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  林木栽培学
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  林木栽培学

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 林木栽培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教育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284·662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 林木栽培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林木种子 3

第一节 林木结实的规律 3

一、林木结实的年龄 3

二、林木结实的间隔期 5

三、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6

第二节 种实的采集 9

一、采种基地的类型及管理 9

二、种实的成熟 14

三、种实的脱落及确定采 15

种期 15

四、采种方法与采种工作的组织 15

五、种子登记 18

第三节 种实处理 18

一、球果类的处理 19

二、干果类的处理 20

三、肉质果类的处理 20

四、净种种子干燥和种粒分 21

级 21

一、种子贮藏原理 23

第四节 种子贮藏与运输 23

二、种子的贮藏方法 28

三、种子运输 33

第五节 种子品质检验 33

一、取样的概念 33

二、取样的技术要求及方法 34

三、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的测定 36

四、种子发芽能力的鉴定 38

五、种子生活力和优良度的测定 41

一、苗圃的选择 45

第一节 苗圃的建立 45

第二章 苗木培育 45

二、苗圃地耕作 46

三、轮作 48

第二节 播种苗的培育 49

一、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49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与方式 50

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52

四、播种技术 54

五、播种苗的抚育管理 56

第三节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60

一、扦插育苗 60

二、嫁接育苗 66

三、其他营养繁殖法育苗 70

第四节 容器育苗 71

一、容器育苗的意义 71

二、容器的种类和制作 72

三、营养土的配制 72

四、播种和栽植 72

第五节 地膜覆盖育苗 73

第六节 移植苗的培育 73

一、培育移植苗的意义 73

一、苗木调查 74

第七节 苗木调查及出圃 74

二、移植苗的培育技术 74

二、苗木出圃 75

第八节 苗圃病虫害防治 76

一、苗圃害虫 76

二、苗木病害 82

第三章 造林技术 93

第一节 森林的概念 93

第二节 森林与环境的相互关 94

系 94

一、生态环境对森林作用的基本规律 94

二、森林对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 96

三、适地适树 97

第三节 人工林概述 98

一、人工林的种类 98

二、人工林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99

第四节 造林树种的选择 100

一、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100

二、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01

三、树种选择与立地条件 102

第五节 人工林的组成 107

一、人工林组成的意义 107

二、混交林中树种分类及树种选择 108

三、树种的混交类型及混交比例 109

四、混交方法 110

第六节 人工林营造 111

一、造林密度 111

二、种植点的配置 113

三、造林地的整地 115

四、造林方法 117

五、幼林抚育管理 119

第四章 主要用材林树种的造林和病虫害防治 126

第一节 杉木 126

一、形态特征 126

三、杉木的生态学特性 127

二、杉木的生物学特性 127

四、杉木的造林技术 129

五、杉木病虫害 131

第二节 柳杉 140

一、形态特征 140

二、柳杉的林学特性 140

第三节 水杉 141

一、形态特征 141

二、水杉造林的意义 141

三、水杉的林学特性 141

四、水杉造林技术 142

第四节 马尾松 143

一、形态特征 143

二、马尾松造林的意义 143

三、马尾松的林学特性 143

四、马尾松的造林技术要点 144

第五节 湿地松 145

一、形态特征 145

二、湿地松的造林意义 146

三、湿地松的林学特性 146

四、造林技术 146

二、华山松造林的意义 147

一、形态特征 147

第六节 华山松 147

三、华山松的林学特性 148

四、造林技术 148

第七节 油松 149

一、形态特征 149

二、油松造林的重要意义 150

三、油松的林学特性 150

四、油松造林技术 150

五、松树病虫害 152

二、柏木造林的意义 167

三、柏木的林学特性 167

一、形态特征 167

第八节 柏木 167

四、柏树的造林技术要点 168

五、柏树虫害 168

第九节 杨树 170

一、形态特征 170

二、杨树造林的意义 170

三、杨树的林学特性 171

四、杨树造林技术 172

五、杨树虫害 174

二、泡桐造林的意义 178

一、形态特征 178

第十节 泡桐(白花泡桐) 178

三、泡桐的林学特性 179

四、泡桐的造林技术 179

五、泡桐病虫害 180

第十一节 樟树(香樟) 182

一、形态特征 182

二、樟树的造林意义 182

三、樟树的林学特性 183

四、樟树的造林技术 183

五、樟树病虫害 184

一、形态特征 185

第十二节 檫木 185

二、檫木的造林意义 186

三、檫树的林学特性 186

四、檫树的造林技术 186

五、檫树虫害 187

第十三节 桤木 189

一、形态特征 189

二、桤木的造林意义 189

三、桤木的林学特性 189

四、桤木造林技术 190

三、香椿的林学特性 191

二、香椿的造林意义 191

一、形态特征 191

第十四节 香椿 191

四、造林技术 192

第十五节 楠竹 192

一、形态特征 192

二、楠竹的造林意义 193

三、楠竹的分布和适生条件 193

四、楠竹的生长发育 193

五、楠竹造林技术 194

三、青皮竹的林学特性 195

二、青皮竹的造林意义 195

一、形态特征 195

第十六节 青皮竹 195

四、造林技术 196

五、竹类病虫害 196

第五章 主要经济林树种的造 207

林和病虫害防治 207

第一节 油茶 207

一、油茶的形态特征 207

二、油茶栽培的意义 207

三、油茶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207

态习性 207

四、油茶的栽培技术 208

五、油茶的抚育管理 210

六、茶果的采收 211

七、油茶病虫害 211

第二节 油桐 222

一、油桐的形态特征 222

二、油桐栽培的意义 222

三、油桐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222

态习性 222

四、油桐的栽培技术 223

六、桐果的采收 224

五、油桐的抚育管理 224

七、油桐病虫害 225

第三节 核桃 231

一、核桃的形态特征 231

二、核桃栽培的意义 231

三、核桃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231

态习性 231

四、核桃栽培的技术 232

五、核桃的抚育管理 233

六、核果的采收 233

态习性 234

三、乌桕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234

一、乌桕的形态特征 234

第四节 乌桕 234

二、乌桕栽培的意义 234

四、乌桕的栽培技术 235

五、乌桕的抚育管理 236

六、桕子的采收 236

七、乌桕虫害 236

二、漆树栽培的意义 238

态习性 238

三、漆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 238

一、漆树的形态特征 238

第五节 漆树 238

四、漆树的栽培技术 239

五、漆液的采割 240

第六节 杜仲 240

一、杜仲的形态特征 240

二、杜仲栽培的意义 241

三、杜仲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 241

四、杜仲的栽培技术 241

三、板栗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 243

一、板栗的形态特征 243

二、板栗栽培的意义 243

第七节 板栗 243

五、杜仲的抚育和更新 243

四、板栗的栽培技术 244

五、板栗的抚育管理 245

六、板栗的采收和贮藏 245

七、板栗病虫害 246

第八节 棕树 248

一、棕树的形态特征 248

二、棕树栽培的意义 248

三、棕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 248

四、棕树的栽培技术 249

五、棕片采割与老树更新 250

第九节 山苍子 250

一、山苍子的形态特征 250

二、山苍子栽培的意义 251

三、山苍子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 251

四、山苍子的栽培技术 251

五、山苍子的抚育管理 252

六、山苍子的采收与贮存 252

第十节 林木病虫调查与预测 253

预报 253

一、林木病虫害调查 253

二、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261

第六章 伐倒木材积和立木材 267

积测定 267

第一节 伐倒木材积测定 267

一、树干的形状 267

二、树干长度和直径的测定 268

三、伐倒木材积测定 270

四、原条原木材积的测定 271

第二节 立木材积测定 275

一、立木测定的特点 275

二、立木高度测定 275

三、形数和形率 278

四、立木材积计算 280

第七章 林分调查 281

第一节 林分与森林分子概念 281

第二节 林分调查因子的测定 281

一、起源 282

二、林层 282

三、树种组成 282

四、林龄 282

五、平均直径 283

六、平均高 284

七、郁闭度 284

八、地位级和立地指数 285

一、标准地调查的概念 287

二、选标准地的原则 287

三、标准地设置和测量 287

四、标准地调查 287

第三节 标准地调查 287

第四节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 289

一、林分蓄积量的概念 289

二、林分蓄积量的测定方法 289

一、生长量的概念 291

二、生长量的种类 291

第五节 生长量测定 291

三、生长量的测定 292

四、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292

五、生长率 292

第八章 森林抚育间伐及整 294

枝 294

第一节 抚育间伐的范围和目的 294

第二节 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 295

一、森林的生长发育时期 295

二、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 295

三、林木分级 296

四、林木的物质生产 297

五、林分密度与间伐 298

第三节 抚育间伐的种类和方法 301

一、透光伐 301

二、疏伐 302

第四节 采伐木的选择 306

一、淘汰低价值的树种 306

二、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 307

三、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307

第五节 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 307

四、依据郁闭度的指标确定 308

第六节 抚育间伐的强度 308

二、依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308

三、依据自然整枝的高度确定 308

一、依据林分生长量的变化确定 308

一、抚育间伐强度的表示方法 309

二、确定间伐强度的依据 309

三、确定间伐强度的方法 310

第七节 抚育间伐的间隔期 311

第八节 抚育间伐的影响和效果 311

一、抚育间伐对森林环境的影响 311

二、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313

三、抚育间伐对林分抵抗力的影响 314

四、抚育间伐对木材质量和林分总产量的影响 315

第九节 杉木林抚育间伐 316

第十节 人工整枝 318

一、人工整枝的概念 318

二、人工整枝的意义 318

三、人工整枝技术 320

附录: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使用方法 322

第九章 林分改造 326

第一节 林分改造的概念及对 326

象 326

一、林分改造的概念 326

二、林分改造的范畴和对象 326

三、林分改造的技术措施 328

第二节 次生林经营 330

一、经营次生林的重大意义 330

二、天然次生林的形成 331

三、次生林的特点 332

四、天然次生林类型的划分 334

五、次生林经营措施 337

第三节 低劣人工林改造 340

一、低劣人工林的概念 340

二、小老树形成的原因 340

三、小老树人工林改造措施 341

实习一 种子发芽测定 343

实验实习 343

实习二 种子优良度测定 349

实习三 播种育苗 351

实习四 插条育苗 354

实习五 苗木调查 356

实习六 造林地的整地 357

实习七 植苗造林 358

实习八 造林调查设计说明书 359

实习九 伐倒木材积测定 369

实习十 立木材积测定 371

实习十一 林分调查因子求算 373

实习十二 抚育间伐作业计划 374

实习十三 低产量、低价值次生林和小老树的改造 384

实验十四 苗圃病虫观察(一) 385

实验十五 苗圃病虫观察(二) 386

实验十六 用材林病虫观察(一) 387

实验十七 用材林病虫观察(二) 387

实验十八 用材林病虫观察(三) 388

实验十九 用材林病虫观察(四) 389

实验二十 经济林病虫观察(一) 389

实验二十一 经济林病虫 390

观察(二) 3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