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地理通论  上
地理通论  上

地理通论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蠡吾,刘玉峰著
  • 出 版 社:北平文化学社
  • 出版年份:1928
  • ISBN: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
《地理通论 上》目录
标签:通论 地理

第二编 陆界地理学 1

一 地理学之发达 1

自然地理学 1

第一编 数理地理学 1

第一章 天界 1

第一节 宇宙 1

绪论 1

第一节 陆地之分布及其水平肢节 2

一 海陆之面积 2

第一章 地形 2

第二节 星云 3

第一节 太阳系之生成 4

二 陆地之分布 4

第二章 太阳系 4

第二节 太阳系概观 5

(一)大陆 5

(二)岛屿 7

第三节 太阳系及游星 8

二 地理学之定义 9

三 陆地之水平肢节 10

三 地理学之分科 10

(一)大陆之概形 地球四面体说 10

(二)大陆之干肢 13

第四节 彗星及流星 14

第一节 月 15

第三章 月及日月食 15

四 海岸线 17

第二节 日食及月食 18

第一节 地球生成之顺序 20

第四章 地球 20

第三节 地热 21

第二节 地球之内状 21

第四节 地球之形状及大 23

第二节 陆地之形状及其垂直肢节 26

(一)山岳 26

一 陆地表面之形状 26

第五节 地球之质量及比重 30

第五章 地球上诸种测定 33

第一节 释名 33

第二节 经纬度 37

(二)溪谷 37

(一)极星法 38

一 纬度之测定 38

(二)垂针法 39

(三)日高法 40

第三节 方位 41

(三)天文法 41

(二)电信法 41

(一)时计法 41

二 经度之测定 41

第四节 地磁 42

(三)高原或台地 43

第五节 距离 45

第六节 视差 47

(四)平原 47

第六章 地球之运动 48

第一节 自转 49

(五)凹地 50

一、自转之证 51

(六)不毛地 51

(七)河流 53

(八)河口 53

二、自转与时刻 54

(九)三角洲 54

二 陆界之垂直肢节 54

(一)陆地与海洋之高深 54

(二)地壳之垂直区分 55

一 覆盖岩石 59

第一节 地壳之组成 59

第二章 地壳 59

二 岩石 62

三 岩石之分类 63

(一)火成岩 63

三、时日变更线 64

(二)水成岩 65

第二节 公转 65

一、轨道之形 66

(三)变成岩 67

二、黄道带 68

三、春分点 69

第二节 地壳之构造 70

(一)岩层 71

一 成层岩之产状 71

四、黄道倾斜之变化 71

五、季节 72

第三节 岁差 75

六、气候带 75

(二)岩层之位置 76

(三)地层之变位 77

第一节 日 78

第七章 历 78

第二节 年 79

第三节 历 80

(四)二累层之关系 81

一 太阳历 81

(五)岩层之新古 82

二 块状岩之产状 83

二 太阴历 83

第一节 意义及分类 84

第八章 测量术 84

三 岩石之节理 85

第二节 三角测量 86

第三节 水准测量 86

第五节 处志地图 88

第四节 平面测量 88

第九章 制图 89

第一节 地图之尺度 89

第三节 地史 90

第二节 地面之表示 90

一 地球仪 90

(一)地图之种类 91

一 地质时代与地质系统 91

二 地图 91

三 地质时代 92

二 系统之界限 92

(二)经纬线画法 92

A.透视投影法 93

其一 直射图法 94

四 前世界之变迁 97

其二 平射图法 99

其三 大环图法 103

B.开展投影法 104

其一 圆柱图法 104

第三章 陆界之变迁 104

第一节 内力 105

甲 火山及温泉 106

一 火山 106

(一)火山之名称 106

(二)火山之生成 108

其二 圆锥图法 110

(三)火山之构造 110

C.便宜投影法 119

(四)火山之活动 119

其一 球状图法 120

其二 参逊=夫棱斯提德图法 121

其三 莫尔外德图法 122

(五)海底火山 123

其四 棱形图法、心脏形图法 124

第三节 图上记载 124

一 图式 124

(六)火山之喷出物 125

二 注记 128

第十章 图上测量 129

(七)火山活动之余势 130

(八)火山之分布 131

(九)火山活动之原因 139

二 温泉 143

间歇泉 146

乙 地震 150

(一)火山地震 151

(二)陷落地震 151

一 地震之种类 151

(三)断层地震 152

二 地震之强弱 152

三 地震之性质 153

四 地震之影响 157

五 海底地震 161

六 地震之原因 163

七 地震之分布 163

八 地震观测器 165

九 地震与自然现象之关系 168

丙 山脉之生成 169

一 原因 169

二 分布 171

丁 土地之升降 172

一 上升之遗迹 173

二 上升之实例 175

三 下降之遗迹 175

四 下降之实例 178

五 升降之原因 178

第二节 外力 180

甲 水 182

一 雨水 183

二 地下水及泉 186

三 流水 200

(一)河水之侵蚀作用 205

(二)河水之运搬作用 218

(三)河水之沈积作用 224

四 冰雪之作用 231

(一)冰河 238

(二)溪谷冰河 241

(三)冰帽与冰山 249

(四)冰河时代 252

五 湖沼 252

(一)湖沼之类别及其成因 253

(二)湖水之大及深 257

(三)湖沼之作用 259

(四)湖水之性质 260

(一)波浪之破坏作用 262

六 海洋之作用 262

(二)潮流之作用 265

(三)海水之建设作用 266

乙 大气 268

一 风化 269

二 风之破坏作用 271

三 风之建设作用 273

丙 生物之作用 278

一 植物 278

(一)破坏作用 278

(二)建设作用 279

二 动物 281

(一)破坏作用 281

(二)建设作用 2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