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Martin P.Clark著;蔡丽,刘永军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20000020
  • 页数:7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把网络的各种知识和不同部件组合在一起,研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全书共分15章,1~3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4~15章详细描述数据通信协议中的IP以及网络程序,涉及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访问方式、使用的协议、路由策略、冗余、安全、防火墙、分布式计算应用、网络服务、服务质量等。同时书后有许多附录,方便读者查找和快速浏览。
《数据网络、IP与Internet技术》目录

目 录 1

第1章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万维网(WWW) 1

1.1 起源——ARPANET 1

1.2数据通信分层协议的出现 1

1.3 SNA(系统网络结构) 3

1.4 DECnet 4

1.5其他大型计算机厂商 4

1.6 X.25(由ITU-T推荐) 5

1.7 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线路接口和协议 6

1.8 UNI(用户-网络接口)、NNI(网络-网络接口)和INI(网间接口) 8

1.9开放系统互连(OSI) 9

1.10 EDI(电子数据交换) 14

1.11 CompuServe,prestel,minitel,BTx(Bildschirmtext)和teletex 15

1.12 UNIX在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作用 16

1.13 PC(个人电脑)的出现 17

1.14局域网(LAN) 18

1.15 LAN服务器、网桥、网关和路由器 19

1.16 IP为什么会成为“开放”通信的标准 20

1.17 IP(网际协议)以及因特网的发展和文件 20

1.18 电子邮件和域名系统(DNS) 21

1.19HTML、Windows NT和万维网 22

1.20因特网地址和域名 22

1.22电子商务的出现 23

1.21什么是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IAP(因特网访问提供商) 23

第2章数据通信和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24

2.1 二进制码 24

2.2二进制码数字的光电表示和存储 25

23用二进制码表示文本信息 25

2.4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25

2.5 EBCDIC和扩充的ASCII 29

2.6二进制码传输图形图像的用法 29

2.7二进制消息的解码——要求同步并且避免误码 31

2.8数字传输 32

2.9利用调制解调器对模拟介质上的数字信息的调制 32

2.10检波和解调——误码和眼图 40

2.11减少误码——再生、误码检测和校正 41

2.12 同步 43

2.13分组交换、协议和统计多路复用 48

2.14对称和非对称通信:全双工以及其他术语 52

2.15串行和并行通信 53

2.16长距离线路的问题——遵守最大线路长度的需要 54

第3章基本的数据网络和协议 58

3.1数据网络的基本构件 58

3.2第1层——物理层接口:DTE/DCE、线路接口和协议 61

3.3第2层——数据链路层 84

3.4第3层——网络层和网络层地址 89

3.5第4层——传输层协议 97

3.6第5至第7层的更高层的协议 99

3.7协议栈和嵌套式的协议控制信息(PCI) 102

3.8实际的网络协议栈表示法 104

3.9协议封装 105

3.10控制和管理协议 105

3.11影响协议选择以及网络设计和操作的传播效果 107

第4章局域网(LAN) 109

4.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标准 109

4.2以太网(CSMA/CD,IEEE 802.3) 110

4.4 以太网的链路层协议——LLC和MAC 112

4.3 以太网标准(IEEE 802.3和IEEE 802.2) 112

4.5 以太网的物理层——物理层信号(PLS)的基本功能 118

4.6 以太网集线器(半双工中继器) 119

4.7不同的物理层——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 120

4.8局域网网段和中继器——扩展单个冲突域的范围 124

4.9局域网交换机——局域网内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管理通信 127

4.10其他类型的局域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 130

4.11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和局域网服务器 137

4.12网络互连——网桥、交换机、VLAN、路由器和网关 138

第5章广域网、路由器和网际协议(IP) 145

5.1 WAN(广域网)、路由器、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 145

5.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146

5.3单播、广播、多播和任播转发 150

5.4路由表的格式——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152

5.5路由表约定 154

5.6简单路由控制机制:生存期(TTL)和跃距数限制域 155

5.7网际协议版本4(IPv4) 155

5.8 ICMP(网络控制消息协议) 161

5.9网络地址分配方案(IPv4) 163

5.10区分服务(区分服务和DS域) 168

5.11 网际协议版本6(IPv6) 172

5.12 IPv6的ICMP 177

5.13 IPv6的地址分配 178

5.14多播 182

6.1 路由表:变更后的静态和动态路由表 187

第6章路由表和协议 187

6.2通过比较可选的路由距离或代价选择最佳路由 188

6.3存储、更新和重新计算路由表和路由数据库 190

6.4路由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91

6.5路由表中的目的地址的描述 193

6.6路由协议和相关算法及测量 194

6.7网络间的路由信息分发 195

6.8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路由方法 197

6.9初始化路由协议:邻居发现和“hello”程序 199

6.10路由协议以及与IP协议的关系 200

6.11不同网络路由协议的使用 200

6.12 RIP(路由信息协议) 202

6.13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207

6.14 BGP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225

6.15源网络和目的网络内与路由相关的问题 232

6.16路由管理问题 239

第7章传输服务和协议 241

7.1主机之间的传输服务和端对端的通信 241

7.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45

7.3 TCP(传输控制协议) 246

7.4资源预留协议(RSVP) 260

7.5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265

8.1基于IP的数据网构成和层次 274

第8章IP网络实施:构件、骨干网和接入 274

8.2因特网、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和VPN(虚拟专用网) 276

8.3 IP骨干网的典型技术 279

8.4接入网络技术 286

8.5链路建立和控制 292

8.6无线接入技术 303

8.7主机性能和IP通信软件 305

第9章网络管理 307

9.1通过控制端口进行管理和配置 307

9.2基础网络管理:报警、命令、轮询、事件和陷阱 308

9.3管理信息库(MIB)和管理对象(MO) 310

9.4管理信息结构(SMIv1和SMIv2) 312

9.5管理信息库第2版(mib-2或MIB-Ⅱ) 313

9.6远程网络监控(RMON) 317

9.7网际协议第6版的管理信息库(IPv6MIB) 324

9.8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25

9.9 ISO管理模型:FCAPS,TMN,Q3和CMIP/CMISE 338

9.10网络管理工具 341

第10章数据网络和互联网应用 348

10.1计算机应用和数据网络:应用层协议 348

10.2Telnet 351

10.3 FTP(文件传输协议) 355

10.4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362

10.5安全shell程序和协议(SSH or SECSH) 364

10.6 RTP/RTPC:在IP网络上传输实时信号 377

10.7应用、协议和现实的网络 380

10.8其他网络/应用协议 382

第11章万维网(WWW) 385

11.1万维网(WWW)的出现 385

11.2域名系统(DNS) 386

11.3因特网缓存协议(ICP) 394

11.4 WINS,Windows2000 ADS,Novell NDS 394

11.5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394

11.6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 401

11.7 Web浏览器 404

11.8基于Web的应用 405

12.1 电子邮件样例 407

12.2电子邮件的益处 407

第12章电子邮件(E-mail) 407

12.3 Internet邮件传输系统(MTS)的工作原理 409

12.4 Internet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410

12.5 Internet邮件格式 412

12.6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416

12.7 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IMAP4) 420

12.8邮局协议版本3(POP3) 423

13.1机密性和相互连接间的交换 427

13.2网络数据保护:主要威胁类型和应对方法 427

第13章网络数据安全 427

13.3 目的访问控制方法 430

13.4防火墙 434

13.5路径保护 441

13.6网络接入访问控制 455

13.7加密 462

13.8针对安全协议的应用层接口 470

13.9威胁数据安全和可靠网络运作的其他方式 470

第14章服务质量(QoS)、网络性能及优化 474

14.1 网络性能管理的框架 474

14.2服务质量(QoS)及网络性能(NP) 476

14.3服务质量(QoS)、服务类型(ToS)及服务类(CoS) 477

14.4数据网络通信量理论:衡量数据网络 482

14.5应用程序设计因素影响服务质量 490

14.6设计有效、可靠、健壮的网络 491

14.7网络操作及性能监测 499

14.8网络管理、备份及恢复 500

14.9在实践中优化性能 508

第15章IP面临的挑战 512

15.1 网络收费 512

15.2网络架构、互连和结点 513

15.3服务质量(QoS)和网络运行性能(NP) 513

15.4构建网络的高速和实时性 513

15.5网络管理 514

附录A协议地址、端口号、服务接入点标识符(SAPI)和通用表达格式 515

附录B Internet的高级域名(TLD)与—般域名 531

附录CInternet国家代码、高级域名(ccTLD-ISO 3166-1) 532

附录D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请求注解(RFC)列表 536

附录E LAN和MAN的IEEE802标准 550

附录F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 553

附录G接口、电缆、连接器和管脚输出 559

附录H X.25分组交换(ITU-T的X.25) 574

附录I 帧中继 579

附录J异步传输模式(ATM) 585

术语 600

缩写和标准快速参考 6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