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辞典
邓小平理论辞典

邓小平理论辞典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长福主编;马威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3415258
  • 页数:7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工具书,书中集中收集了多位理论界专家学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心得成果,所选条目包括邓小平理论中诸多领域的诊断,还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较好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辞典》目录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

一画 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革命胆略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2

“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准出乱子” 3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来” 3

一切从本本出发的结果 4

“一条线”战略 5

一兵多能 5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5

“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 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一国两制 6

“一国两制”的哲学基础 7

“一国两制”的两个方面 7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7

“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 8

“一国两制”真正成功的体现 8

“一定要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到重要位置” 9

“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9

“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 10

“一定要树立好的风气” 11

“一定要建立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 11

“一揽子解决”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13

二画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的巨大成就 14

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特征 16

十年来最大的失误 17

二十年(1978—1998)来的主要历史经验 17

“人才难得” 18

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18

人才 18

人民民主专政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

人民政协的性质、发展历程和工作主题 20

人民群众与杰出个人 20

人民的声音 2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2

人的创新能力 24

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25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27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27

三画 27

三个有利于标准 31

“三风”不正的恶果 32

“三不”原则 32

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伟大历史人物 33

“三种人” 34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 34

“三讲”教育 34

干部以身作则 35

干部的“四化”标准 36

“干部交流,是自上而下的工作” 36

工会 37

“干部能上能下” 37

土改中的辩证法 38

“工会要努力保障工人的福利” 38

工会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38

“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 39

“大家办报” 40

大胆地试 40

大局与局部 40

小康社会 41

上海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 41

大道理与小道理 41

马克思主义与客观事实 42

个人与集体 4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3

“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 43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 45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46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46

马克思主义哲学 47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4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4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51

马克思列宁主义 57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59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59

乡镇企业 61

无产阶级专政 62

四画 62

“天天运动,这是不好的” 63

无政府主义 63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 64

开放 65

不允许有特权的“老爷”存在 66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66

开放政策的最大风险 66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的原则 66

不安定的因素 67

不同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的不同途径和特点 67

“不要怕冒一点风险” 68

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 68

“不能陷入形式主义” 69

不能进入领导班子的人的界定 69

“不能长期安于当外行” 69

“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 70

“不能搞宗派主义” 70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 71

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 72

五十年不变 72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72

中日两国人民的希望 73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 73

“中央要有权威” 74

“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地民族学院都要加强” 74

中央必须保证某些集中 74

中央领导成熟的标志 75

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四条任务 75

中央和省级顾问委员会 76

中印两国边界问题的处理原则 77

中共九大 78

中共十五大的主题 7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79

中共中央通过党章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明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9

中苏关系正常化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80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 82

“中国是敢于面对现实的” 82

中国工人阶级和各国工人阶级 83

中国三十年的建设经验 83

“中国人吓不倒” 83

中国文化的历史与今天 84

中国不允许乱 84

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84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称霸” 85

“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 85

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86

中国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 87

中国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的做法的态度 87

中国对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作用 87

中国对外的两条政策 87

中国对多边外交活动的态度 87

中国发展的两个国内条件 88

中国对结盟、军事集团、军备竞赛、军事扩张的态度 88

中国主张各国共同对付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88

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 88

中国式的现代化 89

中国共产党 90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 94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4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96

中国共产党对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的交往原则 96

中国共产党与21世纪 96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和任务 105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5

中国共产党对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所持的原则 105

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优点 106

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107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 108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观 109

中国共产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1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1

中国共产党“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的时间 1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114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115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115

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体性 116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个根本国策 116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116

中国在多极世界中的地位 116

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117

中国同世界各国往来的原则 117

中国光明前途的保证 117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117

“中国如果不尊重自己”的恶果 118

中国农村稳定的重大意义 118

中国同发达国家分歧的处理原则 118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118

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真正体现出来的标准 119

中国近百年历史巨变得出的结论 119

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的出发点 119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产生失误的主要原因 120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 120

中国改革的意义 121

中国改革的开端与继续 121

中国的“大”与“小” 122

中国到20世纪末的目标及远景 122

中国取得的一个资格 122

中国的外交政策 123

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 123

中国的出路 123

中国的对外政策的两句话 124

中国的发展离开科学不行 12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25

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利害关系 126

中国的两个方面的不变 127

中国的发展战略并不因邓小平退休而改变 12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128

中国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 128

中国的两个重要特点 128

中国的国情 129

中国的国际形象 129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的两个条件 129

中国革命发展的独创道路 130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30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130

中国的第一条经验 130

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需的时间 131

中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关键 131

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 131

中国真正稳定的根本因素 132

中国如果不稳定就是个国际问题 132

中国要是乱起来的后果 132

中国最大的实际 133

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的时期 133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33

中国粮食产量在20世纪末要达到的目标 134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134

中美两国之间的关键问题 135

中美关系要好起来才行 135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 135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和国情 136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136

日本战后引进外国技术的经验 136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所犯的“左”的错误的主要表现 136

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37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称赞 138

从客观实际出发与从主观愿望出发 138

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要有章程 139

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 140

毛泽东同志的最伟大的功绩 140

“毛泽东同志多次不赞成歌功颂德” 140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 141

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142

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应当区别开来 14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43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45

“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 146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47

“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14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49

长征后开创新局面与统一战线 150

毛遂自荐、自告奋勇 150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50

“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 151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是要讲” 151

风险 152

反腐败与党和国家的前途 152

“反周民必反,反毛国必乱” 152

认识落后,才能改变落后 153

计划与市场 153

风险与对策 153

“文化大革命”中的外事工作 154

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154

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 154

邓小平 155

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55

“文化大革命”中的党 155

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55

邓小平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四十周年的题词 165

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题词 165

邓小平少年时代读过的书 165

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布什的特使、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的谈话 165

邓小平为《邓小平副主席文集》(英文版)所写的序 166

邓小平为中国科学家考察南极题词 166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 166

邓小平为“八六三”计划题词 166

邓小平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题词 166

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 166

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册》题词 166

邓小平为中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十周年题词 166

邓小平为纪念韦拔群烈士牺牲三十周年题词 167

邓小平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六十周年题词 167

邓小平为北京育才学校题词 167

邓小平为军队题词 167

邓小平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展览”的题词 167

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建设成就展览”题词 167

邓小平为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题词 167

邓小平为宝钢题词 168

邓小平为建国日题词 168

邓小平为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五十二周年题词 168

邓小平为军事科学院题词 168

邓小平为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十周年题词 168

邓小平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三十一周年庆祝大会的题词 168

邓小平为学习雷锋题词 168

邓小平外交思想 169

邓小平为号召向朱伯儒同志学习的题词 169

邓小平为南京路上好八连题词 169

邓小平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周刊题词 169

邓小平为《美洲华侨日报》题词 169

邓小平为海军第一航空学校题词 169

邓小平为珠海经济特区题词 169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169

邓小平为维修长城活动题词 169

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 169

邓小平对三峡工程的评价 177

邓小平对大束流离子注入机的姓“资”姓“社”问题的阐述 177

邓小平对一九五八年军事领域里“反教条主义”的错误做法的批判 177

邓小平对“一国两制”的评价 177

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评价 178

邓小平对中央政治局的希望 178

邓小平对开展旅游业的指示 178

邓小平对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评价 179

邓小平对中美两国工会之间发展友谊的看法 179

邓小平对中国人民大学的指示 179

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 180

邓小平对“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申诉材料的批示 180

邓小平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指示 181

邓小平对北京大学“社教”工作的批示 181

邓小平对计算机发展问题的指示 181

邓小平对引进技术的要求 181

邓小平对节育问题的指示 181

邓小平对列宁“领袖”概念的阐述 182

邓小平对老舍夫人胡絜青请求尽快给老舍作出结论的批示 182

邓小平对处理国际局势问题的指示 182

邓小平对半导体专家黄昆的评价与关怀 182

邓小平对民主党派成员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所提建议的批示 182

邓小平对发展黄山旅游事业的指示 182

邓小平对全军绿化工作的指示 183

邓小平对全民义务植树问题的指示 183

邓小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83

邓小平对收回香港的谈判的指示 183

邓小平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高度评价 184

邓小平对“多子多孙为幸福”的观点的评价 184

邓小平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估计 184

邓小平对《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评价 185

邓小平对《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的批示 185

邓小平对《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的批示 18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五次论述 186

邓小平对如何搞社会主义的两点意见 186

邓小平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指示 186

邓小平对军队院校提出的三个要求 186

邓小平对一九五七年“反右”的评价 189

邓小平对岳飞的评价 189

邓小平对改进大学、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示 189

邓小平对陈景润的评价 189

邓小平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时我们发表的九篇文章的评价 189

邓小平对“非毛化”问题的评价 190

邓小平对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评价 190

邓小平对建国三十九年来的经验总结 191

邓小平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价 191

邓小平对“单枪匹马”的评价 191

邓小平对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的判断 192

邓小平对军队政治机关干部的要求 193

邓小平对党内“骄傲情绪”和“夸大个人作用”倾向的批评 194

邓小平对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一系列制度的贡献 194

邓小平对荣毅仁关于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谈话 194

邓小平对党的十二大与八大的比较 196

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 197

邓小平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指示 197

邓小平对“海外关系复杂论”的批判 197

邓小平对海军战略思想的阐述 197

邓小平对联合国的作用的评价 197

邓小平关于“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 206

邓小平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所学的课程 206

邓小平在自传中立下的人生志向 206

邓小平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 207

邓小平关于住宅问题的指示 207

邓小平关于申办奥运会的意见 207

邓小平关于“宁波帮”的指示 207

邓小平关于军队可以养一批少年运动员的批示 207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 211

邓小平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姓“资”姓“社”问题 211

邓小平、刘伯承对重庆的王园、渝舍开辟为公园的指示 211

邓小平军事思想 212

邓小平论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的方法 212

邓小平论制约战争的力量 212

邓小平的半退与全退 218

邓小平到北京十三陵植树时对中直机关干部的讲话 218

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色 2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关系 224

邓小平革命胆略思想的特色 22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 226

邓小平经济思想 228

邓小平政治思想 241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 250

邓小平退休时的职务交代 258

邓小平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 258

邓小平哲学思想 259

邓小平文艺思想 269

邓小平教育思想 272

邓小平对退休方式及死后丧事都要简化的拜托 279

邓小平谈中共党史 280

邓小平谈中国对核武器的政策 280

邓小平谈对毛泽东的评价与对斯大林的评价不能相提并论 280

邓小平谈“人民战争” 280

邓小平谈“个人自由”问题 280

邓小平谈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 280

邓小平谈中国的体制改革问题 281

邓小平谈他本人所起的作用 282

邓小平谈出口产品的三条标准 282

邓小平谈中国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做起的原因 282

邓小平谈中美两国的共识 282

邓小平谈“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两次的体会 282

邓小平谈节制生育与人道主义 282

邓小平谈“自力更生,力争外援” 283

邓小平谈“过度集中” 283

邓小平谈“头头可不能当” 283

邓小平谈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284

邓小平谈克服分散主义的倾向 284

邓小平谈自己身体健康的秘诀 284

邓小平谈企业改革 284

邓小平谈“实事求是” 285

邓小平谈金融改革 285

邓小平谈“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 285

邓小平谈“欧洲的出路” 285

邓小平谈“和为贵” 285

邓小平谈知识和人才对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285

邓小平谈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结果 286

邓小平谈“集中财力”的重要性 286

邓小平谈“要有理想,主要是两条” 286

邓小平谈配备领导班子成员的标准 286

邓小平谈党的组织路线问题 286

邓小平谈“拿来主义” 286

邓小平谈“海外关系” 286

邓小平理论 287

邓小平谈“新时期统一战线” 287

邓小平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287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原因 289

邓小平著作出版情况简介 290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90

邓小平阐述的我国对华侨、外籍华人的基本政策 293

“双百”方针与安定团结 294

邓希贤 294

邓小平提出的“积极防御”的反侵略战争方针 294

邓先圣 294

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29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96

以现有武器克敌制胜 296

“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 297

“以党治国”行不通 297

办军事院校的准备工作 298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 298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299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用 301

平均主义 301

五画 301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关系 302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 303

正确的工作态度 303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304

世界上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论 304

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304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305

“左”倾急性病 305

“四大” 306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撤销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 306

目标与手段 306

四个坚持的核心 307

四个不变 307

四个现代化与政治局面 308

四个现代化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308

四个现代化与“小康之家” 308

“四有” 309

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 309

四项基本原则与四个现代化 310

“四有、三讲、两不怕” 310

四面八方的政策 312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3

生产与政策 313

“犯错误有两重性” 313

处理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 315

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315

“白”是一个政治概念 315

“办报同志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当地新闻上” 316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 316

“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 317

“写匿名信可以叫做‘半勇敢’” 317

市场调控的主要任务 317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18

“必须大大发展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318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319

“必须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 319

“必须加强纪律教育与法制教育” 319

“必须有两手” 319

“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 320

“必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321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321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22

“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 324

对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的“左”的错误的概括 325

对一九八九年政治风波的解决方式 325

对干部问题的处理原则 326

对专政手段,不但要讲,而且必要时要使用 326

对一切犯罪者的查处原则 326

对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的处理方法 326

对于和平与战争的估计 327

对于无产阶级领袖的爱护的本质 327

对工厂企业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管理制度的探索 328

对天安门事件的评价 329

对“小康生活”认识的发展 329

对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认识成果 330

对中共七大的评价 330

对中青年干部接班的要求 330

对毛泽东“画了圈”的评价 331

对中国的同情、支持比对中国制裁的人数多得多 331

对外开放 332

“对旧工作人员也要诚恳地给予帮助” 332

对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评价 332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方针 334

对刑事犯罪活动采取的措施 335

对《与台湾关系法》的评价 335

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335

对“过去五年(1992—1997)的工作”的总结 336

对有价值的出版物的出版保证 336

对同志不要记仇 337

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评价 338

对江青的评价 338

对自学成才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和破格使用 338

对产品质量的态度 338

对军事院校的三个要求 340

对军事干部推荐、提拔的途径 340

对我们的战略目标的反思 341

对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的观点的评价 341

对周恩来的评价 342

“对青年人我们要具体分析” 342

对我军建设目标的要求 342

对做出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人的待遇问题 342

对战争危险的看法的变化 343

对以往忽视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对策 343

对宗法观念余毒的态度 343

对经济特区的判断 343

对科学技术大军的要求 344

对科学技术人员中出身不好等问题的正确态度 344

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队伍必须大大加强 344

对香港的中国人治理香港的能力的估计 345

对党的各级领导人应该有监督 346

对“适度”的发展速度的要求标准 346

对借外债的辩证观点 347

对特殊问题的处理原则 347

对积极推进军队的建设和改革的总要求 347

对基础工业和农业投资的态度 348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8

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必要性 349

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原因 349

对解决知识分子外流问题的办法 349

对群众路线的解释 349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350

台湾回归祖国的实现与我们经济建设的关系 350

民主政治斗争 351

民主主义作风 351

台湾问题的前途 351

民主与“三不主义” 351

民主与解放思想 351

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对抗美援朝的重大作用 352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352

“民主政治的好处” 352

民主集中制 353

民主集中制与社会主义 35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57

民族平等 358

发动群众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59

发展中日关系的战略眼光 360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开放 361

发展中的一些消极因素 361

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发达国家的响应 361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362

发展速度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62

发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改革 362

发展要讲究稳妥,但不能变成停滞 362

“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 363

巩固集体领导与发挥个人作用的统一 364

“动乱给我们上了一堂大课” 364

六画 364

权力下放 365

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65

共同开发 366

“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是不管用的” 366

“权力不宜过分集中” 366

考试 366

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出发点 366

共产党人的争取“多数”的标准 367

共同富裕 367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8

“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368

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36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0

“有一些错误主要是我们自己搞得太急了” 370

“有错必纠” 373

有的事情用不着急于解决 373

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的决定权 373

有关收回香港的三个基本问题 373

在中共中央文件中最初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次提法 374

在中日友好条约中写进反对霸权主义内容的两点含义 374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好” 374

在一份关于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报告上的批示 374

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所致的悼词 375

在中国把握全局并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解决的条件 375

“在台湾问题上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 381

“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 382

“在假期,要把学生的活动搞得生动活泼” 382

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 382

“在学校,也要扩大民主生活” 382

“死刑不能废除” 383

执政党的地位与新的考验 384

“因党而骄” 384

当前最大的政治 385

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385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385

同欧洲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86

吸收外资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 386

“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 386

“团结——批评——团结” 387

先富、后富、共同富裕 388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 389

任人唯贤 389

后勤工作的任务 390

“自力更生为主” 390

“任何浪费都是犯罪” 390

全党成熟的标志 391

“全国工人阶级一定会在这些改革中起大公无私的模范先锋作用” 391

全局观念 391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392

全盘西化 393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394

农业合作化 394

“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 396

各级军事学校的军政教学的时间比例 396

多极化趋势 397

“多少年来我们吃的大亏” 398

多劳多得与照顾整个国家和左邻右舍 398

刘伯承(1892—1986) 399

“多做转化工作” 399

决定自己国家的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原则 401

闯将 401

闯的精神 401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402

《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 402

决策的原则 40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03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0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 404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405

关于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措施 405

“关键是发展经济” 406

“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406

论资排辈 407

“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407

“关键是教材” 407

军队的纪律与民主 408

军队与国家建设大局 408

军事学校有高级、中级、初级之分 409

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 409

军队装备与经济建设 409

“农业是根本” 410

农业的地位 410

“军官的晋升也要制度化” 410

农业与科学 410

农业发展的两个依靠 410

农村改革成功的重大意义 411

农业集体化的前景 411

观察少数民族地区的出发点 412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412

“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大中型企业问题” 413

纪律与自由 413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415

坏事与好事 415

七画 415

“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 415

两个开放政策 416

两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 417

“两个稳定” 418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418

“两极分化” 420

两用人才 420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20

“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 421

批评与自我批评 421

两种关门 421

抓教育从中小学抓起 423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423

抗美援朝与统一战线 424

抗日战争与统一战线 424

把专业科研队伍同群众队伍结合起来 425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425

“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426

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 426

“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一百万” 426

“报纸有威信” 427

“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 427

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所需的时间 427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428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 428

坚持“双百”方针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428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四项保证 429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条件 429

坚持社会主义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29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430

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 431

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 431

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 432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433

财政工作的全局观点 433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437

“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 437

“我一生问心无愧” 437

我们对外政策的两条 438

“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440

我们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态度 440

我们对欧洲的态度 440

我们对国与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态度 440

我们进行的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 442

“我们还要夹着尾巴做人” 442

“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 442

我们进行的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443

我们进行的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445

“我们把计划生育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 447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 448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 450

我们的制度的优越性 451

“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451

我们的真正的优势 452

我们的政治路线 452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和平政策 453

“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54

“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 454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455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 455

“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456

“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 457

“我们要善于利用原有的私人工商业” 457

“我们党也厌弃对于个人的神化” 458

“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458

“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459

“我们确定的目标不高” 459

“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 460

我军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460

“我们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60

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落后 461

“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 461

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 46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期 464

我国侨务政策的要点 465

我国的立国之本 46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67

“我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467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468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468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 469

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470

我党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及政策 471

“我是实事求是派” 471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471

我党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 472

“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475

“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 475

作风与四个现代化 475

“没有骨干项目不行” 476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476

“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 477

没有稳定的环境的后果 478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478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479

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479

判断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标准 479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的标准 480

社会分工 481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 482

社会主义 482

社会风气与教育 48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 483

社会主义与小康 483

社会主义与摆脱贫穷 48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85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8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86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486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487

社会主义民主与制度的关系 487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488

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 489

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的三个阶段 490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 491

社会主义时期的“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9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我国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493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49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 4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4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496

社会主义的本质 497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49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摆在首要地位的任务 497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499

社会主义的目的 499

社会主义的两条原则 499

社会形态 500

社会精神生活 501

社会思潮 501

改革 502

改变现行政策者将会被打倒 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 503

改革开放要有两手 504

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505

改革的内容广泛而深刻的重要原因 505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507

改革的方针 507

改善党的领导与加强党的领导 508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的目的 508

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508

陈云向中央提出的关于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议 510

八画 512

现代化与交通、通讯 512

“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513

若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515

现阶段的政治路线 515

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18

事务主义 519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政策 520

“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520

欧洲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520

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 521

国有企业的地位及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意义 521

国与国之间解决纠纷和争端的途径 521

国际主义 52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52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根本教训 523

国家 524

国际新秩序的特征 524

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经济建设的成就 524

国家的发达与开放 525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525

国家要取得真正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 526

物价改革的难关非过不可 527

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 528

物质条件与共产主义 529

知识分子 53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0

和平与发展 530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根据 531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31

知识分子如何正确对待自身及发挥作用 531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532

制定政策的思想方法 532

依法治国 534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535

质与量 536

命令主义 537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537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539

肿、散、骄、奢、惰 540

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的目的 540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543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 544

肥乡事件 544

波浪式的发展 545

“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 546

实行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方针 547

实事求是 54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54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549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建国后的曲折历程 55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51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性 552

空想社会主义 553

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 554

试与闯 555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55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55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56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557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558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 559

“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 559

“经济、实用、美观”的审美观点 560

经济低速发展的结果 560

经济建设与社会风气 561

经济特区 562

经验主义 563

政企分开 564

城乡改革基本政策的发展趋势 564

九画 564

政治风波与国际大气候 565

政治体制改革 566

政治斗争 566

封建主义的残余 568

政策连续性的两个条件 568

荣家的历史功绩 570

南南合作 570

南北问题 570

革命者对自身的认识与改造 571

“革命不能像商品那样输出或输入” 571

革命胆略 572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572

“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 572

革命胆略与政权、路线、方针、政策、法律 574

革命胆略的主体 575

革命胆略的产生过程 576

革命胜利后发展道路的选择 577

革命胆量与小心 577

“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合格的工人” 578

“要有秩序才能前进” 578

“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578

“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579

“要过几年紧日子” 579

“要利用外国智力” 580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581

“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 581

“要努力提高干部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 581

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 582

“要善于倾听反面意见” 582

“要办好地方报纸” 582

“要搞企业联合” 583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584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 584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工程 585

威信应如何建立 585

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 586

思想不解放的种种原因 587

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执行的方针 588

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588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 589

思想路线与政治路线 589

“骨头”与“肉” 590

科技强军 591

“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591

科学 59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9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94

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任务 596

科学社会主义 596

科学研究机构的组织措施 597

“科学家很重要” 597

科教兴国战略 598

香港问题 600

“香港要稳定” 601

选好接班人的重大意义 602

香港基本法的价值 602

重大问题的决定方式 604

选择接班人的标准 604

选拔干部的原则 604

保持安定环境的途径 607

“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 607

信息 608

信心与决策 608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610

恢复高考制度的指示 613

总结经验 614

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 614

“既反对阶级斗争熄灭论,又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 618

祖国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 618

宣传 618

“美国可在台湾继续投资” 618

既要反“左”,又要反右 619

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619

“勇”和“闯” 620

退休方式要简化,死后丧事也要简化 620

统一战线 622

统筹兼顾的原则 624

统战工作是全党各部门的工作 624

真才实学 626

配备军队领导班子的人选标准 626

十画 626

“根本的问题是选举” 626

“真正做到党外人士有职有权” 628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条件 628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后的任务 628

“逐年减少外贸逆差是个战略性问题” 629

恐美病 629

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共党组织对邓小平在校表现的鉴定 630

监督 631

党与政 632

党与党之间的关系准则 634

党中央对干部制度改革步伐的要求 635

党与群众团体 635

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636

“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 638

党风与社会风气 639

“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 639

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与经济建设 640

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与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640

党和国家一些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641

党对基层组织的要求 641

党对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 641

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阐述 644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的评价 644

党的十五大秘书处负责人就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答新华社记者问 646

党的十五大的灵魂 646

党的三大作风 647

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647

党的干部的职务非终身制 648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发展趋势 649

党的政策的连续性 650

党的团结与统一的重要性 650

“党的名义”的用法 650

党的基本路线 651

党的思想路线 651

党政分开 652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652

党的领导的权威 652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652

“党是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653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654

特殊化 656

特权 656

特区经济发展的趋势 656

爱国主义 657

“臭老九” 657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657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658

“拿笔杆是实现领导的主要方法” 658

“拿了权,更要谨慎” 658

“高级专门人才的工资待遇应该提高” 659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各级领导干部的特殊重要的责任 660

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特点 660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命运 661

《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661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与我们的事业 661

资产阶级民主 662

资产阶级自由化 663

“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 665

“兼职、副职不宜过多” 665

理顺物价的意义 666

“理论要为政治服务” 666

十一画 666

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会议的职权 667

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 667

“培养好的风气”的关键 667

教条主义 668

职务、职称与考试 668

教育方针 669

“教学纪律必须整顿” 670

教育规划与劳动计划 670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671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重大意义 671

领袖 672

接受华裔学者回国与派人出国留学 672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672

基层民主 672

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672

领袖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673

维护中央的威信与维护中央主要负责同志的威信 674

综合性改革的意义 675

“维护生产指挥系统的高度权威” 675

敢于胜利的思想 676

深圳的重要经验 676

减少改革中的风险的途径 676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676

“揭露高饶的问题没有错” 678

“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 678

十二画 678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678

最大的危险是“左”的干扰 679

“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 680

“最重要的是党风” 680

“最大的事情就是选拔中青年干部” 680

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 681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681

“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681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682

惩治腐败的意义 68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83

“尊重少数” 683

“港人治港”的人选条件 683

搞平均主义的恶果 685

搞“一国两府”的实质 685

十三画 685

“感情的联络也是必要的” 685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的目的 686

搞科研必须保证时间 686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 686

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687

解决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687

照顾全局与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687

解放生产力的途径 688

解决腐化问题的手段 688

解决台湾问题的必然性 688

解放思想 68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92

“解放思想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692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692

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展私人工商业的政策 693

新时期的总路线 694

新时期运用革命胆略的根本任务 694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694

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 695

新形势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要求 696

新兵的政治工作 696

群众路线 697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700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702

十四画 702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 703

精神污染 705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709

懂得些中国历史的意义 711

僵化 711

十五画 711

辩证唯物主义 714

“整顿领导班子的软、懒、散” 714

十六画 714

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条件 715

十九画 7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