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2041465
  • 页数:8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供了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数据。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目录

1城镇给水系统 1

1.1 用水要求 1

1.2 系统组成 1

目 录 1

1.3给水系统类别 2

1.4给水系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4

1.4.1 目的和要求 4

1.4.2方案比较 4

1.5影响给水系统选择的因素 5

1.5.1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 5

1.5.2水源条件 6

1.5.4其他因素 7

1.5.3地形条件 7

1.6给水系统布置示例 8

1.7 给水工程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11

1.7.1基本建设程序 11

1.7.2项目建议书 11

1.7.3可行性研究 12

1.7.4初步设计 12

1.7.5施工图设计 12

2输配水 13

2.1输配水管渠布置 13

2.1.1线路选择与布置要求 13

2.1.2输水管渠布置 14

2.1.3配水管网布置 16

2.2水力计算 20

2.2.1 流量计算 20

2.2.2管渠水力计算 24

2.2.3管网水力计算 27

2.3水量调节设施 39

2.3.1 水量调节设施及其选用 39

2.3.2水厂清水池 40

2.3.3水塔及高位水池 42

2.3.4调节(水池)泵站 46

2.4.1管渠材质的选用 48

2.4管渠材质及附属设施 48

2.4.2常用管道材质 49

2.4.3管道附属设施 53

2.5管道敷设 59

2.5.1 管道埋深 59

2.5.2管道基础及埋设要求 65

2.5.3支墩 70

2.5.4管道明设 75

3.8.4辐射井施工 1 77

2.5.5管道穿越障碍物 78

2.5.6管道水压试验 86

2.6管道阴极保护 90

2.6.1 土壤腐蚀 90

2.6.2土壤腐蚀分级标准 91

2.6.3 阴极保护 92

2.6.4牺牲阳极保护 93

2.6.5外加电流法 96

3.1地下水源的选择 102

3.1.1地下水源的特点 102

3.1.2水源地选择的原则 102

3地下水取水 102

3.2.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 103

范围 103

3.2.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 103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103

3.1.3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103

3.3.1 水文地质参数的种类 104

3.3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104

3.3.2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 105

要求 105

3.3.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 105

3.4水量评价 110

3.4.1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 110

3.4.2补给量的计算 111

3.4.3储存量的计算 113

3.4.4允许开采量的计算 113

3.5.1管井出水量计算 115

3.5管井 115

3.5.2管井构造设计 129

3.5.3管井施工 144

3.5.4除砂器设计 145

3.6渗渠 149

3.6.1渗渠的位置选择与平面 150

布置 150

3.6.2渗渠出水量计算 151

3.6.3渗渠设计 155

3.6.4集水井设计 157

3.6.5渗渠设计注意事项 158

3.6.6渗渠施工 158

3.7大口井 159

3.7.1大口井出水量计算 159

3.7.2大口井设计 162

3.7.3大口井施工 166

3.8辐射井 168

3.8.1 辐射井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 169

3.8.2辐射井出水量计算 169

3.8.3集水井与辐射管的设计 174

3.9井群虹吸管集水系统设计 179

3.9.1 虹吸管集水的适用条件与平面布置 179

3.9.2虹吸管设计 180

计算 181

3.9.3虹吸管排气设备的选择与 181

3.9.4集水井设计 182

3.9.5真空罐容积的确定 183

3.10改善与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措施 183

3.10.1 取水构筑物淤堵处理 183

3.10.2预防取水构筑物堵塞的 184

措施 184

3.10.3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 185

措施 185

3.11.1 地下水人工回灌在给水工程上的应用 186

3.11.2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基本条件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 186

3.11地下水人工回灌 186

3.11.3 回灌水源选择和水质要求 187

3.11.4地下水人工回灌的主要 188

方法 188

3.11.5水井人工回灌设计 190

4地表水取水 194

4.1地表水水质 194

4.2地表水取水设计资料 197

4.2.1水源资料 197

4.2.2水文计算 198

4.3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206

4.3.1设计原则 206

4.3.2位置选择 207

4.4取水构筑物形式 210

4.4.1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 210

4.4.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 215

形式 215

4.4.3构筑物形式选择 216

4.5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 226

4.5.1取水头部 226

4.5.2进水管(渠) 234

4.5.3集水井 235

4.5.4斗槽 246

4.5.5底拦栅 252

4.5.6低坝 259

4.6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263

4.6.1缆车式取水 263

4.6.2浮船取水 272

5泵 房 284

5.1 给水泵房 284

5.1.1给水泵房分类 284

5.1.2泵房布置示例 285

5.2水泵选择 299

5.2.1常用给水水泵 299

5.2.2运行工况和水泵选择 305

5.2.3水泵安装高度计算 310

5.3.1 动力设备 316

5.3动力设备及附属设备 316

5.3.2调速装置 320

5.3.3真空充水系统及设备 336

5.3.4起重设备与泵房高度 345

5.3.5采暖与通风 352

5.3.6泵房排水与设备 360

5.4泵房布置 361

5.4.1泵房布置一般要求 361

5.4.2机组布置 365

5.4.3进出水布置 376

5.5.1水锤分类与特征值 394

5.5水锤计算与防护 394

5.5.2水锤的参数标准和计算 399

方法 399

5.5.3水锤防护 413

6净水工艺选择 431

6.1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431

6.2主要净水工艺 433

6.3净水工艺选择 435

6.3.1净水工艺选择原则 435

6.3.2净水构筑物及适用条件 435

6.3.3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435

7.1混凝剂及投加 440

7.1.1 混凝作用及常用药剂 440

7 混 凝 440

7.1.2药剂投加系统 450

7.1.3加药间及药库布置 464

7.2混合 470

7.2.1混合基本要求和方式 470

7.2.2水力混合 471

7.2.3机械混合 473

7.3絮凝 477

7.3.1设计要点及絮凝形式 477

7.3.2隔板絮凝池 478

7.3.3折板絮凝池 482

7.3.4网格(栅条)絮凝池 488

7.3.5机械絮凝池 491

8沉淀(澄清) 499

8.1预沉淀(澄清) 499

8.1.1高浊度水沉降特性 499

8.1.2预沉处理构筑物类型 501

8.1.3天然预沉 502

8.1.4辐流式预沉池 504

8.1.5沉砂池 508

8.1.6 XB-I型水旋澄清池 510

8.1.7其他预沉构筑物 515

8.2沉淀 518

8.2.1沉淀池形式与选择 518

8.2.2平流沉淀池 520

8.2.3斜板与斜管沉淀池 524

8.2.4其他形式沉淀池 532

8.2.5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计算 535

8.2.6排泥方式及计算 536

8.3 澄清 546

8.3.1澄清池形式选择 546

8.3.2机械搅拌澄清池 547

8.3.3水力循环澄清池 565

8.3.4悬浮澄清池 572

8.3.5脉冲澄清池 577

8.4.1气浮工艺特点及适用条件 583

8.4气浮 583

8.4.2设计要点及计算公式 584

8.4.3气浮设备 585

8.4.4运行注意事项 591

8.4.5气浮池形式及工程示例 591

8.4.6计算示例 595

9 过 滤 598

9.1滤池形式及选用 598

9.1.1滤池形式分类 598

9.1.2滤池选用及适用条件 599

9.2滤池的配水系统 601

9.2.1常用的配水系统 601

9.2.2水头损失计算 602

9.2.3 冲洗方式 609

9.3普通快滤池 614

9.3.1设计数据与计算公式 616

9.3.2设计要点 621

9.3.3计算示例 621

9.4双阀滤池 624

9.4.1鸭舌阀滤池 624

9.4.2虹吸管式双阀滤池 625

9.5均粒滤料滤池 626

9.5.1 工作特点 626

9.5.2设计要点及数据 627

9.5.3运行控制 634

9.5.4计算公式 635

9.6多层滤料滤池 637

9.6.1三层滤料滤池 637

9.6.2双层滤料滤池 640

9.6.3接触双层滤料滤池 642

9.7虹吸滤池 643

9.7.1虹吸滤池特点 643

9.7.2设计要点 643

9.7.3计算公式及数据 645

9.7.4水力自动控制 646

9.8.1 工作特点 649

9.8.2设计要点 649

9.8重力式无阀滤池 649

9.8.3计算公式及数据 652

9.9移动罩滤池 652

9.9.1 设计要点 653

9.9.2计算公式及数据 655

9.10微滤机 656

9.10.1构造及特点 656

9.10.2设计数据 658

10消 毒 659

10.1 消毒方法 659

10.2.1液氯物理性能及投加 661

10.2液氯消毒 661

10.2.2设计与计算 662

10.2.3加氯设备 664

10.2.4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 667

10.2.5漏氯吸收装置 669

10.2.6加氯间布置 669

10.3氯胺消毒 671

10.3.1 氯胺消毒作用 671

10.3.2设计要点 671

10.3.3投加与调制设备 672

10.3.4加氨间及氨库 672

10.4漂白粉消毒 672

10.4.2计算公式 673

10.4.1 设计要点 673

10.4.3投加漂白粉设备 674

10.5次氯酸钠消毒 675

10.5.1次氯酸钠消毒特点 675

10.5.2次氯酸钠发生器 675

10.5.3次氯酸钠溶液的投配 676

10.6二氧化氯消毒 677

10.6.1 二氧化氯的主要物理性能 677

10.6.2 二氧化氯的消毒氧化作用 677

10.6.3设计要点 677

10.6.4二氧化氯的制取 678

10.6.5使用二氧化氯注意事项 679

应用 682

11.1.1 特点 682

11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 682

11.1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 682

11.1.2应用 683

11.2 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 685

11.2.1构造 685

11.2.2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 686

11.2.3运行与维护 687

11.2.4 工程示例 687

11.3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滤池 693

11.3.1 构造 693

11.3.2颗粒填料选择 694

11.3.3 布置 695

11.3.4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 696

11.3.5运行与维护 697

11.3.6工程示例 698

11.4蜂窝管与轻质填料生物接触 702

氧化池 702

11.4.1蜂窝管生物氧 702

化池 702

11.4.2轻质填料生物接触氧化 704

滤池 704

11.5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 705

11.5.1 构造 705

11.5.2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 706

11.5.3运行与维护 707

12臭氧、活性炭处理 708

12.1臭氧氧化处理 708

12.1.1 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能 708

1 2.1.2臭氧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工艺流程选择 709

12.1.3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710

12.1.4臭氧发生系统 718

12.1.5臭氧接触反应系统 729

12.1.6臭氧尾气的利用与处理 741

12.1.7臭氧化法处理系统的监控与防护 743

12.1.8臭氧化处理实例 747

12.2.1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759

12.2活性炭吸附处理 759

12.2.2活性炭净水工艺 761

12.2.3活性炭的性能指标 765

12.2.4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 772

12.2.5颗粒活性炭滤池 782

12.2.6颗粒活性炭的再生 792

13除铁、除锰、除氟 798

13.1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798

13.1.1 含铁含锰地下水的水质 798

13.1.2除铁除锰方法 799

13.1.3 影响除铁除锰的主要因素 800

13.1.4工艺流程 801

13.1.5地下水的曝气 802

13.1.6除铁除锰滤池 812

13.2除氟 816

13.2.1 除氟方法 816

13.2.2活性氧化铝法 816

13.2.3 电渗析法 821

13.2.4絮凝沉淀法 823

14排泥水处理 824

14.1处理系统组成和工艺选择 824

14.1.1处理系统组成 824

14.1.2 工艺流程选择 825

示例 827

14.1.3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泥水平衡计算 827

14.1.4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计算 827

14.2干泥量的确定 829

14.2.1计算公式 829

14.2.2设计浊度值的选用 830

14.2.3浊度(NTU)与悬浮固体(SS)的换算 830

14.3排泥水性质试验 831

14.3.1 自然沉降浓缩试验 831

14.3.2投加药剂的沉降浓缩试验 832

14.3.3污泥脱水性能 832

14.4.1 排水池 834

14.4.2排泥池 834

14.4调节设施 834

14.4.3污泥平衡池 835

14.5排泥水浓缩 835

14.5.1浓缩方式及浓缩池构造 835

14.5.2浓缩池设计 838

14.6 污泥调理 842

14.6.1物理调理法 842

14.6.2化学调理法 842

14.7 污泥脱水 843

14.7.1 自然干化 844

14.7.2机械脱水 845

14.7.3脱水机和性能比较 851

14.7.4脱水机房布置 852

14.8排泥水处理系统自控设计 854

14.8.1检测仪表 854

14.8.2控制模式 855

15水厂总体设计 856

15.1 总体布置 856

15.1.1 水厂组成 856

15.1.2工艺流程布置 856

15.2平面布置 858

15.3水厂附属建筑物 859

15.4水厂管线设计 863

15.4.1 生产管线 863

15.4.2 管线的水头损失及流程标高计算 864

15.5高程布置与土方平衡 869

15.5.1 高程布置 869

15.5.2土方平衡计算 870

15.6水厂绿化及道路 874

15.6.1 绿化 874

15.6.2道路 876

15.7水厂的仪表和自控设计 878

15.7.1设置标准 878

15.7.2分级控制 882

15.8制水成本计算 882

15.9水厂布置示例 8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