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宋明道学新论  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
宋明道学新论  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

宋明道学新论 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小凡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5059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宋代儒学主要以道学的形式得到复兴,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儒家,建构了完整的本体论体系,并且逐步在思想界取得独尊的地位。明朝末期,心学取代理学的独尊地位而成为显学,中国哲学发展出现了鲜明的路向转变,人们从以对客观实体的思考为中心,转向以对主体心性的探求为中心;由主体适应客体,转向客体适应主体。哲学主体性的转向促进了晚明思想解放。出现了摆脱宿舍论束缚的“意愿论”和意欲冲决传统礼教的“唯情论”,并且出现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并行的两条路向。明清之际,道学的发展表现出调和理性与非理性、整合意志与宿命,统一知、意、情的努力。理、气、心三派最终达到圆融统一,完成了对哲学主体性转向的历史总统。
《宋明道学新论 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目录

第一章 建构宇宙模式 1

第一节 从无极到人极 2

一 自无极而为太极 2

二 诚乃万物资始与圣人之本 7

三 原始返终,知生死之说 9

第二节 际天人之学 12

一 数之用为生物之时 12

二 体用交而人物之道备 18

三 富贵在天,功德在人 25

第二章 初创中的分歧 30

第一节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31

一 元来只是此道 31

二 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 33

三 此道无对,大不足以名之 39

第二节 天理本体论的初建 41

一 元无少欠百理具备 41

二 吾生之所固有者 49

三 尽心知性而知天 55

第三节 初具规模的本体论 64

一 太虚为体气为用 64

二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72

三 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 78

第三章 本体论的完成 88

第一节 本体与存在 89

一 精神性的本体 89

二 物质性的存在 100

三 本体与存在的关系 106

第二节 主体与心性 116

一 人道与人性 116

二 心体与心用 123

三 心体与性情 128

第三节 主客体的统一 133

一 天与人 134

二 心与物 137

三 知与行 140

第四章 认知的主体性 152

第一节 吾心便是宇宙 152

一 道一而充塞宇宙 153

二 心乃天下之同心 158

三 道与言说 163

第二节 天理是人的内在尺度 167

一 吾心中正之本体 167

二 随处体认天理 172

三 吾之所以为吾者 179

第三节 提升物质存在的地位 183

一 理无非一气而已 183

二 元气之上无道理 193

第四节 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204

一 对客观本体论的改造 204

二 良知说的主体性意义 216

三 自我觉醒与主体意识 230

第五章 顺应生命意愿 239

第一节 身是矩,天下国家是方 240

一 天然自有之理 240

二 天下万物依于己 245

三 身与道原是一体 250

第二节 生命存在的优先地位 254

一 生命本体论 256

二 人生之理与功利 260

三 御天造命的意志 265

第三节 主体权利与合理欲望 270

一 “矩”范畴的主体性 270

二 满足人们的合理欲望 274

三 主体间的沟通与平等 279

第六章 情的普遍意义 284

第一节 剔除天理后的孤独 285

一 穷究生死根因 286

二 童心与真我 291

三 孤独与自由 296

第二节 独抒性灵后的无我 305

一 反对文坛的复古主义 306

二 追求个性自我到无我 311

三 “无我”的深层意蕴 317

第三节 追求情的普遍意义 321

一 因情成梦 322

二 以情设教 327

三 一爱爱人 335

第七章 意志主宰生命 341

第一节 寻求永恒理想 342

一 立极存乎体 342

二 立教以救时 346

三 一副真精神 350

第二节 创有意义人生 355

一 反思的本体地位 356

二 精神世界的纯静 359

三 心灵的自由独立 365

第三节 精神主宰生命 370

一 一元生意周流不息 371

二 无极而太极独之体 376

三 闻道在破除生死心 381

第八章 历史性的总结 386

第一节 经世与责任 387

一 反对清谈,主张务实 387

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92

三 知耻尽责,死而后已 396

第二节 理气心圆融 399

一 本体圆融,路向统一 400

二 批判封建,渴望治法 407

三 生死关怀,人生价值 412

第三节 反思与总结 416

一 世界本质的探索 417

二 道德本体的重建 425

三 主体价值的追求 434

主要参考文献 4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