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化肥使用指南
化肥使用指南

化肥使用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玉光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4646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中国农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系列丛书《农技员丛书》中的一种,介绍各种化肥的性质与施用技术。其特色为重点叙述指标化肥使用的测土西文和植株营养诊断技术及其测试方法,并用一定篇幅介绍施肥的经济学问题、施肥与提高农作物品质与环境保护问题,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针下化肥的合理施用。这本书主要是为广大农民和各类从事于推广、指导化肥使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阅读参考,也可用于各种培训班的基础教材。
《化肥使用指南》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

一、化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1

(一)化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1

(二)我国化肥当季肥效和利用率 1

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3

(一)我国土壤总体肥力较低 3

(二)我国对化肥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4

(三)制约我国化肥增产的投资因素及能源因素 5

(四)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水体污染是我国增加化肥产量用量的远期制约因素 6

(五)科学施肥研究工作相对落后 8

(六)化肥销售及施用不尽合理 8

(七)提高化肥肥效和利用率对农民的好处 9

第二章 合理施用化肥的基本原理及施肥原则 11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1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已确认的必需营养元素 11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2

(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31

(四)植物有益元素 33

(一)养分归还学说 34

二、合理施肥的几个学说 34

(二)最小养分定律 35

(三)报酬递减律 35

(四)因子综合作用律 36

三、过剩施肥的危害 37

(一)过剩施肥引起的施肥障碍 37

(二)施肥的叠加效应、连作引起的生理障碍及病虫害 39

(三)土壤溶液浓度对作物的影响 41

(四)过剩施氮肥的危害 42

(五)磷肥过剩的危害 46

(六)钾等阳离子养分元素过剩的危害 47

四、土壤营养元素容量障碍 47

(一)土壤保肥力——盐基代换量 48

(二)保肥力的容量限度——盐基饱和度 49

(三)土壤盐基交换功能的障碍 51

五、平衡施肥及营养元素的复合效应 54

(一)平衡施肥概念的两种意义 54

(二)横向平衡施肥的效应 55

(三)纵向复合效应 61

(一)化肥的盐指数 62

六、化肥的盐指数与作物施肥 62

(二)含氯及硝酸根离子的化肥盐指数高的原因 63

七、作物营养元素的位置效应与机械化施肥的关系 64

(一)化肥位置效应的含义及原理 65

(二)播种时底肥条施的化肥位置效应 66

(三)在作物生育期追施化肥的位置效应 74

八、作物营养元素的非养分作用 77

一、氮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和转化 81

(一)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81

第三章 氮肥 81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84

二、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及氮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89

(一)氮素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89

(二)不同作物中氮的含量 90

三、主要氮肥的制造、性质和施用 91

(一)合成氨 92

(二)硫酸铵 95

(三)氯化铵 97

(四)碳酸氢铵 100

(五)尿素 104

(六)硝酸铵 109

四、缓释氮肥和硝化抑制剂 111

(一)缓释肥料 111

(二)硝化抑制剂 119

(三)脲酶抑制剂的应用 123

五、氮肥的合理施用 123

(一)氮肥的利用率 123

(三)根据土壤特性施用不同的氮肥品种和控制施肥量 124

(二)根据作物特性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期 124

(四)铵态氮肥深施 125

(五)铵态氮肥配合硝化抑制剂 125

(六)氮肥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125

(七)配合磷肥钾肥和其它肥料一起施用 125

(八)施用长效肥料和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126

第四章 磷肥 127

一、磷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和转化 127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 127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127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130

二、植物对磷素的吸收及磷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132

(一)作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 133

(二)磷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133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 136

三、主要磷肥的制造、性质和施用 137

(一)磷矿粉 140

(二)过磷酸钙 141

(三)重过磷酸钙 145

(四)钙镁磷肥 146

(五)钢渣磷肥 148

(六)脱氟磷肥 149

(七)骨粉 150

四、磷肥的合理施用 151

(一)磷肥的利用率 151

(二)根据作物特性施用磷肥 151

(三)根据土壤条件合理施用 152

(四)根据磷肥的特性合理施用 153

(五)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153

(六)与氮、钾肥配合施用 153

(一)我国农田土壤中的钾和土壤中钾的形态 154

第五章 钾肥 154

一、钾素在土壤中的形态和转化 154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 157

二、植物对钾素的吸收及钾素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160

(一)钾素在作物营养中的作用 160

(二)作物对钾的吸收及分布 161

(三)影响钾肥肥效的因素 163

三、主要钾肥的制造、性质和施用方法 167

(一)氯化钾 168

(二)硫酸钾 170

(三)碳酸钾 174

(四)窑灰钾肥 177

(五)钾镁肥 178

(六)钾钙肥 178

四、钾肥的合理施用 179

(一)根据土壤条件施用钾肥 179

(二)根据不同作物施用钾肥 179

(三)不同种类的作物施用不同类型的钾肥 180

(二)土壤中的钙 181

(一)作物的钙营养 181

第六章 中量、微量元素肥料及叶面肥 181

一、钙肥 181

(三)钙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 182

(四)钙肥品种和施肥方法 183

二、镁肥 184

(一)作物的镁营养 184

(二)土壤中的镁 185

(三)镁肥品种和施用方法 186

三、硫肥 186

(二)土壤中的硫 187

(一)作物的硫营养 187

(三)硫肥的施用技术 188

四、硅肥 189

(一)水稻的硅营养 189

(二)土壤中的硅 189

(三)常用硅肥和施用量 190

五、锌肥 190

(一)锌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 190

(二)土壤中锌的状况 191

(三)常用锌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192

六、硼肥 194

(一)土壤中硼的状况 195

(二)常用硼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196

(三)硼肥的肥效 197

七、钼肥 198

(一)钼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 198

(二)土壤中钼的状况 198

(三)常用钼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199

(一)锰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 201

八、锰肥 201

(二)土壤中锰的状况 202

(三)常用锰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203

九、铁肥 204

(一)铁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 204

(二)土壤中铁的状况 205

(三)常用铁肥品种及施用方法 205

十、铜肥 206

(一)铜在作物营养上的作用 206

(三)常用铜肥品种和施肥技术 207

(二)土壤中铜的状况 207

十一、叶面肥 208

(一)叶面肥的作用 208

(二)叶面肥的种类和组成 210

(三)叶面肥应用要点 212

第七章 液体肥料 213

一、概述 213

二、液氨 214

(一)性质 214

(二)肥效和使用技术 216

(三)安全防护 218

三、氨水 219

(一)性质 219

(二)施用技术 220

四、氮溶液 221

(一)性质和制造 221

(二)施用技术 223

五、液体混合肥 223

(一)尿素混合液肥 225

(二)添加硼、锰、镁的尿素混合液肥 226

(四)硝酸铵系列液肥 227

(五)硝酸钙液肥 227

(六)磷酸铵液肥 227

(七)磷钾液肥 227

(三)有机无机液肥 227

(八)粉末液肥 228

(九)无土栽培用液体混合肥 228

一、稀土的性质 230

(一)自然界中的稀土 230

第八章 稀土和含稀土肥料 230

(二)稀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34

(三)植物对稀土的三个吸收阶段 235

(四)稀土在农作物上应用表现出的三个特性 236

二、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 236

(一)我国的稀土资源 236

(二)稀土在农业上的应用 237

三、稀土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 237

(一)稀土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37

(二)稀土能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 239

(三)稀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241

(四)稀土促进酶的活性,加快物质的转化 242

(五)稀土促进作物对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吸收 243

(六)稀土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244

四、稀土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方法 245

(一)农用稀土的元素和形态 245

(二)施用方法 245

(三)施用稀土的效果 249

五、含稀土复混肥 250

(一)稀土调理剂的加工 250

(二)含稀土复混肥的加工工艺 251

(三)含稀土复混肥的施用效果 252

第九章 复合肥料 254

一、复合肥的发展 255

(一)国外复合肥的发展 255

(二)中国复合肥生产的现状 256

(三)中国复合肥发展的趋势 257

二、复合肥的生产 258

(一)复合肥造粒的基本方法 259

(二)复合肥料原料的确定 260

(三)常见的复合肥类型 264

三、主要化成复合肥的生产、性质和施用 266

(一)磷酸铵 266

(二)液体磷酸铵 270

(三)偏磷酸铵 272

(四)氨化过磷酸钙 273

(五)硝酸磷肥 275

(六)磷酸铵系列复合肥 279

(七)硝酸钾 280

(九)磷酸二氢钾 283

(八)氮钾复合肥 283

(十)磷钾复肥 285

(十一)三元复合肥料 285

四、主要配成复合肥的生产、性质和施用 287

(一)复混肥的分类 288

(二)复混肥料的产品质量检验 294

(三)复混肥质量的鉴别 296

五、主要混成复合肥的生产、性质和施用 298

(四)在施用复合肥时要注意养分的补充 299

(三)根据作物特性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复合肥 299

(一)复合肥的应用 299

六、复合肥料的合理施用 299

(二)根据种植制度选择复合肥 299

(五)要注意各种复合肥与单质肥之间的酸、碱搭配 300

(六)从合理施肥角度出发与农化服务结合施用复合肥 300

第十章 测土配方施肥 301

一、概述 301

二、测土施肥的理论依据 302

(一)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土壤肥力决定了农作物产量 302

(三)土壤潜在有效养分和实际有效养分 303

(二)土壤肥力是可测定的 303

(四)土壤、植物和肥料中所含养分都是同一的,因此具有可加性 306

三、土壤测试配方施肥法 306

(一)土壤肥力分区配方法 306

(二)目标产量配方法 307

(三)田间试验配方法 307

四、土壤测试技术 309

(一)土壤调查 309

(二)田间土壤取样技术 310

(三)土壤有效养分提取剂的选择与相关研究 315

(四)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的校验分级 330

(五)田间校验试验中几项参数的计算 337

五、推荐施肥技术 347

(一)作物需肥量的估算 347

(二)目标产量法 348

(三)丰缺指标法 352

(四)肥料效应函数法 354

(五)土壤肥力分区配方法 359

(六)氮肥分期调控施肥法 362

第十一章 作物营养诊断 365

一、概述 365

二、作物障碍的成因 366

(一)土壤 366

(二)气候 367

(三)作物 367

(四)栽培技术 368

三、营养诊断程序 369

(一)观察 369

(三)现场速测 371

(二)调查 371

(四)采样分析 372

(五)校验 372

(六)总结 372

四、植物营养诊断技术 372

(一)形态诊断 373

(二)植株化学诊断 373

(三)土壤化学诊断 374

(四)叶色诊断 375

(五)生物培养诊断 376

(六)酶学诊断 377

(七)显微结构诊断 378

(八)电子探针诊断 378

五、植物营养诊断指标体系 379

(一)选择诊断指标 379

(二)建立诊断标准 380

(三)确定采样部位和采样时间 388

六、追肥诊断 390

(一)植株硝酸盐诊断法 390

(二)水稻、小麦氮调施肥法 391

(三)微量元素临界指标法 393

第十二章 合理施肥提高经济效益 399

一、概述 399

二、报酬递减律 399

三、农作物产量、成本和利润 402

(一)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 402

(二)成本与利润 404

四、提高作物产量是增加收益的关键 404

(一)利润率的概念 407

五、合理施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407

(二)有限化肥资源的合理分配 409

(三)提高肥效,降低生产成本 411

第十三章 提高农产品品质与保护环境 415

一、施肥与环境 415

(一)对空气的污染 416

(二)对水体的污染 417

(三)对土壤的污染 418

二、施肥与农产品品质 421

主要参考文献 432

后记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