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志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6154
  • 页数:707 页
图书介绍:目前市面上有几种《中国书法史》书籍,但内容大同小异,且都有一些缺憾和不足,鉴于此,拟请张志和先生撰写一本新书法史著作,书名为《中国书法艺术史》。该书将突出几个特点:1.介绍文字产生至清代的中国书法艺术史发展流变。2.将书法艺术纳入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考察。3.介绍著名书法家的同时,兼及一般书法家和文人、帝王、名臣、写经等书法。4.将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结合起来介绍,并做到图文并茂。5.介绍历代碑帖流传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6.介绍不同时代笔墨纸砚及其对书法艺术的影响。7.介绍历代书法评论,注意对书法艺术流派的整体把握。8.文风要求流畅生动,可读性强。张教授是著名书法家又是文学博士,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艺术修养都是本书的合适人选。要求本书成为具有权威性的书法艺术史著作。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文字演变 1

第一节 造字神话为书法张本 1

一 文字创造的传说 1

二 书体创造的传说 2

第二节 甲骨符契与殷商文字 3

一 殷商占卜与甲骨文的产生 3

二 甲骨文与造字“六法” 7

三 甲骨文的书法学意义 9

第三节 周秦篆书 14

一 金文 14

二 石刻文字 25

三 竹简的使用与隶书的兴起 33

四 帛书、玉书与木牍书 42

第二章 两汉时期书法艺术的孕育 47

第一节 汉代书艺发展的时代因素 47

一 “以书取仕”制度的建立 47

二 学术繁荣为书学发展提供基础 48

三 《字书》编纂助推书法艺术发展 48

四 君臣好尚推动书法艺术走向辉煌 49

五 纸张发明和毛笔改进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条件 50

第二节 隶书之定体在汉简墨迹中形成 53

一 从西汉简书看字体演变轨迹 53

二 东汉简牍帛书对书法艺术的孕育 59

第二节 石刻隶书 64

一 西汉时期的石刻隶书 64

二 东汉时期的隶书杰作 69

三 碑刻隶书的工艺性与风格形成 76

四 蔡邕与《熹平石经》 80

第四节 汉代的篆书 81

一 汉代石刻篆书 82

二 碑额及铜器铭文篆书 85

三 汉印篆书与瓦当文字 88

第五节 章草、今草及楷书的出现 92

一 章草的成因及特点 92

二 今草的出现与“草圣”张芝的贡献 94

三 楷书的出现与钟繇的创作 97

第六节 汉代的书法理论 102

一 早期书论的肇端 103

二 崔瑗的草书“法象”说与赵壹对草书的厚非 104

三 蔡邕对书法艺术的探究 106

第三章 崇尚韵度的三国两晋书法 109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书法 110

一 曹魏时期的碑刻巨作 111

二 曹魏时期书法工程——书写镌刻《三体石经》 114

三 皇象书法及东吴碑刻 116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书法艺术 120

一 陆机、索靖等书家 120

二 卫氏及其他名门书家 123

三 琅琊王氏家族的书法造诣 128

第三节 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杰出贡献 132

一 时代背景及其生平 132

二 楷书成就 134

三 行书造诣与《兰亭序》 137

四 草书新境界 143

第四节 王献之的书法创新 144

一 家法传承与追求创新 145

二 “破体”书法与“连绵草” 147

第五节 两晋时期的墓志碑刻及俗书墨迹 153

一 墓志 154

二 碑刻 159

三 俗书墨迹 165

第六节 两晋时期的书法理论 167

一 卫恒的《四体书势》 168

二 传卫夫人所作的《笔阵图》 169

三 王羲之的书法论述 171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 176

第一节 南朝的书法艺术 176

一 二王书风影响下的高雅书法 176

二 《千字文》与智永的书法艺术 186

三 碑刻墓志及摩崖书法 191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的书法 195

一 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碑刻文字 196

二 文书墨迹及写经文字 200

第三节 北朝的书法艺术 204

一 平城时期的石刻文字 206

二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墓志书法 209

三 碑刻书法 213

四 龙门造像记 215

五 摩崖刻石文字 218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的写经书艺 222

一 两晋南朝写经书艺 224

二 北朝写经书艺 227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理论 232

一 羊欣的“书如其人”说 232

二 王僧虔的“形质”与“神采”论 234

三 萧衍与陶弘景的书论 235

第五章 书学昌隆的隋唐五代书法 239

第一节 承上启下的隋朝书法 239

一 楷书石刻 241

二 隶书石刻 246

三 书法墨迹 250

第二节 唐太宗与初唐书风 254

一 唐太宗的书法好尚和对王羲之的推崇 255

二 集王羲之行书刻碑之风的盛行 256

三 唐太宗的书法创作及其影响 259

第三节 初唐楷书四大家 264

一 欧阳询 264

二 虞世南 272

三 褚遂良与薛稷 276

第四节 初唐时期其他书家与书作 283

一 于立政、王知敬、敬客等楷书名家 283

二 陆柬之等行书名家及其作品 288

三 孙过庭及初唐草书 291

四 篆隶碑刻 293

第五节 盛中唐时期的书法 294

一 “三叶嗣名”的徐氏书法世家 295

二 颜真卿的书法造诣 299

三 张从申等楷书名家名作 306

四 “北海如象”——李邕的行书 315

五 其他行书名家及碑刻 318

六 玄宗时代隶书的勃兴 326

七 名动当世的贺知章草书 336

八 “颠张”——张旭的狂草 338

九 “狂素”——怀素的狂草 343

十 篆书名家李阳冰 351

第六节 晚唐五代书法 358

一 楷书圣手柳公权 358

二 柳公绰、裴休等楷书名家名碑 366

三 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及其他行书名家 371

四 承上启下的书法大家杨凝式 374

第七节 唐代的墓志与写经 380

一 唐代墓志——大家名家所书的杰作 380

二 经生奴书与小楷经典并存的唐代写经 391

第八节 走向成熟的隋唐书学理论 395

一 隋及初唐的书法论著 396

二 卓越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及《书谱》 398

三 张怀瓘对书法理论的巨大贡献 400

第六章 尚意书风与宋代书法 404

第一节 北宋前期书风与书家 406

一 宋太宗对书法的倡导与北宋前期书风 406

二 王著的“院体”与陈尧佐的“堆墨八分” 409

三 宋初书法名家李建中 411

四 周越草书 宋绶小楷 412

第二节 北宋书法名家——苏、黄、米、蔡 415

一 长于模仿的蔡襄 415

二 不拘法度的苏东坡 418

三 以禅入书的黄庭坚 424

四 卑唐尚晋的米芾 428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其他书法家 435

一 苏舜元、苏舜钦 435

二 引领“尚意”理念的欧阳修 437

三 气血有根柢的钱勰 439

四 恪守《定武兰亭》的薛绍彭 441

五 身居相位而“以书名世”的蔡京 443

六 宋徽宗的“瘦金书” 446

第四节 南宋前期书法 448

一 崇尚复古的宋高宗书法 448

二 较有创新的书法家吴说 453

三 岳飞与南宋前期“中兴四将”的书法 455

第五节 南宋中期书法 460

一 自命不凡的陆游书法 461

二 诗书并称的范成大与张孝祥 468

三 重道贬艺的书法家朱熹 471

四 专学一家而成名的吴琚 473

第六节 南宋晚期书法 475

一 “写经圣手”张即之 475

二 道士书家白玉蟾 479

三 “宗室贵胄”书法家赵孟坚 480

四 忠烈名臣文天祥的书法 482

第七节 宋代的书学文化与书法品评 485

一 宋代的书学文化 485

二 书法理论 488

第七章 辽金元时期的书法艺术 497

第一节 不可轻忽的辽代书法 497

一 碑刻作品 500

二 石刻文字与《房山石经》 503

三 唐宋书家对辽代书法的影响 506

第二节 抗礼南宋的金代书法 507

一 蔡松年、任询等前期书法家 509

二 王庭筠、党怀英等中期书法家 519

三 赵秉文等后期书法家 526

第三节 以复古为创新的元代书法 535

一 书坛盟主赵孟頫 535

二 鲜于枢与康里巎巎 544

三 揭傒斯及其他书家 553

第四节 元代的书论与书学 563

一 郝经的“道技”说 563

二 赵孟頫以复古为创新的书法主张 565

三 其他书学著作 569

第八章 帖学盛行的明代书法 573

第一节 明初书风与书家 575

一 “三宋”“二沈”与“台阁体” 575

二 明前期其他书法家 580

第二节 “吴中三才子”与明中期书坛的振兴 586

一 以狂草突破“台阁体”的祝允明 586

二 将生命融入书法艺术的文征明 590

三 “以拙取巧”的王宠 595

四 陈献章等中期书法家 597

第三节 晚明四家对书法境界的新开拓 607

一 帖学大家邢侗 607

二 集帖学之大成的书法大家董其昌 612

三 擅长榜书的米万钟 618

四 “绝尘而奔”张瑞图 620

第四节 明代的书法理论 625

一 前期书论对赵孟頫的推崇 626

二 明中后期书法观念的转变 627

三 董其昌的书法创作观 634

第九章 异彩纷呈的清代书法 637

第一节 明清易代之际的书家及书风 638

一 借书法以通胸中郁勃之气的王铎 639

二 以人品论书品的傅山 643

第二节 康乾时期的书风与书家 644

一 “康熙四大家”与“馆阁体” 645

二 崇尚晋唐的“清四家”及其他书法家 649

第三节 “扬州八怪” 657

一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657

二 金农的“漆书” 659

第四节 碑学兴起与书法变革 660

一 “碑学”的兴起 661

二 “尊碑”的实践者——邓石如、何绍基等 665

第五节 清代晚期力出新意的书家 673

一 名臣书法家曾国藩、翁同龢等 673

二 “南曾北李”——曾熙和李瑞清 677

第六节 清代的书法理论 680

一 王铎崇古尚新的书法观 681

二 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说 683

三 强调用笔与结体的冯班 686

四 主张破格出新的郑板桥 688

五 推崇“质厚”提倡学欧的翁方纲 689

六 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尊碑抑帖”的书学主张 691

七 清代书论的结穴之作——刘熙载《艺概》 698

参考书目 702

后记 7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