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小平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0372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全书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工序流程为主线,从其源流、集运、预处理、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循环经济(3R)”的思想。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物流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总结了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性质;概括了固体废物的产生方式、污染途径和控制方法;介绍了固体废物的物理预处理技术(压实、破碎、分选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浸出等),热化学处理技术(焚烧、热解等)和生物处理技术(堆肥化等),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以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技术等,包括过程原理、设备特征、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章后附有思考题或计算题。本书适合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学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目录

目 录 1

1 绪论 1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1

1.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及范畴 1

1.1.2 固体废物的特点和特征 1

1.1.3 固体废物的分类 2

1.2 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组成和性质 3

1.2.1城市固体废物的来源及特点 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组成 5

1.2.3城市固体废物的性质 6

1.3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类型及性质 9

1.3.1 工业固体废物来源 9

1.3.2 工业固体废物的组成及性质 10

1.4危险废物的来源及特性 12

1.4.1危险废物定义 12

1.4.2危险废物的来源 12

1.4.3危险废物的特性 13

1.5.1 产生量 14

1.5 固体废物产生量及治理现状简介 14

1.5.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流程 17

1.5.2 治理现状 17

1.6 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影响 18

1.6.1 造成污染的途径 18

1.6.2 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19

1.7.1 处理技术 20

1.7.2 处置技术 20

1.7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20

1.6.3 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 20

1.8 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 21

1.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确立 21

1.8.2 “三化”原则 21

1.8.3 “三化”间的关系 22

思考题 22

2 固体废物物流特征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3

2.1 固体废物的物流特征 23

2.2.3 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 24

2.2.2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24

2.2 循环经济 24

2.2.1 源流 24

2.2.4 3R原则的优先法则及其涵义 25

2.2.5 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 26

2.3 循环经济应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 27

思考题 27

3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28

3.1 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 28

3.2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及贮存 28

3.2.1 城市垃圾的收集、搬运和贮存 29

3.2.2城市垃圾的清除和运送 30

3.2.3 城市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 35

3.3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及贮存 41

3.3.1 危险废物的贮存 41

3.3.2危险废物的收集 41

3.3.3危险废物的运输 42

思考题 42

4.1.1压实程度的量度 43

4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 43

4.1 固体废物的压实 43

4.1.2压实设备简介 44

4.2 固体废物的破碎 45

4.2.1 破碎的目的 45

4.2.2破碎方法 45

4.2.3破碎比(程度) 46

4.2.4 破碎流程 46

4.2.5破碎机简介 47

4.3 固体废物的分选 48

4.3.1筛分 48

4.3.2 重力分选 49

4.3.3 磁力分选 52

4.3.4 电力分选 53

4.3.5 光电分选 54

4.4 分选回收工艺系统 55

4.4.3 从煤矸石中分选回收硫铁矿系统 56

4.4.1 城市垃圾分选回收工艺系统 56

4.4.2 粉煤灰分选回收系统 56

思考题 57

5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技术 58

5.1 中和法 58

5.2氧化还原法 58

5.2.1 煤粉焙烧还原法 58

5.2.2 药剂还原法 58

5.3 化学浸出法 59

6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 60

6.1 概述 60

6.1.1 焚烧或燃烧的定义 60

6.1.2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三化”特性 60

6.1.3燃烧过程分析 60

6.1.4 固体废物的可燃性 61

6.1.5垃圾焚烧现状 62

6.1.6 固体废物焚烧的控制因素 62

6.1.8现代焚烧系统基本组成 63

6.1.7 焚烧(燃烧)效果 63

6.2 燃烧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 64

6.2.1 固体废物燃烧的异相反应特性 64

6.2.2 碳和氢的燃烧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特性 67

6.2.3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的宏观动力学特性 70

6.3燃烧反应计算 75

6.3.1 空气需要量的计算 75

6.3.2燃烧温度的计算 77

6.3.3 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的计算 79

6.3.4 热值计算(根据元素分析值计算) 81

6.3.5 各成分之间的换算 82

6.3.6 停留时间的计算 83

6.4 焚烧系统 86

6.4.1 焚烧系统概述 86

6.4.2 焚烧炉 87

6.4.3 焚烧炉的比较 91

6.5垃圾焚烧技术工艺 92

6.5.1 概述 92

6.5.2垃圾焚烧厂一般工艺流程 93

6.6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烟气的产生及其控制 97

6.6.1 焚烧尾气中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 97

6.6.2 硫氧化物(SOx)的生成及控制 98

6.6.3 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和控制方法 100

6.6.4 二噁英的生成与控制 103

6.6.5 熔融气化焚烧技术 107

6.7 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环保标准 107

思考题 108

计算题 109

7 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 110

7.1概述 110

7.1.1 定义 110

7.1.2热解产物 110

7.1.3 热解与焚烧的区别 110

7.2.1 热解过程 111

7.2热解原理 111

7.1.7 热解、气化、液化和部分燃烧 111

7.1.5热解方式分类 111

7.1.4热解的优点 111

7.1.6 影响热解的主要参数 111

7.2.2 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 112

7.2.3 不同温度和不同加热速率下的产物收率 114

7.3典型固体废物的热解 114

7.3.1城市垃圾的热解 114

7.3.2废塑料的热解 115

7.4.1 美国热解技术开发及发展计划 116

7.4 国外热解处理技术的发展计划 116

7.4.2 欧洲各国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17

7.4.3 日本热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19

7.4.4加拿大热解技术的研发 120

7.5 流态化热解过程简介 120

7.5.1 流态化热解技术设备 120

7.5.2 流态化热解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122

思考题 125

8.1.3堆肥的作用 126

8.1.2 固体废物堆肥化的意义 126

8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126

8.1概述 126

8.1.1 堆肥化的定义 126

8.1.4堆肥化的原料 127

8.1.5 堆肥化原料特性的评价指标 127

8.1.6 肥堆产品质量及卫生要求 127

8.2 堆肥化的基本原理 128

8.2.1 好氧堆肥化过程的基本原理 128

8.2.2厌氧堆肥化过程的原理 130

8.2.3 堆肥过程的动力学原理 130

8.3好氧堆肥化的基本工艺过程 136

8.3.1前处理 136

8.3.2主发酵 136

8.3.6贮存 137

8.5 影响固体废物堆肥化的主要因素 137

8.4 堆肥化处理过程的几种组合形式 137

8.3.4后处理 137

8.3.3后发酵 137

8.3.5脱臭 137

8.5.1 通风的作用及其控制 138

8.5.2含水率 139

8.5.3 堆肥过程的温度及其控制 142

8.5.4有机质含量 143

8.5.5颗粒度 143

8.5.8 pH值 144

8.6堆肥化设备及工艺系统 144

8.5.6 碳氮比(C/N) 144

8.5.7碳磷比(C/P) 144

8.6.1 物料处理设备 145

8.6.2翻堆设备 145

8.6.3 反应器堆肥系统 146

8.6.4 除臭设备 147

8.6.5堆肥设备发展趋势 147

8.7.1 物理参数评价指标 148

8.7.2 化学参数作判定标准 148

8.7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指标 148

8.7.3 用工艺参数作为堆肥腐熟度判定标准 149

8.7.4 生物法评价指标 149

8.8好氧堆肥化的未来展望 150

思考题 150

计算题 151

9.1.3 固化处理效果 152

9.1.2 固化处理的基本步骤 152

9.1.1 固化处理的原理 152

9.1 固化处理的原理和步骤 152

9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技术 152

9.2 固化处理的基本方法 153

9.2.1 水泥固化法 153

9.2.2 石灰固化法 154

9.2.3 热塑性材料固化法 154

9.2.4 热固性材料固化法 154

思考题 155

9.2.6 自胶结固化和大型包封法 155

9.2.5玻璃固化法 155

10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 156

10.1 概述 156

10.1.1 污泥的分类与产生量 156

10.1.2污泥的性质 157

10.1.3 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方法 161

10.1.4 污泥资源化的发展趋势 163

10.1.5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 165

10.2.1 污泥的浓缩 167

10.2污泥的处理技术 167

10.2.2 污泥的调质 168

10.2.3 污泥的稳定 169

10.2.4污泥的脱水 171

10.2.5 污泥的热干燥 172

10.2.6超声波技术处理污泥 174

10.2.7 湿式氧化法处理污泥 177

10.2.8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污泥 178

10.3.2 土地填埋 179

10.3.1 土地利用 179

10.3污泥的处置技术 179

10.3.3 污泥焚烧 180

10.3.4水体消纳 181

10.4 污泥的资源化技术 181

10.4.1 污泥的堆肥化 181

10.4.2污泥的燃料化 183

10.4.3污泥制动物饲料 187

10.4.4 污泥制吸附剂 187

10.4.5污泥制造建材 188

10.4.6污泥制胶黏剂 188

思考题 189

11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 190

11.1 概述 190

1 1.1.1 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和处置原则 190

11.1.2 地质屏障的防护性能 192

11.1.3 固体废物陆地处置的基本方法 194

11.2.1 自然衰减型填埋场 196

11.2 填埋场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196

11.2.2全封闭型填埋场 198

11.2.3半封闭型填埋场 198

11.3 填埋场中的生物降解行为 198

11.3.1 填埋场垃圾的降解过程 198

11.3.2 填埋场固液相、液气相反应的特点 199

11.3.3 卫生填埋场内的微生物种类 201

11.3.4 影响固体废物降解的因素 201

11.4.1 渗滤液的组成及特征 202

11.4渗滤液的产生及控制 202

11.4.2来源 203

11.4.3 控制渗滤液产生量的工程措施 204

11.4.4渗滤液产生量计算 205

11.4.5 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206

11.4.6 渗滤液处理方法的选择 207

11.5 填埋场气体的产生与控制 208

11.5.1 填埋场气体组成特征 208

11.5.2 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方式 208

11.5.3填埋场气体的运动 209

11.5.5填埋场气体利用技术 210

11.6 矿化垃圾的开采与利用 210

11.5.4填埋场气体处理系统 210

思考题 211

计算题 212

12.1.1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13

12.1.2 资源化系统 213

12.1 概述 213

12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13

12.2城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15

12.2.1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 215

12.2.2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框架 218

12.2.3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系统 219

12.3 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232

12.3.1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现状 232

12.3.2 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234

12.3.3 冶金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 241

12.3.4 化工废渣的综合利用 245

12.4.1 废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249

12.4 典型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249

12.4.2 废橡胶的回收与利用 250

12.4.3 废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254

12.5 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 256

12.5.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256

12.5.2 稻壳的综合利用 257

思考题 257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58

附录 258

附录二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及鉴别标准 265

附录三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273

附录四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77

附录五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84

附录六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88

附录七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93

参考文献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