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中央党校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8699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央党校试用教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基础、历史地位作了全面、深入、系统地介绍。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

第一节 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化的趋势 1

一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1

二 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3

三 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4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5

一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6

二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8

三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10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

一 生产关系的新变化 11

二 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的新变化 12

三 资本主义制度没有本质的改变 13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5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15

一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推进的十三年 15

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最为深刻的提炼和总结 18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20

一 党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是“三个代表” 20

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21

三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23

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4

第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6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根据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26

一 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科学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26

二 唯物史观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27

三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的坚持和发展 28

第二节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29

一 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29

二 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 29

三 现实奋斗目标的深刻认识 30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30

一 坚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 30

二 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31

三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

第四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32

一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33

二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33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5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概括 35

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关头的考验与十四大的理论创新 35

二 邓小平逝世后的道路抉择与十五大的理论创新 37

三 新世纪新阶段新考验与十六大的理论创新 3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产物 41

一 调查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 41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的产物 42

第三节 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44

一 审时度势,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思考党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45

二 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47

三 励精图治,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48

第二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50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50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科学性 50

一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50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主题 5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 51

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 52

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5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52

一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3

二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8

三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0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是与时俱进 66

第一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6

一 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66

二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 69

三 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71

第二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74

一 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75

二 实现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体现时代性和把握规律性的统一 76

三 实现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79

第三节 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81

一 创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81

二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82

三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83

四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做到“三个解放出来” 84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87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87

一 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核心 87

二 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 89

三 “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 91

第二节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92

一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92

二 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 96

第三节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98

一 “两个先锋队”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98

二 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99

第八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104

第一节 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104

一 执政为民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 104

二 执政为民是政党和政权兴亡规律的根本要求 105

三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108

第二节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108

一 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109

二 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110

三 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112

第三节 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13

一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13

二 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 114

三 正确处理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115

四 把坚持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 116

第三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18

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118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18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2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 123

一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 123

二 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126

第三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28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29

二 明确现阶段任务的艰巨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130

三 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133

第十章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37

第一节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依据 137

一 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137

二 对当今中国主题的准确把握 138

三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 139

四 迅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迫切要求 14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科学发展观 140

一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方面要求的主题 141

二 树立新的发展观 141

三 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142

四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43

五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43

第三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44

一 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矛盾 145

二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协调和统 147

三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48

第十一章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0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战略的由来和发展 150

一 近代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150

二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151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152

第二节 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54

一 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依据 154

二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内涵 156

三 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157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59

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 160

二 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163

三 民族素质提高目标 164

四 可持续发展目标 164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与战略重点 165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 165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 170

第十二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73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3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73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建立 175

三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7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80

一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180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80

三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81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185

一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85

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认识和有效调控我国的收入差距 187

三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187

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89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189

一 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战略 190

二 跨越式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90

三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192

四 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193

五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194

第五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97

一 十三年对外开放的成就和经验 197

二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198

三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

四 深化涉外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

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03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03

一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203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和特征 205

第二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06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206

二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209

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12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14

一 建立健全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 214

二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216

三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17

四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17

五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18

第十四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9

第一节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19

一 全面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219

二 深刻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 221

三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23

第二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24

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民族精神 225

二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不朽的灵魂 226

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227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28

一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28

二 建立崭新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229

第四节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230

一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230

二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积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231

三 以长远的科学规划保障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231

四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233

第五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33

一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33

二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文化体制改革之本 234

三 深入持续地进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伟大实践 235

第十五章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39

第一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39

一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39

二 顺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40

三 应对挑战,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41

第二节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43

一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论构想 243

二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途径 245

第三节 改善和协调大国关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248

一 建立大国之间新型关系 249

二 推动大国之间互利合作 250

三 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251

第四节 加强睦邻友好,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253

一 加强睦邻友好合作,稳定和改善周边环境 253

二 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255

第十六章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 257

第一节 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执政党 257

一 执政党的基本特点 257

二 执政党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259

第二节 解决好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61

一 执政党建设根本目标的逐步确立 261

二 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64

三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266

第三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67

一 在全党树立和强化“执政党意识” 268

二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69

三 理顺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 270

四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270

第四节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71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271

二 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272

三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274

结束语 277

一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277

二 自觉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80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 2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