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光强总主编;刘自林,刘青云,胡葆诚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3721144
  • 页数:903 页
图书介绍: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目录

基 本 篇 3

药 物 学 3

第一章 绪言 3

一、药物学的内容 3

二、药物的发展简史与新药开发 3

目 录 3

四、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potential c010ny-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IL- 3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5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5

一、药物作用的概念 5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5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5

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 6

一、剂量 6

二、量效曲线 6

一、生理因素 1 6

第三节药物作用机制 7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7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8

第四节药物与受体 8

一、受体的概念 8

二、药物与受体结合 8

第二十八章 医院药学研究方法设计 81 9

三、受体类型 9

第三章药物体内过程 11

第一节吸收 11

一、给药途径 11

第二节分布 12

二、药物因素 12

三、吸收环境 12

一、血浆蛋白结合 12

二、再分布 12

三、体液pH 12

四、体内屏障 13

第三节转化 13

第四节排泄 14

一、肾功能 14

二、尿液pH 14

三、竞争分泌机制……………………………¨四、肝肠循环 14

三、联合用药 15

二、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 15

一、药物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 15

第一节药物因素 15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5

第二节机体因素 16

二、病理因素 17

第五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 18

一、β-内酰胺类 18

第一节抗生素 18

二、大环内酯类 20

三、氨基苷类 21

四、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23

五、其他抗生素 24

第二节合成抗菌药 25

一、喹诺酮类 25

二、磺胺类 27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 28

第三节抗结核病药 29

第四节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31

一、抗真菌药 31

二、抗病毒药 31

第五节抗寄生虫病药 33

一、抗疟药 33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34

三、抗血吸虫病药 35

四、抗肠虫药 35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36

第一节中枢兴奋药 36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37

第二节镇痛药 37

第三节解热镇痛抗炎药 38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 38

一、苯二氮?类 41

第四节镇静催眠药 41

二、巴比妥类 42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 42

第五节抗癫痫药 42

第六节抗精神失常药 44

一、抗精神病药 44

三、抗焦虑药 46

二、抗躁狂抑郁症药 46

第七章传出神经系统用药 47

第一节概述 47

第二节拟胆碱药 48

第三节抗胆碱药 49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三、N2胆碱受体阻断药 50

二、N1胆碱受体阻断药 50

第四节拟肾上腺素药 50

一、α受体阻断药 52

第五节抗肾上腺素药 52

一、常用抗休克药物 53

第六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在休克治疗 53

二、β受体阻断药 53

中的应用 53

二、抗休克药物选用 54

第八章麻醉药 55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55

一、吸入麻醉药 55

二、静脉麻醉药 55

三、常用局麻药 56

一、药理作用 56

二、应用方法 56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 56

第一节祛痰药 58

第二节镇咳药 58

第九章呼吸系统用药 58

第三节平喘药 59

一、β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59

二、M胆碱受体阻断药 60

三、茶碱类 60

四、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61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61

二、片重差异 1 62

一、抗酸药 63

第十章消化系统用药 63

第一节助消化药 63

第二节治疗消化性溃疡药 63

二、胃酸分泌抑制药 64

三、粘膜保护药 64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65

第三节止吐药 65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1 66

二、止泻药 66

一、泻药 66

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 66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用药 67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 67

二、钙拮抗药 67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 67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68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70

五、血管扩张药 71

六、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71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 72

一、Na+内流阻滞药 72

三、β受体阻断药 73

四、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73

二、K+外流促进药 73

五、Ca2+拮抗药 74

第三节抗心绞痛药 74

一、有机硝酸酯类 75

二、β受体阻断药 76

三、Ca2+拮抗药 76

第四节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76

一、强心苷 77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79

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 Ⅰ)抑制剂 79

一、调血脂药 80

第五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80

三、多烯脂肪酸类 81

二、抗氧化药 81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用药 83

第一节利尿药及脱水药 83

一、利尿药 83

二、脱水药 86

第二节尿崩症用药 87

第一节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 88

一、抗凝血药 88

第十三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 88

二、促凝血药 89

第二节抗贫血药和生白细胞药 90

一、抗贫血药 90

一、分类 1 91

二、靶向性评价 1 91

二、生白细胞药 92

第三节血浆代用品 93

第十四章激素及内分泌类药 95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95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96

第三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97

第四节性激素及避孕药 99

第十五章抗过敏药 101

第十六章维生素药 102

第十七章子宫兴奋药及引产药 104

第一节烷化剂 105

第十八章抗肿瘤药 105

第二节抗代谢药 105

第三节抗肿瘤抗生素 106

第四节抗肿瘤激素 106

第十九章 免疫抑制剂与增强剂 107

第二节有机磷中毒解毒药 108

第一节金属中毒解毒药 108

第二十章解毒药 108

第三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109

第四节其他解毒药 109

第二节药物剂型 110

二、药剂学任务 110

一、药剂学定义 110

第一节概述 110

第二十一章绪论 110

药 剂 学 110

三、药剂学范畴 110

一、剂型分类 110

二、剂型与疗效间的关系 110

第三节药剂学的发展 111

第四节药典与药品标准 111

第五节处方 111

第一节溶解度与溶解速度 112

二、流体流动分类 112

第二十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112

一、概述 112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 112

三、溶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112

二、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112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12

第三节粉体学简介 113

一、概述 113

三、粉体的比表面积(m2/g) 113

四、粉体的密度及孔隙率 113

二、粉体粒子大小与测量法 113

五、粉粒的流动性 114

六、微粉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14

五、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115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 115

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15

一、定义与分类 115

二、表面活性剂特性 115

三、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定义及应用 115

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115

第五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16

二、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 116

一、概述 116

三、影响药物稳定因素及稳定的措施 116

四、药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116

第一节β-环糊精包合物 117

一、环糊精的性质 117

第二十三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117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 117

三、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118

第二节固体分散体 119

一、概述 119

二、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119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120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20

一、微型胶囊概述 121

二、囊心物与囊材 121

第三节微型胶囊与毫微型胶囊 121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与举例 122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评定 124

五、毫微型胶囊及制备 125

第一节混悬剂 126

一、概述 126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126

第二十四章混悬型、乳浊型液体药剂 126

三、混悬剂的制备 127

四、混悬剂的评价 127

二、常用乳化剂 128

第二节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128

一、概述 128

三、乳浊液的稳定性 130

四、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130

五、举例 131

三、注射用水制备流程 132

第二十五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132

第一节概述 132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媒与附加剂 132

二、热原的性质 132

三、注射剂质量要求 132

二、注射剂的特点 132

一、注射剂定义与分类 132

一、注射用水 132

四、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32

二、渗透压调节 133

三、举例 133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133

五、注射剂的制备 133

第三节输液剂 133

一、概述 133

一、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134

二、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 134

第四节滴眼剂 134

三、眼用溶液剂的制备 136

四、举例 137

第五节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滤 137

一、概述 137

二、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137

三、空气过滤 138

四、洁净室的设计 138

五、灭菌与无菌 139

六、F与F0值 140

一、概述 142

二、制备方法与设备 142

第一节颗粒剂 142

微丸剂 142

第二十六章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 142

三、泡腾颗粒剂的干燥整粒 144

四、举例 145

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145

第二节胶囊剂 145

一、概述 145

二、硬胶囊剂 146

三、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 147

四、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49

第三节滴丸剂 150

一、滴丸剂的定义与特点 150

二、制备方法 150

三、举例 151

第一节概述 152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 152

一、填充剂 152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 152

三、崩解剂 152

四、润滑剂 152

一、特点 152

二、分类 152

第二十七章片剂 152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 153

一、湿法制粒压片 153

二、干法制粒压片 156

三、直接压片 157

一、概述 158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 158

二、包衣方法及设备 159

三、包衣过程及包衣材料 160

二、包衣过程 161

第五节 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 161

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61

一、压片过程 161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评价 162

一、外观 162

三、硬度与脆碎度 163

四、崩解时限 163

五、含量均匀度 163

七、卫生学检查 164

八、包衣片的质量评价 164

六、溶出度 164

第二十八章栓剂 166

三、栓剂的药物吸收途径 166

一、栓剂的定义与种类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一、栓剂基质的要求 167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 167

二、栓剂基质的种类 168

第三节栓剂的制备 170

二、药物与基质的处理与混合 170

三、置换价 170

一、制法 170

四、举例 171

第四节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172

一、质量要求 172

二、质量检查 172

第一节软膏剂 173

三、软膏剂的制备与举例 173

二、软膏剂基质 173

一、概述 173

第二十九章软膏剂及凝胶剂 173

四、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174

五、眼膏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174

第二节外用凝胶剂 174

一、水性凝胶基质 175

二、水凝胶剂的制备与处方示例 175

第三十章膜剂与涂膜剂 177

第一节 膜剂 177

一、概述 177

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 177

第二节涂膜剂 178

三、渗透压原理 180

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与 180

一、溶出原理 180

第一节概述 180

第三十一章缓释、控释制剂 180

二、扩散原理 180

方法 180

一、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182

工艺 182

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 182

三、渗透泵片 185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 185

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 186

一、体外释放方法 186

三、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186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186

第三十二章经皮吸收制剂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第二节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188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 188

二、膜材的加工、改性、复合和成形 189

第三节 渗透促进剂在TDDS中应用 190

第一节概述 191

第二节被动靶向制剂 191

一、脂质体 191

第三十三章靶向制剂 191

二、磁性微球 192

三、主动靶向制剂 194

二、辅料可改变药物给药途径和作用方式 195

七、新辅料应用是提高制剂质量的关键 195

六、辅料可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195

四、辅料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195

五、辅料可改变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95

第二节 药剂辅料在药剂学中的地位 195

第一节概述 195

三、辅料可增加药物稳定性,并延长药物有效期 195

第三十四章药剂辅料 195

一、药剂辅料是药物制剂存在的物质基础 195

和作用 195

第三节常用辅料 196

药物分析 202

第三十五章绪论 202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与发展 202

趋势 202

第二节药典知识简介 202

一、中国药典 202

二、国外药典 203

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204

一、概述 204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204

一、准确度 208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208

五、检验报告 208

四、含量测定 208

二、鉴别 208

一、取样 208

三、检查 208

第三十六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20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08

二、精密度 209

三、专属性 209

四、检测限 209

五、定量限 209

六、线性和线性范围 209

一、测量误差 210

七、耐用性 210

的统计处理 210

第三节药物分析的误差和分析数据 210

二、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12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 215

三、沉淀法 215

二、萃取法 215

第三十七章化学分析法 215

一、挥发法 215

第二节滴定分析法概述 216

一、标准溶液 216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 217

一、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19

二、酸碱指示剂 219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 219

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 220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20

五、滴定方式 221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 221

一、三种指示终点的方法 221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22

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22

第五节配位(络合)滴定法 222

一、基本原理 222

二、金属指示剂 223

第六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223

一、碘量法 223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23

二、溴酸钾法及溴量法 224

三、亚硝酸钠法和高锰酸钾法 225

第七节非水滴定法 226

一、基本原理 226

二、碱的滴定 226

三、酸的滴定 227

四、微量水的测定——Karl Fischer法 227

第三十八章分光光度法 228

第一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8

一、基本原理 228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29

四、定量分析 230

三、定性鉴别和纯度检测 230

一、基本原理 232

第二节红外光谱法 232

二、光谱解析与应用 233

第三节荧光分析法 234

一、基本原理 234

二、应用 235

第三十九章 色谱分析法 236

第一节液相色谱法 236

一、薄层色谱法 236

二、薄层扫描法 237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 238

一、基本理论 238

二、检测器 239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 240

四、定性、定量方法 240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 242

一、分类与基本理论 242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243

三、定性、定量方法 244

第四十章其他分析方法和技术 246

第一节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246

一、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246

二、直接电位法 247

三、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 248

第二节电泳法 249

二、常用电泳法 249

一、基本原理和分类 249

第三节热分析法 250

一、热分析技术 250

二、测量方法 251

第四节几种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251

一、熔点测定 251

二、旋光度测定 251

三、折光率测定 252

第四十一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253

第一节概述 253

一、杂质的主要来源 253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253

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254

四、重金属检查法 254

二、硫酸盐检查法 254

一、氯化物检查法 254

三、铁盐检查法 254

五、砷盐检查法 255

七、易炭化物检查法 255

六、溶液颜色检查法 255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 256

十、干燥失重测定法 256

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256

一、直接检查法 256

二、显色法和沉淀法 256

三、滴定分析法 256

八、澄清度检查法 256

四、旋光度法 257

五、分光光度法 257

六、色谱法 257

一、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259

第一节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259

第四十二章芳酸类及胺类药物的分析 259

三、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260

二、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 260

第二节胺类药物的分析 261

一、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261

二、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262

三、氨基酸衍生物类药物的分析 262

第四十三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264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性质 264

一、基本结构 264

二、性质 264

第二节鉴别试验 264

一、丙二酰脲类反应 264

第三节检查 265

一、苯巴比妥中特殊杂质检查 265

五、红外光谱法 265

三、钠盐的鉴别试验 265

二、熔点测定 265

四、取代基或元素反应 265

二、司可巴比妥钠中特殊杂质检查 266

一、银量法 266

二、溴量法 266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266

第四节含量测定 266

二、复方磺胺制剂的含量测定 267

一、原料药和普通制剂的含量测定 267

第二节含量测定 267

三、红外光谱法 267

二、与CuSO4的成盐反应 267

一、芳伯氨基反应 267

第一节鉴别 267

第四十四章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267

三、溶出度的测定 268

第四十五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269

第一节吡啶类药物 269

一、鉴别试验 269

二、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 269

二、有关物质的检查 270

第二节酚噻嗪类药物 270

一、鉴别试验 270

三、含量测定 270

三、含量测定 271

第三节苯骈二氮杂?类药物 271

一、鉴别试验 271

二、有关物质的检查 272

三、含量测定 272

第四十六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273

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273

一、苯烃胺类 273

二、托烷类 273

三、喹啉类 273

四、异喹啉类 274

五、吲哚类 274

六、黄嘌呤类 274

第二节鉴别试验 275

一、一般鉴别反应 275

二、特征鉴别反应 275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 276

一、物理方法 276

二、化学方法 276

三、色谱法 276

第四节含量测定 277

一、非水滴定法 277

二、提取酸碱滴定法 277

三、酸性染料比色法 278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278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278

第四十七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279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分类 279

一、基本结构 279

二、分类 279

第二节鉴别试验 279

一、呈色反应 279

三、制备衍生物测定其熔点 280

二、沉淀反应 280

四、水解产物的反应 281

六、红外光谱法 281

七、色谱法 281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 281

一、游离磷酸 281

二、甲醇和丙酮 281

五、紫外光谱法 281

三、雌酮 282

四、硒 282

五、其他甾体 282

第四节含量测定 282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282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282

三、四氮唑比色法 282

四、异烟肼比色法 282

五、柯伯(Kober)反应比色法 283

第一节糖类药物的分析 284

第四十八章糖类和苷类药物的分析 284

一、鉴别试验 284

二、葡萄糖和乳糖的杂质检查 284

三、含量测定 285

第二节苷类药物的分析 285

一、鉴别试验 285

二、特殊杂质检查 285

三、含量测定 286

第四十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287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 287

一、维生素A 287

二、维生素E 287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288

一、维生素B1 288

二、维生素C 289

第五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291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91

一、性质 291

二、鉴别试验 292

三、含量测定 293

一、链霉素 293

第二节氨基苷类抗生素 293

二、庆大霉素 294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295

一、结构与性质 295

二、鉴别试验 296

三、盐酸四环素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296

四、含量测定 297

第五十一章药物制剂分析 298

第一节概述 298

第二节片剂分析 299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299

二、片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300

三、含量测定时的取样方法 300

三、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301

一、注射剂的一般检查 301

第三节注射剂分析 301

二、注射剂的特殊检查 301

二、疾病的原因 303

临床医学概论 303

一、疾病的概念 303

第五十二章疾病概论及基本病理过程 303

第一节疾病的概论 303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304

四、疾病的转归 304

第二节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305

一、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05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09

三、炎症 311

四、休克 314

五、肿瘤 317

第五十三章诊断学基础 325

第一节常见症状 325

一、发热 325

三、腹痛 326

二、胸痛 326

四、呼吸困难 327

五、咳嗽、咳痰与咯血 328

六、腹泻 329

八、意识障碍 330

七、呕血与便血 330

第二节实验诊断 331

一、血液检查 331

二、尿液检查 332

三、粪便检查 332

四、血液生化检查 332

五、内分泌检查 333

六、血脂测定 334

七、免疫学检查 334

第五十四章常见疾病 335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335

一、慢性支气管炎 335

三、肺炎 336

二、支气管哮喘 336

四、肺结核 337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 338

一、心力衰竭 338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 340

三、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 341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43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 345

一、慢性胃炎 345

二、消化性溃疡 346

三、肝硬化 347

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 348

一、肾小球肾炎 348

二、肾盂肾炎 349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 350

第五节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351

一、缺铁性贫血 351

二、急性白血病 352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52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353

第六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53

二、糖尿病 354

第七节风湿性疾病 354

第八节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355

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355

二、一氧化碳中毒 356

第九节神经系统疾病 357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357

二、脑血栓 357

三、脑栓塞 358

四、高血压性脑出血 359

一、细菌性痢疾 360

第十节常见传染病 360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60

二、病毒性肝炎 361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62

一、药事法律、法规建设 363

第二节药事法律、法规建设 363

第五十五章药事管理概述 363

二、药事管理的研究范围 363

一、药事管理 363

药事管理 363

第一节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 363

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364

第三节法律、法规、法人 365

一、法律 365

二、行政法规 365

三、法人 366

第五十六章 我国药事管理体制 367

第一节药品监督管理体制 367

一、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职责 367

二、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与职责 368

三、国家药典委员会 369

四、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 369

二、我国现行医药行业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370

一、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370

第二节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370

第五十七章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371

第一节药品与药品质量 371

一、药品 371

二、药品质量 371

第二节我国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 371

一、我国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 371

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与管理类型 372

第五十八章 医院药事管理 373

第一节 医院药事、医院药剂科(部 373

或处)的组织机构及其任务 373

一、医院药事 373

二、医院药剂科(部或处)的组织机构 373

三、医院药剂科(部或处)的任务 373

第三节 药品调剂与处方管理 374

一、药品调剂 374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374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成 374

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任务 374

二、处方管理 375

第四节医院制剂与制剂质量控制 375

一、医院制剂的申请与审批 375

二、医院制剂的范围 376

三、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 377

第五节药品管理 377

一、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377

二、特殊药品的管理 378

三、危险药品的管理 379

四、有效期药品的管理 380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381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的意义 381

管理 381

第六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 381

三、处方药(R)与非处方药(OTC)的区别 382

四、非处方药(OTC)的遴选原则及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 382

五、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PPA)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意见 382

第七节国家基本药物 383

一、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目的 383

二、国家基本药物的来源 383

第八节21世纪医院药学 383

第九节药学服务 383

一、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 383

一、药物情报的来源 384

三、解决用药相关问题的措施 384

四、药学服务与临床药学的区别 384

二、开展药学服务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料 384

第十节 医院药物情报管理 384

二、药物情报收集的范围 385

三、医院药物情报的应用 385

第五十九章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386

管理 386

第一节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386

一、药品生产企业 386

二、运用监管手段,促进医药经济结构调整 386

一、药品经营企业 387

第二节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387

二、调整生产结构,推动体制改革 388

三、配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立定点零售药店 389

第三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质量保证 389

标准的使用 389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 389

二、国际质量保证标准在我国的使用 389

三、GMP与ISO9000标准系列的关系 390

一、数值 391

二、有效数字 391

第一节数值、有效数字及误差传递 391

药用数学与数理统计 391

第六十章药用数学基础 391

三、误差及其传递 392

第二节常用数学计算公式 393

二、数列与级数 394

一、总和运算 394

三、阶乘 395

四、指数 395

五、对数 395

第三节相关与回归 396

一、线性相关与直线回归 396

二、多元回归与曲线回归 397

第四节 常用数值单位转换 398

一、常用的计量单位 398

二、常用的医学化学计算 398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法 400

二、溶液稀释的计算法 400

第五节溶液配置 400

第六十一章新药临床研究的统计分析 402

第一节统计分析与统计人员及临床 402

研究人员的关系 402

一、统计分析与统计人员 402

一、专业原则与统计原则 403

第二节新药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 403

二、统计分析与临床研究人员 403

第三节新药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的内 405

容 405

二、新药临床研究试验设计的类型 405

一、总资料分析 406

二、统计分析报告书 406

第四节 药效统计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 407

一、总体与样本 407

二、显著性检验及P值 408

三、概率参数 408

第五节统计分析的类型 409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409

二、推断性统计分析 410

一、计量数据的统计方法 412

分析方法 412

第六节新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统计 412

二、计数数据的统计方法 422

三、等级型数据的统计方法——等级检验、Ridit法、秩和检验 426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429

第三节科技文献检索 429

三、按载体形式分类 429

二、按文献级别分类 429

第二节科技文献的类型 429

第一节科技文献的重要性 429

一、按文献类型分类 429

第六十二章 文献检索概述 429

药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429

一、什么是文献 429

二、科技文献的重要性 429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430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 430

二、文献检索的手段 430

四、中国药学文摘 432

一、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ine,IM) 432

五、国外医学 432

第二节外文检索工具期刊 432

三、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 432

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分册 432

一、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 432

第一节 中文检索工具期刊 432

第六十三章检索工具期刊 432

二、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 437

三、荷兰《医学文献》(Excerpta Medica,EM) 446

四、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 AbStracts,IPA) 451

五、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sCitation Index,SCI) 453

二、专利的特点 456

四、专利说明书 456

三、专利文献的作用 456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 456

第二节专利文献 456

一、专利文献的概念 456

第一节专利基础知识 456

第六十四章专利文献检索 456

三、药品专利 456

一、什么叫专利 456

一、《国际专利分类法》简介 457

二、中国专利文献检索 457

第三节专利文献检索 457

三、国外专利文献检索 458

三、《国家基本药物》 459

第二节常用参考工具书 459

四、《中华本草》 459

二、《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armacopoeia,USP) 459

一、《中国药典》 459

第一节 概述 459

第六十五章工具书简介 459

五、PDR(Phnysicians Desk Reference) 460

六、AHFS Drug Information 460

七、默克索引(Merck Index) 460

八、药物评价(AMA Drug Evaluation,AMA DE) 460

九、马丁代尔大药典(Martindale the ExtraPharmacopoeia) 461

十、梅尔药物副作用(Meyler s Side Effects 0fDrugs) 461

第一节计算机检索 462

一、计算机检索概述 462

二、计算机文献检索的类型 462

三、主要医药文献检索系统 462

第六十六章现代化检索工具 462

第二节光盘检索 463

一、光盘检索的特点 463

二、医学文献CD-ROM数据库 463

第三节 Internet与医药文献检索 464

一、Internet简介 464

二、Internet能做什么 464

三、Internet的常用工具 464

四、上Internet必备条件 465

五、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与检索 465

第一节概述 468

一、查新的概念 468

二、查新的目的 468

第二节查新要求 468

一、到何处去查新 468

二、查新年限 468

第六十七章科技查新 468

三、保证查新质量 469

一、选题 470

第二节文献综述写作步骤 470

第六十八章 如何写文献综述 470

三、综述的类型 470

二、综述的目的 470

第一节概述 470

一、综述的定义 470

二、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 471

三、写作构思与拟定提纲 471

四、撰写 471

三、学术论文的内容特点 473

二、学术论文的主要类型 473

一、撰写学术论文的重要性 473

第一节概述 473

第六十九章学术论文写作 473

第二节学术论文写作 474

一、选题 474

二、精心设计,认真实验 474

三、论文撰写 474

二、病毒的繁殖 479

一、病毒的结构 479

第一节概论 479

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479

药物治疗学概要 479

提 高 篇 479

三、病毒的分类原则 480

四、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征候 481

五、病毒性疾病病因学治疗 483

第二节疱疹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486

一、病因学 487

二、抗病毒治疗学 488

第三节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药物治 494

疗 494

一、感冒 494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学 495

二、流行性感冒 495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500

一、病因学 500

二、一般治疗学 501

三、主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学评价 502

二、发病机制 506

一、病原菌 506

第一节 概论 506

第二章 细菌性疾病药物治疗学基础 506

四、治疗策略和问题的出现 507

三、病程特征 507

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对策 508

一、细菌耐药性流行 508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511

三、细菌耐药性对策 515

第三节抗革兰阳性菌药物的治疗实 517

践 517

一、问题的提出 517

二、治疗学选择 519

三、抗耐药性革兰阳性茵药物发展概况 521

二、各种抗生素对细菌的PAE 526

一、PAE发生的机制 526

第四节抗生素后效应及治疗学意义 526

三、PAE的临床应用 527

第五节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应用 528

一、肝功能不全者抗菌药物应用 528

二、肾功能减退者抗生素应用 528

三、老年人抗菌药物的选用 529

四、新生儿抗菌药物的选用 530

五、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的应用 531

二、高血压的分类 533

第一节概述 533

一、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 533

第三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533

三、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 534

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学基础 535

一、影响血压的因素 535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方式 536

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537

第四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治 539

疗方案 539

一、治疗原则 540

二、治疗方案 540

第五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评 541

价 541

一、利尿剂 541

二、β-受体阻滞剂 543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545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548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550

六、a1-受体阻滞剂 551

七、其他降压药物 552

第二节药物治疗学基础 553

二、分类 553

一、病因 553

第一节概述 553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553

二、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 554

三、神经-受体失衡学说 554

一、气道炎症学说 554

第三节抗哮喘药物分类 555

一、抗炎平喘药 555

二、抗过敏性平喘药 557

三、支气管扩张药 560

第四节哮喘的现代防治原则 565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PU)的病因学 567

第一节 概述 567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567

一、病因 567

二、治疗学基础 568

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570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 570

一、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 570

二、几种根除HP的联合疗法 575

三、合理应用推荐方案,防止溃疡病复发 576

第六章癫痫的药物治疗 578

一、癫痫病因学 578

第一节概述 578

二、癫痫的分类 579

第二节药物的治疗学基础 579

一、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579

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 580

三、抗癫痫药物的耐受性 581

第三节抗癫痫药物的分类 583

二、按化学结构分类 583

一、按临床用途分类 583

三、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583

四、新抗癫痫药 591

二、治疗药物的选择 592

一、何时开始治疗 592

第四节治疗原则与方案 592

三、坚持单药治疗 593

四、换药原则 593

五、药物剂量的调整及使用方法 593

六、减量和停药 593

第一节概述 595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595

arthritis,RA) 595

一、病因学 595

第七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痛风 595

的药物治疗 595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 596

三、药物治疗 596

第三节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599

一、病因学 599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 599

三、药物治疗及选择 600

第四节痛风 601

一、病因学 601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 602

三、药物治疗学 602

第五节治疗药物分类 604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604

一、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604

二、抗痛风药 607

第八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609

一、病因学 609

第一节概述 609

二、糖尿病流行趋势 611

三、糖尿病并发症 612

第二节药物治疗学基础 614

一、1型糖尿病 614

二、2型糖尿病 614

第三节治疗药物的选择 614

一、1型糖尿病 614

二、2型糖尿病 615

三、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618

第九章细胞因子疗法 621

第一节概论 621

一、细胞因子特征 621

二、细胞因子作用的规律 621

三、细胞因子受体 621

第二节干扰素 623

一、干扰素主要来源 624

二、IFN生理功能 625

三、临床应用 626

四、临床评价 628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 629

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629

二、其他白细胞介素 631

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 635

第四节集落刺激因子 635

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 637

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rn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 638

五、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640

临床药学 643

第一节临床药学概念 643

第二节 临床药学的发展史 643

一、外国发展史 643

二、我国发展史 643

第十章临床药学概论 643

第三节 临床药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 644

一、临床药学的任务 644

二、临床药学的研究范围 645

五、药-时曲线及时-效曲线 647

四、药物的排泄 647

六、药物的消除与蓄积 647

第一节 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647

二、药物的分布 647

三、药物的代谢 647

第十一章临床药动学 647

一、药物的吸收 647

七、房室模型 649

八、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649

第二节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653

一、个体的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653

二、年龄的影响 654

三、生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655

四、时辰的影响 655

第十二章药效学 657

第十三章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 657

第一节药物剂量的计算 657

一、剂量的折算方法 657

二、药物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 659

第二节给药方案 660

一、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660

二、按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 661

三、按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瓦)设计给药方案 668

四、按药物清除率设计给药方案 669

五、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 670

六、按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 672

七、按非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 673

八、肾功能低下给药方案的调整 675

第三节老年人给药方案 679

一、老年期生理、生化的特点 679

二、老年期药动学的特点 680

三、老年期药效学的特点 682

四、老年人用药的原则 682

五、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683

第四节小儿期用药方案 684

一、小儿期药动学的特点 684

二、小儿期药效学的特点 685

三、小儿期用药特点 685

四、小儿期用药注意事项 686

第五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方案 686

一、妊娠期妇女用药特点 686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 691

第十四章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 694

第一节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694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694

二、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 694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 694

二、拮抗作用(antagonism) 695

四、影响药物排泄 695

第二节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695

一、协同作用(synergism) 695

三、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 696

第三节药物的合理选用 697

一、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697

二、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697

一、A型不良反应 698

二、B型不良反应 698

三、药品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698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698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698

第十五章药品的不良反应 698

四、迟现型不良反应 699

第三节药品不良反应按程度分级 699

一、一般不良反应的分级 699

二、Tallarida七级标准 699

第四节 常见药品不良反应 699

一、副作用(sideeffects) 699

二、毒性作用(toxic effects) 699

三、过敏反应(anaphylaxis) 699

八、药物的三致(致畸、致癌与致突变)作用 700

七、依赖性(dependence) 700

五、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 700

四、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700

六、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700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701

一、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701

二、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702

三、药品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702

第六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 702

析评价 702

一、因果关系评价的五条基本原则 702

五、非规则法 703

第七节20世纪的重大药害事件 703

四、贝叶斯不良反应诊断法(Bayesian adversereaction diagnostic instrument)(概率化方法) 703

三、计分推算法 703

二、因果关系的分级标准 703

第十六章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705

第一节监测报告方法 705

一、自发呈报制度 705

二、指定医院监测的方法 705

三、对上市新药的监测 705

四、对已上市的药物效应的再评价 705

五、国际协作监测 705

二、长期应用的老药 706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况 706

第二节监测报告的内容 706

一、新上市药品 706

第十七章治疗药物的监测 707

第一节概述 707

一、药物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707

二、药物监测的范围 707

三、药物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和步骤 708

第二节药物监测方法的选择和建立 709

一、监测方法的选择要求 709

二、监测方法的建立 709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 713

一、功能性药源性疾病 719

二、器质性药源性疾病 719

第一节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719

第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719

药源性疾病 719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720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流行病学 720

一、概述 720

二、研究方法 720

第四节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721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721

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721

三、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721

一、药疹 722

第十九章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722

第一节药源性皮肤病 722

二、脱发 723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药源性疾病 724

一、药源性肝病 724

二、药源性胃肠穿孔 72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药源性疾病 730

一、药源性咳嗽 730

二、药源性哮喘 730

第四节药源性心血管疾病 733

一、药源性心律失常 733

二、药源性心绞痛 735

第五节药源性肾病 738

一、药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738

二、药源性血尿 741

第六节药源性胃肠疾病 743

一、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745

第七节药源性血液病 745

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748

三、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750

第八节药物性耳聋 751

一、对听力有损害的药物 751

二、影响药物耳中毒的因素 752

三、诊断 752

四、防治 752

第九节药物变态反应 753

一、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 753

二、发病机制 753

三、药物变态反应的致病药物和临床表现 754

四、诊断 755

五、防治 756

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758

第二十章概述 758

第一节药物评价研究内容及范围 758

第二节 我国的药物评价工作及程序 758

第四节 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 759

一、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 759

位和任务 759

第三节 医院药学在药物评价中的地 759

三、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把合理用药扩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 760

四、药物评价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 760

二、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760

第二十一章药物安全性评价 761

第一节临床前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 761

价 761

一、全身性用药的毒性实验 761

二、局部用药的毒性实验 762

三、特殊毒性实验 762

四、药物依赖性实验 763

五、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实例 764

一、新药临床研究的概念 766

二、新药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766

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766

第二节临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766

四、新药临床研究的程序 767

五、新药临床研究的方法 767

六、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评价 768

七、临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实例 769

第三节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771

一、Meta分析的特点与目的 771

二、Meta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772

三、Meta分析的注意事项 774

四、Meta分析的应用实例 774

第二十二章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777

第一节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 777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777

二、一般药理学研究 778

三、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实例 778

第二节药物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780

一、药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780

二、药物有效性临床研究实例 781

二、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特点 784

一、上市药物有效性研究的内容 784

第三节上市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784

三、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的方法 785

四、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实例 785

第二十三章药物的质量评价 788

第一节生物利用度研究 788

一、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 788

二、生物利用度的分类及其主要参数 788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789

四、生物利用度评价 790

五、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实例 791

一、影响体内外相关性的因素 793

第二节体外溶出度测定 793

二、溶出度测定方法 795

三、溶出度测定实例 795

第二十四章药物经济学评价 797

第一节 概述 797

一、药物经济评价概念 797

二、药物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797

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797

一、最小成本分析 797

五、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施步骤 798

二、成本—效果分析 798

三、成本—效用分析 798

四、成本—效益分析 798

六、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 799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应注意的 800

问题 800

一、成本测算 800

二、样本数 800

三、偏倚 801

四、依从性 801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 802

三、药物利用研究的类型 802

一、药物利用研究的概念 802

第一节概述 802

第二十五章药物利用研究 802

第二节药物利用研究方法 803

一、研究设计的类型 803

二、研究内容 803

三、统计分析方法 805

四、药物利用研究应用实例 805

四、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 809

三、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原则 809

二、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 809

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论 809

应用 809

一、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809

第二十六章药物评价在合理用药中的 809

第二节 药物临床评价在合理用药中 810

的应用 810

第三节 药物质量评价在合理用药中 810

的应用 810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合理用药中 811

的应用 811

一、治疗方案 811

二、分析方法 811

二、结果 813

三、讨论 813

第五节药物利用研究在合理用药中 813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813

的应用 813

医院药学科研方法学 815

第二十七章 医院药学科研概论 815

第一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原则 815

第二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类型与内容 815

一、医院药品供应管理研究 815

一、医院药学科研的选题原则 816

第三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选题与论证 816

三、临床药学研究 816

二、医院制剂研究 816

五、药学信息研究 816

四、药物评价 816

第四节 医院药学科研课题的设计 817

一、明确研究目标 817

二、实验设计的一般要求 817

第五节 医院药学科研课题的实施与 817

管理 817

二、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论证 817

第六节 医院药学科研成果的总结与 818

评价 818

一、完全随机化 819

第一节常用随机化分组方法 819

二、分段随机化 820

三、配对设计随机化 820

四、分层随机化 820

第二节随机抽样方法 820

一、单纯随机抽样 820

二、机械抽样(系统抽样) 820

三、实验研究设计 821

二、临床研究设计 821

第三节研究设计的类型 821

三、分层抽样 821

一、调查研究设计 821

第四节研究设计的方法 822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 822

二、随机区组设计 822

三、正交试验设计 822

四、序贯设计 824

五、其他设计 826

一、库存的分类 827

二、传统库存管理技术——ABC分类法和EOQ法 827

第一节药品供应管理研究的意义 827

第二节医院药品库存管理 827

第二十九章 医院药品供应管理研究 827

三、现代库存管理技术 830

第三十章制剂学研究 832

第一节 概述 832

一、制剂研究的重要性 832

二、医院制剂研究的特点 832

三、医院制剂研究的要求 833

一、根据医疗防治的需要 834

第三节剂型筛选 834

二、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 834

二、剂量筛选 834

一、组方筛选 834

第二节处方筛选 834

三、根据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 835

第四节工艺筛选 835

第五节辅料的筛选 835

一、认识辅料的结构、特性和用途 835

二、注意辅料与主药的配伍关系 835

三、用量的选择 835

第六节 医院制剂研究方法 835

一、析因设计 836

二、均匀设计 837

第七节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 839

一、药品稳定性标准 840

二、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840

三、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 841

四、制剂稳定性研究实例 844

第八节制剂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研 845

究 845

一、制剂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 845

二、制剂质量标准制订的技术方法 845

三、含量测定方法考察 849

四、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实例 850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 852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方法 852

第三十一章 临床药学研究 852

第一节 临床药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852

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852

第三节药学信息研究 855

一、药学信息工作的任务 855

二、药学信息研究方法 855

三、药学信息主要检索工具 858

四、临床药学研究实例 860

第三十二章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法 862

第一节药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 862

一、药物抗菌作用测定 862

五、生产环境的空气净化度监测 863

一、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处理方法 863

第二节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863

二、微生物制剂的定量测定 863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 863

三、无菌试验及灭菌保证 863

二、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864

三、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864

四、药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定量测定 864

第三节药物抗菌作用测定法 864

一、体外抗菌试验 865

四、药物抗真菌作用的测定技术要求 869

二、体内抑菌试验 869

三、药物抗菌作用测定的技术要求 869

第四节 防腐剂及消毒剂效力测定法 870

一、防腐剂效力测定 870

二、消毒剂效力测定 872

第五节空气洁净度检测法 874

一、采样计划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874

二、采样方法 875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878

第三十三章概述 878

第三十四章数学方法学 879

第一节曲线拟合 879

第二节高斯—牛顿法 880

第三节 高斯一牛顿拟合法求算药动 882

学模型参数BASIC程序 882

第三十五章 电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 885

第一节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885

一、等吸收点法测定原理 885

二、系数倍率法用于二组分混合液测定时的原理 885

三、系数倍率法用于三组分混合溶液测定时的原理 886

四、系数倍率法用于紫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的主要步骤 887

五、一元线性回归在系数倍率法中的应用 887

六、两组分系数倍率法BASIC程序 888

二、三组分测定原理 890

一、两组分测定原理 890

第二节多波长直线回归法 890

三、两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法BASIC程序 892

第三节卡尔曼滤波法 893

一、卡尔曼滤波法在多组分分光光度法中 894

应用的基础原理 894

二、卡尔曼滤波法BASIC程序 895

第四节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 897

一、3P87的主要特点 898

二、算法和权重 898

一、主要特点 899

第五节药品购销存管理软件 899

四、模型解释 899

三、药代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回归 899

二、日常业务处理模块 900

三、出入库校验处理模块 901

四、药库药品采购处理模块 901

五、药库初始化处理(建账)模块 901

第六节药物处方计算机审查系统 901

第七节Internet药学信息检索 901

一、通用搜索引擎 902

二、专业搜索引擎 902

三、文献检索 902

第八节常用药学网址 9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