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金融:支持经济与加强监管
中国金融:支持经济与加强监管

中国金融:支持经济与加强监管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其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5843419
  • 页数:6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涵盖宏观金融,农村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开放等方方方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全面而深入讨论金融加强监管与支持经济发展的论著。
《中国金融:支持经济与加强监管》目录

目 录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代序) 江其务 1

一、“半年吃掉全年粮”,潜在通胀压力积累和经济大起大落危险 1

二、宏观金融调控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噪音太多太大 2

三、银监分立体制改革使中央银行职能面临边缘化 3

四、农村信用社改革潜在“三农”金融服务“空心化”的危险 7

五、上海“首富”的金融风险“井喷”说明金融监管和治理结构的严重制度性缺陷 10

六、后改革期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 10

第一部分 宏观金融与经济发展重塑我国信用要从银行做起 王兆星 19

一、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20

二、银行是信用体系的核心 21

三、改善信用环境必须从银行做起 23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李纪建 25

一、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 25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 28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34

四、结论 37

关于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何德旭 39

一、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业的内涵与特点 40

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44

三、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7

四、简单的结论与建议 51

央行:机构变迁、变迁机制与变迁成本 张韶华 55

一、中国行政机构改革与央行机构变迁轨迹 55

二、强制性机构变迁机制的特征及缺陷 58

三、机构变迁适应效率、变迁成本分析 61

四、结束语 66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与处置技术分析 黄志凌 68

一、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68

二、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几年来的实践成效与市场前景分析 76

三、对加速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认识应不断深化 83

四、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89

五、必须重视并规范当前资产出售处置行为 93

我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路和途径 李德 97

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 97

二、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100

三、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困难 103

四、深化改革和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 105

中国票据市场:规范、效率与风险管理 张梦荣 116

一、票据市场发展阶段 117

二、票据市场规范发展 118

三、票据市场竞争效率 119

四、票据市场风险管理 120

第二部分 商业银行改革与经济发展利率市场化效应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 王延科 125

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政策取向 125

二、利率市场化效应及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128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的策略选择 132

国有银行改革:观点辨析与路径选择 王一林 139

一、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开放条件下银行业改革的重点转换 140

二、国家担保还是注资:入世后国有银行改革的重新选择 142

三、分拆经营还是整体经营:国有银行直面国际竞争的再定位 145

四、产权改革还是市场竞争:从理论到实践的争辩 147

五、加强监管还是内部治理:国有银行改革还须从内因着手 149

从金融创新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陈璐 151

一、金融创新与中间业务 151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52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选择 155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总体设想及建议 158

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结构的现实思考 张颖 162

一、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现状 162

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外部环境分析 164

三、重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 166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的现实选择:双轨过渡 杨金荣 169

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收入分配改革的初始条件 170

二、初始条件对收入分配改革模式选择的影响和约束 171

三、实施收入分配双轨运行的形式 173

四、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收入分配双轨运行的具体措施 174

股份制银行西部发展研究 刘新华 177

一、股份制银行西部发展的现状 177

二、股份制银行发展的特征 179

三、股份制银行发展的比较 180

四、股份制银行西部发展的对策 183

五、简短的结论 186

利益集团与中小商业银行制度变迁 罗金生 189

一、中小商业银行:需求诱致与供给推进中寻求控制权收益的准市场型利益集团 189

二、中小商业银行的边界:经济功能与制度成本再权衡中的制度绩效 191

三、利益博弈与制度变迁 198

四、制度变迁的阶段式推论 200

商业银行发展与并购 吴强 202

一、商业银行发展与资产规模 202

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模式:并购 204

三、商业银行并购的理论依据 208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并购 212

商业银行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研究 周月秋 216

一、基金治理结构的一般理论分析 216

二、商业银行的广泛参与是基金业发展的根本 219

三、商业银行开展基金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222

四、商业银行参与基金管理业务的影响 227

五、对商业银行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若干意见 230

建立“主银行”式的消费信贷模式的构想 张婷 234

一、消费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信息不对称 234

二、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消费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235

三、建立“主银行”式的消费信贷模式的市场环境分析 237

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谋求我国银行间的合作 李建英 246

一、当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 246

二、银行间合作的理论基础 248

三、我国银行间合作的优势分析 250

四、银行合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252

第三部分 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关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庄心一 257

一、证券公司发展的有利因素 257

二、加强和改善行政监管工作 261

三、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 264

四、完善风险控制与处置机制 269

五、改善环境、促进规范发展 275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的发展研究 何俭亮 281

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研究的理论意义 282

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的内涵 285

三、海外主要国家和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的现状 287

四、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手段与方式的历史演进和现状 289

五、建立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电子化信息披露系统的现实意义 292

建立权利和责任明确的股票发行制度——兼议保荐人制度 林涌 295

一、发行制度的核心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 295

二、中国股票发行核准制的现状分析 297

三、保荐人制度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改善和发展 300

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设想 莫易娴 306

一、信用衍生工具的种类 306

二、信用衍生产品的优点 310

三、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制约条件 311

四、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设想 314

第四部分 企业融资与经济发展企业融资制度和创新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杜斌 321

一、引言 321

二、不同融资制度的信息与控制权配置 323

三、两种融资制度治理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325

四、传统融资制度中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效率 328

五、风险投资:两种融资模式的混合体 330

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分析 李红卫 336

一、我国信贷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现象的考察 337

二、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 339

三、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及解决途径 344

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 江奇华 347

一、中国企业正进入一个并购的年代 347

二、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中定价的应用 348

三、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战略制定中的应用 356

试论高新技术开发的金融支持战略 李宽 361

一、引言 361

二、技术的生命周期模型理论 362

三、技术开发阶段 364

四、技术应用阶段 365

五、应用开发阶段 366

六、应用增长阶段 367

七、技术成熟阶段 368

八、技术过时阶段 368

九、结论 369

投资推动和结构优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实证分析 孙天琦 372

一、1999年以来西部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372

二、投资对西部经济增长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377

三、几点建议 381

第五部分 农村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兼谈农业银行的信贷支农 张军洲 389

一、当前我国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389

二、改善农村金融资金投入的儿点设想 391

三、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392

四、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398

一、“合作升级”与“银行化”:中国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 399

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郑泽华 399

二、农村外生金融进入、退出及其绩效 401

三、行政号召、内部人控制与农信社改革困境 403

四、农村内生金融:从管制、放松管制到正式确认的政治经济学 406

五、小结 410

金融创新支农的现实思考 杨贵宾 412

一、解决三农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12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已经对农村经济产生了“金融压抑” 413

三、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415

四、金融创新支农的现实思考和建议 416

五、结束语 420

论合作理性与西部农村金融安排 刘明 421

一、农村制度松弛与金融安排的社会选择 422

二、合作金融的集体理性、合作理性 424

三、对目前农村金融改革一些问题的质疑 430

四、若干政策建议 435

第六部分 金融监管与经济发展银行监管机构的良好治理:内控机制与外部环境 胡怀邦 443

一、监管机构的治理结构:从初始委托人到监管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 444

二、监管机构的内控制度:从监管机构到监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安排 452

三、监管机构治理的有效性与外部制度环境 458

中国金融监管的演进及未来走向研究 李建国 461

一、中国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分业金融监管体制 461

二、中国银监会成立后我国金融监管的协调机理 465

三、未来中国金融监管的远期目标探讨 469

外部监管、内部治理与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改进 严文兵 479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何处 479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制衡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双向失衡 480

三、金融监管在改进银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483

四、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路径选择 485

论商业银行外部风险监管与内部风险管理的协调 李辉 490

一、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与国际金融的监管趋势 490

二、外部风险监管与内部风险管理:矛盾与冲突 492

三、外部风险监管与内部风险管理的协调 494

金融压抑、放松与加强监管:中国银行改革的逻辑 褚伟 502

一、金融压抑条件下的国有银行垄断行为 503

二、放松监管与弱效的竞争市场 506

三、加强监管、信贷收缩与名义利率 508

四、小结 511

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有机结合点 荣艺华 513

一、金融创新既有助于风险管理,义会产生新的风险 513

二、金融监管既能防范风险,又会带来新的风险 515

三、把握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监管,提高创新效率,促进金融发展 517

深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和监管 沙振林 522

一、创新是今后一段时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 522

二、商业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526

网络经济中银行监管的新挑战 朱远彤 528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529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530

三、网络银行监管考虑的因素 533

四、加强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对策 534

银行网络业务创新与监管 王蕾 537

一、网络银行创新的必要性 537

二、网络银行创新的现状 539

三、网络银行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540

第七部分 金融开放与经济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 王维安 547

一、金融业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分析 547

二、推进金融业开放的金融安全策略 558

开放经济框架下的金融监管 郑振东 567

一、引言 567

二、转轨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568

三、开放经济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 570

四、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的思路 572

一、金融制度重新构建——对内对外实行平等待遇 575

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市场的思考 徐文晖 575

二、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资银行适者生存 576

三、中资银行面临的人才流失和人员过剩困境 576

四、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必须面对新的形势 577

五、国内居民面临新的金融风险 578

六、资金的区域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剧 578

竞争、结构变迁与风险——美国银行业转型的考察分析 朱松华 580

一、金融管制与关系银行制度 580

二、创新、竞争与关系银行制度的终结 582

三、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迁 584

四、银行业务增长结构变迁 586

五、银行产业结构变迁 589

六、美国商业银行转型中的风险 591

七、启示与借鉴 594

一、中间业务的一般特征 597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徐向梅 597

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599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点兼与国际比较 602

中间业务的国际发展趋势及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劣势比较 赵武 610

一、国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610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竞争优、劣势比较和面临的变化 615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618

储蓄保障的比较制度分析与中国的选择 李华民 621

一、引言 621

二、对存款保险制度批判的方法论批判 622

三、存款保险制度与隐性合约的比较制度分析 623

四、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商榷 625

五、中国储蓄保障的制度化选择 629

六、结束语:善待存款保险制度 633

后 记 6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