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任民主编;韩咏竹,胡纪源,王训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211970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它是由英国医师Samuel Alexander Wilson于1912年作为一种病因不明的变性疾病,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作了详细地阐述,并以“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命名发表于著名的Brain杂志,受到了当时医学界的普遍关注。WD的病因为ATP 7B基因突变惹致体内铜代谢障碍而产生的全身各脏器,尤其是大脑基底核、丘脑以及肝脏内缓慢进行地铜的沉积,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和器质性障碍,临床呈现肌张力障碍、震颤等神经症状或/及肝硬化等肝症状为主的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主编率领团队总结近二十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作一个回顾性小结,推出本书。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基础研究;第二篇、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篇、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饮食营养、驱铜治疗、对症治疗、肝移植、中医治疗、基因治疗、临床护理、康复治疗等)。
《肝豆状核变性》目录
标签:主编 变性

第一篇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础研究 3

第一章 绪言 3

一、Wilson前时代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文献报道 3

二、Wilson对肝豆状核变性的巨大贡献 3

三、Wilson后时代的研究 4

四、国内对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 7

五、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团队关于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9

六、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团队对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的概况 10

第二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流行病学 12

第一节 国外的肝豆状核变性流行病学研究 12

第二节 我国的肝豆状核变性流行病学研究 13

一、我国肝豆状核变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况 13

二、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 14

三、肝豆状核变性的地域和环境因素 14

四、肝豆状核变性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的差异 17

第三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8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病因学的研究历程 18

一、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定位前的病因学研究 18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定位与病因学研究 21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学 22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学特征 22

二、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的定位克隆 22

三、ATP7B基因定位对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际临床价值和展望 23

四、ATP7B酶的结构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25

第三节 细胞内铜转运和铜转运相关蛋白 30

一、细胞对铜的摄取 30

二、细胞内铜的转运与排出 30

第四节 铜在机体内的吸收、转运和排泄 33

一、正常人体的铜代谢 33

二、铜的生理功能 36

三、铜代谢异常与脏器损害 38

四、铜代谢异常与疾病 40

第五节 锌的吸收、转运和排泄 41

一、锌在人体内的分布 42

二、锌的吸收 42

三、锌的转运 42

四、锌的排泄 43

第六节 铁的吸收、转运和排泄 43

一、铁在人体内的分布 43

二、铁的吸收 44

三、铁的转运 44

第七节 肝豆状核变性与铜蓝蛋白 45

一、铜蓝蛋白的结构与生化特性 46

二、铜蓝蛋白的生理功能 47

三、铜蓝蛋白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 48

第四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 50

第一节 肝脏的病理改变 50

第二节 脑的病理改变 54

第三节 其他组织器官的改变 56

第五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模型 61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铜负荷动物模型 61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遗传动物模型研究 62

一、Bedlington犬 62

二、LEC大鼠 62

三、TX小鼠 63

四、ATP7B基因敲除小鼠和人ATP7B转基因大鼠 64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细胞模型研究 64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64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细胞模型 65

第二篇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69

第六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69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 69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型、分期与分级 69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 71

三、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年龄、性别与发病形式 72

四、肝豆状核变性发病的诱发因素 73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73

一、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 73

二、锥体束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80

三、癫痫 81

四、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 82

五、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84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86

一、急性重型肝炎型 88

二、急性肝炎型 92

三、慢性活动性肝炎型 93

四、肝硬化型 93

五、亚临床(无肝症状)型 94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其他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95

一、泌尿系统症状 95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96

三、造血系统症状 97

四、骨骼、肌肉系统症状 98

五、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异常 100

六、免疫功能异常 101

七、K-F环与眼症状 102

八、其他 104

第七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105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铜代谢检查 105

一、血清铜蓝蛋白测定 105

二、血清铜氧化酶测定 108

三、尿铜蓝蛋白 110

四、铜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测定 111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其他实验室检查 125

一、血常规检查 125

二、骨髓象检查 126

三、肝功能检查 126

四、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 127

五、凝血象检查 128

六、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129

七、激素水平检查 130

八、血脂等检查 130

九、免疫学相关检查 130

十、铁代谢相关检查 131

十一、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查 131

十二、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前体氨基酸检查 131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角膜色素环检查 132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电生理检查 134

一、心电图检查 134

二、脑电图检查 136

三、肌电图检查 138

四、脑诱发电位检查 139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影像学检查 142

一、骨关节的影像学改变 142

二、腹部超声 146

三、颅脑CT、肝脏CT 152

四、颅脑MRI检查、肝脏MRI检查 155

第六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神经心理学测评 167

一、肝豆状核变性引起精神心理障碍的机制 167

二、以往文献报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精神心理障碍 167

三、肝豆状核变性的心理测量 168

第七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 173

一、RFLP/STR/SNP-家系连锁分析 173

二、PCR-SSCP分析 174

三、PCR-酶切分析 174

四、荧光PCR技术 175

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75

六、DNA测序技术 176

七、DNA微阵列技术 177

八、MassARRAY检测技术 177

九、二代测序技术 179

第八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81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要素 181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及主要诊断条件 181

二、症状外显后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诊断流程 184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型诊断 200

一、潜伏型 202

二、临床表现型 202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鉴别诊断 205

一、症状前期型肝豆状核变性与杂合子的鉴别 206

二、肝型肝豆状核变性与其他肝病的鉴别 207

三、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与其他运动障碍疾病的鉴别 212

四、骨-肌型肝豆状核变性与骨关节病变及肌肉疾病的鉴别 218

五、肾病型肝豆状核变性与肾病综合征的鉴别 219

第四节 特殊铜代谢异常患者诊断 219

一、无症状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 219

二、少见首发症状的前期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诊断 220

三、杂合子诊断 221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误诊分析 221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常见误诊 221

二、肝豆状核变性常见的误诊分析 222

第九章 铜相关性肝病 228

第一节 无铜蓝蛋白血症 228

一、流行病学 228

二、遗传学 228

三、发病机制 229

四、病理 229

五、临床表现 230

六、实验室检查 231

七、影像学 231

八、诊断 232

九、治疗 232

第二节 印度儿童肝硬化和特发性铜中毒 233

一、印度儿童肝硬化 233

二、特发性铜中毒 237

第三节 Menkes病 238

一、流行病学 238

二、发病机制 238

三、病理 239

四、临床表现 239

五、实验室检查 240

六、影像学检查 240

七、诊断 240

八、治疗 242

第十章 其他遗传代谢性肝病 243

第一节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 243

一、Gilbert综合征 243

二、Crigler-Najjar综合征 244

三、Dubin-Johnson综合征 246

四、Rotor综合征 247

第二节 先天性糖代谢异常(糖原累积症) 247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缺陷(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249

一、流行病学 249

二、发病机制 250

三、病理 250

四、临床表现 250

五、实验室检查 252

六、诊断 252

七、鉴别诊断 253

八、治疗 253

第四节 遗传性血色病 254

一、流行病学 254

二、发病机制 255

三、病理 255

四、临床表现 256

五、实验室检查 258

六、诊断 259

七、治疗 260

第五节 脂质代谢异常 262

一、戈谢病 262

二、尼曼-匹克病 264

第六节 肝性血卟啉病 267

一、发病机制 267

二、临床表现 267

三、实验室检查 267

四、诊断 267

五、鉴别诊断 268

六、治疗 268

第三篇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及预后 274

第十一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饮食治疗 274

第一节 低铜饮食的临床意义 274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饮食营养的指导原则和特点 274

第三节 存在饮食营养问题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对策 275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低铜饮食 275

第十二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驱铜治疗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驱铜药物简述 278

一、金属络合剂 278

二、抑制铜离子吸收药物 304

三、中草药治疗 311

四、各种驱铜药对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的比较 311

第三节 治疗方案的选择 314

第四节 治疗体会 315

一、坚持长期综合驱铜治疗 315

二、各种驱铜药的应用选择 316

三、特殊情况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驱铜治疗体会 319

四、驱铜药物治疗的监测问题 322

第十三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对症治疗 324

第一节 神经系统损害的对症治疗 324

一、运动障碍的治疗 324

二、癫痫发作 329

三、精神障碍 332

四、认知障碍 333

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334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保护治疗 336

第三节 肝脏功能损害的对症治疗 339

一、一般疗法 339

二、肝纤维化的治疗 340

三、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341

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342

五、肝硬化 349

六、肝性脑病 354

七、腹型肝豆状核变性治疗 357

第四节 充血性脾大、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360

一、脾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 361

二、脾功能亢进的分级 361

三、脾切除手术适应证 361

四、脾切除术前注意事项 362

五、麻醉选择 362

六、手术前准备 362

七、手术方式 362

八、手术后处理 363

九、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364

第十四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中药治疗 366

第一节 概述 366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病机 366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辨证论治 367

一、辨证分型 367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辨证治疗 369

三、肝豆片(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371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72

第十五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康复治疗 374

第一节 概述 374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375

一、临床表现 375

二、康复评定 376

三、康复治疗 377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383

一、吞咽运动的肌肉和神经支配 383

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病因 384

三、临床表现 384

四、康复评定 384

五、康复治疗 385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 389

一、临床表现 389

二、康复评定 389

三、康复治疗 390

第五节 辅助装置的应用及环境改造 392

一、治疗和训练辅助器具 392

二、矫形器和假肢 392

三、生活自理及防护辅助器具 392

四、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394

第十六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护理 395

第一节 饮食护理 395

第二节 口腔、鼻腔黏膜及皮肤护理 397

第三节 驱铜药治疗的护理 398

第四节 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 399

第五节 肝功能异常的护理 400

第六节 精神症状的护理 402

第十七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移植与干细胞移植治疗 404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移植治疗 404

一、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历史 404

二、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适应证 405

三、肝移植的手术方式 406

四、肝移植的并发症 409

五、肝移植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411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411

一、干细胞的概述 411

二、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412

三、干细胞移植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 419

四、干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20

第十八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治疗 421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述 421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相关载体研究概况 422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治疗 424

第四节 基因治疗的问题及展望 426

第十九章 肝豆状核变性的婚育与预后 427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婚育及妊娠 427

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婚育 427

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妊娠 428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长期随访指导及预后 430

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长期随访指导 430

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预后 432

参考文献 442

附录 475

附录一 改良2008年统一WD等级评定量表(UWDRS) 475

附录二 常用食物含铜量简表 482

附录三 吞咽功能临床评估表 488

附录四 吞咽造影检查评估表 491

附录五 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 4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