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实验诊断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实验诊断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实验诊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虎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378233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基础及临床感染的特征、治疗原则、临床常见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实验诊断技术等最新知识。
上一篇:临床视野学下一篇:介入治疗及护理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实验诊断》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厌氧菌及其感染 1

第一节 厌氧菌概述 1

一、厌氧菌的定义 1

二、厌氧菌的分类 2

三、厌氧菌的种类 2

四、厌氧菌的分布 7

五、厌氧菌的厌氧机制 8

一、厌氧菌感染的类型 9

第二节 厌氧菌感染 9

二、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0

三、厌氧菌感染的致病机制 11

四、厌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13

五、临床常见的厌氧菌感染 15

厌氧菌败血症 15

厌氧菌性心内膜炎 16

脑脓肿 16

厌氧菌性脑膜炎 17

吸入性肺炎 17

坏死性肺炎 18

局限性肺炎和支气管炎 18

肺脓肿 19

脓胸 19

腹膜炎 20

肝脓肿和其他脏器脓肿 20

胆道系统感染 21

阑尾炎和阑尾脓肿 21

泌尿系统感染 22

生殖系统感染 23

口腔感染 23

头面部腺体感染 24

面颈部放线菌感染 25

眼部感染 25

耳、鼻和乳突感染 26

咽喉部感染 26

化脓性骨髓炎 27

化脓性关节炎 28

皮肤和软组织的厌氧菌感染 28

新生儿的厌氧菌感染 29

第一节 建立厌氧环境的方法和原理 31

一、机械换气除氧法 31

第二章 厌氧菌的实验诊断技术 31

二、化学吸收除氧法 32

三、酶除氧法 33

四、联合除氧法 33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厌氧菌培养方法 33

一、简易厌氧袋培养法 33

二、厌氧罐(盒)培养法 34

三、厌氧手套箱培养法 34

四、Oxyrase酶平皿培养法 35

六、其他培养方法 36

五、气体喷射培养法 36

第三节 厌氧菌的分离与培养 37

一、厌氧菌标本的采集 37

二、厌氧菌标本的运送与处理 38

三、染色与镜检 39

四、初代培养 40

五、耐氧试验 42

第四节 厌氧菌的鉴定 43

一、厌氧菌的鉴定步骤 43

二、临床常用的厌氧菌鉴定方法 47

三、厌氧菌分离和鉴定流程 48

附:API20A厌氧菌鉴定条的使用说明 48

第五节 厌氧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49

一、琼脂稀释法 50

二、肉汤稀释法 52

三、E-test法 52

四、ATB药敏试条法 53

第六节 厌氧菌的菌种保存 54

一、厌氧菌菌种保存的意义及原则 54

二、厌氧菌菌种保存的方法 55

一、预成酶鉴定技术 58

第七节 厌氧菌的快速诊断技术 58

二、气(液)相色谱鉴定技术 61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68

第三章 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75

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菌 75

产气荚膜梭菌 75

破伤风梭菌 79

肉毒梭菌 82

艰难梭菌 85

诺氏梭菌 88

索氏梭菌 90

脆弱拟杆菌 91

一、拟杆菌属 91

第二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91

二、普雷沃菌属 95

产黑素普雷沃菌 95

三、卟啉单胞菌属 97

不解糖卟啉单胞菌 98

四、梭杆菌属 100

具核梭杆菌 100

五、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 102

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103

口腔纤毛菌 104

六、纤毛菌属 104

七、沃廉菌属 106

直肠沃廉菌 106

第三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07

一、双歧杆菌属 107

双歧双歧杆菌 107

二、真杆菌属 110

迟缓真杆菌 110

三、丙酸杆菌属 112

痤疮丙酸杆菌 112

嗜酸乳杆菌 114

四、乳杆菌属 114

五、放线菌属 116

衣氏放线菌 117

六、蛛网菌属 119

丙酸蛛网菌 120

第四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121

一、韦荣球菌属 121

小韦荣球菌 121

二、氨基酸球菌属和巨球形菌属 123

发酵氨基酸球菌 123

一、消化链球菌属 124

埃氏巨球形菌 124

第五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124

厌氧消化链球菌 125

二、消化球菌属 127

黑色消化球菌 127

三、链球菌属 128

小链球菌 128

四、瘤胃球菌属 130

卵形瘤胃球菌 130

一、微需氧菌的分类与分布 133

第一节 微需氧菌概述 133

第四章 微需氧菌及其感染 133

二、微需氧菌的生物学特性 136

第二节 微需氧菌感染 138

一、微需氧菌感染的临床类型 138

二、微需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39

三、微需氧菌感染的致病机制 140

四、微需氧菌感染的治疗 141

一、烛缸培养法 145

二、化学吸收培养法 145

第一节 微需氧菌培养方法与装置 145

第五章 微需氧菌的实验诊断技术 145

三、抽气换气培养法 146

第二节 微需氧菌的分离与培养 146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46

二、分离培养 147

三、菌种保存与复苏 149

第三节 微需氧菌的鉴定 149

一、微需氧菌的形态学检查 149

二、微需氧菌的生化鉴定 150

三、微需氧菌的血清学鉴定 152

一、微需氧菌的免疫学检查 153

第四节 微需氧菌的快速诊断技术 153

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幽门螺杆菌 154

二、微需氧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154

三、微需氧菌的其他检查方法 159

第五节 微需氧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164

一、琼脂稀释法 164

二、纸片琼脂扩散法 165

三、E—test法 166

第一节 临床常见的弯曲菌属和弓形菌属细菌 167

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 167

第六章 临床常见的微需氧菌 167

胎儿弯曲菌 170

嗜低温/布氏弓形菌 172

第二节 临床常见的螺杆菌属细菌 174

幽门螺杆菌 174

犬螺杆菌 184

参考文献 187

附录一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常用的培养基 189

附录二 厌氧菌常用的生化反应 213

附录三 临床常见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拉丁学名与中文名称对照 223

附录四 细菌种属英汉索引 23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