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岩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2619187
  • 页数:4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古代文化、文明研究。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目录

目录《天下论丛》总序 1

古史寻源(代序) 1

第一编 族群结盟与部落文明第一章 族群结盟与原始婚姻制度 3

第一节 联姻还是战争 3

第二节 部落社会的群间通婚制度 8

第三节 类别规则与类别式亲属称谓制度 18

第二章 族群结盟与文化整合 23

第一节 部落社会的“宇宙论体系” 23

第二节 加盟者对天地万物的产权分配 28

第三节 谁也离不开谁: “巫术合作制” 32

第四节 成年礼教育制度 37

第三章 圣、俗划分与神权制度 44

第一节 摩西《十诫》与圣、俗划分 44

第二节 “圣史”中的结盟过程 47

第三节 神的由来、特性和功能 51

第四节 通婚规则的管理 54

第四章 结盟事件与部落制度 58

第一节 领土分配与图腾圣地 58

第二节 图腾圣地与灵魂转世 60

第三节 “永生”的许诺和实现 62

第四节 灵魂载体:“储灵珈” 64

第五节 生死轮回与单系继嗣 65

第六节“婚后居”与单系继嗣 67

第五章 澳洲部落史 71

第一节 澳洲“古代社会”的起点 71

第二节 早期族群的分裂和组合 73

第三节 部落间“类别换算关系” 76

第四节 部落间分工和交易关系 78

第五节 澳洲和美洲的“时间差” 81

第六节 结盟事件决定部落制度 82

第六章 部落制度概述(上) 86

第一节 外婚制 86

第二节“天地时结构”(上) 89

第三节 “天地时结构”(下) 96

第七章 部落制度概述(下) 105

第一节 神的“塑造”与神权制度 105

第二节 圣地与祭典 113

第三节 成年礼 119

第四节 萨满教与“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123

第八章 古代中国的部落制度“遗存” 127

第一节 昭穆制度与类别规则 127

第二节 “男女辨姓”与“姑舅表婚” 131

第三节 类别规则与《周易》卦象结构 135

第四节 从平等氏族到宗法制度 141

第五节 古代中国的“天地时结构” 147

第九章 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151

第一节 早期聚落的向心布局 151

第二节 大型聚落的向心布局和宗教设施 153

第三节 与居地分开的宗教设施 155

第四节 农业与文化区系的重组 157

第五节 早期城邑遗址及其宗教设施 164

第六节 五帝时代与华夏文明的形成 165

第二编: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第十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上) 171

第一节 礼乐文化、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171

第二节 “昔天之初”的“设建典命” 175

第三节 帝颛项的“绝地天通” 178

第四节 从“昔天之初”到“地平天成” 181

第五节 “地平天成” 188

第六节 “国之神位” 190

第十一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中) 195

第一节 社稷与“封建”制 195

第二节 “社稷之职” 198

第三节 贡赋之用 203

第四节 “取法于天”和“取材于地” 206

第五节 以四时为节律的礼制 208

第六节 “岁”“年”双历 212

第十二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下) 219

第一节 《尚书·洪范》中的神权政治 219

第二节 时令与休咎 226

第三节 《逸周书·命训》中的神权观念 235

第四节 天府制度和盟约制度 238

第五节 官学教育和教材 241

第十三章 “神道设教”与道德伦理 247

第一节 “天子建德”与“祭者教之本也” 247

第二节 利用祭祀仪式“崇德”“绌恶” 250

第三节 “令德”“令闻”与祸福因果 253

第四节 “纯佑秉德” 255

第五节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257

第六节 “祝嘏辞说”与“皇极”祸福 260

第十四章 《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上) 264

第一节 《春秋经》特征和“书法” 264

第二节 孟子所说孔子“作《春秋》” 266

第三节 令人畏惧的“书法不隐” 269

第四节 《春秋经》简约文体与祝史言辞 272

第五节 “则父之礼”与《春秋》“书法” 275

第六节 “谥法”“书法”与器铭之法 281

第十五章 《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下) 285

第一节 “书法”变通:史官的无奈 285

第二节 《左传》独有的“不书”之事 289

第三节 《鲁春秋》与《春秋经》 293

第四节 《春秋》“三传”和《国语》 295

第五节 《春秋》经传的“不可书见” 298

第六节 “君子曰”与加名评论 299

第七节 孔子与《春秋》经传 302

第八节 战国时《左传》预言应验内容 304

第十六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上) 307

第一节 “君子”含义的复杂性 307

第二节 《诗经》中的“君子” 309

第三节 冠礼与士学教育 322

第四节 《文王官人》“论德使能”制度 326

第五节 “六征”与“九征” 332

第十七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中) 337

第一节 周以前的“论德使能”制度 337

第二节 周代的“论德使能”制度 344

第三节 “论德使能”制度的构成情况 353

第四节 《论语》略说 358

第十八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下) 373

第一节 《周易》经传中的“君子” 373

第二节 “君子无物而不在礼” 385

第三节 士学与儒学之间的孔子 397

结束语 文明的传统 400

附录一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406

附录二 先秦文献有关“君子”德能内容 441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453

后记 4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