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义华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08052832
- 页数:490 页
总论 1
一、“中华”词源解析 1
1.“中”与“中国”稽论 1
2.“华”与“中华”释义 4
二、文化界说 5
三、文化的结构与属性 6
四、中华文化的地理环境 8
1.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基础 10
2.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华一统趋势具有重要影响 11
3.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构成 12
4.中国地理环境与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封闭性 13
五、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4
1.经济形态基本特征——农业文明 14
2.政治形态基本特征——王权主义 17
3.社会形态基本特征——宗法制度 19
4.文化思想形态基本特征——儒道思想 20
六、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2
1.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统一精神 23
2.重民思想——以人为本的精神 24
3.和合中庸——以“和”为贵、为美的精神 26
4.经世致用——实践理性的精神 27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程 32
一、多元并举,辉煌起步 33
1.前文明时期的古老人种 33
2.传说时代的族群 35
3.夏商周族群关系 38
二、四海一统,九州攸同 39
1.文化根本的确立 39
2.汉族族称的确定 41
3.汉匈和亲 43
4.文物交通,泽惠天下 46
三、北方民族,文化重塑 48
1.一般大势 48
2.族群新貌 49
3.文化动力 49
四、天可汗,四海一家 53
1.开放、开明的民族政策 53
2.唐蕃和亲 55
3.黠戛斯回归 56
4.唐诏盟誓 57
5.高句丽人的内迁 57
6.有容乃大 58
五、兄弟盟誓,分治天下 60
1.一般大势 60
2.亲情盟誓 62
3.友好往来 63
4.共享传统 65
六、漠北雄风,席卷欧亚 67
1.雄起漠北 67
2.天下一统 68
3.回族的形成 69
4.冲突中的融会 71
5.吐蕃的选择 72
6.因俗而治 73
七、中华之人,文化身份 74
1.一般大势 74
2.中华诉求 74
3.五族共和 76
4.归向传统 78
1.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81
天人合一——中华元价值的构成 81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81
2.天人合一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88
二、和合会通的精神境界 92
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观 95
四、中庸之道 97
五、义利、理欲之辨 101
1.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之辨——众说纷纭并行发展 102
2.两汉时期的义利之辨——儒家重义轻利价值观主导地位的确立 104
3.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第二个高潮 105
人文化成——中华文化的载体 107
一、表情达意的语言 107
1.汉语构成 108
2.汉语神韵 110
3.汉语寓意 112
二、义蕴深厚的文字 114
1.汉字源起 114
2.汉字“六书” 116
3.字体流变 117
4.汉字义蕴 121
三、绚丽多姿的书籍 123
1.书籍沿革 123
2.“四部”典籍 126
3.经部典籍 126
4.史部典籍 128
5.子部典籍 130
6.集部典籍 131
7.类书与丛书 134
1.官学演变 136
四、薪火相传的教育 136
2.私学发展 139
3.书院起落 141
4.科举兴废 144
五、重教尊师,教学相长 147
1.重教尊师 147
2.教学相长 150
六、“尊德性”与“道问学” 153
格物成器 158
一、敬天授时 158
1.天象观察 159
2.天文仪器 162
3.历法 166
二、《九章算术》 168
1.算筹 169
2.算盘 170
3.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171
4.割圆术与圆周率 172
5.孙子定理与大衍求一术 173
6.垛积术与级数求和 174
7.河图洛书与幻方 175
三、《齐民要术》 176
1.赵过与犁耕 177
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178
3.陈敷《农书》 180
4.黄道婆与棉纺 181
5.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82
6.桑基鱼塘 184
四、岐黄之术 184
1.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 185
2.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187
3.针灸与外科 188
4.《洗冤录》与法医学 189
5.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90
6.种痘与免疫法 192
五、四大发明 193
1.指南针 193
2.造纸术 194
3.印刷术 196
4.火药 199
礼仪之邦 201
一、周孔制礼 201
1.礼仪的起源 201
2.周公制礼作乐 203
3.孔子修礼 211
1.儒家崇礼 218
二、礼治教化 218
2.礼“治”社会 220
3.寓教于礼 222
4.礼主刑辅 223
5.伦常之礼 223
6.“礼治”之理 225
三、祭祀问吉 225
1.祭祀天地 226
2.祭祀鬼神(魂) 229
3.祭祀祖先 230
4.祭者,教之本 232
5.祭政合一 234
四、婚嫁同喜 235
1.“礼之本也” 236
3.婚聘之礼 238
2.历史沿革 238
4.婚典仪程 241
5.婚后礼仪 241
五、交际尚宾 242
1.交际礼仪的特点 242
2.礼节形式 244
3.社交形式 248
六、丧葬慎终 252
1.丧葬制度 252
2.丧葬观念 257
3.丧葬礼仪 260
东方神韵 263
一、气韵生动 263
二、传神写照 270
三、境生象外 278
四、意象浑成 287
五、山水清音 294
六、歌舞曼妙 301
四海一家 310
一、大漠圣影——张骞通西域 311
二、梵音化为唐声——玄奘取经 319
三、永恒的使者——鉴真东渡 328
四、海风好个大——郑和下西洋 337
五、西学东渐——利玛窦来华 346
六、跨出帝国门槛——严复译书 355
诸教会通 363
一、概述 363
1.三教概说 363
2.会通内涵 365
3.文化背景: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 366
二、分化中的成长 368
1.“内圣”与“外王”——儒家的社会文化特征 368
2.“离世间”而“入世间”——佛教的社会文化特征 371
3.“仙道贵生”——道教的社会文化特征 374
三、会通态势 377
1.“三训殊路,而习善同辙”——三教合流的伦理基础 377
2.会三归一的呼声——三教合流的思想基础 380
3.多元激荡中的交融——三教合流的历史基础 381
四、诸教合流 384
1.“泛滥于诸家,出入于释老”——儒释道三教“一体两翼”格局的形成 384
2.三教鼎立捍王权 388
五、古道西风 394
1.僧袍儒褂的传教士 394
2.王学风行与耶教之兴 398
3.破邪破佛的唇枪舌剑 401
六、风雷激荡 404
1.颐指气使的“洋教” 404
2.互相敌视的文化精英 409
3.对话的可能性 411
4.20世纪非基督教运动 414
5.走向本色化 416
文化遗产 418
一、民族精神象征——长城 418
1.长城之史 419
2.长城之美 424
二、帝王之尊——故宫 425
1.设计思想 425
2.锦上添花 428
3.故宫之美 430
三、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432
1.秦始皇陵 433
2.兵马俑坑 434
3.雕塑艺术 436
4.科学内涵 438
四、皇家祭坛——天坛 439
1.概述 440
2.文化内涵 441
3.审美意境 443
五、东方艺术宝库——三大石窟 444
1.石窟文化的勃兴 445
2.敦煌莫高窟 446
3.云冈石窟 448
4.龙门石窟 450
5.三大石窟的近代劫难 451
1.红宫白宫 453
六、雪域明珠——布达拉宫 453
2.藏族风情 455
七、林泉之致——中国园林 457
1.皇家园林 457
2.苏州园林 463
八、古城风韵——丽江、平遥 467
1.云南丽江 467
2.山西平遥 470
九、真武道场——武当山古建筑群 473
1.道教建筑特色 474
2.武当山宫观 475
3.独特风格 476
附录: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典籍 478
参考文献 489
后记 490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迟子建作品 少年读本 草地上的云朵》迟子建 2018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常亚光 2017
- 《人间词话 中华经典藏书》王国维著;张浴兮译注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