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桥梁施工违规纠正手册
桥梁施工违规纠正手册

桥梁施工违规纠正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交通运输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权科,张文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405002X
  • 页数:2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违规问题及其产生的后果和应采取的措施。
《桥梁施工违规纠正手册》目录

第0章 一般规定(模板、钢筋、混凝土) 1

第一节 模板 1

1 规避 模板委外加工技术要求不明确 1

2 严禁 模板安装位置、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1

条目 1

3 规避 模板的形式和数量选择不当 2

4 严禁 模板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零配件不配套 2

5 规避 模板在重复使用前不重视整修或调校 3

6 规避 模板现场堆放、保管不规范 3

7 规避 模板安装与其他工序施工不协调 3

8 规避 模板的设计制作与现场相关作业方式的组合考虑不周 4

9 规避 将使用中的模板,作为运输物件的兜揽或运输便道面板 4

10 规避 检查模板垂直度的方法不当 4

11 规避 未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模板推移 5

12 严禁 对复杂、重要结构工程部位的模板体系不进行专项设计 5

15 规避 模板支架的基础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 6

13 规避 模板及支架设计的荷载取值未充分考虑施工荷载 6

14 严禁 施工的工序和荷载处理不当 6

16 规避 模板及支架设计中对变形考虑不周 7

17 严禁 模板拼缝、对拉螺杆、支架连接等处理不当 7

18 规避 模板施工无详细施工设计图和验收标准 8

19 规避 模板及支架施工前无技术、安全方案交底或交底不到位 8

20 规避 模板安装后未履行验收程序 9

21 严禁 结构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时间或强度,就进行模板、支架的拆除 9

22 规避 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模板、支架的拆卸工作 9

23 规避 模板表面未使用合格的脱模剂及正确的涂刷方法 10

24 严禁 施工过程未进行检查、监测 10

25 规避 木模板安装后,没有马上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前没有重新检查各部位尺寸 10

26 规避 模板安装好后,清理各种杂物不彻底,用水或压缩空气清理完成后,没有预留出渣口 11

27 规避 制作模板的材料较差,钢模或木模刚度不够,钢模焊接变形或焊缝不足 11

28 规避 上道工序未验收就进行模板安装 11

2 规避 随意使用其他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 12

第二节 钢筋 12

1 规避 进场钢筋手续不全,无标牌、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 12

3 规避 钢筋在运输、施工过程中弯折过度或反复弯曲 13

4 规避 未按有关标准规定的频率对进场钢筋力学性能进行抽检 13

5 规避 未对钢筋的外观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使用锈蚀的钢筋 13

6 规避 对钢筋的泥污或油污不作处理 13

7 规避 钢筋的物理性能满足要求,但钢筋的化学成分分析试验不合格而用于工程中 14

8 规避 钢筋加工前,未复核图纸的工程数量(型号、根数、长度等)就下料 14

9 规避 用Ⅱ级或冷拉钢筋做吊环 14

10 规避 盘圆钢筋未经调直或调直时施加应力过大 15

11 规避 从事钢筋焊接的操作人员,无特殊工种作业对应的等级合格证 15

12 规避 焊条型号与钢筋规格种类不匹配 15

13 规避 使用已受潮的焊条 16

14 规避 图纸已明确的焊接方式,采用别的方法替代 16

15 规避 钢筋使用搭接焊时,未按同轴焊接 16

16 规避 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采用绑扎接头 16

19 规避 下料时未考虑同一断面对焊接接头数的要求 17

17 规避 焊接电流不稳定,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不及时 17

18 规避 钢筋焊接前未进行试焊,即进行批量焊接 17

20 规避 钢筋焊接加工时操作平台或模架不平整,网片成型后搬运时随意扔摔、随意堆放,堆放时地面不平,堆放过高,搬运频繁 18

21 规避 对焊接接头未做外观检查、处理 18

22 严禁 钢筋的间距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8

23 规避 钢筋连接时所使用的接头型式不符合设计要求 19

24 规避 钢筋焊接长度或绑扎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19

25 规避 砂浆垫块不能满足保护层设计要求 19

26 规避 结构预留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足 20

27 规避 结构预留钢筋放置时间过长,未进行处理 20

28 规避 未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制作钢筋构件 21

29 规避 钢筋安装未采用标线等有效方法控制,线型不能保证 21

30 规避 箍筋末端未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做成弯钩 21

31 规避 钢筋主、次筋布置错误 21

33 规避 钢筋骨架片成片前未考虑相邻骨架片的组装情况 22

34 规避 钢筋骨架片的起吊点位置不合理 22

32 规避 钢筋绑扎不牢或绑扎定位数量不足 22

35 规避 混凝土浇筑前未对钢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23

36 规避 钢筋保管不良,受到雨水侵蚀,存放期过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 23

37 规避 各种接头未做工艺试验 23

第三节 混凝土 24

1 严禁 水泥无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而直接使用 24

2 严禁 未按规定的频率和项目对进场水泥抽检 24

3 规避 水泥质量不稳定或达不到要求 25

4 规避 对进场水泥未采取妥善的保存方式 25

5 严禁 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5

6 严禁 混凝土集料的性质不符合要求 25

7 严禁 混凝土集料中含有有害杂质 26

8 严禁 混凝土集料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 26

9 严禁 拌制混凝土的水质不合格 27

10 严禁 混凝土外加剂品种、质量及掺量未经试验确定 27

14 规避 施工停置时间过长后,表面未按施工缝处理 28

13 规避 混凝土施工缝和沉降缝位置留置不当 28

11 规避 不按砂、碎石的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 28

12 规避 混凝土施工缝凿毛不彻底 28

15 规避 混凝土施工浇筑顺序不合理 29

16 规避 未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9

17 规避 拌制混凝土时原材料用量偏差超过规范要求 29

18 规避 未经试验,随意调整配合比 29

19 规避 使用商品混凝土时未注意进行必要的抽检 30

20 规避 混凝土输送渠道不当 30

21 规避 混凝土浇筑前未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到位 30

22 规避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 31

23 规避 混凝土搅拌方式不正确 31

24 规避 振捣器选择不合适,功率小、振捣力不足或附着式振捣器的布置间距不合理 31

25 规避 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到位,振捣方法不正确 32

26 规避 混凝土浇筑一次下料过多,采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2

27 规避 混凝土竖向浇筑高度超过2m时不设置窜筒或溜管 32

29 规避 冬季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未采取防冻措施 33

28 规避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未考虑水化热散热系统 33

30 规避 关键部位施工原材料及设备准备不充分,缺乏应急措施 34

31 规避 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未复查 34

32 规避 混凝土试件不按标准养生 34

33 规避 混凝土施工现场未制作试件或试件组数不够 35

34 规避 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底未按要求处理 35

35 规避 混凝土结构未按规定养生 35

36 规避 泵送混凝土的泵送压力不足 36

37 规避 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超过其初凝时间 36

38 规避 浇筑混凝土时片石掺量、粒径等指标控制不严 36

39 规避 缓凝减水剂掺入量过多 37

40 规避 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含有未碾成粉状的颗粒 37

41 规避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某一部位漏振或同一部位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浇筑厚度过厚,没有分层;不连续振捣 37

1 规避 涵洞开工前没进行现场核对,盲目按图施工 38

2 规避 挖基坑时,标高未掌握好,超挖回填不符合要求 38

第一章 涵洞 3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8

3 规避 基坑开挖时排水防水措施不到位 39

4 规避 涵洞在基坑开挖后没有检测基底承载力 39

5 规避 分离式基础涵洞,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换填砂时,未同步施工 39

9 严禁 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 40

12 规避 沉降缝填料选用没有弹性的材料,填塞不紧、填塞深度不够 40

11 严禁 基础、墙身、顶板的沉降缝上下不贯通,存在错台 40

10 规避 沉降缝两端面不竖直,不平整 40

8 严禁 违反设计规定随意在基础混凝土中抛片石 40

7 严禁 施工基础混凝土前,未对基坑底面进行处理 40

6 严禁 基坑积水未抽干即浇筑基础混凝土 40

13 严禁 涵洞完成后马上进行回填土施工 41

14 严禁 在盖板(或拱圈)未安装(或现浇),或分离式基础的涵底铺砌或支撑梁未施工,即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41

15 严禁 涵洞台背回填材料选用粘性土等不透水性材料 41

16 规避 台背回填不对称 41

17 规避 台背回填分层超厚、压实度不够 41

18 严禁 在暗涵盖板上直接进行回填土施工 41

23 规避 涵洞完工后未及时进行跟踪测量观测 42

22 规避 浆砌石料基础、墙身砌筑前不进行石料强度检验,凭外观估计其强度 42

第二节 管涵 42

1 规避 管节端面不平整,端面与轴线不垂直(斜交涵除外) 42

20 规避 软基段的涵洞未等堆载预压结束后反开槽施工 42

19 规避 暗涵顶没填土或填土厚度不够时,就让车辆及施工机械通过 42

21 规避 明涵预制盖板或现浇盖板顶面粗糙度不足 42

2 规避 预制管节时,内模与外模固定松动,产生水平位移 43

3 规避 外购管节时,未认真对其质量进行把关 43

4 规避 管节表面没有注明型号或适用范围 43

5 规避 管座顶部与管身不密贴 43

6 规避 基础沉降缝与管节接头位置不对应 43

7 规避 管节密封不好导致漏水 43

8 严禁 加大管节接缝宽度 43

9 规避 安装管节时中心位置和高程控制不准确 43

3 规避 基础砌筑不认真,砂浆不饱满 44

1 规避 墙身与基础交界面,未预埋钢筋或插入石榫或未凿毛 44

第四节 盖板涵、箱涵 44

1 规避 拱圈不对称施工 44

第三节 拱涵 44

2 规避 基础平面尺寸不准确,襟边偏大或偏小 44

5 规避 预制盖板改为整体现浇时,横向钢筋未加强 45

6 严禁 预制盖板改为现浇时,沉降缝处未断开 45

7 严禁 整体式基础的盖板涵,台墙身与基础间的倒角混凝土未与墙身混凝土一起浇筑,事后补浇 45

4 规避 沉降缝处模板支撑不牢靠 45

3 规避 盖板涵预制盖板翘曲或台帽不平整 45

2 规避 盖板采用现浇时,涵洞台帽与盖板间没有油毛毡隔开 45

8 规避 沉降缝布置明显不合理,盲目按图施工 46

9 严禁 不严格按要求预埋涵台身钢筋 46

10 严禁 箱涵底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要求即开始浇筑墙身混凝土 46

第五节 倒虹吸管 46

1 严禁 进水出口的竖井底部未设置防淤沉淀井 46

2 严禁 管节接头或进出水口砌缝质量不合格 46

3 严禁 填土覆盖前未作灌水试验 47

3 规避 不根据土质情况确定相应的坡率;或该支护的基坑不按规定及时支护 48

1 规避 在开挖基坑前,未做相应的地质探勘与分析 48

2 严禁 基坑开挖时,未完善排水处理 48

第二章 桥梁基础 48

第一节 扩大基础 48

4 规避 对挖好后的深、大基坑,不进行限制性保护以及采取监测措施 49

5 严禁 围堰高度不够 49

6 严禁 未根据水深、流速、地质等选用合适的围堰类型 49

7 规避 在无砂的粘质土中采用井点法降水 50

8 规避 在基坑开挖后没有检测基底承载力 50

9 规避 未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基底检验方法 50

10 严禁 对软土地基,未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基底处理方法 51

11 严禁 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需换填砂时,左右半幅、相邻墩台未同时、同步施工 51

12 严禁 坚硬的倾斜岩面未进行凿平、凿台阶等处理 51

13 规避 基础基坑开挖后且经检验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时,没有及时施工基础 51

17 规避 施工基础混凝土时,未在整个截面范围内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毕 52

第二节 桩基础 52

1 严禁 桩位放样后不复核、不保护,成孔过程和成孔后不检验桩孔中心 52

15 严禁 施工基础混凝土前,未将基坑水排除 52

14 严禁 施工基础混凝土前,未对基坑地面整平,对非干燥土基底未加铺砂、石屑或砂浆、混凝土等 52

16 严禁 施工基础混凝土时,底部钢筋网紧贴坑底,无保护层;或保护层太小 52

2 规避 采用筑岛围堰施工桩基时,筑岛的高度不满足要求 53

3 严禁 护筒顶高度不满足要求 53

4 规避 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或者钻孔附近有其他振动源 53

5 严禁 钻孔支架不稳 53

7 严禁 泥浆池太小或未将沉淀池和储浆池分开,或沉淀池的沉渣未经常清除 54

8 严禁 钢护筒刚度不够,或焊接质量不合格 54

6 严禁 未认真复核护筒顶标高或测绳刻度 54

9 严禁 未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钻锥 55

10 严禁 钻(冲)孔过程中泥浆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 55

11 严禁 钻(冲)孔施工时,无钻(冲)孔施工记录,或虽有记录但地质描述与实际不符,或地质变化时未捞取渣样和记录其标高位置 56

12 规避 冲击钻成孔时,未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及磨损情况 56

13 规避 冲击钻成孔时,泥浆太稠,或冲程太小,或冲机转向装置失灵 56

14 规避 冲击钻成孔时,冲程超过6m 57

15 规避 钻孔过程中,地质变化时,未及时调整钻进速度 57

16 严禁 钻头松动,或钻杆弯曲时仍继续进行钻孔施工 57

17 规避 冲击钻成孔时,未根据土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冲程大小 57

21 严禁 同一墩相邻桩间距太小时,同时进行相邻两根桩的施工 58

20 严禁 遇软土层,塑性土层钻进时,不注意地下水位的影响;成孔后不测量孔径 58

18 规避 冲击钻成孔时,未均匀地松放钢丝绳的长度,松绳过少或过多 58

19 规避 在轻亚粘土或亚粘土夹卵石、砾石层地质层的桩基,采用普通的钻孔成孔工艺 58

22 严禁 在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钻(冲)孔时,泥浆比重过小,且未及时加浓 59

23 严禁 进行钻(冲)孔桩施工前,未认真阅读地质图 59

24 严禁 钻(冲)孔过程中未认真观察、检查桩孔是否倾斜,或虽发现倾斜但未及时加以处理 59

25 规避 钻进过程中未采用减压钻进 60

26 严禁 钻(冲)孔过程中未认真检查孔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虽发现孔径偏小但未及时加以纠正 60

27 严禁 深水钻(冲)孔灌注桩采用浮式施工平台时,浮台设计未考虑水位涨落和洪水冲击对其准确位置的影响 60

28 严禁 溶洞地区的桩基施工,事前未有周密的方案设计或准备措施不足 61

29 严禁 溶洞地区水下桩基施工,若采用置于岩面顶的钢护筒,当岩面倾斜或岩面顶地质不良时,未对该护筒脚周边地质作加固处理 62

30 严禁 支承桩终孔时,未能准确判断桩底的岩性 63

31 严禁 摩擦桩施工时,不检查实际地质情况,钻到设计标高即终孔 63

32 严禁 钻(冲)孔采用“换浆法”清孔时,对泥浆加水过快过多 64

33 严禁 摩擦桩以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64

34 严禁 清孔合格后静置时间过长 64

37 严禁 下放钢筋笼后未准确控制钢筋笼顶标高 65

35 严禁 桩基钢筋笼下放前,未严格检查验收,或下放时未检查节段间接头质量 65

36 严禁 下放钢筋笼时,未对准桩孔中心,或虽对准中心,但下放后未对钢筋笼加以固定 65

38 严禁 下放钢筋笼时晃动过大 66

39 严禁 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应急措施不充分 66

40 严禁 桩基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66

41 规避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未对钢导管进行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过球试验和接头螺丝的试拆卸等 67

42 严禁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不够 68

43 严禁 剪球时,导管下口至孔底距离过小(小于0.25m)或过大(大于0.40m) 68

44 严禁 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注速度过快;或者钢筋笼不采取固定措施 68

45 规避 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过小或过大 68

46 规避 在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施工员未准确记录、计算已灌注混凝土数量 69

47 规避 水下混凝土灌注末期,漏斗底口离井孔水面或桩顶较矮 69

48 严禁 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将近结束时,测深不认真或方法不对或锤太轻 69

49 严禁 灌注的水下混凝土面比设计桩顶高出小于0.5m 69

50 规避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69

54 严禁 土层松软、地下水较大、桩距较小时,相邻两根桩同时开挖 70

53 严禁 刚开始即大面积开挖各桩孔 70

55 严禁 开挖前未对场地进行整平,未对松软土层夯实 70

51 严禁 地下水位太高、地下水较丰富、含砂层或淤泥时,采用挖孔方法成孔 70

52 规避 孔深过大时,采用挖孔方法成孔 70

56 严禁 孔口第一节混凝土护壁未高出地面20~30cm,或挖孔时将出渣堆平孔口,使此20~30cm消失 71

57 严禁 孔口四周未挖排水沟 71

58 严禁 挖孔时将出渣堆放在桥梁桩孔周围 71

59 严禁 在截面出现拉应力的桩,将混凝土护壁当作桩身截面的一部分 71

60 严禁 未根据不同的土层选用合适的孔壁支护类型 71

61 严禁 挖孔时,未在孔内工人上方放置半圆形钢筋网罩盖;孔下工人未戴安全帽 71

66 严禁 孔内爆破后未先通风、未检查是否有有害气体,工人即下井作业 72

69 严禁 孔内岩层采用爆破时,裸露药包放炮,或未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 72

68 严禁 孔内岩层采用爆破时,孔深大于5m时,未采用电雷管引爆 72

67 严禁 孔内岩层采用爆破时,炸药用量过大 72

62 严禁 工人上下孔时未系保险绳 72

65 严禁 孔深超过10m时,未经常检查孔内的CO2浓度,未采用机械通风 72

64 严禁 每天的挖孔工作开始时,在工人下井之前未对孔底通风换气 72

63 严禁 挖孔工作暂停时,未在孔口罩盖 72

73 严禁 钢筋笼下放时,未设置保护层;未对准桩孔中心 73

72 严禁 挖孔时未经常检查地质情况,未与设计资料对照;未同步、真实地做好挖孔记录 73

70 严禁 挖孔过程中未经常检查桩孔直径、垂直度 73

71 规避 挖孔时遇到潜水层承压水时,处理方法不当 73

74 严禁 在灌注桩孔混凝土前瞬间,未清除孔底沉淀 74

75 严禁 孔内地下水的上升速度较大时,采用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桩的办法 74

76 规避 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孔底积水深超过5cm 74

77 严禁 在空气中灌注混凝土时,将混凝土直接往孔内倾倒 74

78 规避 孔内混凝土未一次连续灌注完毕 74

79 严禁 桩顶2m混凝土未用振捣器捣实 74

2 规避 对地质资料有疑问时,不按要求进行施工钻探 75

4 规避 沉井下沉时,沉降观测线及观测点布置不合理 75

3 规避 沉井下沉前,不对附近的建筑物、水库、堤防进行防护 75

第三节 沉井基础 75

1 规避 在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不全或有疑问时,未经补全或明确即进行施工 75

80 严禁 未将桩顶已离析的混合物及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 75

5 规避 在通航河流中施工,不设置行船警示讯号 76

6 规避 在通航河流中,不设置河流管制警戒 76

7 规避 筑岛制作钢筋混凝土沉井时,地基夯实不均匀 76

8 规避 筑岛制作钢筋混凝土沉井时,支垫与钢刃脚不密贴 76

11 规避 抽垫作业不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无序抽垫 77

12 规避 浮式沉井不进行水压试验,或试验结果不准确,即行下水 77

9 规避 采用土模制作刃脚时,土模强度不够 77

10 规避 已浇筑沉井强度不满足要求即进行抽垫作业 77

13 规避 浮式沉井在悬浮状态下接高时,不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检查机具、抽机、排气设备的可靠性 78

14 规避 浮式沉井就位作业前,锚碇体系布置不合理 78

15 规避 水中沉井着床就位后,后续施工缓慢 78

16 规避 下沉沉井时,突遇不规则岩层或探头石,古树躯干,不查明原因,即盲目处理 78

17 规避 采用压重法下沉时,不验算沉井承载力或偏压 78

18 规避 沉井下沉时,不按规定进行正确纠偏 78

22 规避 用多根导管灌注水下封底混凝土时,导管安装错位或碰撞错位 79

1 规避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不做槽坑临界深度验算 79

第四节 其他基础(地下连续墙) 79

19 规避 采用吸泥吹砂方法在不稳定土层进行下沉施工时,井内外水位偏差过大 79

21 规避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不进行沉降观测,盲目封底 79

20 规避 沉井接高作业时,刃脚掏空 79

7 规避 挖槽过程中不及时使用专门调制的泥浆 80

6 严禁 如采用预制导墙块时,不注意保证连接处的质量 80

5 严禁 导墙施工过程及未达到混凝土龄期前,允许重型机械、车辆在附近行驶 80

4 规避 导墙分段施工时,段落划分与地下连续墙划分的节段一致 80

3 规避 导墙埋入土内深度不足或基底土层未夯实 80

2 规避 连续墙分节段施工,各单元节段间的接头装置,设在转角处或地下墙与内部结构的连接处 80

8 规避 挖槽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设点进行观测 81

9 严禁 吊放接头装置之后,再进行槽段清底工作 81

10 严禁 混凝土初凝前,吊出接头箱管 81

11 规避 在连续墙与梁、墩柱或承台连接处未设置结构接头(埋设连接钢筋) 81

12 严禁 安放钢筋骨架不顺利时,强行压入槽内 81

13 规避 连续墙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布置不符合要求 81

14 严禁 地下连续墙施工采用人工开挖成槽 82

15 规避 开挖时不严格执行开槽顺序 82

16 规避 钢筋笼的临时绑扎铁丝在入槽前未全部拆除 82

17 规避 起吊钢筋笼骨架时,吊点布置或起吊方式不合理 82

第五节 系梁/承台施工 82

1 规避 套箱法围堰施工水中桩基承台时,桩与预留孔间缝隙没堵好 82

6 规避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未采取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83

5 严禁 套箱在封底后产生较大晃动 83

7 严禁 套箱内的封底混凝土侵占基础厚度 83

3 严禁 有底套箱下放前未对河床进行探测及清平 83

4 规避 套箱下放过程中各点不同步 83

2 严禁 套箱施工过程中,不做抗浮力验算 83

8 规避 对承台、系梁的养护措施不到位 84

9 规避 承台、系梁分层浇注时施工缝处理不严格 84

10 规避 承台拆模后不进行全面检查 84

11 规避 深水围堰设计高度不足或过高 84

12 严禁 围堰防水不严密 84

13 规避 双壁围堰定位船与导向船未锚固牢靠 85

14 规避 双壁围堰着床前准备工作不足 85

15 严禁 下沉双壁围堰过程中,堰内水位大大低于堰外 85

16 规避 吸泥下沉围堰时,将吸泥机直接伸到刃脚下吸泥 85

17 严禁 围堰清基不彻底 85

18 严禁 钢板桩围堰,在加工好后未做锁口试验检查 85

19 规避 钢板桩打入时,采用单根打入 85

25 规避 钢板桩在粘土层中使用射水下沉办法 86

24 规避 钢板桩施打顺序不正确 86

26 严禁 使用接长的或不同类型的钢板桩时,未能正确连接 86

21 严禁 施打钢板桩过程中未设置观测点和仪器跟踪 86

23 规避 施打钢板桩无导向设备 86

22 规避 施打前,钢板桩锁口未做处理 86

20 严禁 在运输过程及起吊、堆放、搬运时不注意保护钢板桩 86

27 规避 钢板桩起拔方向不正确 87

28 规避 钢板桩围堰未设置适当的内外支撑 87

29 规避 对先下围堰后成桩的工程,工期安排不合适 87

30 规避 采用过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封底 87

31 规避 封底混凝土浇注顺序方法不当 87

第三章 桥梁下部构造 88

第一节 桥台 88

1 严禁 基础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及设计的要求,即进行墩台施工 88

2 严禁 墩台施工前放样未采取有效精确的定位测量方法 88

5 严禁 桥台沉降缝未按设计施工 89

6 严禁 墩台钢筋安装时,下端与基础预留钢筋连接不满足要求,上端未预留钢筋或预留钢筋不够长 89

4 严禁 墩台混凝土施工前,未严格检查墩台模板的线型、垂直度等 89

3 严禁 在重力式桥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设计中,使用的水泥品种和用量不当 89

7 严禁 薄壁式桥台混凝土施工时,未注意对称均匀下料 90

8 规避 薄壁式桥台混凝土分层施工的时间太长 90

9 规避 对于桥台的台帽边缘等结构细部,振捣不到位 90

10 规避 肋板式桥台或柱式桥台间的填土施工未完成,就进行台帽、上部构造施工 90

1 严禁 立柱钢筋笼(或钢筋骨架)尺寸偏大或偏小 91

第二节 桥墩与盖梁 91

12 严禁 软基路段的墩台,未注意加强沉降、水平位移观测 91

11 严禁 肋板式桥台或柱式桥台的台帽底部填土未进行处理,直接用做底模 91

2 规避 方形立柱模板的竖向接缝设在转角处 92

3 规避 立柱模板周转次数太多 92

4 规避 立柱模板的横向接缝处理措施不当 92

5 规避 模板安拆施工的工序安排不紧凑 92

6 规避 墩柱模板安装时未设计整体稳定措施 93

7 规避 高墩、塔柱模板体系的选择未经过综合比选 93

11 规避 帽梁模板安装顺序及定位控制不当 94

10 规避 下部构造施工,支架设计时未考虑墩柱与帽梁支架的同时利用 94

9 规避 立柱顶端浇注混凝土预留高度不足 94

8 规避 高立柱浇注时,没有专门制定振捣措施 94

12 严禁 施工墩、台帽前,未凿除墩台身顶面的混凝土浮浆 95

13 规避 盖梁底模与立柱之间的缝隙未严格认真封闭 95

14 严禁 支座垫石的强度、标高、平面位置、平整度与设计不一致 95

15 规避 盖梁上的支座垫石及防震挡块与盖梁分开浇筑 96

16 规避 对于高墩或者处于淤泥地区,且水中无系梁的下部结构,采用普通的落地支架浇筑盖梁 96

17 规避 高墩及帽梁施工中浇注混凝土的提升设备选用不当 97

18 规避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与工艺控制不协调 97

19 规避 采用在墩柱上安装钢箍支承帽梁托架方案时,对抱箍加工的工艺细节考虑不周 97

20 规避 采用墩柱上预留销孔的对穿式托架进行帽梁施工方案时,未对销棒、托架支撑的关键杆件以及销孔下混凝土的应力进行验算 98

21 规避 高墩帽的钢筋吊装方法不当 99

22 规避 帽梁混凝土的浇注顺序及拆模时间安排不当 99

23 严禁 施工用脚手架与模板支撑体系紧贴或连在一起 99

第三节 锥坡 99

1 规避 锥坡放样不准确,坡脚平面曲线与设计的1/4椭圆不一致 99

4 规避 锥坡与路肩或地面、边坡衔接不好,有错台、不平顺 100

3 规避 锥坡片石砌体下不认真按设计要求设置砂砾垫层 100

2 规避 锥坡体填土不密实,或填土不足,砌石时再填 100

第四章 混凝土梁桥(上部构造) 102

第一节 预制架设施工法 102

1 规避 预制场地未均匀压实,预制梁底座未予以加固以及排水不畅 102

2 规避 不重视先张法施工台座形式的选择 102

3 严禁 先张法施工时支撑架或支撑梁强度或锚固力不足,传递张拉力的横梁断面尺寸小,刚度不够,预应力筋的定位板强度、刚度不足 102

8 规避 在施工前未检查胶囊内模是否漏气 103

7 规避 预制空心板梁采用胶囊做内模时,胶囊定位钢筋与外模、主筋联系不够或定位钢筋间距过大;胶囊与主筋间未用砂浆垫块 103

6 规避 预埋件漏放,或预埋件及预留孔替代物与模板、钢筋连接不牢 103

5 规避 预制梁底模表面采用锌铁皮、塑料布、薄胶板贴面 103

4 规避 预制场使用龙门吊时,未遵守有关安全规程 103

9 规避 施工过程中发现胶囊内模气压不足时超过混凝土凝结时间,强行补气 104

10 规避 浇筑完混凝土后过早放掉胶囊内的气体 104

11 规避 预制空心板或小箱梁时,未经设计验算,采用预制混凝土板作顶板底模 104

12 规避 预制梁生产时,梁体模板转角处做成尖角;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洒水湿润模板 104

13 规避 梁板内钢筋弯起点位置或箍筋间距及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104

14 严禁 施工焊接时,烧伤预应力筋或焊接时接地线接在预应力筋上 104

18 规避 锚垫板位置不准确,锚固区漏埋锚固构造钢筋,锚固区混凝土振捣不当,漏振 105

17 规避 孔道预留位置错误,未校正就浇筑混凝土或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波纹管受到扰动,孔道位置发生变化 105

15 严禁 在现场加工或组装预应力筋时,采用加热、焊接和电弧焊切割 105

16 规避 波纹管接头处套接不牢或有孔洞,安装好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碰撞振裂波纹管,或焊接钢筋时电焊火花烧坏波纹管管壁而未包扎或修补就浇筑混凝土 105

19 规避 预制梁吊环与锚下喇叭管、螺旋筋等布置在一起 106

20 规避 采用抽拔管制孔时,抽拔太早;抽管时方向不正或振动过大 106

21 规避 预应力钢束穿入预留孔道内时间过长,张拉前未检查、清理 106

22 规避 先张法施工时,未按设计设置预应力筋失效段 106

23 规避 预应力束夹固前没有按规定要求梳理编束 106

24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千斤顶与压力表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校验方法不正确 107

25 规避 使用了不合格的预应力锚具、夹具,或预应力锚具、夹具进场后没有经过检验即交付使用 107

26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锚具孔与锚垫板未对正,未检查锚垫板承压面与孔道中心线是否垂直 107

27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千斤顶回油时过猛,千斤顶支架不稳固,千斤顶、油泵声音出现异常或梁体起拱不正常仍继续张拉 107

28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工具锚夹片未做专门处理 108

29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筋出现断丝或滑丝 108

30 规避 后张法施工张拉曲线预应力筋或长直线预应力筋时,从一端张拉(特殊设计除外) 108

31 规避 预应力张拉时达到设计控制应力后,一律进行超张拉 108

35 严禁 预应力梁张拉后形成梁体侧弯 109

34 规避 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超出了允许偏差值,没有查明原因,仍继续张拉 109

33 规避 张拉时选择的初应力值σ0不合适 109

32 规避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张拉过程中部分预应力筋漏张拉 109

36 规避 先张法施工整体张拉时,每根预应力筋的初始长度不一致,两个千斤顶与预应力筋的布置不对称,两个千斤顶顶进速度不同步 110

37 规避 先张法施工时,预应力张拉一次到位 110

38 规避 先张法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规定就放张或直接切断预应力筋进行放张 110

39 规避 后张法施工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规定就张拉 110

40 严禁 预应力张拉力不足 111

41 规避 预应力梁张拉后上拱值过大 111

42 规避 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压力不够,管道漏洞及锚头处预应力筋间隙封堵不严 111

43 严禁 预应力管道压浆不饱满 111

44 规避 孔道压浆时,压力太大,将孔道压裂 112

45 规避 预应力孔道压浆时,水泥浆泌水率太大,膨胀率和稠度等指标控制不好 112

46 规避 张拉完成后长时间没有压浆 112

47 规避 没有冲洗或清理孔道就直接进行压浆 112

50 规避 压浆时,水泥浆自拌制至压入管道时间太长,使用过程中水泥浆流动度减低,施工人员通过加水以增加其流动度 113

52 规避 预制梁板未达到规定强度就进行场内搬运或后张法预制梁在孔道压浆完成后,压浆体未达到规定强度就进行移动和吊装 113

51 规避 空心板或箱梁底板未留通气孔,或通气孔位置较高 113

49 规避 压浆时,先压注上层孔道,由于某种原因,下层孔道过了一段时间才压浆 113

48 规避 压浆时,不考虑管道形状和高差,从孔道高点压入或先压注上层孔道 113

53 规避 梁板浇筑完成后,没有标识牌。堆放不按安装顺序,随意堆放 114

54 规避 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加预应力后,存放很长时间才安装,存放期内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 114

55 规避 预制梁堆放时支承点不按设计位置;堆放后场地下沉,构件与地面接触;堆放过高 114

56 规避 预制梁运输过程中,梁体横向支撑不牢,没有按照设计支承位置支承梁体,支承点内移;运输道路未整修 114

61 规避 架桥机拼装完成后,未进行试验和调试就正式架梁 115

60 规避  采用非标准化架桥机和自制性能不良的架桥机或未经正式鉴定、批准生产的架桥机 115

59 规避 采用龙门吊架梁方案时对其适用条件考虑不足 115

58 规避 选用预制梁板吊装设备时,起吊能力没有经过计算;吊装方法不正确;吊点位置不正确 115

57 规避 边梁预制时,外边梁断面尺寸不准,外边缘没有调顺 115

62 规避 架桥机的管理、使用未有严格的安全技术规定 116

63 规避 梁板安装时,梁板中线与支座中线位置偏差超过容许值 116

64 规避 导梁法安装预制梁时,导梁设计刚度偏小,拼装导梁的杆件陈旧,节点松动;导梁支距过大 116

65 规避 T梁安放后,无侧向支撑而单独放置于墩上 116

66 规避 预制梁安装后,没有完成横向连接,汽车吊或导梁就在预制梁上面进行吊装作业 116

71 规避 空心板铰缝混凝土与桥面整体化层一次浇筑 117

70 规避 空心板铰缝两侧梁体未凿毛,预埋筋与设计不符;用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铰缝;浇捣不认真;浇筑前,铰缝底部封堵不严密 117

68 规避 预制T梁横隔板采用钢筋或钢板焊接,焊接质量差;横隔板预埋件位置不准,不在同一平面内;焊接件外包混凝土不密实 117

67 规避 预制T梁安装,相邻T梁的横隔板错位或横隔板相互顶碰 117

69 规避 预制空心板梁安装后相邻梁板底面出现高差,形成错台 117

第二节 整体现浇施工法 118

1 规避 满堂支架现浇梁体时,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地基不处理,或处理不均匀 118

2 规避 现浇支架地基采用砂垫层,支架基础直接支承在砂层上 118

3 规避 现浇支架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 118

4 规避 现浇箱梁模板安装时,梁底模板支撑格栅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格栅不密贴,梁底模高程控制不准 118

5 规避 现浇箱梁模板安装时,梁侧模的纵、横支撑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118

6 规避 支架现浇施工时,箱梁底板预应力束波纹管定位钢筋设置不稳固 119

7 规避 支架现浇施工时,内模固定不牢固,或箱梁内模刚度不够 119

8 规避 箱梁底板与腹板倒角处压板宽度不够;先浇筑腹板混凝土,待腹板混凝土完成后,才浇筑底板混凝土 119

9 严禁 连续箱梁支架现浇时,不进行分段浇筑,或分段不合理,接缝位置设置不正确 119

12 规避 箱梁现浇支架卸落时,从两墩台处向跨中进行 120

14 规避 连续弯桥预应力张拉时,张拉顺序不按设计要求进行或者进行超张拉 120

13 规避 箱梁底板模安装不严密,箱梁现浇施工过程中,滑动支座处模板漏浆或拆模时大量杂物、模板等堆放在箱梁滑动端不清除 120

11 规避 箱梁支架现浇,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较高位置开始向低处浇筑 120

10 规避 箱梁支架现浇时,混凝土浇筑从支架的刚性支点或桥墩处开始 120

第三节 节段施工法 121

1 规避 悬臂现浇施工时,挂篮设计受力模式不合理,挂篮刚度不够,杆件连接间隙大 121

2 规避 杆件粗重,移动装置不灵便,锚固体系或压重装置安全系数不足 121

3 规避 盲目采用轻型挂篮 121

4 规避 挂篮底模板与箱梁底板联结不紧密,使梁底接缝不平,错台;底模架平面尺寸不能满足模板施工要求,其纵横梁连接不稳;模板定位时,高程不准;模板纵向定位偏差较大 121

7 规避 悬臂浇筑模板安装时,其预拱度设置不够或考虑不周 122

6 规避 挂篮拼装好后,没有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检查以及没有进行模拟荷载试验和预压就正式使用 122

5 规避 挂篮后锚与底篮后锚松动 122

8 严禁 悬臂浇筑施工钢筋安装时,钢筋位置与预应力管道或其他预留孔道发生冲突,将钢筋切断 123

9 规避 连续梁悬浇时,墩顶临时锚固不足,或措施不当 123

10 规避 悬臂现浇在支架上施工0号、1号块时,未考虑底模的高度调整和拆除措施 124

11 规避 起步段施工时,对安装挂篮的要求考虑不周,起步段长度选择不当 124

12 规避 挂篮移动操作不当,安全措施不完备 124

13 规避 起步段支架现浇施工时,施工中临时荷载超载较多,支架未经预压,或预高不够,支架非弹性变形过大或地基沉降过大 124

16 规避 对箱梁的裂缝盲目处理 125

17 规避 节段悬浇施工,边跨段现浇时,没有根据现浇段工作量、地基承载力和施工能力合理选用施工方法,没有合理设计支架 125

15 规避 悬臂浇筑过程中未根据施工情况和观测数据及时对挂篮和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调整 125

14 规避 节段悬浇施工时未定期复测检查观测系统 125

18 规避 边跨合龙时,温差较大,边跨段一端与支架存在较强的纵向约束,没有及时放松 126

19 规避 边跨现浇段提前施工时间太早,使之与悬浇段的最后节段施工的时间间隔很大 126

20 规避 悬臂现浇合拢段施工前,两端悬臂没有预加压重或虽然加了压重,但施工过程中没有逐步撤除而是浇筑完成后一并撤除 126

21 规避 箱梁竖向预应力筋位置偏差大或预留张拉槽口过浅 126

25 规避 密接法预制梁段时,预应力波纹管埋置处理不当,前一节段的波纹管伸入到下一节段的混凝土内 127

24 规避 密接法预制梁段时,节段之间接触面隔离剂选用不当、隔离剂失效或涂抹不均匀 127

23 规避 悬臂拼装施工预制梁体节段时,采用传统的单块件预制,节段制作误差过大 127

22 规避 由于施工控制不严,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有效竖向预应力不够 127

26 规避 节段起吊时操作不当,起吊操作过程中有异常时仍强行起吊 128

27 规避 梁段标高没有精确调整到位,就张拉临时预应力,或节段制作精度差,使节段标高根本无法调整到位 128

28 规避 梁段拼接时,拼接面有坚硬的石屑粘附或预应力施加不对称 128

29 规避 梁段拼接时,胶粘剂固化时间太短;或梁段接缝面涂胶粘剂后,临时应力达不到要求的应力值 128

30 规避 箱梁悬臂拼装最后全梁施加预应力时,没有设置临时支座,箱梁直接作用在橡胶支座上 128

35 规避 在梁段悬臂拼装时,基准块定位不准,或胶接缝施工时胶浆涂层太厚、接缝加压不均匀 129

34 规避 梁段拼接过程中,梁段预应力筋尚未按照设计规定张拉完毕,悬拼吊机就松开了吊钩,准备进行下一梁段的吊装 129

33 规避 未按设计要求,分阶段张拉同截面的预应力筋 129

32 规避 悬臂拼装施工,预应力筋张拉时,环境温度过低或风力过大 129

31 规避 悬拼吊机安装后,没有进行起吊试验即进行正式起吊安装 129

36 严禁 没有张拉块件底部的预应力束就进行合龙 130

37 规避 连续梁顶推施工时,预制场地长宽布置不合理 130

38 规避 连续梁顶推施工时,预制施工各道工序均为露天作业 130

39 严禁 顶推施工时,梁段预制台座地基承载力不够,预制过程中地基出现沉陷 130

43 规避 箱梁顶推施工时,顶推(或拖拉)力不均衡 131

42 规避 桥梁顶推施工时,没有设置横向导向装置 131

41 规避 桥梁顶推施工,第一节梁段预制时,其前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质量差,预埋在前端的导梁预埋件联结强度、刚度太小 131

40 严禁 顶推施工梁段时,临时预应力束张拉后,进行了灌浆,切除了锚具外露多余的预应力筋 131

第五章 斜拉桥 132

第一节 承台、横梁、索塔 132

1 规避 承台、横梁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未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化热 132

2 规避 浇筑斜拉桥的横梁混凝土时,未充分考虑支架变形(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和未设置预拱度 132

9 规避 塔身施工残留应力过大(尤其是中、下塔柱) 133

8 规避 塔身倾斜度超标 133

7 规避 浇筑索塔混凝土时,索孔模型固定不牢靠或者整体跑模 133

6 规避 双塔斜拉桥,两塔施工的时间相差太大,甚至在不同的季节施工 133

4 规避 浇注塔身混凝土施工时,各节段完成后未及时处理塔身施工预埋件 133

3 规避 横梁锚固区永存预应力不足或过大 133

5 规避 劲性骨架安装后以其依托立模,未重新复核其位置就浇混凝土 133

13 规避 锚箱下混凝土不密实 134

14 规避 斜拉桥边垮的端支点未专门设置拉力支座 134

15 规避 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梁处于飘浮或半飘浮体系和塔墩分离(塔梁固结)体系时,塔(墩)梁未作临时固结处理 134

12 规避 套筒定位不准 134

11 规避 环向预应力和张拉及压浆未制定特殊工艺 134

10 规避 塔顶锚固区永存预应力不足或过大 134

第二节 拉索 135

1 规避 斜拉索损伤严重 135

2 规避 缆索下料时长度误差过大,或者制做间隔过长 135

3 规避 未对锚头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135

4 规避 减振器安装位置不准或不牢靠 135

5 规避 索力绝对值及对应位置索力差超标 135

11 规避 标高及索力未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136

10 规避 斜拉索张拉时未同步对称张拉 136

9 规避 全桥合龙后,未进行线形、索力、关键断面的应力量测 136

8 规避 索力调整的过程中,未同时对梁段和索塔的变位进行观测 136

7 规避 斜拉索被施工平台或其他物体挂住导致索力测试不准 136

6 规避 索力测试未考虑温度等因素影响 136

第三节 主梁(混凝土梁、钢梁、结合梁) 137

1 规避 混凝土梁的预制存放时间及顺序安排不合理 137

2 规避 钢材品种选用不当或者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处理 137

3 规避 焊接前未进行焊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 138

4 严禁 钢与混凝土结合梁施工中钢梁顶面未调平或者预制板底面平整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138

5 规避 斜拉桥主梁按一般梁采用传统挂篮进行悬浇施工 138

第四节 施工控制 138

1 规避 节段现浇或拼装时,施工荷载与设计值相差过大,未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38

2 规避 对索孔预埋件未按每一索孔独立坐标和标高进行控制 138

3 规避 工地合龙精度差 139

4 规避 成桥线形不平滑 139

5 规避 斜拉桥的合龙温度选取以及合龙内力控制措施不当 139

6 规避 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未进行施工监测 139

1 规避 锚碇基坑或坑道开挖方法和顺序不正确,防护不及时 140

2 规避 锚碇基坑或坑道开挖过程,防水措施不到位 140

第一节 锚碇 140

第六章 悬索桥 140

3 规避 随意采用爆破开挖方法 141

4 严禁 深基坑开挖支护措施不到位,支护不及时 141

5 严禁 不进行基坑边坡和坑壁稳定性和变形观测 141

6 严禁 采用锚杆锚梁体系时,使用带内伤的锚杆锚梁 142

7 严禁 采用预应力锚固体系时,使用带内伤的预应力锚固件 142

8 规避 主缆锚固件防锈措施不到位 142

9 规避 锚固件出厂前未进行构件连接试拼 142

10 严禁 锚固系统的安装定位不准确 142

11 严禁 锚杆和锚碇混凝土不设间隔层,相互固结在一起 143

12 严禁 使用高水化热的高强度等级快凝早强水泥配置锚碇大体积混凝土 143

13 严禁 锚碇混凝土浇筑入仓温度失控 143

14 规避 散热管循环冷却水水温与混凝土内部温差过大 143

15 规避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施工时间间隔过长 143

第二节 索塔 144

20 规避 隧道式锚碇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 144

1 规避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 144

17 规避 锚碇块与块之间预留的湿接缝用普通混凝土浇筑 144

19 严禁 隧道式锚碇开挖时爆破方法使用不当 144

18 严禁 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施工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保温措施不到位 144

16 规避 锚体混凝土分层施工,层间漏设抗剪连接钢筋或抗剪连接钢筋不足 144

2 规避 承台预埋钢筋位置不准确,塔身钢筋和承台钢筋错位,对接时随意弯曲 145

3 规避 塔身起步段防裂措施不到位 145

4 规避 随意采用轻型模板设计,模板刚度不足 145

5 规避 塔身模板设计,拆模不方便 145

6 规避 塔身每节施工节段长度设置不合理 146

7 规避 塔身的垂直度、倾斜度控制不到位,空间位置控制不准确 146

8 规避 倾斜塔柱施工,未计算、设置预偏量和横撑 146

9 规避 塔身施工,钢筋定位措施不当 146

10 规避 塔身施工,漏设或错设预埋件、预留孔 146

15 规避 主塔横梁施工,支架变形计算和控制不到位 147

13 规避 采用输送泵施工,输送泵系统不完善,泵送能力不足 147

14 规避 塔身混凝土养护方法不当,未落实专人负责 147

11 规避 塔身施工,爬架、模板出厂前未进行预拼装和荷载试验 147

12 严禁 塔吊不按规定定期维修养护,超载使用 147

16 严禁 未经仔细验算和设计许可,随意将下横梁用以支承上横梁施工支架模板 148

17 规避 塔柱上部施工时对下部塔体表面污染或损伤 148

18 规避 塔顶钢框架在上系梁完成前安装 148

19 严禁 塔施工完成后,不及时对裸塔空间位置和变形进行监测 148

3 严禁 猫道抗风稳定性不足 149

5 严禁 猫道承重索托架设计不完善,猫道索在托架上侧移 149

4 严禁 猫道钢丝绳未预张拉 149

2 严禁 猫道先导索架设过程不封航,不设置通航标志 149

1 严禁 猫道架设前未对锚碇、裸塔位置、变形进行观测 149

第三节 主缆 149

6 规避 不遵循对称架设的原则进行猫道承重索架设 150

7 规避 猫道面铺设未设置牵引与反拉系统 150

8 规避 猫道面层导向轮、U形卡环与猫道承重索不匹配 150

9 规避 猫道面网网孔过大 150

10 规避 猫道与主缆垂直间距不合适 150

13 规避 对索股扭转、散丝、鼓丝、钢丝扭拧、交错等情况未有效控制 151

11 规避 放索盘未设置制动和主动放索系统 151

12 规避 索股牵引架设指挥系统不完善 151

14 规避 主缆索股制造时,同一旋向钢丝编制于一根索股 152

15 规避 主缆索股的包扎带间距过大或包扎带强度不够 152

16 规避 索盘轴径偏小 152

17 规避 索股制造时下料长度误差超过容许值、索股标记点位置不准 152

18 规避 索股未及时编号 152

19 规避 索股架设时对钢丝保护措施不够 152

20 规避 牵引系统未调试 153

21 规避 索股牵引到位后临时固定不牢靠 153

22 规避 索股未全部吊离猫道滚筒就横移 153

23 规避 索股横移时未严格控制拽拉量 153

24 规避 索股横移时人员随意进入索股下方 153

25 规避 已调整安装好的索股在鞍槽内有滑移 153

26 规避 滚筒间距不合适 153

31 规避 索股调整精度不够 154

30 规避 基准索股未进行连续稳定观测 154

29 规避 索股架设时未按编号对号入座 154

28 规避 整形后钢丝不平顺,有扭转、交叉或损伤 154

27 规避 滚筒槽形不恰当、表面阻力太大 154

32 规避 索股架设阶段未进行施工监控 155

33 规避 钢丝局部镀锌层损伤处未防腐处理 155

34 规避 调索前索股未预抬高,未按抬高量估算调索量 155

35 规避 未等温度稳定、风速较小时就开始调索 155

36 规避 索股架设过程中未经常检查已架索股排列位置是否准确 155

37 规避 紧缆机和缠丝机行走系统、固定装置、挤压块对钢丝有损伤现象 155

38 规避 紧缆机、缠丝机在主缆上固定不稳 156

39 规避 正式紧缆前未进行预紧缆 156

40 规避 紧缆机挤压块行程控制系统不灵敏 156

41 规避 六级以上大风仍在猫道、塔上施工作业 156

42 规避 紧缆后空隙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156

48 规避 缠丝张力未严格控制,达不到设计要求 157

47 规避 缠丝密度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157

46 规避 未及时对已缠丝部分点焊固结 157

44 规避 缠丝未按一定顺序进行 157

43 规避 底漆涂刷前主缆表面未清洗干净 157

45 规避 缠绕钢丝弹性模量偏高 157

2 规避 铸件未消除铸造应力或焊接应力 158

3 规避 铸件有超标缺陷 158

4 规避 铸件分块成坯时,鞍槽未采取整体加工等特殊工艺 158

1 规避 索鞍块件与现场吊装能力不匹配 158

第四节 索鞍、索夹、吊索 158

49 规避 防腐涂装时无防涂料飞洒措施 158

5 规避 鞍槽、隔板倒角、隔板与鞍槽焊接口等不光滑、表面有毛刺 159

6 规避 散索鞍滚筒组未在厂内试运作 159

7 规避 索鞍在出厂前未试拼装 159

8 规避 构件未分别编号 159

9 规避 索鞍安装前对图纸理解不够 159

10 规避 地脚镙栓预埋精度不够 159

15 规避 索夹未编号 160

13 规避 主索鞍顶推时,对顶推量控制不慎重 160

14 规避 主缆架设过程中索鞍固定不牢靠 160

11 规避 索鞍安装时未进行施工监测 160

12 规避 索鞍安装位置偏差过大 160

16 规避 索夹出厂前没有防腐处理 161

17 规避 索夹安装精度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 161

18 规避 索夹镙栓紧固力不够 161

19 规避 索夹内壁边角不圆顺、表面有毛刺 161

20 规避 索夹对合缝间隙不均匀 161

21 规避 索夹螺栓螺纹长度、对合缝间隙预留不够 161

26 规避 吊索与索夹或加劲梁的连接装置公差不匹配 162

1 规避 未进行焊接工艺评审 162

第五节 加劲梁 162

22 规避 吊索有扭转现象 162

25 规避 同一吊点已安装吊索无隔离措施 162

24 规避 吊索安装位置猫道开孔未设防护措施 162

23 规避 钢丝绳吊索未消除非弹性变形 162

7 规避 组装部件未及时打上编号钢印 163

6 规避 马板使用太多 163

5 规避 焊缝质量检查不全面 163

4 严禁 马板用锤或棒敲、撬掉 163

2 严禁 焊工无证上岗或停焊6个月以上未重新考核 163

3 规避 钢材进厂后未矫形、除锈和涂防锈底漆 163

11 规避 加劲梁随意安排存放位置 164

13 规避 加劲梁吊装时,运输加劲梁的驳船在吊装点下定位不稳 164

12 规避 加劲梁配件未随梁运送 164

14 规避 加劲梁吊装时未进行施工监控 164

10 规避 加劲梁运输稳定性考虑不周,不注意天气变化 164

9 规避 加劲梁出厂前未进行出厂检验 164

8 规避 加劲梁节段吊装前未试拼装 164

15 严禁 加劲梁吊装时人员滞留吊点下或人员随梁起吊 165

16 规避 吊装时与相邻梁发生碰撞 165

17 规避 吊机吊钩与加劲梁吊耳不匹配 165

18 规避 加劲梁吊装后未及时与相邻梁段临时连接 165

19 规避 焊缝有气泡、夹渣 165

20 规避 箱内焊接无除尘、通风措施 165

21 严禁 加劲梁吊装时跨缆吊机有滑移 165

3 严禁 钢管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过小 166

2 严禁 拱圈加载程序不合理 166

4 严禁 在拱桥大跨径多段采用缆索吊装施工中不设置缆风(浪风) 166

第七章 拱桥 166

第一节 拱桥一般性情况 166

1 严禁 空腹拱拱上建筑立柱或立墙偏离设计位置 166

5 严禁 多孔拱桥的桥墩与主拱圈的抗推刚度比小于37时按单孔加载 167

6 严禁 在无支架拱肋施工过程中,各段拱肋松索工序不按规定程序进行 167

7 严禁 对于多孔固定桥(不是连拱),在相邻孔之间,加载时不均衡 167

8 规避 拱圈实际合拢温度与设计合拢温度出入较大 168

9 规避 钢管混凝土拱中拱肋(桁架)节段焊接焊条与母材强度不符(偏低) 168

10 规避 U型桥台的前墙,其任一水平截面的宽度,小于该截面至墙顶高度的0.4倍;U型桥台的侧墙,其任一水平截面的宽度,对于片石砌体小于该截面至墙顶高度的0.4倍;块石、料石砌体或混凝土小于0.35倍 168

11 规避 在大跨径拱桥的拱上结构施工中,不按设计加载程序加载且没有严格进行施工观测 168

12 规避 有支架施工的拱桥,拱上建筑在卸架前施工 168

13 规避 多孔连续拱桥拱圈的砌筑没有考虑连拱的影响 169

14 规避 拱上建筑和桥墩(台)间未设伸缩缝 169

15 规避 装配式拱桥的拱上建筑即侧墙、腹拱、缘石等没有按设计要求设置变形缝 169

16 规避 对于拱桥的组合式桥台,后座基底标高高于起拱线的标高,或台身与后座间没设沉降缝 170

17 规避 分段浇筑拱圈混凝土时,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进行间隔槽混凝土的浇筑 170

2 严禁 钢管拱肋(桁架)安装过程中,扣索与钢管拱肋的连接件在施工完成之后连接件予以拆除 171

1 严禁 钢管混凝土拱桥中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或混凝土品质不适宜 171

18 规避 就地浇筑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肋时,纵向钢筋采用整根钢筋 171

第二节 钢管混凝土拱桥 171

19 规避 对于外超静定体系的桥梁,不考虑附加内力对基础的作用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或位移 171

3 规避 钢管混凝土的浇筑由拱顶向拱脚灌注 172

4 规避 钢管拱肋成拱过程中,应同时安装横向联接系,未安装联结系多于一个节段 172

5 规避 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泵送距离和高度不做压注试验 172

6 规避 钢管拱肋或桁架加工过程中,采用加热顶压方式进行工地弯管时,加热温度超过800℃ 172

7 规避 钢管拱肋(桁架)节段形成后,没有采取长效防护处理 172

8 规避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钢管混凝土泵送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腹箱后钢管的顺序 172

9 规避 钢管拱肋压注混凝土易产生局部变形的结构部位(如箱梁)不设内拉杆 173

10 规避 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钢管混凝土质量检测时,仅用人工敲击方法而没有采用超声波检测 173

第三节 桁架拱桥 173

1 严禁 桁架式拱桥杆件不直,主要杆件轴线不通过铰节点 173

2 严禁 对装配式桁架拱和刚架拱,卧式预制拱片脱模吊移处理不当 173

3 严禁 三铰桁式拱架拱顶节点没有形成铰 173

5 规避 桁架拱桥中桁架最大节间划分过大 174

4 规避 桁架拱桥中,上弦杆端部与墩台联结处为固结 174

6 规避 桁架拱三角形构件的安装采取自拱脚向拱顶的实腹段的施工顺序,且不对称安装 175

7 规避 预应力系杆的张拉与加载不相对应 175

8 规避 桁架拱与拱脚相连的第一根端腹杆向墩台方向倾斜(如图7-3-3) 175

9 规避 桁架拱悬臂拼装法施工的拱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一个受力体 175

系来控制 175

10 规避 桁架式钢管拱主管与腹管采用相贯焊接时,用一般焊接方式来满足相贯线和坡口的制作精度 176

11 规避 桁架式钢管拱主管与腹管对焊缝多次相交的不良结构细节不引起重视 176

12 规避 靠近实腹段的最后一个节间,腹杆位置不准确 176

第四节 刚架拱桥 176

1 严禁 拱圈与墩台的连接深度过小 176

5 规避 中、小跨径装配式拱桥拱上结构的施工在主拱圈混凝土和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