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海热提,王文兴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639243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基础理论篇介绍了生态学、环境学及生态环境研究的基本理论;评价篇概述了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进而系统论述了生态评价和环境容载力评价的具体方法;规划篇系统介绍了生态环境技术、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的概念、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案选定等;管理篇论述了生态保护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法制、政策及制度管理,包括其概念、产生发展、主要内容、职能、组成、基本原则和手段等有关方面的内容,最后以厦门为例,介绍了生态环境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规划技术和管理政策的具体应用。本书是根据国有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生态环境类专业教材委员会制定的课程基本要求编写的,注意适当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力求做到了章节层次分明、内容重点突出,要领理论清晰,应用实例丰富,具有相当的实用性,是我国环境科学在生态环境与管理领导内一本全新的、完整的、全面的指导性工具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环境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入门教材,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环境管理干部参阅。<
《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目录

第一章 生态学基础 2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2

第一节 生态系统 3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关系 3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

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9

第二节 生态学 11

一、生态学概念与内涵 11

二、生态学分类 12

三、生态学的发展 13

第二章 环境学基础 19

一、环境 20

第一节 环境及其系统 20

二、环境系统 24

第二节 环境科学 28

一、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特点 28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体系 30

三、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31

四、环境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35

五、环境科学发展趋势 38

第三章 生态环境研究的基本理论 4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42

一、可持续发展基本观点 42

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46

第二节 环境容载力理论 47

一、环境容载力概念与特点 47

二、环境容载力的结构和功能 51

三、环境容载力类型及其内容 54

参考文献 59

第二篇 评价篇 61

第四章 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 61

第一节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概述 62

一、评价方法的定义、本质和作用 62

二、评价方法的类型 65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 65

第二节 环境评价方法 66

一、环境污染评价 67

二、环境质量评价 73

三、环境影响评价 82

四、战略环境评价 88

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95

第三节 生态评价方法 97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 97

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99

三、生态评价的方法 101

四、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 106

第五章 生态评价 109

一、生态县考核 110

第一节 生态水平评价 110

二、生态市考核 112

三、生态省考核 114

四、生态区综合考核指标与标准 116

第二节 生态健康评价 120

一、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含义 120

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121

第三节 生态安全评价 125

一、生态环境系统安全 125

二、生态环境系统安全性测算方法 126

一、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与类型 127

第四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27

二、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29

三、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理论估算 130

第五节 生态足迹评价 130

一、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 130

二、城市生态足迹分析 132

第六节 生态位评价 133

一、生态位定量化评价一般程序 134

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34

三、区域生态位计算方法 135

第六章 环境容载力评价 137

第一节 环境容载力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138

一、环境容量评价 138

二、环境承载力评价 141

三、环境容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145

第二节 环境容载力测度 150

一、环境容载力优势度 151

二、环境容载力潜力度 152

三、环境容载力饱和度 152

四、协调发展度 153

五、环境容载力可持续度 157

第三节 环境容载力区划 158

一、环境容载力区划的原则和要求 158

二、功能区类型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七章 生态环境技术 164

第三篇 规划篇 164

第一节 环境监测概述 165

一、环境监测的涵义和分类 165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 166

三、环境监测成果及其应用 177

第二节 环境预测 179

一、环境预测的实质、作用和基本原则 179

二、预测方法及其选择 181

三、环境预测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181

四、预测基本思路与结果分析 184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 185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86

二、GIS的硬件和软件 188

三、GIS在规划中的应用 190

第八章 生态规划 193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94

一、生态规划的起源、发展 194

二、生态规划的概念 196

三、生态规划的类型及其基本内容 198

四、生态规划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203

第二节 生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205

一、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205

二、生态调查与分析 208

三、生态功能区划 215

四、生态区划 217

五、生态规划调控与实施措施 222

第三节 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规划 226

一、城市的起源、发展与生态化 226

二、城市生态规划 229

三、生态城市概念与内涵 231

四、生态城市规划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 236

第九章 环境规划 243

第一节 环境规划概论 244

一、环境规划概念、类型与体系 244

二、环境规划的作用及其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246

三、环境规划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248

一、环境调查与评价 250

第二节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250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254

三、环境预测 256

四、环境功能区划 256

五、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 260

六、环境规划的方案、报批、实施 264

七、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265

第三节 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266

一、国外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266

二、我国环境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 269

参考文献 273

第十章 生态管理 276

第四篇 管理篇 276

第一节 生态管理及监测 277

一、生态管理概述 277

二、生态监测 281

第二节 生态保护 285

一、生态保护的概念 285

二、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288

三、生态保护的方针、原则和任务 290

四、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内容 292

第三节 生态示范区建设 298

一、概述 298

三、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模式 299

二、生态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指标 299

四、生态示范区的意义和作用 300

五、生态示范区建设 301

第十一章 环境管理 307

第一节 环境管理 308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308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和基本职能 311

三、环境管理的主要组成要素和措施 318

四、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手段 326

第二节 环境管理决策 334

一、环境管理决策的概念和特点 334

二、环境管理决策系统 337

第三节 环境管理学 342

一、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含义、特征及其发展 342

二、环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45

三、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347

四、环境管理学研究趋势 352

第十二章 环境法制、政策及制度管理 355

第一节 环境法制管理 356

一、环境法 356

二、环境执法 371

三、国际环境法 372

第二节 环境管理政策 376

一、环境政策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376

二、中国环境管理政策 377

第三节 环境管理制度 387

一、环境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特征 387

二、环境管理制度类型和模式 388

三、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390

参考文献 396

第五篇 案例篇 398

第十三章 厦门生态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 398

第一节 厦门市生态环境评价 399

一、厦门市环境质量评价 399

二、厦门市环境容载力评估 406

三、厦门市生态位评估 423

四、厦门市生态环境系统安全性评价 429

五、厦门市生态环境系统健康评估 431

第二节 厦门市生态城市规划 433

一、规划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434

二、厦门生态城市发展目标 436

三、厦门市生态环境区划 437

四、厦门生态城市战略规划 438

第三节 厦门市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443

一、改革环境管理机构与机制,创新环境保护制度 443

二、加强领导和组织,强化宣传和教育 444

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445

四、加大科研支持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445

五、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支持机制 4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