量入为出永不贫 804

不学小人长戚戚 805

造物恶盈,人道忌尽 806

耕读传家久 807

俭为守身保家之宝 808

处富要有道 809

读书不一定非混个一官半职 810

对家人当以德威临之 810

读书教子为立身立家之要 811

福如何转为祸 812

卷十仕学相济 815

孔子答子路之问学 817

愚明柔强之途 817

学须躬行 818

当官后分外觉得书可亲 819

读书十益,不读书五惜 820

百种奸伪,不如一实 822

惟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 823

治道与治身 823

克己工夫 824

学习与改过 825

有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 826

大才非学不成 826

言不及行,可耻之甚 827

为学无别法 827

学习并非为了干利求禄 827

为政即是实学问 828

为学为政,相辅相成 828

为善最乐 829

守令之贤否,本学术之邪正 830

君子治本功夫 831

为官须通政有学术 831

宁有不知之名,无贻失言之悔 833

体谅人,教化人 835

圣人妙处,只是个庸常 835

尧舜事功,孔子学术 836

学问:人人而学,事事而问 837

得失毁誉和善恶 838

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 839

善读书即善为官 839

读书可以治病 840

毁誉之言难辨 841

苟有余暇,即宜读书 842

天下何物最益人智 842

世守者莫如书 843

养气三字经 843

平日涵养与临时应事之道 844

当官究竟学什么 844

居官职业不修,正坐不知学之过 845

涵养的价值 847

大事难事看担当 848

要知自家之短 848

学问之道无他,改过从善而已 849

作文与做官 850

“浅露”二字最为误事 850

学则为人,仕则为己 851

修养气质 851

学与仕相资 852

不可有心掩饰错误 852

买古董不如买书 853

升堂视事,退堂观书 853

读书寡欲免灾祸 854

愈好学则政事愈明 854

学术微而治术浅 855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8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