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李商隐传论  上
李商隐传论  上

李商隐传论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学锴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25271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
《李商隐传论 上》目录
标签:

上编 3

第一章 李商隐出生的时代和家世 3

第一节 李商隐出生的元和时代 3

第二节 带有悲剧色彩的家世 10

第二章 籍贯与出生年 20

第一节 李商隐的籍贯 20

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年 23

第三节 生年的其他佐证 29

第三章 幼年与少年 33

第一节 获嘉三年与随父两浙 33

第二节 父丧回郑与占数东甸 38

第三节 佣书贩舂与从叔求学 44

第四节 学仙玉阳 49

第四章 踏入社会——从郓幕到兖幕 54

第一节 入幕前的诗文创作 54

第二节 初谒令狐 57

第三节 入天平幕 65

第四节 居太原幕 75

第五节 在华州幕 79

第六节 兖幕一月 85

第五章 “天荒地变”与感时伤春 90

第一节 往返京郑 90

第二节 大和政局与甘露之变 96

第三节 感时伤乱和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103

第四节 和令狐绹等人的交往及有关诗文创作 111

第五节 没有结果的爱情 119

第六章 登进士第与入泾幕成婚 124

第一节 登进士第 124

第二节 赴兴元幕 134

第三节 应宏博试与入泾原幕 139

第四节 娶王氏女 146

第五节 泾幕诗文和泾幕同僚 150

第七章 两入秘省 156

第一节 释褐入仕 156

第二节 出尉弘农 160

第三节 文宗去世与移贯长安 168

第四节 赴陈许幕 180

第五节 暂寓华幕 189

第六节 重入秘省 193

第八章 居母丧和永乐闲居 197

第一节 母丧和迁葬 197

第二节 在伐叛战争中 201

第三节 移家永乐 211

第九章 从郑洛到长安 229

第一节 应邀至郑 229

第二节 由郑至洛 233

第三节 服阕复官 236

第四节 武宗去世前后的诗歌创作 238

第十章 桂幕往返(上) 245

第一节 朝局变化中的选择 245

第二节 赴桂途中 250

第三节 赴江陵前的桂幕生涯 266

第四节 奉使江陵 282

第十一章 桂幕往返(下) 291

第一节 黄陵晤别刘蕡 291

第二节 偶客昭州 301

第三节 府主贬循 306

第四节 罢幕北归 314

第五节 夔峡往返 322

第六节 江陵续发 327

第十二章 京兆作掾与卢幕从军 335

第一节 京兆作掾 335

第二节 对李德裕的态度和与令狐绹的关系 344

第三节 哭吊刘蕡 354

第四节 应辟徐幕 360

第五节 徐幕生活 366

第六节 汴幕奉使 370

第十三章 王氏去世与任国子博士 376

第一节 王氏去世 376

第二节 任国子博士 382

第三节 应东川辟 387

第一节 赴梓途中 398

第十四章 梓幕五年(上) 398

第二节 成都推狱 403

第三节 幕府生活和伤春意绪 416

第十五章 梓幕五年(下 ) 421

第一节 思乡念亲 421

第二节 梓幕期间归京 428

第三节 刻意事佛 438

第四节 梓幕罢归 444

第十六章 生命的最后阶段 449

第一节 归京闲居 449

第二节 任盐铁推官 455

第三节 病废卒于郑州 461

第一章 晚唐前期的政坛与诗坛 469

下编 469

第一节 文武宣三朝政坛 470

第二节 晚唐前期诗坛的三大诗人群体 477

第三节 李商隐在晚唐前期诗坛上的地位 484

第二章 李商隐的思想与悲剧性格 489

第一节 李商隐的思想 489

第二节 李商隐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心态 504

第三章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517

第一节 有关这一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概述 517

第二节 牛李党争的性质问题 524

第三节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的倾向性 532

第四节 李商隐在与牛李两党的关系上暴露出来的人品缺陷 549

第四章 李商隐创作的分期 555

第一节 于学习模仿中初露风格个性的时期 558

第二节 由关注现实政治向着重抒写个人身世和人生感慨转变的时期 565

第三节 感伤诗风的成熟期 570

第五章 李商隐的政治诗 578

第一节 广泛性 581

第二节 深刻性 582

第三节 整体性 587

第四节 独特性 591

第六章 李商隐的咏史诗 595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史诗的发展 596

第二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讽时性 599

第三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典型性 603

第四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抒情性 608

第七章 李商隐的咏物诗 613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物诗的发展 613

第二节 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616

第三节 李商隐托物寓怀诗的艺术特征 623

第八章 李商隐的无题诗 630

第一节 无题诗界说 630

第二节 李商隐无题诗寄托问题辨析 634

第三节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征 643

第九章 李商隐的爱情诗 652

第一节 一般爱情诗 654

第二节 李商隐的忆内诗和悼亡诗 669

第十章 李商隐的女冠诗 679

第一节 湘瑟秦箫自有情 679

第二节 境类心通 687

第十一章 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和李商隐诗的基本特征 696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 697

第二节 李商隐诗中的命运感慨与世情感慨 701

第三节 李商隐诗中的情绪型感慨 706

第十二章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714

第一节 对七律内容的开拓 715

第二节 对七律艺术的创新 721

第三节 李商隐七律的两种类型——典丽精工与清空流美 728

第十三章 李商隐的七言绝句 735

第一节 运重入轻 736

第二节 化重为轻 739

第三节 推进一层 745

第十四章 李商隐的其他各体诗歌 749

第一节 李商隐的五言古诗 749

第二节 李商隐的七言古诗 753

第三节 李商隐的五言律诗 761

第四节 李商隐的五言绝句 765

第五节 李商隐的五言排律 768

第十五章 李商隐的骈文 773

第一节 李商隐骈文概述 773

第二节 表 777

第三节 状 780

第四节 启 785

第五节 牒 788

第六节 祝文 790

第七节 祭文 791

第八节 箴铭书序及黄箓斋文 800

第十六章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807

第一节 樊南文中的诗语 808

第二节 樊南文中的诗情 812

第三节 樊南文中的诗境 817

第四节 樊南文的诗心 820

第十七章 李商隐的赋和古文 824

第一节 李商隐的赋 825

第二节 李商隐的古文 829

第十八章 李商隐与宋玉——兼论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 843

第一节 李商隐与宋玉身世境遇、思想性格的相似点 845

第二节 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思想主题和悲秋伤春的意蕴 847

第三节 微辞托讽 850

第四节 抒写艳情绮思 851

第五节 李商隐与宋玉的异同 853

第六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 855

第十九章 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 860

第一节 中晚唐绮艳诗风与诗的词化 861

第二节 李商隐诗的词化特征 865

第三节 李商隐诗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 871

附编 883

第一章 历代李商隐研究述略 883

第一节 从唐末至明末的李商隐研究概述 884

第二节 清代的李商隐研究 887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李商隐研究述略 903

第一节 传统笺注考证成果的总结 904

第二节 在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李商隐研究的新变化 909

第三节 总结与创新并重的建国后李商隐研究 915

第三章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926

第一节 《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 928

第二节 《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 930

第三节 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 933

第四节 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934

第四章 分歧与融通 938

第一节 创作起始阶段的触绪多端百感交集 939

第二节 创作过程中于特定题材的歌咏中融入多方面生活感受 941

第三节 创作完成后接受主体对同一作品的多方面感受与认识 947

第五章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 951

第一节 钟摆现象 952

第二节 纷歧现象 956

第三节 索隐现象 959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965

后记 9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