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友益等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142665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目录

第一章 胶束形成理论——通过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预测胶束特性的定量计算方法 1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1

一、聚集体的几何特性 1

目录 1

二、临界胶束浓度、胶束尺、聚集体分布的计算 2

三、球形向棒状胶束转化 5

四、胶束形成自由能的表达式 6

五、计算方法 12

六、分子常数的估算 13

七、举例预测说明 15

一、胶束尺寸和组成分布 24

二、胶束形成的自由能 24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胶束形成 24

三、举例预测说明 2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混合物的胶束形成 35

一、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联结的方式 35

二、胶束形成自由能 35

三、举例预测说明 36

第四节 结论 39

参考文献 39

第二章 气—液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吸附 43

第一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3

一、吸附的基本方程 43

二、亲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45

三、疏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49

四、环境对吸附的影响 50

五、吸附单分子层的结构 55

第二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6

一、吸附热力学 56

二、亲水基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58

三、反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62

四、疏水基的结构对吸附的影响 65

五、环境对吸附的影响 67

六、吸附单层的结构 71

第三节 结论 74

参考文献 74

第三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78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功能开发 78

二、分子构象控制引起的分子结构自组装 81

第二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有机构成 81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特性 81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形成 86

第三节 生物表面活性剂多功能性结构的应用 91

第四节 结论 93

参考文献 94

第四章 环状结构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97

第一节 典型的具有环状结构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97

第二节 具有脂环族疏水型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98

第三节 齿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99

第四节 环聚胺型表面活性剂 100

一、表面活性 100

第五节 双亲性环糊精 102

一、表面活性 102

二、传输和浮选 102

二、对染料盐的增溶作用 103

第六节 具有烷基链的花萼[N]芳香烃和花萼[4]间苯二酚芳香烃 103

一、表面活性 103

二、分离铯离子(Cs++) 104

三、乳化作用 105

四、液态表面活性剂薄膜 106

五、增溶作用 108

六、分散作用 110

第七节 C12烷基以下花萼[4]间苯二酚芳烃的磷酸酯 111

一、表面活性 111

二、UO22++的分离 111

参考文献 112

三、增溶作用和分散作用 112

第八节 结论 112

第五章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115

第一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 116

第二节 界面行为 117

第三节 胶束的形成和增溶作用 118

一、临界胶束浓度和胶束电离度 118

二、胶束化作用的热力学 121

三、增溶作用 121

第四节 胶束大小和形状 122

第五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微结构 123

第六节 二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流变能力 125

第七节 混合胶束化作用 125

第八节 相行为 126

第九节 其他性质 127

一、二聚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动力学 127

二、双层桥联二聚表面活性剂 127

三、二聚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用途 127

四、三聚表面活性剂 128

五、尾端带低分子量聚氧乙烯链 128

第十节 结论 128

参考文献 128

第六章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 132

第一节 缠结棒状胶束的粘弹性溶液 133

一、一般行为 133

二、不同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结果讨论 135

三、不同尺度行为的机理 137

四、粘弹性溶液在千赫兹范围内的流变测定 139

五、剪切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小角度中子散射测定 140

第二节 含多层囊泡的粘弹性溶液 142

一、囊泡存在的条件 142

二、冷冻碎裂电子显微测定法 142

三、含囊泡溶液的流变特性 143

四、剪切模数模型 145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剪切诱导现象 147

一、概述 147

二、表面活性剂具有减阻作用的条件 148

三、剪切诱导结构的SANS测定 149

第四节 结论 151

参考文献 151

一、固态下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液中的低聚氧乙烯 154

第一节 聚氧乙烯链的构象 154

第七章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微观结构 154

二、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 155

第二节 稀溶液中胶束结构 155

一、随温度升高胶束的生长 155

二、胶束形状 156

三、胶束间相互作用 156

四、胶束尺寸分布 159

五、极稀溶液中的聚集数 160

第三节 半稀释和浓溶液中的胶束结构 161

一、展现临界分离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的相似性 161

三、缠结蠕虫状胶束的自扩散过程 163

二、小角中子散射及其它光散射研究结果 163

四、蠕虫状胶束的熔融及与相行为的关系 164

第四节 胶束溶液的热力学模型 165

一、在宽浓度范围内的胶束化和相分离的模型 165

二、胶束生长的初始过程 167

第五节 液晶相中的相转变 168

一、双连续立体相的相转变机理 168

二、新的中间相 168

第六节 结论 169

参考文献 169

第八章 高浓度乳状液*凝胶乳状液)宏观自组织结构 174

第一节 凝胶乳状液的一般特征 174

一、亲水亲油平衡温度和凝胶乳状液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175

二、富水区的相特性 175

第二节 一些凝胶乳状液形成体系的相特性 175

三、富油区的相特性 177

第三节 制备方法 177

一、多重乳状液法 178

二、自发形成法 178

第四节 凝胶乳状液的结构 179

一、像增强显微技术 179

二、小角X射线散射 180

第五节 凝胶乳状液的稳定性 181

一、温度的影响 181

二、添加剂的存在 181

三、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182

第六节 界面性质 184

第七节 流变特性 186

第八节 结论 189

参考文献 190

第九章 表面活性剂的缔合和吸附模型 192

第一节 胶束化模型 193

一、伪相分离模型和质量作用模型 193

二、自洽场模型 194

第二节 吸附模型 194

一、吸附层、半胶束、叠加胶束和销钉式胶束 194

二、表面不均匀性 195

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96

四、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98

五、自洽场处理 202

一、概述 203

二、一维SCFA 203

第三节 SCFA理论 203

三、二维SCFA*2D SCFA) 207

四、小型体系的热力学 208

五、参数的大体值 208

第四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胶束化 209

一、聚集物形状 209

二、胶束结构 210

第五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吸附 210

一、亲水性表面上的吸附层 210

二、疏水表面上的吸附层 211

三、亲水表面上的聚集物 212

一、参数值 214

第六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和胶束化过程 214

二、聚集物形状和胶束结构 215

三、碳链支化和胶束化过程 217

第七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SCFA理论和吸附 217

一、恒电荷表面的吸附 218

二、恒电位表面*电荷可变)上的吸附 219

三、电荷和电位可调节的表面上的吸附 224

第八节 未来的研究方向 229

参考文献 230

第十章 吸附表面活性剂颗粒的分散 235

第一节 吸附的动力学 235

一、吸附等温线 235

二、固体表面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动力学 236

二、固体 237

一、表面活性剂 237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和固体的分类 237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吸附 238

一、亲水性固体上的吸附 238

二、疏水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240

三、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特征 241

四、表面活性剂双层的增溶作用 244

第四节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的分散作用 245

一、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246

二、疏水溶胶与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 247

三、表面活性剂在水基分散体系中的作用 248

四、低聚物表面活性剂的水基分散体系 249

第五节 结论 250

参考文献 250

一、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54

第十一章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二元混合物在固体颗粒上的吸附 254

第一节 吸附作用的特性 254

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聚合物 255

三、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聚合物 257

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聚合物 259

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聚合物 263

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合物 265

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聚合物 265

第二节 吸附层的特性 267

一、微极性和微粘性 267

二、吸附层中的分子构象 269

第三节 结论 274

参考文献 2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