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临床传薪集  邢锡波学术经验集粹
中医临床传薪集  邢锡波学术经验集粹

中医临床传薪集 邢锡波学术经验集粹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邢锡波著;邢汝雯,杨绍桢,李妙雁,谭凤森,杨晓娟,杨晓惠,杨晓翔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740297
  • 页数:1101 页
图书介绍:
《中医临床传薪集 邢锡波学术经验集粹》目录

目录 3

脉学阐微篇 3

一、脉诊是临床辨证的圭臬,为立法用药的准则 3

二、切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一)选时间 3

(二)病人的体位 3

(三)布指和单按、总按 4

(四)脉象的齐变和独异不同,初按与久按有别 4

(五)诊脉要专念虑、平气息 5

(六)运指应注意举、按、寻 5

(七)候脉必满五十 5

(八)指法的运用(附诊脉运指图和寸关尺部位图) 5

三、三部九候的诊法 6

四、正常脉象 7

六、脉象分类和辨脉纲领(附四言体状歌) 8

五、脉与内外因素的关系 8

七、诊脉要分阴阳、识清浊、达机理、明偏胜、知平衡、晓转化、解维系之理,察制约之机 10

八、证候辨证应以脉证为依据,常见疾病要掌握脉象的演变规律 11

(一)急慢性肝炎脉象演变规律 12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脉象演变规律 13

(三)卫气营血脉象演变规律 13

九、诊脉应注意脉证之顺逆,必要时可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 14

十、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15

(一)浮脉 15

(二)洪脉 17

(三)虚脉 18

(四)散脉 20

(五)芤脉 21

(六)革脉 22

(七)滑脉 23

(八)濡脉 25

(九)沉脉 26

(十)伏脉 28

(十一)牢脉 29

(十二)弱脉 30

(十三)涩脉 31

(十四)动脉 33

(十五)数脉 34

(十六)迟脉 36

(十七)结脉 37

(十八)代脉 38

(十九)紧脉 39

(二十)微脉 41

(二十一)缓脉 42

(二十二)细脉 43

(二十三)促脉 45

(二十四)弦脉 46

(二十五)实脉 47

(二十六)大脉 49

(二十七)长脉 49

(二十八)短脉 51

(二)伤寒的涵义 55

(一)《伤寒论》著者的简史和对祖国医学的贡献 55

(三)《伤寒论》的源流考 55

一、总论 55

《伤寒论》临床实验录篇 55

(四)六经的分析 56

(五)伤寒的传经 57

(六)《伤寒论》的辨证论治 59

(七)八纲的探讨 62

(八)对合病、并病及兼证的认识 63

(九)《伤寒论》医方的分类、剂型和煎药、服药的方法 63

(十)《伤寒论》方剂用量的考证 64

二、六经病概论 65

(一)太阳病概论 65

(二)阳明病概论 73

(三)少阳病概论 76

(四)太阴病概论 79

(五)少阴病概论 80

(六)厥阴病概论 84

三、各论 86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86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48

(三)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91

(四)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95

(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01

(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34

(七)辨霍乱脉证并治 366

(八)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72

临床心悟篇 381

一、经络学说 381

(一)经络学说概论 381

(二)经络系统的结构与循行 381

(三)经络与生理和病理 382

(四)诊断与治疗 382

二、阴阳学说 382

(一)阴阳的意义 382

(三)阴阳与生理 383

(四)阴阳与病理 383

(二)阴阳与健康、疾病 383

(五)阴阳互根 384

(六)阴阳的消长 384

(七)阴阳转化 385

(八)阴阳在保健防病中的作用 385

(一)五行学说的意义和运用 386

(二)五脏的生克规律和相互作用 386

三、五行学说 386

(一)病因学概论 388

(二)病因学的综述和体会 388

四、病因学说 388

五、中医的辨证法则 390

(一)辨证法则概论 390

(三)祖国医学病因学与诊疗上的链锁关系 390

(二)八纲辨证 392

(三)脏腑辨证 393

(四)六经辨证 397

(五)卫气营血辨证 399

(六)辨证法的综合运用 400

六、中医证候辨治 402

(一)发热 402

(二)咳嗽 408

(三)哮喘 412

(四)肺痈 415

(五)痰饮 418

(六)胃痛 421

(七)呕吐 423

(八)反胃 426

(九)呃逆 428

(十)噎膈 430

(十一)腹痛 432

(十二)腹泻 434

(十三)胁痛 439

(十四)黄疸 442

(十五)心悸 446

(十六)胸痛 449

(十七)失眠 452

(十八)眩晕 454

(十九)头痛 457

(二十)中风 460

(二十一)腰痛 463

(二十二)水肿 467

(二十三)癃闭 471

(二十四)遗精(附阳痿) 472

(二十五)遗尿 475

(二十六)消渴病 477

(二十七)郁证 480

(二十八)癫证 483

(二十九)痫证 485

(三十)痉证 488

(三十一)昏厥 491

(三十二)痹证 494

(三十三)血证 496

(三十四)诸虫 507

七、辨病论治 510

(一)感冒和流感 510

(二)急性支气管炎 512

(三)慢性支气管炎 513

(四)支气管哮喘 514

(五)支气管扩张 516

(六)肺炎 517

(七)肺气肿 518

(八)矽肺 520

(九)肺脓疡 521

(十一)白喉 523

(十)肺结核 523

(十二)麻疹 525

(十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527

(十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28

(十五)慢性胃炎 530

(十六)急性胃肠炎 531

(十七)胃、十二指肠溃疡 532

(十八)胃神经官能病 534

(十九)痢疾 536

(二十)阑尾炎 539

(二十一)肠梗阻 542

(二十二)伤寒与副伤寒 543

(二十三)破伤风 545

(二十四)传染性肝炎 546

(二十五)肝硬化 548

(二十六)急性肝坏死 550

(二十七)胆囊炎 551

(二十八)胆石病 553

(二十九)胆道蛔虫病 555

(三十)急性胰腺炎 556

(三十一)糖尿病 558

(三十二)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机能亢进 560

(三十三)泌尿系感染 561

(三十四)泌尿系结石病 562

(三十五)急性肾盂肾炎 564

(三十六)慢性肾盂肾炎 565

(三十七)慢性肾炎 566

(三十八)高血压 568

(三十九)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571

(四十)风湿性心脏病 573

(四十一)肺原性心脏病 575

(四十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576

(四十三)心房纤维性颤动 578

(四十五)心肌梗塞 579

(四十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579

(四十六)神经衰弱 581

(四十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83

(四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584

(四十九)白血病 586

(五十)风湿和风湿热 588

(五十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90

(一)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方 595

一、内科病方选 595

验方集锦篇 595

(二)急性支气管炎方 599

(三)慢性支气管炎方 600

(四)支气管扩张症方 601

(五)支气管哮喘方 602

(六)肺脓肿方 605

(七)咽炎方 607

(八)急性扁桃腺炎方 608

(九)大叶性肺炎方 609

(十)百日咳方 611

(十一)肺结核方 614

(十二)结核性胸膜炎方 616

(十三)白喉方 617

(十四)颈淋巴结核方 622

(十五)麻疹方 624

(十六)流行性腮腺炎方 630

(十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方 633

(十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方 637

(十九)胃痛方 640

(二十)慢性胃炎方 642

(二十一)急性肠胃炎方 643

(二十二)慢性肠胃炎方 644

(二十三)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方 645

(二十四)呕吐、呃逆方 647

(二十六)细菌性痢疾方 648

(二十五)腹痛方 648

(二十七)阑尾炎方 654

(二十八)肠梗阻方 655

(二十九)伤寒与副伤寒方 656

(三十)病毒性肝炎方 660

(三十一)胆囊炎及胆石症方 662

(三十三)胰腺炎方 665

(三十二)胆道蛔虫症方 665

(三十五)慢性肾炎方 667

(三十四)急性肾炎方 667

(三十六)水肿方 668

(三十七)泌尿系统结石病方 670

(三十九)尿闭方 671

(三十八)遗尿方 671

(四十一)脱肛方 672

(四十)疝气方 672

(四十二)阳痿方 673

(四十三)遗精方 674

(四十五)糖尿病方 675

(四十四)睾丸结核方 675

(四十六)甲状腺肿方 676

(四十七)高血压方 677

(四十八)脑溢血方 680

(四十九)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方 681

(五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 682

(五十一)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方 684

(五十二)充血性心力衰竭方 685

(五十五)手足搐搦方 686

(五十四)风湿性心脏病方 686

(五十三)阵发性心动过速方 686

(五十七)头痛头晕方 687

(五十六)癫痫方 687

(六十二)便血方 688

(六十一)吐血方 688

(五十八)失眠方 688

(五十九)神经官能症方 688

(六十)鼻衄方 688

(六十四)贫血方 689

(六十三)尿血方 689

(六十五)白血病方 690

(六十八)风湿性关节炎方 691

(六十七)过敏性紫癜方 691

(六十六)班替氏综合征方 691

(六十九)腰腿痛方 692

(七十一)寄生虫病方 693

(七十)三叉神经痛方 693

(七十二)疟疾方 697

(二)经闭方 699

(一)痛经方 699

二、妇科病方选 699

(四)崩漏方 700

(三)带症方 700

(六)习惯性流产方 701

(五)妊娠呕吐方 701

(八)回乳方 702

(七)产后腹痛方 702

(十一)滴虫性阴道炎方 703

(十)乳汁缺乏方 703

(九)子宫脱垂方 703

(二)痈疽方 705

(一)疖疮方 705

三、外科病方选 705

(四)乳痈方 706

(三)全身脓性感染方 706

(六)头疮方 707

(五)腱鞘炎方 707

(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 708

(七)破伤风方 708

(九)外伤方 710

(十)冻疮方 711

(十一)烧烫伤方 712

(二)荨麻疹方 714

(一)白癜风方 714

四、皮肤病方选 714

(四)湿疹方 715

(三)酒皶鼻方 715

(五)带状疱疹方 716

(七)狐臭方 717

(六)皮肤搔痒方 717

(二)视神经萎缩方 718

(一)急性结膜炎方 718

五、五官病方选 718

(五)鼻炎方 719

(四)中耳炎方 719

(三)迎风流泪方 719

(七)牙痛方 720

(六)咽喉肿痛方 720

(一)桂枝汤证2例 723

一、经方医案 723

医案篇 723

(二)桂枝加葛根汤证2例 724

(四)桂枝二麻黄汤证1例 725

(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例 725

(六)桂枝二越婢一汤证1例 726

(五)白虎加人参汤证1例 726

(七)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1例 727

(九)芍药甘草汤证2例 728

(八)甘草干姜汤证1例 728

(十一)葛根汤证1例 729

(十)调胃承气汤证1例 729

(十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证4例 730

(十二)葛根加半夏汤证1例 730

(十四)麻黄汤证3例 732

(十五)大青龙汤证2例 734

(十六)小青龙汤证2例 735

(十七)干姜附子汤证1例 736

(十九)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4例 737

(十八)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证1例 737

(二十)桂枝甘草汤证1例 739

(二十一)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1例 740

(二十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2例 741

(二十四)茯苓四逆汤证1例 742

(二十三)芍药甘草附子汤证1例 742

(二十五)五苓散证1例 743

(二十七)栀子豉汤证1例 744

(二十六)茯苓甘草汤证1例 744

(二十九)小柴胡汤证2例 745

(二十八)栀子甘草汤证1例 745

(三十一)大柴胡汤证1例 747

(三十)小建中汤证1例 747

(三十二)柴胡加芒硝汤证1例 748

(三十三)桃仁承气汤证3例 749

(三十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1例 750

(三十六)桂枝加桂汤证1例 751

(三十五)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1例 751

(三十七)抵当汤和抵当丸证5例 752

(三十八)大陷胸汤证2例 754

(三十九)大陷胸丸证1例 755

(四十一)文蛤散证1例 756

(四十)小陷胸汤证1例 756

(四十二)三物白散证1例 757

(四十三)柴胡桂枝汤证3例 758

(四十四)半夏泻心汤证2例 759

(四十五)十枣汤证2例 760

(四十六)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例 761

(四十八)生姜泻心汤证1例 762

(四十七)附子泻心汤证1例 762

(四十九)甘草泻心汤证1例 763

(五十一)旋复代赭石汤证1例 764

(五十)赤石脂禹余粮证1例 764

(五十二)桂枝人参汤证1例 766

(五十四)黄芩汤证2例 767

(五十三)瓜蒂散证1例 767

(五十五)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例 768

(五十七)桂枝附子汤证1例 769

(五十六)黄连汤证2例 769

(五十九)白虎汤证6例 770

(五十八)甘草附子汤证1例 770

(六十一)大承气汤证5例 773

(六十)炙甘草汤证1例 773

(六十三)蜜煎导方证1例 776

(六十二)小承气汤证1例 776

(六十五)茵陈蒿汤证1例 777

(六十四)猪胆汁导方证1例 777

(六十六)吴茱萸汤证2例 778

(六十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1例 779

(六十七)栀子柏皮汤证1例 779

(六十九)桂枝加芍药汤证1例 780

(七十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1例 781

(七十)桂枝加大黄汤证1例 781

(七十三)桃花汤证2例 782

(七十二)黄连阿胶汤证1例 782

(七十五)甘草汤和桔梗汤证2例 784

(七十四)猪肤汤证1例 784

(七十六)白通汤证1例 785

(七十七)白通加猪胆汁汤证1例 786

(七十八)真武汤证1例 787

(七十九)通脉四逆汤证3例 788

(八十一)乌梅丸证2例 789

(八十)四逆散证1例 789

(八十二)当归四逆汤证2例 790

(八十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1例 791

(八十五)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2例 792

(八十四)麻黄升麻汤证1例 792

(八十六)白头翁汤证3例 793

(八十八)理中汤(丸)证2例 795

(八十七)四逆加人参汤证1例 795

(八十九)枳实栀子汤证1例 796

(九十一)竹叶石膏汤证1例 797

(九十)牡蛎泽泻散证1例 797

(二)感冒2例 799

(一)感冒(流行性感冒)1例 799

二、内科医案 799

(三)咳嗽3例 800

(四)哮喘(过敏性哮喘)1例 802

(五)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3例 803

(六)热哮(支气管哮喘)3例 804

(七)寒哮(支气管哮喘)2例 806

(八)虚喘(支气管哮喘)5例 807

(九)风温(支气管肺炎)3例 810

(十)风温(大叶性肺炎)6例 812

(十一)咯血(支气管扩张)3例 816

(十三)肺痿并喘咳(矽肺并肺气肿)2例 819

(十二)喘咳(肺气肿)1例 819

(十四)喘咳(热毒壅滞肺气瘀遏型矽肺)1例 821

(十五)肺痨(肺结核)3例 822

(十六)悬饮(渗出性胸膜炎)1例 825

(十七)肺痨(粟粒性肺结核)1例 826

(十八)肺痈(肺化脓症)2例 827

(十九)咯血1例 829

(二十一)咯血(肺结核)1例 830

(二十)咯血1例 830

(二十二)鼻衄2例 831

(二十三)发热(斑替氏综合征术后)2例 832

(二十四)中暑1例 833

(二十五)风温证1例 834

(二十六)暑温(流行性乙型脑炎)2例 835

(二十七)湿温(肠伤寒)4例 837

(二十八)温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 840

(二十九)时疫白喉(白喉)6例 842

(三十)温毒喉痧(猩红热)3例 847

(三十一)痉病(结核性脑炎)1例 850

(三十二)麻疹2例 851

(三十三)暴发火眼(急性结膜炎)3例 853

(三十五)呕吐(神经性呕吐)1例 855

(三十四)呕吐1例 855

(三十六)呃逆证2例 856

(三十八)噎膈(食道痉挛)1例 857

(三十七)噎膈1例 857

(三十九)胃脘痛(慢性胃炎)2例 858

(四十)胃脘痛(气滞型)2例 859

(四十二)胃脘痛(溃疡病)6例 861

(四十一)胃脘痛(虚寒型)1例 861

(四十四)吐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 865

(四十三)胃脘痛(少阳证变证)1例 865

(四十五)腹胀(胃功能紊乱)1例 866

(四十六)腹痛1例 867

(四十八)腹痛(溃疡穿孔)1例 868

(四十七)腹痛(肠结核)1例 868

(五十)泄泻(消化不良)4例 869

(四十九)泄泻(外感伤食)1例 869

(五十一)泄泻(急性肠胃炎)1例 871

(五十二)泄泻(虚型)3例 872

(五十三)泄泻(虚寒型)2例 873

(五十四)泄泻1例 874

(五十五)泄泻(溃疡性结肠炎)1例 875

(五十七)便血(痔疮)1例 876

(五十六)便血1例 876

(五十八)痢疾(菌痢夹外感)2例 877

(五十九)痢疾(急性菌痢)5例 878

(六十)奇恒痢(细菌性痢疾)2例 881

(六十一)痢疾(慢性痢疾)2例 882

(六十二)痢疾(阿米巴性痢疾)2例 883

(六十三)胃心痛(急性胰腺炎)5例 885

(六十五)头痛4例 888

(六十四)菜乌病(肠原性青紫症)1例 888

(六十六)头痛(神经衰弱)2例 890

(六十七)眩晕4例 892

(六十九)眩晕(高血压)4例 894

(六十八)眩晕(耳性眩晕)1例 894

(七十)眩晕(脑压增高症)2例 897

(七十二)心悸(心肌炎)3例 899

(七十一)心悸1例 899

(七十三)胸痹(冠心病)6例 902

(七十四)胸痹2例 906

(七十五)怔忡、水肿(风心病、心力衰竭)1例 907

(七十六)不寐(神经衰弱)3例 908

(七十七)中风(脑血管意外)11例 910

(七十九)抽搐2例 918

(七十八)腰痛(神经衰弱)1例 918

(八十)昏厥1例 919

(八十一)痫症(癫痫)2例 920

(八十二)梅核气(癔病)2例 921

(八十三)绿风内障(青光眼)2例 923

(八十四)胁痛(急性胆囊炎)1例 924

(八十五)胁痛(慢性胆囊炎)2例 925

(八十六)胁痛(胆结石)1例 926

(八十七)胁痛1例 927

(八十九)胁痛(病毒性肝炎)2例 928

(八十八)胁痛(脂肪肝)1例 928

(九十)胁痛(慢性病毒性肝炎)1例 930

(九十一)黄疸(门脉性肝硬化)2例 931

(九十二)黄疸(胆结石术后发热)1例 932

(九十三)黄疸(重症肝炎)4例 934

(九十四)臌胀(肝硬化腹水)4例 937

(九十五)臌胀(重症肝炎)1例 941

(九十六)蛔厥(胆道蛔虫症)2例 942

(九十七)水肿(慢性肾炎)3例 943

(九十八)水肿(急性肾炎合并尿毒症)3例 945

(九十九)水肿5例 948

(一○○)风水2例 951

(一○一)血淋2例 952

(一○二)血淋(慢性膀胱炎)3例 953

(一○三)血淋(肾盂肾炎)1例 954

(一○四)淋浊(膀胱结石手术后)1例 955

(一○六)石淋(尿道结石)1例 956

(一○五)石淋(肾结石)1例 956

(一○八)癃闭(前列腺肥大)3例 957

(一○七)石淋(膀胱结石)1例 957

(一○九)疝气2例 959

(一一○)疝气(附睾结核)1例 960

(一一一)消渴(糖尿病)4例 961

(一一二)上消(尿崩症)2例 963

(一一三)肾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症)2例 965

(一一四)食亦(甲状腺机能亢进)2例 966

(一一五)瘿瘤(甲状腺机能减退)1例 967

(一一六)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 968

(一一七)皮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 975

(一一八)齿宣(急性白血病牙龈出血)1例 980

(一一九)热痹(风湿性关节炎)2例 981

(一二○)热痹(风湿热)4例 982

(一二一)寒痹(风湿性关节炎)3例 984

(一二二)血痹(结节性红斑)7例 986

(一二三)痹证2例 989

(一二四)痹症3例 991

(一二五)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 992

(一二六)痿证3例 993

(一二七)腰痛3例 995

(一二八)腿痛1例 997

(一三○)风湿性皮疹(脓疱性皮炎)1例 998

(一二九)火带疮(带状疱疹)1例 998

(一三一)隐疹(荨麻疹)3例 999

(二)腹痛(急性胃扩张)1例 1002

(一)颈痛(颌下淋巴腺炎)1例 1002

三、外科医案 1002

(三)腹胀(巨结肠症)3例 1003

(四)腹痛(肠扭转)1例 1004

(六)肠痈(慢性阑尾炎)1例 1005

(五)腹痛(肠粘连)1例 1005

(七)肠痈(急性阑尾炎并发弥漫性腹膜炎)2例 1006

(八)关格(急性肠梗阻)5例 1007

(九)血痹(静脉血栓形成)2例 1010

(十)血痹(股动脉栓塞)1例 1011

(十二)蛔虫、绦虫1例 1012

(十一)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 1012

(十三)蛔虫1例 1013

(十五)囊虫1例 1014

(十四)钩虫1例 1014

(二)痛经1例 1016

(一)带下1例 1016

四、妇科医案 1016

(四)经闭3例 1017

(三)月经失调(经行过多)1例 1017

(五)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2例 1019

(六)恶阻(妊娠恶阻)1例 1020

(八)子痫1例 1021

(七)滑胎(习惯性流产)1例 1021

(九)脱证(虚脱)1例 1022

医学传薪篇 1027

一、从伤寒的临床观察研究,探讨卫气营血和脉、舌的演变 1027

(一)诊断依据 1027

(二)症状观察 1027

(三)脉象、舌质、舌苔 1028

(四)治则与方剂 1028

(五)关于发热、昏迷、出血的治疗 1029

(六)讨论 1032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 1033

(一)病因病机 1033

(二)预防 1033

(三)辨证论治 1033

三、中医辨证治疗肝炎的临床体会 1038

(一)无黄疸性肝炎 1038

(二)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1040

(一)病名 1043

(二)病因 1043

四、肝硬化在中医文献中的考据和临床体会 1043

(三)病理 1044

(四)症状 1044

(五)诊断及症状轻重的鉴别 1045

(六)疗法 1045

(七)方药 1046

(三)症状 1048

(二)病因病机 1048

(四)脉象 1048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048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 1048

(六)诊断 1049

(七)治疗原则 1049

(五)舌质、舌苔 1049

(八)辨证论治 1050

(九)常用方剂 1051

(十)医案 1051

附篇 1057

一、著名肝病专家刑锡波 1057

二、邢锡波学术思想简介 1062

(一)学术思想 1062

(二)经验专长 1064

(三)典型病例 1066

(四)著作及论文 1069

三、著名肝病专家邢锡波 1071

(一)概述 1071

(二)学术思想 1072

(三)医论、制方、验案 1084

(一)详辨虚实 1090

(二)精究方药 1090

四、邢锡波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1090

(三)重视脉象 1092

(四)注意禁忌症 1092

(五)调理巩固 1093

(六)验案介绍 1093

五、恩师教诲,永驻人间 1095

(一)病例来源 1096

(二)肝气不舒与再障 1096

六、老师教诲永记心间 1096

(三)治疗和特点 1097

(四)典型病例 10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