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建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36039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IPV是通信协议,本书讲了移动通信中的IPV通信协议。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目录

目录 1

第1章 IPv6的产生和发展 1

1.1 引言 1

1.2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 1

1.2.1 互联网的历史 1

1.2.2 互联网协议 2

1.2.3 互联网相关组织 4

1.3 IPv6的历史与实施 5

1.3.1 IPv6的起源 5

1.3.2 IPv6的现状 8

1.4.1 地址问题 12

1.4 IPv4的局限性 12

1.4.2 安全性 14

1.4.3 服务质量 15

1.4.4 即插即用与易管理性 15

1.4.5 移动性 16

1.5 互联网的应用模式 16

1.6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对IPv6的需求 17

第2章 IPv6基本原理 19

2.1 概述 19

2.2 IPv6基本协议 19

2.2.1 IPv6头格式 19

2.2.2 IPv6扩展头 20

2.3 IPv6地址 31

2.3.2 IPv6地址的语法 32

2.3.1 地址模型 32

2.3.3 地址前缀的语法 33

2.3.4 地址类型表示法 33

2.3.5 单播地址 34

2.3.6 泛播地址 40

2.3.7 组播地址 41

2.4 地址自动配置 43

2.4.1 配置参数 44

2.4.2 地址生成 45

2.4.3 重复地址发现 47

2.4.4 无状态地址配置过程 49

2.4.5 站点重编号 50

2.5 路由协议 51

2.5.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51

2.4.7 安全性考虑 51

2.4.6 配置一致性 51

2.5.2 支持IPv6的BGP4 57

2.6 小结 63

第3章 IPv6的特点 64

3.1 巨大的地址空间 64

3.2 服务质量 64

3.2.1 IPv6协议对服务质量的支持 65

3.2.2 区分服务在IPv6网络中的具体实现 66

3.3 移动性 68

3.3.1 IPv6能支持大量的移动用户 68

3.3.2 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管理更为简易有效 69

3.4 安全性 70

3.3.3 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传输效率 70

3.3.4 更有效地支持Ad-Hoc移动网络 70

3.4.1 密钥、安全关联和安全机制 71

3.4.2 验证头(AH) 72

3.4.3 加密的安全有效数据头(ESP) 74

3.4.4 基于IPv6的IPSec 76

3.4.5 IPv6安全特点的其他应用 76

3.4.6 层次化地址结构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好处 78

3.4.7 IPv6安全的局限性 78

3.5 即插即用 78

3.5.1 主机自动配置 79

3.5.2 路由器自动配置 80

3.5.3 DNS自动配置 81

3.5.4 服务自动配置 82

3.6 可聚合地址与路由 83

3.6.1 可聚合地址和层次化的结构 83

3.6.2 可聚合的路由 84

3.6.3 中间路由节点选择 85

3.6.4 主机的移动性 85

3.6.5 自动重寻址 85

3.6.6 有助于路由的其他IPv6特性 85

3.7 小结 86

第4章 从IPv4到IPv6的演进技术 87

4.1 IPv4与IPv6的协议不兼容性 87

4.1.1 协议格式对比分析 87

4.2 IPv6过渡的要求及技术分类 89

4.1.2 无状态IP/ICMP协议翻译算法规范(SIIT)介绍 89

4.3 双栈技术机制族 90

4.4 隧道技术 91

4.4.1 隧道技术原理 91

4.4.2 手工配置隧道 94

4.4.3 兼容地址自动隧道 94

4.4.4 自动隧道的操作 96

4.4.5 6to4隧道技术 97

4.4.6 6over4机制 102

4.4.7 隧道代理 104

4.4.8 ISATAP 107

4.4.9 DSTM(双栈过渡机制) 109

4.4.10 BGP隧道 112

4.4.11 小结 114

4.5 协议翻译技术 114

4.5.1 SIIT翻译转换机制 114

4.5.2 NAT-PT 122

4.5.3 传输中继转换器 130

4.5.4 堆栈簸筛机制 132

4.5.5 界面簸筛机制 136

4.6 过渡的阶段与场景 141

4.6.1 过渡过程分段 141

4.6.2 各阶段场景描述 141

4.6.3 新应用开发建议 142

5.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43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概述 143

5.2.1 GSM系统 144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化 144

5.2.2 GPRS系统 149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 154

5.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54

5.3.2 WCDMA网络的体系结构 155

5.3.3 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IMS) 157

5.3.4 UMTS的服务及应用 159

5.3.5 进展现状及前景 160

5.4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162

5.5 小结 163

6.1 移动应用的新发展 164

第6章 移动增值业务 164

6.2 关键的业务支撑协议及技术 166

6.2.1 AAA技术 166

6.2.2 SIP 172

6.2.3 XML 176

6.3 移动应用开发平台 182

6.3.1 Symbian 182

6.3.2 J2ME 184

6.4 移动增值业务新领域 186

6.4.1 未来移动业务总要求 186

6.4.2 “推”业务 187

6.4.4 Peer-to-Peer应用 188

6.4.3 基于位置的应用 188

6.4.5 其他应用举例 190

6.5 小结 191

第7章 IPv6在3G移动通信中的实施与演进 192

7.1 UMTS中的IPv6 192

7.2 3GPP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及协议栈 193

7.3 支持IPv6的移动终端 196

7.4 3GPP IMS网络对IPv6的要求 196

7.5 移动终端接入3GPP的网络模型 197

7.6 3GPP网络中对移动终端IPv6地址的分配 198

7.6.1 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分配 199

7.6.2 透明和非透明的接入模式 199

7.6.3 3GPP的IPv6地址分配方案 201

7.7 3GPP中的IPv6过渡问题 204

7.7.1 3GPP网络中IPv6的过渡方案 204

7.7.2 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 205

7.7.3 GPP/GPRS过渡过程及场景 206

7.7.4 过渡场景中过渡方案的使用 209

7.7.5 3GPP网元中过渡机制的小结 217

7.8 小结 217

第8章 移动IPv6 219

8.1 介绍 219

8.2 移动IPv6概述 220

8.2.1 基本操作 220

8.2.2 概念数据结构 222

8.3.1 移动报头 223

8.3 新增的IPv6协议、消息类型和目的地选项 223

8.3.2 移动选项 232

8.3.3 家乡地址目的地选项 235

8.3.4 第二类路由报头 236

8.3.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 237

8.3.6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 238

8.3.7 ICMP移动前缀请求消息格式 239

8.3.8 ICMP移动前缀通告消息格式 240

8.4 移动IPv6安全性综述 240

8.4.1 发向家乡代理的绑定更新 240

8.4.2 发向通信节点的绑定更新 241

8.5.1 通信节点的操作 247

8.5 移动IPv6中节点的操作过程 247

8.5.2 家乡代理的操作 250

8.5.3 移动节点的操作 256

8.6 小结 266

第9章 移动IPv6与多制接入网技术 267

9.1 链路层移动性 269

9.2 GPRS和WCDMA移动网络中的移动IPv6服务 271

9.3 多制接入网的需求 273

9.4 3GPP系统与无线本地WLAN的互操作 276

9.4.1 WLAN网络与3GPP的互操作 276

9.4.2 互操作技术 277

9.5 基于2G/3G基础架构的IP安全技术——SIM6 279

9.5.1 SIM6机制 279

9.5.2 AAA协议 280

9.5.3 移动IPv6与基于SIM的认证一起实现多点接入 281

9.6 小结 284

第10章 中国IPv6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286

10.1 IPv6实验网 286

10.1.1 CERNET IPv6试验床 287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Pv6示范网 289

10.2 IPv6的标准化 291

10.2.1 国际IPv6协议现状 291

10.2.2 中国IPv6协议的制订策略 292

10.2.3 IPv6协议发展趋势 294

10.2.4 中国IPv6互联网“新干线” 294

10.3.1 IPv6路由器技术概述 295

10.3 IPv6路由器在中国的发展 295

10.3.2 IPv6路由器的研发与制造 296

10.3.3 IPv6路由器的发展 297

10.4 IPv6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 298

10.4.1 下一代网络与IPv6 299

10.4.2 IPv6技术的发展趋势 300

10.4.3 国家通信863 IPv6技术的发展策略 302

10.4.4 中国IPv6互联网“新干线” 302

10.5 IPv6面临的挑战 303

10.5.1 IPv6地址分配管理探讨 303

10.5.2 应用是部署IPv6的驱动因素 304

10.5.3 手中的IPv6 304

10.6 小结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