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Red Hat Linux因特网服务器
Red Hat Linux因特网服务器

Red Hat Linux因特网服务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Paul G.Sery,(美)Jay Beale著;杜大鹏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8417593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Red Hat的专家审核并批准,结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示例,为中小型企业及机构提供了构建及管理高水平Linux因特网服务器所需的专门知识。本书从Red Hat Linux的基础知识开始,根据实际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读者提供了电子商务原理和具有代表性的Red Hat Linux部署方案两方面的内容。本书适用于从事Linux因特网服务器的构建和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对开放源代码事业有兴趣的读者。
上一篇:水轮机调节下一篇:时装裁剪制板
《Red Hat Linux因特网服务器》目录

目录 2

译者序 2

前言 2

致谢 2

第一部分 构建Linux网络 2

第1章 示例网络简介 2

1.1 示例网络介绍 2

1.1.1 与因特网的直接连接(DCI) 3

1.1.2 与因特网连接的DMZ网络(DMZI) 3

1.2 服务器的功能 5

1.2.1 DCI配置简介 7

1.2.2 DMZI配置简介 8

1.3 向两个示例网中添加子网 8

1.4 本章小结 9

第2章 配置Red Hat Linux的网络连接 11

2.1 因特网协议 11

2.1.1 联网和OSI网络模型 12

2.1.2 传输层协议 13

2.2 网络层协议(IP路由) 13

2.4 Red Hat Linux系统的网络布局 14

2.4.1 重要的网络配置文件 14

2.3 物理链路协议(以太网帧) 14

2.4.2 重要的应用程序和脚本 17

2.4.3 arp/rarp 17

2.4.4 ifconfig 18

2.4.5 netstat 18

2.4.6 nmap 19

2.4.7 ping 19

2.4.8 redhat-config-network-druid/redhat-config-network-cmd 19

2.4.9 route 19

2.4.11 tcpdump 21

2.4.12 modprobe 21

2.4.10 sysctl 21

2.5 配置一个或多个NIC 22

2.5.1 示例1:配置单个NIC 22

2.5.2 示例2:配置双网卡(机内双网卡) 25

2.5.3 示例3:配置Red Hat Linux路由器 27

2.6 本章小结 30

第3章 通过DSL连接因特网 31

3.1 DSL技术简介 31

3.2 DSL术语 35

3.2.1 通用术语 35

3.2.2 DSL服务的类型 38

3.3.1 获取DSL因特网连接 39

3.3.2 物理连接DSL调制解调器 39

3.3 创建DSL因特网连接 39

3.3.3 配置DSL提供商的设备 40

3.4 基本故障诊断提示 46

3.5 本章小结 48

第4章 构建防火墙 49

4.1 防火墙简介 49

4.1.1 封包过滤防火墙 50

4.1.2 代理防火墙 50

4.1.3 混合式防火墙 51

4.1.4 理解IP NAT或伪装 51

4.1.5 封包在因特网中的流动 52

4.1.6 全状态IP封包过滤器(Netfilter/iptables)简介 53

4.2 构建防火墙 57

4.2.1 用简单的规则集保护网络 58

4.2.2 使用自定义的链整固防火墙 63

4.3 通过安全外壳(Secure Shell)允许外部连接 68

4.3.1 配置SSH服务器 70

4.3.2 修改防火墙服务器(atlas)使之允许SSH 71

4.4 防火墙的管理 72

4.5 本章小结 73

第5章 基本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75

5.1 用查错树来诊断故障 75

5.2 诊断Linux联网故障 76

5.2.2 网络接线是否有问题 77

5.2.1 电源是否接通 77

5.2.4 网络适配器是否配置正确 78

5.2.3 网络交换机或集线器是否配置正确 78

5.3 诊断DSL的故障 83

5.3.1 检查DSL调制解调器/路由器配置 83

5.3.2 检查DSL提供商的配置 84

5.3.3 检查ISP配置 85

5.4 防火墙/网关的故障诊断 85

5.4.1 检查Red Hat Linux的联网配置 85

5.4.2 检查网关路由和IP转发 86

5.4.3 检查防火墙脚本 87

5.4.5 使用网络嗅探工具 88

5.4.4 检查内核模块和标志 88

5.5 使用附加的信息 89

5.6 本章小结 90

第二部分 搭建万维网Web服务器 92

第6章 配置基本的Apache服务器 92

6.1 HTML和HTTP协议简介 92

6.1.1 HTTP协议 92

6.1.2 HTML标准(HTML不是协议) 93

6.2 探索Apache Web服务器 97

6.2.1 Apache的配置指令 97

6.2.2 Apache的配置文件 98

6.3 创建基本的Web站点 104

6.3.1 安装Apache Web服务器 105

6.3.2 配置Apache Web服务器 105

6.3.3 控制Apache Web服务器 109

6.3.4 访问Apache Web服务器 110

6.3.5 用.htaccess和.htpasswd控制对Web服务器的访问 110

6.4 开发虚拟Web站点 111

6.5 在Apache中应用SSL 113

6.5.1 安装mod ssl软件包 113

6.5.2 SSL协商和证书 113

6.5.3 证书授权 114

6.5.4 设置Apache让HTTPS使用SSL 114

6.6 制作CA签名证书 115

6.7 故障诊断 117

6.7.1 检查Linux系统日志 117

6.7.2 检查Apache日志 118

6.7.3 本地连接 118

6.7.4 检查Apache配置 118

6.7.5 使用简化的httpd.conf文件 119

6.7.6 逐步添加新的指令 119

6.8 本章小结 119

第7章 将数据库连接到Web服务器 120

7.1 SQL简介 120

7.2 安装和配置MySQL 121

7.3.1 创建数据库 123

7.3 访问SQL服务器 123

7.3.2 应用MySQL数据库 125

7.4 使用脚本与SQL服务器交互 126

7.4.1 显示MySQL数据库数据 126

7.4.2 在MySQL数据库中插入数据 130

7.4.3 修改MySQL数据库数据 132

7.4.4 使用CGI脚本通过Web浏览器访问SQL数据库 134

7.5 保护MySQL数据库 140

7.6 本章小结 141

第8章 创建简单的音频流式服务器 142

8.1 流式技术简介 142

8.2 Xiph.org基金会简介 143

8.3 使用Icecast V1提供MP3流式服务 144

8.3.1 安装和配置Icecast 144

8.3.2 安装和配置Ices 146

8.3.3 提供MP3流式服务 147

8.4 用Icecast 2提供Ogg Vorbis流式服务 148

8.4.1 在本地将Ogg Vorbis转化为流 148

8.4.2 在因特网上将Ogg Vorbis转化为流 152

8.4.3 Icecast2和Ices2配置文件概述 153

8.5 故障诊断 162

8.6 本章小结 163

9.1.1 域 165

9.1 域名服务器(DNS)简介 165

第三部分 提供基本因特网服务 165

第9章 构建域名服务器 165

9.1.2 区域 166

9.1.3 权威域名服务器 166

9.1.4 理解客户域名解析过程 167

9.1.5 示例的域名服务请求过程 168

9.2 理解资源记录 170

9.2.1 使用Start Of Authority(SOA)资源记录 170

9.2.2 定义azone资源记录 172

9.2.3 约束(bind)配置语句和参数简介 172

9.3 配置基本DNS服务器 174

9.2.4 /var/named/配置文件简介 174

9.3.1 配置主域名服务器 175

9.3.2 配置辅域名服务器 179

9.4 添加安全措施 180

9.4.1 使用ACL 180

9.4.2 使用转移签名 181

9.4.3 在chroot环境中执行named 182

9.4.4 启动与停止域名服务器 183

9.5 创建多个区域文件 183

9.6 配置分离域DNS服务器 186

9.6.1 配置分离域专用域名服务器 187

9.6.2 配置分离域DMZ域名服务器 188

9.7 故障诊断 189

9.7.1 named-checkzone 190

9.7.2 named-checkconf 190

9.7.3 dig 190

9.7.4 host 190

9.7.5 tcpdump 191

9.8 本章小结 191

第10章 创建SMTP电子邮件服务器 192

10.1 小邮件程序理论 192

10.2 理解邮件队列 193

10.3 理解配置参数 193

10.1.2 性能 193

10.1.3 充分利用该软件 193

10.1.1 兼容性 193

10.3.1 参数信息和句法 194

10.3.2 值 194

10.3.3 文件 194

10.3.4 数据库和表 194

10.4 处理垃圾电子邮件 195

10.5 考察main.cf文件中的重要参数 195

10.6.4 设置规范文件 203

10.6.3 设置虚拟文件 203

10.6.1 设置master.cf 203

10.6 设置重要文件 203

10.6.2 设置别名文件 203

10.6.5 设置访问文件 204

10.7 使用命令处理数据库文件 204

10.8 解电子邮件服务器的术语 204

10.8.1 邮件用户工具 205

10.8.2 消息存储 205

10.8.3 邮件传输工具 205

10.8.4 消息头部 205

10.8.5 信封 205

10.9.1 示例1:发送邮件 206

10.9 示例配置 206

10.9.2 示例2:接收多个域的电子邮件 207

10.9.3 示例3:Postfix风格的虚拟域 207

10.9.4 从虚拟地址向虚拟地址转发 208

10.9.5 示例4:确认电子邮件的DNS设置 209

10.9.6 示例5:将所有邮件导向到集中的邮件中心 216

10.9.7 示例6:作为邮件中心 216

10.9.8 示例7:减少讨厌的电子邮件 217

10.9.9 清除垃圾邮件的基本知识 218

10.10 本章小结 219

11.1 FTP协议简介 220

第11章 配置FTP 220

11.2 Washington University FTP(WU-FTP)简介 221

11.2.1 安装WU-FTP 222

11.2.2 WU-FTP/xinetd配置文件简介 223

11.2.3 ftpaccess配置文件简介 224

11.2.4 ftpconversions文件简介 228

11.3 配置Real模式的FTP服务器 228

11.4 配置Guest账户 229

11.5 配置匿名账户 230

11.5.1 配置匿名登录 230

11.5.2 配置匿名上传 231

11.6.1 进行一般目的的检查 233

11.6 诊断WU-FTP服务器的故障 233

11.6.2 诊断Guest FTP登录 235

11.6.3 诊断Anonymous FTP登录 236

11.7 本章小结 237

第12章 配置Samba 238

12.1 Samba简介 238

12.1.1 考察smb.conf的句法 239

12.1.2 考察smb.conf的参数 240

12.1.3 考察smb.conf的结构 240

12.2 通过示例学习Samba 241

12.2.1 配置Samba使之使用加密的密码 242

12.2.3 访问单个用户的主目录 244

12.2.2 创建Samba共享资源 244

12.2.4 Linux和Samba权限简介 245

12.2.5 向两个或多个用户导出服务 249

12.2.6 使用Samba的宏功能 250

12.2.7 使用Linux和Samba添加网络打印机 252

12.3 SWAT简介 255

12.4 故障诊断 256

12.5 本章小结 256

第四部分 管理Linux服务器 259

第13章 网络备份的自动化 259

13.1 AMANDA简介 259

13.2.1 AMANDA服务器和客户简介 260

13.2 理解AMANDA 260

13.2.2 网络服务简介 261

13.2.3 配置文件简介 262

13.2.4 AMANDA实用工具简介 263

13.3 使用AMANDA 264

13.3.1 建立最小的备份系统 265

13.3.2 建立简单的备份系统 267

13.3.3 备份的自动化 271

13.4 故障诊断 271

13.5 本章小结 272

14.1 查找单一故障点 274

第14章 增加Linux服务器的可靠性 274

14.2 使用Ext3日记文件系统 275

14.3 使用RAID增加可靠性 277

14.3.1 软件RAID简介 277

14.3.2 实现软RAID 279

14.4 创建高可用性的Linux集群 282

14.4.1 理解HA的原理 282

14.4.2 考察HA的故障切换模式 282

14.4.3 创建简单的HA Linux集群 283

14.4.4 测试Heartbeat 285

14.5 本章小结 287

15.1 了解对安全性的威胁 289

15.2 仅补丁还不够 289

第五部分 提高安全性 289

第15章 基本的服务器安全性简介 289

15.3 鉴别攻击者 291

15.4 对攻击的思考 292

15.5 考虑一种防护 294

15.6 本章小结 299

第16章 安全系统管理简介 300

16.1 系统管理员与安全员 300

16.2 自动更新、打补丁与警告 300

16.3 产品与开发环境 302

16.4 自动更新、警告和RedHat解决方案 304

16.5 最小化、标准化及简单化 305

16.5.1 掌握最小化 305

16.5.2 三个基本优点 307

16.6 监视与保护远程管理 308

16.7 中心管理系统 309

16.8 状态监视 310

16.9 本章小结 311

第17章 加固系统 312

17.1 理解系统加固 312

17.1.2 停止或删除不必要的程序 313

17.1.1 手工加固系统 313

17.1.3 Linux启动过程概述 315

17.1.4 返回网络监控程序审核 320

17.1.5 用Bastille Linux自动加固系统 331

17.1.6 账号安全模块 331

17.1.7 引导安全模块 332

17.1.8 配置各种PAM设置模块 332

17.1.9 停用各种监控程序模块 332

17.1.14 安全的inetd/xinetd模块 333

17.1.13 打印模块 333

17.1.12 日志记录模块 333

17.1.10 禁用用户工具模块 333

17.1.11 文件权限模块 333

17.1.15 临时目录保护模块 334

17.1.16 Apache模块 334

17.1.17 BIND(DNS)模块 334

17.1.18 FTP模块 334

17.1.19 sendmail电子邮件模块 335

17.1.20 防火墙模块 335

17.1.21 端口扫描攻击检测器(PSAD)模块 335

17.2 本章小结 335

18.1 检验网络与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的对比 336

第18章 简单的入侵检测系统介绍 336

18.2 定义责任范围 337

18.2.1 责任 337

18.2.2 责任等于权力 338

18.3 复习有用的网络概念 339

18.3.1 封包 339

18.3.2 IP地址 340

18.3.3 端口 342

18.3.4 探测与威胁 347

18.4.2 进口/出口过滤 349

18.4.3 DMZ 349

18.4 设计一种防护网络配置 349

18.4.1 路由器过滤与防火墙 349

18.4.4 堡垒主机 350

18.4.5 专用服务器 350

18.5 设计ID策略 350

18.6 设置规则 351

18.6.1 入侵检测器不检测入侵 351

18.6.2 阳性规范——不好的事情 351

18.7 示例NIDS——Snort 352

18.7.1 描述与历史(当前版本:1.8.6) 352

18.6.4 启发式异常检测 352

18.6.3 阴性规范——不太好的事情 352

18.7.2 Snort功能概述(选择的命令行选项) 353

18.8 本章小结 355

第19章 日志监视与事件响应 356

19.1 阅读系统日志 356

19.2 日志记录 357

19.2.1 应用程序日志的记录 357

19.2.2 系统日志记录 358

19.2.3 混合日志记录 359

19.2.4 syslog 360

19.3 执行选择器动作 360

19.3.1 选择符域、工具和优先级 360

19.3.2 目标 362

19.4 使用日志 363

19.4.1 直接检验 363

19.4.2 日志分析工具 363

19.4.3 egrep——快速而不整洁 364

19.4.4 报告生成 365

19.4.5 日志监视工具 369

19.5 管理事件响应 370

19.5.1 遇事惊慌不如未雨绸缪 370

19.5.2 事先考虑意味着策略 370

19.6 本章小结 371

附录A www.wiley.com上的内容 372

附录B 配置拨号因特网连接 374

附录C 服务器的配置自动化 381

C.1 执行Kickstart安装过程 381

C.2 创建Kickstart配置文件 382

C.3 创建Kickstart引导软盘 383

C.4 执行Kickstart安装 384

C.5 创建自定义的RPM 384

C.5.1 RPM软件包布局简介 384

C.5.2 建立示例RPM软件包 385

附录D 使用DHCP 388

D.1 安装dhcpd 388

D.2 配置Red Hat Linux工作站使之使用DHCP 388

D.3 将Windows配置为DHCP客户 3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