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被生态学  群落与生态系统
植被生态学  群落与生态系统

植被生态学 群落与生态系统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伯荪,彭少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01352890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植被生态学 群落与生态系统》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植被生态学及其发展 1

一、植被生态学的定义 1

二、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

三、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1

四、植被生态学的发展 2

第二节 植被与环境 3

一、植被 3

二、植物群落 3

三、种群 4

四、植物区系 4

五、环境 6

六、生态位 8

第三节 生物圈与地球 9

一、生物圈 9

二、地球 9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群落 12

一、生态系统 12

二、生物地理群落 13

三、生物群落 13

第五节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4

一、能量流动 14

二、物质循环 14

第六节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16

一、地带性 16

三、群落交错区 19

二、非地带性 19

第七节 植被演替与演化 20

一、植被演替 20

二、植被演化 21

第二章 热带植被生态学 25

第一节 热带雨林生态 25

一、总论 25

二、各论 38

第二节 热带季雨林生态 67

一、总论 67

二、各论 71

第三节 稀树草原生态 76

一、总论 76

二、各论 79

第四节 红树林生态 91

一、总论 91

二、各论 96

第三章 亚热带植被生态学 101

第一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 101

一、总论 101

二、各论 104

第二节 亚热带常绿阔叶硬叶林生态 113

一、总论 113

二、各论 116

第三节 亚热带荒漠生态 123

一、总论 123

二、各论 130

一、总论 144

第四章 温带植被生态学 144

第一节 落叶阔叶林生态 144

二、各论 151

第二节 温带草原生态 160

一、总论 160

二、各论 164

第三节 温带荒漠生态 174

一、总论 174

二、各论 178

第五章 寒温带植被生态学 183

第一节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 183

一、总论 183

二、各论 189

一、东亚针叶落叶阔叶林 195

第二节 寒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生态 195

二、欧洲针叶落叶阔叶林 196

三、北美针叶落叶阔叶林 196

第三节 森林—冻原生态 196

第六章 寒带植被生态学 198

第一节 北极冻原生态 198

一、气候与小气候 198

二、土壤与土壤生物群落 198

三、动物及其生态 199

四、植物及其生态 202

五、植被及其生态 203

六、生物量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4

第二节 北极寒冷荒漠生态 205

第三节 南极与亚南极诸岛的冻原生态 206

第七章 山地植被生态学 207

第一节 热带山地植被生态 209

一、赤道热带山地植被 209

二、热带山地植被 211

第二节 亚热带山地植被生态 214

一、常绿阔叶林地带山地植被 214

二、常绿硬叶阔叶林地带山地植被 216

三、亚热带荒漠地带山地植被 216

第三节 温带山地植被生态 217

一、落叶阔叶林地带山地植被 217

二、草原地带山地植被 218

三、温带荒漠地带山地植被 219

第四节 寒温带山地植被生态 220

第五节 极地冻原山地植被生态 221

第八章 隐域植被生态学 223

第一节 草甸植被生态 223

一、总论 223

二、中国草甸 224

三、俄罗斯草甸 224

第二节 沼泽植被生态 225

一、总论 225

二、寒温带针叶林带的沼泽 227

三、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西西伯利亚低地 228

第三节 水生植被生态 230

一、陆地水域环境 230

二、动物及其生态 231

三、植物及其生态 234

四、植被及其生态 236

五、生物量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43

第九章 植被保护生态学 246

第一节 植被保护生态学与保护生态学 246

一、保护生态学的定义 246

二、保护生态学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47

三、生态学与保护生态学的综合性与交叉性 249

四、保护生态学的发展 249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251

一、生物多样性 252

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253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55

四、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257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 258

第三节 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区 260

一、生物地理学与生物地理区 260

二、生物地理区 260

第四节 岛屿生物地理学 264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与模式 265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生境片断化 271

三、岛屿生物地理学与复合种群 273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275

一、自然保护区的名称 275

二、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277

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278

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279

第六节 植被保护生态学中的种群模型 282

一、种群动态学模型 282

二、种群遗传学模型 283

三、最小存活种群与种群脆弱性分析 284

第十章 植被恢复生态学 286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恢复生态学 286

一、植被恢复生态学 286

二、恢复生态学 286

三、恢复生态学与植被恢复生态学的意义与发展 286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 288

二、植被与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288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 288

三、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 292

第三节 植被与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293

一、与物质相关的生态原理的应用 293

二、与能量有关的生态原理的应用 296

三、与空间有关的生态原理的应用 296

四、与时间有关的生态原理的应用 297

五、与多样性有关的生态原理的应用 298

第四节 演替理论 298

一、演替顶极 298

二、演替阶段 299

三、演替的进展与逆行 300

四、演替的机理 301

五、演替模型 305

一、极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308

第五节 植被与生态系统恢复的步骤 308

二、次生林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310

三、废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311

四、沙漠的植被恢复 311

第六节 植被与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效应 312

一、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生物量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 312

二、植被恢复与重建对物种多样性发展的效应 313

三、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对水土流失的控制 318

四、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的改善 321

五、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小气候效应 325

六、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经济效益 326

二、植被生产力生态学的目的与意义 329

第二节 植被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329

第一节 概论 329

一、植被生产力生态学定义与内容 329

第十一章 植被生产力生态学 329

一、生物量 330

二、生产力 330

三、生产力与生物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332

第三节 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332

一、水生植被生产力的测定 333

二、陆地植被生产力测定方法 334

二、叶面积指数测定的一般方法 337

三、生产力测定的一般方法 338

四、陆地植被中种群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技术路线图解 339

五、光能利用效率测定的一般方法 339

第三节 植被生产力生态 340

一、辐射平衡与有效辐射 341

二、植被对太阳辐射的利用 343

三、植被生产力与水热资源关系 347

第四节 植被生产力的分布与格局 347

一、水生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分布与格局 348

二、陆地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分布与格局 351

第五节 植被生产力理论模型 353

一、Miami模型 354

二、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 354

三、Chikugo模型 354

四、EQNMOBO模型 355

五、植被生产力潜力 356

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58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58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8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58

第十二章 植被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358

第二节 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与持续发展 359

一、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 359

二、生态价值与持续发展理论 359

三、生态伦理学的道德原则 360

四、生态道德 361

五、生态道德的目标 362

第三节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62

一、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 362

二、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362

三、生物圈的持续发展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