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晚清学术简史
晚清学术简史

晚清学术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开,刘冠才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5040916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高屋建瓴,总领晚清的整体社会发展态势,试图理清这些社会变革者们思想发展脉络,并重点试述了魏源、曾国藩、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社会学者的理论主张,在具体论述时,则追根溯源,弄清他们主张思想的社会、政治及学术源头。并介绍了他们的政治改革及社会改革主张。
《晚清学术简史》目录

第一编 鸦片战争前后的启蒙学术及其负面学说 1

第一章 龚自珍古文经渊源、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历史发展哲学思想 1

一、龚自珍与古文经学 1

(一)受外祖父段玉裁和父亲龚丽正的影响 2

(二)与章学诚“六经皆史”相互发明 4

(三)兼采汉、宋的经学史观点 5

二、龚自珍的今文经学思想 6

(一)师承刘逢禄之前,发挥《公羊》“三世”说 6

(二)师承刘逢禄之后,发挥《公羊》和《尚书·洪范》历史进化说 9

(三)经、史结合,阐发《春秋》大义三律 11

三、龚自珍的哲学思想 14

(一)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发展循环论 15

(二)世界为心力所造的唯心宇宙观 15

(三)“名副其实”的名实观 17

(四)无善无恶的人性论 18

(五)社会变革的历史哲学思想 20

第二章 魏源的今文经学术思想和启蒙哲学思想 24

一、魏源的今文经学思想 24

(一)对乾嘉学派的批评种种 25

(二)以“经术为治术”的批评标准 28

(三)《书古微》要义 30

(四)《诗古微》要义 32

二、魏源的启蒙哲学思想 35

(一)朴素的辩证法与进化的历史观 35

(二)以民为本的思想 37

(三)以天为本的世界观和注重实践的认识论方法 38

第三章 曾国藩与其他封建卫道者的保守思想 43

一、封建卫道士的思想历程 43

(一)封建卫道士的“一宗宋儒” 43

(二)封建卫道士的“汉宋兼容” 46

二、心学之实学与哲学上的倒退 47

(一)宇宙观上的唯心主义天命观 48

(二)认识论上的“格物诚意”论 48

三、邵懿辰、戴望的今文经学思想 49

(一)今文经学者邵懿辰和他的《仪宋堂记》 49

(二)今文经学者戴望和他的代表作《论语注》 51

第二编 从传统守旧到务实求变之新学转变中的学术思想 53

第四章 左宗棠的程朱理学和经世致用思想 53

一、西学东渐背景下的旧学名儒 54

(一)“恪以程朱为宗”,在理气论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54

(二)对程朱理欲观“存天理,灭人欲”的继承 55

(三)“性受命于天”和“性不外道”说 56

二、“义利之辨”与存心报国 57

(一)从孔子“义利统一”到朱熹“义利对立”到左氏“义利统一” 57

(二)忧国忧民与个人修养“须用敬” 59

三、“穷经将以致用”与继承龚、魏的实学精神 59

(一)从开读《论语》到继承龚、魏 60

(二)读经求知和面向社会的方方面面 60

四、“中不如西,学西可也”的文化主张 62

(一)学习西方文化的认识深化过程 63

(二)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 63

第五章 郭嵩焘调和汉宋、经史兼治,探求西儒、中西会通之路 66

一、时代发展和学术大势 66

(一)有多种建树的近代名儒 66

(二)“调和汉宋”学术大势下的学术主旨 68

(三)训诂考订的丰硕成果 69

(四)史地研究的求实之路 70

(五)“立身制行”的治经目的 72

二、通经致用和对外开放说 73

(一)通经史以治身心 73

(二)通经史以为政 74

(三)引经史论证对外开放 75

三、对宋儒的批评 77

(一)宋儒不善于由文以通志 77

(二)宋儒有支解、割裂经文之嫌 77

四、中西哲学对比研究的尝试 78

(一)平视诸家哲学,寻觅中西相通之理 78

(二)“以议论相胜”的虚骄之气与中学务实、西学求证不相容 81

(三)极深究“几”、明乎“理势”为成就功业之路的哲学反思 84

第六章 刘坤一从守旧卫道走向开明务实 90

一、刘坤一生平的五个阶段 90

二、刘坤一思想的保守时期和开明务实时期 91

第七章 皮锡瑞平实致用、倚重学术的今文经学 94

一、科场失意和转治儒经 94

二、政治改良中的渐变论 96

三、兴学育才和使经学返归平实致用 98

第八章 廖平“经学六变”与旧经学的终结 101

一、孤学蒙擢和“经学六变” 101

(一)“重思”之学习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才华 101

(二)廖平的“经学六变” 102

二、打破古今界限的“小大之学”和“经学六变”中的进步与倒退 106

第九章 孙诒让疏证和绎《周礼》为变法维新寻找理念证据 108

一、古文经家学渊源和集朴学大成的《周礼正义》 108

(一)《墨子间诂》胜义纷纷,《周礼正义》古学丰碑 108

(二)《周礼》学之冠 109

二、寓变法理想的《周礼政要》 110

(一)扼腕时局和变法的复古主旨 110

(二)《周礼政要》的维新方案及其思维定势 111

第三编 以发展早期资本主义和“中体西用”为重心的经世致用之学 113

第十章 洪仁玕的儒学传统和近代早期谋求资本主义的思想 113

一、一位有近代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113

二、忠君爱国的新内容和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方略 114

(一)儒家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114

(二)近代化思想和基督教神学唯心主义 115

第十一章 李鸿章及其幕僚同好们的洋务思想与洋务实践 117

一、李鸿章“一路扶摇”的政治生涯和受制于“诚”的洋务主张 117

(一)处世治学深受曾国藩的影响 118

(二)以“诚”和戎的外交思想 120

(三)以培养新式人材为核心的内政改革 121

二、李鸿章幕僚同好们的洋务思想和实践 123

(一)冯桂芬和他的“中体西用”说 123

(二)薛福成和他的“君民共主”说 125

(三)郑观应和他的商战思想 128

(四)马建忠和他的富民说以及旨在强国的语法学 132

(五)容闳和他的教育救国思想 136

(六)王韬和他的新式教育构想 137

第十二章 张之洞从政、治学、综合汉宋和立足古文经学的中体西用 145

一、为古文经学力挽狂澜 145

(一)崇尚古文经学,力辟今文经学 146

(二)为考据学张大军势和兼采汉宋的现实选择 147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 151

(一)体用关系和“中体西用”说 151

(二)“中体西用”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开新”和“卫道”的统一 152

(三)“中体”卫道之说 153

(四)“西用”开新的不断丰富 155

三、“经世”与“务实”之学 157

(一)“经世”传统和内圣、外王 157

(二)“易简”、“切用”之策九则 158

第十三章 黄遵宪变法图强以走向世界,开发民智以学习西方的学术思想 161

一、不走传统的为官、治学之路 161

(一)请缨出洋,以明治维新为借鉴构筑变法图强的思路 161

(二)“万国强由变法通” 162

(三)向西方学什么? 163

二、开发民智方能学习西方 165

(一)办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开发民智 165

(二)围绕学校教育的新教育观 166

(三)协办《时务报》,传播新思想 167

(四)以诗歌名家和“我手写吾口”的文学创作主张 168

第十四章 曾纪泽长期结合外交生涯的经世致用 171

一、经世之学和西学的结合 171

(一)中西合璧的社会文化思想 172

(二)生活在西方世界中的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174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176

(一)执节不屈,据理力争 176

(二)备战促和,以战止战 176

(三)审时度势,以夷制夷 177

(四)培养优秀外交人才 179

第四编 维新改良派的学术思想 180

第十五章 严复以摄取进化论而自强保种名家 180

一、吸纳西方哲学以求经世致用 182

(一)物竞天择,自强保种 182

(二)在中西学术对比中阐述“维新”思想 183

二、开启民智,教育救国 184

(一)进化和进步离不开开启民智 184

(二)西方近代科学精神在于求实、综合和试验 186

三、对中西文化的重估 187

(一)尊孔读经,利国善群 187

(二)晚年对传统的“回归”及其意义 188

第十六章 康有为的经学嬗变、抉发微言和哲学观种种 192

一、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 192

(一)国学基础和西学新知 192

(二)七次上清帝书和办学、办报作维新变法准备 193

(三)维新变法的设计师 194

(四)流亡海外和时代的落伍者 194

二、康有为的经学思想 195

(一)从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转变 195

(二)《新学伪经考》的内容及其价值 198

(三)《孔子改制考》重塑孔子为改革家和以复古为思想武库 200

三、其他经学著作的内容和价值 204

(一)《春秋董氏学》发挥董仲舒“三统”循环说助证托古改制 205

(二)《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为抉发孔子“圣之时者” 206

(三)《中庸论》阐说孔子《中庸》微言以使“孔子之大道复明” 207

(四)《论语注》言《论语》为孔门弟子学说仍为孔子儒学宗守 208

(五)《大学注》说《大学》最为孔子“内圣外王” 209

(六)《孟子微》言《孟子》为求解孔子“平世大同之义”的必由之路 210

四、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211

(一)康有为的自然哲学观 211

(二)康有为的社会哲学观 216

(三)“以仁为本”的博爱哲学观 219

(四)“世界大同”的哲学观内容种种 222

第十七章 谭嗣同以“以太”为始元构成的机械唯物论和反封建思想 225

一、唯物论的“泛仁论”哲学思想 226

(一)“以太”仁之本,道必依于器 226

(二)以“以太”为本体的宇宙观,“仁”即“以太”说 227

二、谭嗣同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思想 231

(一)抨击名教,冲决罗网 231

(二)“君末民本”说 233

三、谭嗣同的经济思想 234

(一)土地制度的改革:行井田之法 234

(二)“以商立国”,发展资本主义 234

第十八章 梁启超的经学演进之路和自强进取哲学 236

一、梁启超早年今文,晚年古文,并中西结合的治经方法的演进 236

(一)论《春秋》为明义之书 236

(二)论《孟子》之言为孔子之言,所言为《春秋》大同之义 238

(三)《清代学术概论》力倡“保教非尊孔”论 239

(四)两种书目中《论语》《孟子》的首要地位及中国“思想之总根源”评价 239

(五)书目中论记载孔子的其他典籍 242

(六)书目从今文经学论《左传》不传《春秋》 243

(七)书目论《诗经》为“古籍中最纯粹可信之书” 244

(八)书目中的礼论,《尔雅》亦礼学一端说 245

二、梁启超援佛入儒的进取哲学思想 246

(一)心、物、环境三元宇宙观 246

(二)认识论中的运动说 247

(三)儒佛结合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247

(四)对佛教的革命性改造 248

三、梁启超重要学术著作评介 248

(一)两种书目旨在指示学术门经和夯实学术根基 248

(二)辨伪求真之作《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249

(三)《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先秦政治思想史》 250

(四)《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52

第五编 革新革命派学术思想 254

第十九章 孙中山光辉征程中的思想演进和综合进步哲学 254

一、光辉征程和思想演进 254

(一)从改良走向革命 254

(二)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士 256

(三)与时俱进的革命伟人 259

二、孙中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知行观和民生史观的综合进步哲学 260

(一)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60

(二)重视革命理论作用的唯物主义知行观 264

(三)民生史观 266

第二十章 章炳麟的批评专制主义的经学和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思辨哲学 270

一、汇通经史子集,批判旧经学中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 271

(一)学成于诂经精舍 271

(二)早年考订《左传》古文经 273

(三)论“六经”编纂过程及孔子为史学家 274

(四)章炳麟与康有为异同论 275

二、章氏学奠基之作《訄书》的哲学思想 278

(一)《訄书》要旨 279

(二)《訄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80

(三)《訄书》的物种起源保存说和人类进化论 281

(四)《訄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82

三、庞大而个性鲜明的哲学体系 284

(一)以佛教唯识法相为主的唯心主义哲学 284

(二)以幻觉世界取代客观世界的唯心义宇宙观 285

(三)主观唯心义哲学体系 286

(四)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288

(五)进化论历史观 2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