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高校政治理论课  教学论
高校政治理论课  教学论

高校政治理论课 教学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寒之,张龙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3500359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
《高校政治理论课 教学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2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基本任务 6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 8

四、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12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范围 14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 18

一、研究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特点的意义和方法 18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22

三、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28

四、理工科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心理倾向 31

第三章 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34

一、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4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38

三、大学学习的阶段性及其调整 40

四、大学学习的规律 43

五、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益和成才的因素 46

六、发掘人的潜在能力,锐意成才 49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主要特点 5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特点、教学原则和方法 51

二、开设《马思主义原理》课的重要意义 56

三、《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选择 58

第五章 《中国革命史》课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和方法 64

一、《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课的必要性 64

二、《中国革命史》课的指导思想、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66

三、《中国革命史》课的体系和特点 70

四、《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73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对象、特点和教学法的选择 77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特点 77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选择 82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9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原则 94

一、创新性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95

二、开放性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100

三、如何实行创新性、开放性教学原则 103

第八章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0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核心 110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涵义、功能、范围及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14

三、突破学生逆反心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的突出课题 117

四、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在疏导、说服上下功夫 122

一、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学生的智能培养作为重要目标 127

第九章 坚持理论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127

二、政治理论课教学智能培养的主要内容 135

三、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如何加强智能培养 140

第十章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 145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45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49

三、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153

第十一章 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 159

一、改革教学方法对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59

二、目前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病 160

三、改革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必须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 163

四、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 166

第十二章 电化教学在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177

一、电化教学的特点和地位、作用 177

二、电化教学媒体软件的建设和运用 182

三、开展电化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87

第十三章 政治理论课的辅导、作业和考试 190

一、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辅导 190

二、政治理论课的课后作业 193

三、政治理论课的考查和考试 197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特点和地位作用 205

第十四章 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 205

二、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原则和形式 209

三、如何开展好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活动 215

第十五章 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备课 218

一、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劳动的目的、过程和主要特点 218

二、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的依据和原则 223

三、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的产品形式及其写作方法 227

四、临课前的种种准备 229

第十六章 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逻辑和情感 233

一、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 233

二、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的逻辑性 238

三、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感 241

第十七章 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248

一、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248

二、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52

三、如何提高政治理论教师的素质 263

第十八章 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 266

一、课程评价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意义 266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 267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269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271

五、评价的组织程序和方式方法 278

后记 2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